中药学毕业论文

来源:毕业论文 时间:2018-06-17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毕业论文】

中药学毕业论文篇1: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论文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论文,欢迎阅读。
  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论文
  【摘要】在对中药西化与中西药合用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中药学发展的科学理念,并论述了其所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并不等于宏观等特点,认为中药学发展需要西药来补充,但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与发展出新的辨证施治规律。
  【关键词】中药学;发展;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参考文献】
  [1]胡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72-673.
  [2]许明辉.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415-1417.
  [3]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2008,3(5):

中药学毕业论文篇2:中药学专业学期教学计划

  一.前言
  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和必须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按照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而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使之成为基础宽,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中医药科学技术竞争的要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中药及相关领域要求的中药专门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药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知识体系上体现传统中药学和现代药学的结合,着重夯实学生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实验技能,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新药开发技术及中药经营管理知识等,在中药专业领域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继承创新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
  素质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体魄的有用人才。
  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基础,掌握传统中医药知识以及和中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
  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指导性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4年(允许延长至6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中药学、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理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理化基础实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物理化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
  五、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分两大类,必修课类和选修课类(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涵盖生物学基础类、化学基础类、中药学基础类、中药学类及文化素质类等课程。
  [基本要求]
  1、本专业加强基础教育,拓宽知识面,综合多学科的优势,使学生成为基础宽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课程单列开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用的实验技能训练,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
  3、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素质教育,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进入教学计划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系列外,同时开展课外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并进行考核。诸如在课余举办系列讲座、专题报告,向学生开列各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节、学术节、传统保健体育节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等。
  七、成绩考核和学位授予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提问、练习、实验、见习等平时成绩考核,可举行定期测验。各门课程均在规定时间进行考核,不同要求的课程,考核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毕业专题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由学院组织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审评和答辩,并评定成绩。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者准予毕业。同时各类考试成绩绩点达到规定的要求,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指导性教学进程略
 

中药学毕业论文篇3:药店营业员毕业论文

  药店方面的毕业论文可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写作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毕业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近年来,广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围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心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调研,系统分析当前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非处方药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本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用药安全和对毒性、成瘾性药品的销售、使用进行管理和控制,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定了相应的法规。随着这些国家对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和监管的日趋完善,世界医药工业和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各国都认识到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对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也向发展中国家推荐这一管理模式,并在1989年建议各国将这一管理制度作为药品立法议题。 近年来,广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围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心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调研,系统分析当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各问题,并提出了许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07年5月1日实施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然而,这一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门协调不到位。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广告管理、价格管理、医药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关联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但目前,很多方面的政策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不完全配套,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开展不到位。如:医药难分开,医疗机构处方难以外流,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量、素质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消费需要等,导致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进展不快。
  1.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有待完善。
  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核心目的就是有效加强处方药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
  因自我药疗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危及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规范非处方药管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而我国现阶段对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并未要求印有显著的处方药标识,相反,对于非处方药却要求必须在其标签、包装上印有显著的非处方药标识,即“OTC”标识。这与分类管理的初衷不尽一致。相比较而言,美国对处方药的销售管理则非常严格,处方药必须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only”字样,即“仅凭处方销售”,并专门陈列于一个房间内,消费者是看不到处方药的。对于非处方药,则可与普通商品一样,陈列于敞开式柜台中,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
  1.3对处方药的监管不到位。
  据统计,目前处方药的销售占药店的销售额一般都在50%以上。笔者在基层了解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对大部分零售药店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为保住处方药销售份额,许多零售药店都在违规销售处方药。比如,一些药店事先开来一些处方放着备用,或是弄来空白处方,在售出处方药后自己补上。由于目前在流通领域对处方药实行双轨制管理,仅要求部分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零售药店存在很多弄虚作假的空间,公众用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4对处方的管理不规范。
  处方药是否凭医师处方销售是衡量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就目前而言,一方面,由于对处方的管理不规范,对处方来源合法性的界定不明确,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者的资格都无法准确判别;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医药尚未分家,医疗机构的处方很少能够流向药店,零售药店收到的处方数量少之又少。这些都严重影响药品分类管理的深入开展。
  1.5执业药师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
  执业药师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执业药师的状况却令人担忧。首先,执业药师的数量、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公众医疗保健消费的需要。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143681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其中药学类96859人、中药学类46822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按我国现有的人口计算,我国需要约100万名执业药师才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可见,执业药师在我国还是相当的缺少。同时,我国执业药师的注册在岗率也偏低。在已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的人员当中,只有54%的执业药师进行了注册,有46%不在执业药师的工作岗位上,而且在这些有限的执业药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在生产企业。
  其次,执业药师考试有待进一步调整。现在的执业药师考试主要涉及四门课程,考试内容实用型题目比例较少,在实践中难以解决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的实际问题。而美国执
  业药师的考试试卷,病例分析的题目居多,考察的是药师综合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再次,执业药师在药店中作用无法发挥。由于执业药师在零售药店的待遇低,地位不高,一部分执业药师只是在药店“挂靠”,领取一定“租金”,根本不在职在岗。有的只是药店店主为了应付检查而配备,完全服从于药店店主的利益需要,甚至只是充当营业员的角色,执业药师所起的作用与职责规定相违背。这主要是由于对药品经营企业配备执业药师的规定刚性不够,监管部门的监督、处罚力度不大,从而形成“公众需要执业药师,可药店却不需要”的奇怪现象。
  1.6公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笔者做过调查,绝大部分消费者不知道药品分类管理的目的和内容,许多消费者对于只有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处方药难以理解,认为给自己增加了麻烦。虽然公众自我药疗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仍有不少人重医轻药,认为没必要分什么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些消费者盲目听从广告宣传,不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只买新药、高价药;也有的认为一般的常见病可以自己诊断、自己到药店购买药品,没必要到医院就医开处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深入实施。
  2.对策及建议
  2.1完善配套法规。
  充分结合中国国情,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的方针,根据药品管理状况和药品分类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以推进实施药品分类管理为重点,制定合理完善的配套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药品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包括尽快出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发布《执业药师法》,修订《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管理规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管理办法》、《国家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等,积极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2.2严格处方管理,推进处方外流。
  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实行医药分开,病人按医师开出的处方,既可在医院药房购药,也可到零售药店购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修订有关处方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统一处方的格式、内容,并规范处方的管理。各有关部门必须群策群力、协调一致、共同推进,才能确保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3加大对零售药店药品管理的检查力度。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对零售药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检查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驻店药师配备情况和在岗情况,检查用药咨询、指导情况和处方审核签字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的处方药,要定期检查零售药店是否执行凭处方销售,对未按要求销售处方药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加大对药品广告的监督检查力度,避免违法广告误导消费者。
  3加强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
  3.1要加强执业药师的培训,提高执业药师指导公众合理用药的水平。根据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培养目标,参考国外药剂师业务标准,把药品分类管理知识纳入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内容中,指导高等药学院校加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业药师队伍素质,适应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需要。
  3.2要加大执业药师考试中实用型题目的比例,使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增加临床药学、药品使用以及药房和药店的管理、药品监督管理法规等有关内容。
  3.3要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可以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委派制的做法,实行“执业药师委派制”,全国的执业药师由各地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监管、发放工资、考核成绩,然后将执业药师委派到各药品经营企业,由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向药品经营企业收取执业药师的劳务报酬。
  此外,要根据现行从业药师、驻店药师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制定从业药师、驻店药师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继续发挥这些药学技术人员的作用。
  3.4加大对药店人员的培训力度。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药店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药品经营企业执业药师奇缺的现状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也不可能等到执业药师配齐之后再实施。因此,在着手解决执业药师问题的同时,我们必须对药店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让药店营业员了解非处方药的药性、药理、药效及用药注意事项,以便能够指导病人合理使用非处方药。其次,对初级药学技术人员开展一些药学基础知识(药剂学、药理学、临床学)的培训,对培训后考试合格者颁发资格证书,以补充执业药师数量的不足,更好地指导病人合理使用处方药。再次,要对药店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督促其自觉抵制医药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守法经营。
  3.5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的作用,运用新闻宣传、专题节目、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宣传普及活动,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滥
  用药物的危害,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面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关心、理解、支持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2012-5-21
  [2]《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2012-5-21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104329/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