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机制的作用

来源:企业管理范文 时间:2018-06-28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企业管理范文】

激励机制的作用篇(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人才是房地产业竞争的核心。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房地产行业正在加速发展,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中存在大量的专业素质低、知识层次不高的人员,而中高层次的项目策划、项目融资、管理和营销人员极度缺乏。房地产企业运营方式涉及到市场、成本、资金等方面,都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商业性房地产业涉及到的前期策划、中期招商和后期运营上,开发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部分复合型人才更是捉襟见衬。如何确保该行业健康发展,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可以为解决现代房地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工作思路。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各层次需求的主要内容如下:
  1.1生理需求是指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来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
  1.2安全需求,主要是对自身安全、身心健康保障、资源占有性、工作保障等的要求,避免失业和丧失财产的威胁。
  1.3社交需求,是社交感和归属感的获得。包括两方面:一是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互相信任、忠诚;二是渴求自己归属于群体,成为该群体中的成员。
  1.4尊重需求,即对个人成就或自我价值的自我感觉,分为内外部两方面的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指一个人觉得自己拥有胜任力、坚强的信念、自主拍板权。外部尊重就是得到别人的尊重,指一个人希望获得别人的信赖和高度评价,拥有社会地位。马斯洛认为,满足尊重需求,本人将会信心十足,满腔热情,感到自我有用性。将其化作行为动力,具有持久的激励作用。
  1.5自我实现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工作,个人理想得以实现。它是最高级别的需求,从自己称职的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2、当前房地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培训不足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招聘的新员工经验不足,知识层次不高,要担任重责,还需要增强对员工的培训。但现状是员工在入职前不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培训几天理论知识后直接走马上任;培训内容和员工个人需求不相关,工作实际作用不明显;企业方面只为短期利益对培训重视不够、培训管理不规范、培训方式单调、缺乏长远的培训评价体系、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足等。
  2.2业绩考核制度不完善
  房地产企业完全用业绩衡量员工素质高低,此考核方式其实存在很大弊端。例如,单一化的问题考核,过于主观的考核过程,单调死板的考核机制,片面化的考核内容。重要的是房地产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这让考核结果无法对外公开。
  2.3企业文化的作用有待发挥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努力拼搏的士气。但是我国的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没有足够重视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亟待提升。房地产企业对本企业文化没有深入发掘,科学总结,合理应用,以致未能使职工形成自觉的责任感,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不甚相符合,员工个人奋斗目标,企业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共识。
  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房地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满足最低端的生理与安全的低层次需求
  首先应该从低级需要做起,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和设计合理的工作时间、安全的工作条件,保障员工的日常生活所需和生理、身体的安全。比如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设立员工餐厅和宿舍,为员工提供除工作外的健身场所和基础设施等。进行物质薪酬奖励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将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和物质报酬结合起来。实现以优秀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创办优质的福利条件留住高层次人才。
  3.2满足基于需求层次中间的社交需求
  面对现代房地产企业工作压力大的现状,企业要为员工安排必要的工作之外一些有益的联谊活动,设置文化交流休闲中心,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建立友好和谐的员工关系,采用人性化管理,开展企业领导和员工座谈会;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畅通员工诉求渠道,尊重员工的需求和人格发展,让员工有一种家的温暖。通过以上各种形式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际关系,有效地缓解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员工流失率和优秀人才跳槽率。同时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为达成企业的共同愿景而一起努力。
  3.3企业还要着眼于员工的尊重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越受到尊重,重视越多,学习和工作方面就会越加努力。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重视员工,尽量满足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在制定与员工管理相关的政策时,多多与员工沟通,征求员工意见,采纳员工合理建议.肯定员工能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树立以单位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企业要表扬业绩突出、表现好的员工,让员工觉得自己是企业里的一份子。这样员工也就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工作,争取认同。对于有能力的员工,企业的领导者也要适当的进行信任授权,得到了领导者的授权,也就得到了领导者的信任。最终实现可以满足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充足感和归属感。
  3.4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实现员工长远成长
  构建房地产业企业专业化、时代化和个性化的人员培训制度。
  3.4.1从企业顶层设计层面加大培训体系的投入力度,可以从培训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信息库、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出

激励机制的作用篇(二):审计失败的原因论文

  审计工作是财政工作中的重点,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审计失败的原因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审计失败的原因论文一
  审计质量由审计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如果一味单方面从审计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来提高审计质量,而不注意 同时引导和创造审计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审计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终使审计质量的提高成为空谈。本文从审 计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这个顽症久治不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审计市场缺乏有 效的审计需求,并对审计需求主体缺乏真正有效的审计需求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为治理审计失败、提高审计质 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向。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相继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因审计失败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这再一次把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推到了风口浪尖,严重的审计失败问题已经引起了立法机构、监管部门以及会计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措施,试图解决审计失败问题,但是实践的结果并不理想,这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多地专注于从对审计服务的供给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管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而忽视了对审计服务需求方的关注,不注意引导和创造审计需求。
  一、审计需求:一个分析视角
  信息的充分和恰当的披露是实现资本市场公平交易的前提,而信息中首要的必然是会计信息。信息接受者在使用这种信息前,必须评价其质量,独立审计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被传递的 经济 信息质量,从而提高信息价值的一种服务手段。如果把审计服务看作一种商品,注册会计师和审计服务的相关利益集团便构成该商品的供需双方,会计信息使用者为辨别信息质量特征需要审计鉴定服务。只有存在这种审计需求,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审计。可以这样讲:审计是基于审计相关主体的需求才产生的,审计需求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没有审计需求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计,而且产生这种需求的主体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人格化的,不能是模糊的。因此,在探讨审计质量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审计需求方面的因素,如果一味单方面从审计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来提高审计质量,而不注意同时引导和创造审计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审计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终使审计质量的提高成为空谈。以下就我国审计市场上的审计需求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二、相关文献回顾
  由于学者们大多从审计供给的角度研究审计质量问题,因此,有关审计需求方面的文献比较少。刘峰等(2002)通过对原中天勤 63家客户的流向分析,发现没有证据支持我国审计市场已形成良性的、追求高质量审计的结论。孙铮、曹宇(2004)通过实证的方式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择注册会计师策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法人股及境内个人股股东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动力较小,审计市场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不足。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2004)通过检验事务所特征与其IPO审计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对我国IPO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IPO审计市场上存在着对管制便利、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地缘关系的需求,但依然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以上学者采取的研究方法的一个共同之处是选择与问题有关的一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经验数据支持他们的结论,而对形成审计需求不足的成因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李树华(2000)通过对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审计市场份额集中度过低,从而得出我国证券市场缺乏高质量审计的需求,而且他对缺乏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认为是我国证券发行机制和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我国审计市场上的审计需求
  在我国,从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乃至多年 发展 的过程看,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种相关信息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事审计、资本验证等法定业务以及管理咨询等非法定业务,但当前仍以法定业务为主,其服务也主要是满足于相关主管部门的需要。绝大多数 企业 聘请注册会计师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是应付政府部门的要求,将注册会计师服务视为“过关”的一道程序性工作。简言之,即我国审计市场上缺乏自发性需求。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这一问题我们现在作进一步地探讨,我们主要从政府、投资者、经营管理层和债权人等审计需求主体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
  (一)政府的审计需求   2.政府有关部门作为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者,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作为 中国 资本市场的“监护人”,中国证监会希望资本市场不出现任何危机和事故,特别是不希望出现源于自身工作失误所导致的事故,从这一角度看,中国证监会不希望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会计信息,他们需要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帮助鉴别虚假会计信息,以整顿资本市场秩序。但另一方面,中国证监会又是政府职能部门,它理应贯彻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比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贯彻执行“为利用股票市场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证监会就不得不对资本市场上流行的“包装上市”、“捆绑上市”等明显的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由于证监会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大胆去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他们的审计需求也就不是真正的高质量的有效需求。
  (二)投资者的审计需求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分为两种: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从理论上讲,大股东作为战略投资者,最迫切需要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以便自己作出决策。但由于我国政府建立证券市场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募集资金,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的,不鼓励甚至限制有势力、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入市,这就导致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而且国有股绝对控股,一股独大,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大股东就是上面提及的政府所有者。根据上面已做的分析,作为所有者的政府——大股东,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有效的审计需求。
  (三)经营管理者的审计需求
  在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的报酬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他会主动要求通过审计人员对他的业绩真实性进行鉴定评价,以向股东说明其努力程度及有效性,从而获取报酬或职业声望等。但我国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通过行政任命产生,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客观评价经理人的市场机制,还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市场,潜在的竞争者对现任经理人的威胁很小,因此他们缺乏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再者,地方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出于地方政绩的考虑,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会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比如,为了争取“股票发行资格”、维持“配股资格”、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别处理”,与企业管理当局合谋共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甚至暗示或强制企业管理当局提供预定的数据。这样,企业经营的好坏不是管理当局单独能决定的,经营业绩与管理者的报酬、升迁也没有明显的联系;更加严重的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下,股权相当集中且非流通股占绝对优势,社会公众股股东的“用手投票权”和“用脚投票权”无济于事,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几乎没有真正的制度保障,他们不可能成为长期投资者,而只可能是牟取短期收益的投机者,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也就很难自愿向社会公众股东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也没有聘请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机。
  (四)债权人的审计需求
  债权人出于债权能否按期收回的考虑,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以评定企业的偿债能力,这就需借助企业的会计信息来判断。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要靠审计鉴定,因此,从理论上讲,债权人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 金融 体系是依托 中国 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的债务性融资主要来自四大国有银行,四大商业银行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所以,国有四大银行理应成为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使用者。但由于国有银行同样存在国有企业的通病,银行对企业会计报表的鉴证质量也缺乏足够的关注,表现在:四大银行商业化之前,由于承接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对债务人的会计报表的数据以及可靠性的关注程度较小。商业化之后的四大银行也许会重视会计报表的信息及其可靠程度,因而会关心会计报表的鉴证质量,但是由于存在着金融工具单一、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政府行为严重等问题,故其不可能真正依据会计信息来作出决策,对会计报表及其鉴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不会有根本的提高。
  四、结语
  审计报告虽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也和其他商品一样,其质量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如果一味从审计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来提高审计质量,而不注意同时引导和创造审计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审计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终使审计质量的提高成为空谈。本文从审计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这个顽症久治不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缺乏有效的审计需求,并对我国的审计需求主体缺乏真正有效的审计需求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为治理审计失败、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孙铮,曹宇. 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J].审计研究,2004,(3).
  [2]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转型 经济 中的审计市场需求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3]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蒋尧明,罗新华.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J].会计研究,2003,(8).
  [5]宋一欣.借鉴美证券法规定向中国的“安然”开刀[N].环球时报,2003-01-15.
  审计失败的原因论文二
  一、审计失败的原因探析
  所谓审计失败,是指注册 会计 师发表与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报表的不真实表达
  (二)企业发生经营失败
  经营失败是指企业由于 经济 萧条、决策失误或同业竞争等,无力归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人期望的收益。企业当局是经营失败的责任人。在市场经济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出现经营失败时,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应该承担 法律 责任的唯一标准,是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是否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注册会计师只对因审计失败给委托单位和有关利益方带来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不对企业的经营失败负责。
  (三)审计报告的不真实表达
  无论过失还是欺诈,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形成错误的审计意见,给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这才是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法律责任。另外,注册会计师未能履行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如未能在约定的日期内提交审计报告,也要承担违约责任。
  二、审计失败的影响
  审计的经济后果主要通过审计报告等载体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会利用审计意见的不同表述考虑其决策行动,包括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和审计师的选择等。审计失败的发生,首先影响的是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并在总体上制约市场运行效率和 社会 资源的配置效果。当然,审计失败也会殃及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健康 发展 。
  (一)对事务所本身的影响
  1.声誉。审计也是一种产品,也存在着市场竞争,其存在的关键是审计产品的质量,而声誉则是审计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旦审计失败发生,有可能严重影响事务所的声誉。这种受损的声誉不仅对事务所的现实市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其散失潜在市场。
  2.业务。有远大目标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希望能获得有较高利润率的持续发展机会,这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新老客户之间进行分配,取得平衡,在维护与老客户关系、努力满足其需求的基础上,也会注意将服务重点放在可识别的潜在客户身上,努力使一般性的客户发展为固定的客户进而成为有力的支持者,最终成为公司和服务产品的拥护者,成为公司的业绩支撑点。但是,审计失败的产生将使客户利益受损,其忠诚度呈“下阶”趋势,其良好的关系无法长久地维持。
  3.存在性。审计失败的产生,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对事务所的存在产生直接的威胁。
  (二)对社会的影响
  1.决策失误。传统经济学曾假定所有市场的参与者都拥有完全的信息,然而事实上,由于审计失败使审计信息质量不理想,市场参与者一般都处于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状态之中,信息供给和拥有越不完全,不确定性的程度和风险就越大,决策失误也就越多。
  2.控制失灵。用委托代理 理论 来 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确立后,委托人为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通过建立审计机制来控制代理人的行为,以防代理人采取“偷懒”等方式损害代理人的利益。由于审计失败,使委托人不能借助于信息全面地观察 企业 的状况,并使代理人有条件和可能利用私有信息采取某些损害委托人的行动;由于审计失败,使委托人无法借助于财务指标来衡量和评价代理人工作的主观努力程度,代理人有可能“偷懒”或“规避责任”;由于审计失败,处于企业外部的委托人,常常不能有效地鉴定信息的供给质量,使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虚假的信息“欺骗”委托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等等。这种控制失灵的现象同样存在于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关系中。编辑。
  3.评价失公。公平、公正、公允是业绩评价的基本要求,而业绩评价的公正性又取决于所依据的信息数量和质量。由于审计失败,各种业绩指标就会失去与经营者履行经管责任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使评价失公。
  4.市场失效。导致市场效率差别的原因之一,是证券市场价格反映信息的充分程度,而这又与企业信息和外部信息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有关。可以说,在不考虑宏观环境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信息(审计后)披露越充分,信息公开的程度越大,少数人获取“内幕信息”或私有信息进行交易的机会就越小,证券市场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总之,由于审计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社会  经济 利益分配失公和失效,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和无序,最终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有序性。
  三、规避或减少审计失败的措施
  (一)审计师的聘用要与个人财富及声誉挂钩
  根据风险不对称原理,一个有效的市场必须实行某种“歧视政策”,将审计师的聘用与个人财富及声誉挂钩,这对一些人来说,回报率和风险会偏离正常的线性正比关系。例如,一笔业务做成功的概率是P,报酬是A,惩罚是B。一个缺乏资金和良好声誉的审计师的期望收益=AP+(1-P)×0=AP;但一个具有雄厚资金且拥有良好声誉的审计师的期望收益=AP-(1-P)×B。前者显然大于后者,因为前者根本不用担心罚款,他付不起,同时也不会因为声誉下降而受损。而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他承担风险作出败德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这种歧视性的政策看起来虽然不合理,但对审计师市场的长期健康 发展 却是有利的。
  另外,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审计师的审计失败会通过其声誉的降低而导致其部分损失,那么,在实际中这种声誉机制也应该落到实处。必须使审计师认识到,一次审计失败就将导致其声誉剧减。对此,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公布审计失败案例,将有关审计师予以曝光就是一个良好的办法。因此,在减少或规避审计失败的 问题 上,加强行业监管是极为重要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
  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来解决审计失败问题有一定效力,但这种激励机制的运作还需要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管理有监督的兴趣,并且各个分散的股东能够无成本地联合起来形成股东集团的共同意志。在现实中,能够代表股东利益的经济主体一般设定为董事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公司控制权往往是由管理者所操纵,并形成对董事会控制的局面,而股东往往成为公司的“过路客”,进一步使股东对某一特定公司的管理进行监督缺乏兴趣。在股权极端分散的情况下,股东要想通过董事会利用激励机制来直接约束审计师的行为,就显得十分软弱。此外,激励机制还要求审计师的鉴证服务投入是可观察的,委托人可根据审计师的反映函数来确定报酬比率。但是实际的审计活动中,审计师的投入是难以准确观察到的,因为私有信息、不可观察投入以及信息非对称性是客观存在的,从而限制了激励机制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的间接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签定审计委托书,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对注册 会计 师和客户的责任、业务的性质、范围等予以明确。其次,要正确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在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需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以了解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 研究 具有潜在风险的审计领域,规划审计工作所需时间、人员,确定经济业务和各会计科目实施符合性测试的范围等;在具体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亦需通过实施分析性复核收集一定的审计证据,以发现尚需进一步检查的事项;在审计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对会计信息全面地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以评价局部的审计结论和拟形成的审计意见的正确性。第三,要恰当地记录审计工作,编制良好的工作底稿;收集充分的证据,恰当地评价证据;分配审计资源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确保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对重大问题实行报告制度。
  (四)选择和保持客户时需慎重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之前,应采取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等程序,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其缺乏正直的品格,应当尽量拒绝接受。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 历史 上就曾出现有财务危机的公司比没有财务危机的公司较容易虚报收入和隐瞒需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事实的事例。一旦判断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最好考虑拒绝接受这类客户;若无法拒绝,则应提高审计费用,执行较为详细的审计,以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
  (五)投保充分的责任险
  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但我国的保险公司现在尚未在全国提供责任险的业务。
[审计失败的原因论文]相关文章:
1.ABC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论文
2.工程审计论文
3.环境审计论文
4.现代审计论文
5.审计优秀论文
6.公司和审计论文
7.审计学科导论论文
8.审计有关的论文
9.国家审计相关论文
10.审计专业大学本科论文

激励机制的作用篇(三):有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我国的酒店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
  酒店管理专业多维创业实践平台思考
  摘要:目前,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不全面、不连续、不系统成为高校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障碍。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并探讨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多维创业平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自主创业,但目前实践平台建设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无法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1]。创业实践平台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和态度,是需要在变化的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获得的一种知识。同时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平台是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从目前实践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在积极投入为学生搭建实践桥梁,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讲座、创建创业园区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实践平台建设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性保障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全校甚至全社会有效资源。
  ②实践平台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实践平台未有效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稍有脱节。
  2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形式
  根据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遵循大学生了解、学习创业知识的基本脉络,笔者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式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知识教育平台、实践应用平台及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2.1创业知识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行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全过程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让学生开办企业,它以能力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因此,搭建的创业知识教育平台能成为高校创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平台。具体表现在,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发挥全校资源优势,增加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创业类基础课程,扩大覆盖面,如创业学、风险投资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创业相关知识。如在《餐饮企业运营与管理》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基本知识,还要设计团队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开办小型餐饮企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第二,构建课外学习平台。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力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论坛、演讲与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外,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也应该广泛应用。目前,除高校引进的创业数字图书馆资源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个资料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的课件讲义外,还提供大量供学生使用的与专业有关的文字资料、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开发手机APP软件,组建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共享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经验。
  2.2创业实践应用平台
  2.2.1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酒吧模拟实验室平时可定期开放,供学生练习调酒、咖啡调制技能,也可对外开放经营,由班级各小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店面装饰、店面运营与管理,感受创业艰辛,发现自身不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街区。创业街区由学校搭建,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配套小额贷款,营造孵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2.2.2有志于创业的可提出申请。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的茶语心菲茶餐厅正是在这种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创办的。另外,强化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利用模拟软件,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创业工作室进行各类活动体验,并针对电商、微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模拟经营。
  2.2.3强化校外实践平台首先,搭建校外创业体验平台。鼓励学生每年寒暑假到酒店、餐饮企业等地实习,了解酒店,参与酒店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深行业认知。其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实习岗位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方面,教师做好实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项挑战,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再次,安排学生在酒店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部门的角度看待酒店管理运营。
  2.3创业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对武汉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其中,46%的被调查者只是“了解一点”,26.7%的被调查者对政策“不了解”,而只有1.7%的被调查者对此是非常了解。因此,有必要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应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办讲座、提供信息咨询、资助创业资金等形式普及创业知识,拓展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搭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创业服务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政策、企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模拟软件等有关内容融合,学生可登陆网站查阅创业政策,撰写创业计划书,与相关企业及老师互动交流。
  3多维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多维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且持续运行,需要在师资、研究、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形成高校、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3.1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形式。然而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机制、体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重大意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独立的人员配置,并聘请有经验、相关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的使用范围、运行要素及支持体系等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平台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各类型平台的顺利运行,才能使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对创业平台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搭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支持网络,实现对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统筹协调。
  3.2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创业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拥有不少“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其与传统高校的一大区别,也是优势与亮点。首先,鼓励教师参与。引导与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2]。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借助多方资源选送教师出国培训、参加创业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咨询等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再次,扩充“智囊团”,吸纳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政府专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创业教育,并由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更新“智囊团”。
  3.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业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赖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营造浓厚积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所涵盖的知识甚广,单靠几门课程及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积极自觉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类创业平台去充电,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
  3.4健全激励机制创业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院校加以重视,积极投入,更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应用型”的深厚积淀,拓展外部资源,与政府、企业等外部机构联合推进。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政府及企业资源。首先,可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联合各方对平台建设的持续投入。对院校而言,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人才输出、协助进行业务拓展等方式维系与外部机构的广泛联系及各方对共建平台的热情[3]。另外,完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也是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2]曹盈.基于SWOT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3,(12).
  [3]易伟义,余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3).
  [4]卢淑静.创业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状况调查
  摘要:近几年,旅游业成为发展飞速的产业,旅游业辐射的范围很广,而酒店业是受其影响最直接最大的行业之一。建设国际旅游岛所带来的效应使得海南酒店业加速发展,酒店业人才建设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海南省酒店业,各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人员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展开调查,一方面比较大学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异同,另一方面了解酒店业人才需求。对比供需得出如下结论:院校地域分布呈不均衡性,但符合需求特点;人才供需数量呈总体不对称性,供求失衡;人才供需层次呈不合理性,国际旅游岛观念有待强化。
  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1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5-2020年海南酒店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海南已经超过北京、上海,成为中国高星酒店和品牌酒店最多的地方,仅三亚现有各类酒店800家,纳入统计的酒店224家,客房总共35000间。海南全省的酒店则超过530家,但新酒店仍在持续、大规模扩张。在今后的几年中,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名酒店的入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为酒店业带来新契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调查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应有之义。
  一、海南省酒店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在60年代,建立了海南省建立了第一家涉外酒店,华侨大厦,用来接待回国探亲的华侨和来海南的外国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经济活动和经济合作加深,随着商务活动增多,陆续建起了泰华、金融大厦、望海楼等宾馆酒店,1987年,全省共有接待宾馆31家。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后,海南旅游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店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宾馆酒店的建设速度如同雨后春笋般,希尔顿、假日、万豪、喜来登、索菲特、凯悦、凯莱、皇冠、天域、香格里拉、红树林等名誉全球的中外连锁酒店纷纷落户海南。至2010年止,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35家,其中国际知名五星级旅游饭店20家。海南已成为全国五星级以上酒店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而现今,海南已经超过北京、上海,成为中国高星酒店和品牌酒店最多的地方。今后几年,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名酒店的入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为酒店业带来新契机,国际旅游岛将为海南酒店带来大量和源源不断的客源。国际酒店集团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引进了先进的酒店管理观念、同时培养了大批酒店管理人才,促进酒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面对国际酒店集团发展的冲击,国内酒店的发展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二、海南省设有酒管理专业的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阳光高考网的相关统计进行整理可知,海南省目前有6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职高专院校,964所中职中专院校,其中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共67所,本科院校5所,高职高专院校10所,中职中专院校52所,详情可参见附录1。
  (一)地域分布对比研究
  地域分布方面,本科院校呈两点式集中,5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集中于海口三亚两个省份,海口3所,三亚2所;如表2,10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分布相对分散,呈现2大点,2小点分布,海口5所,三亚3所,琼海和文昌各1所。52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覆盖面最为广泛,呈现2大点,多小点分布。除了海口和三亚的院校数量领先之外,海南省其余各省市也多有分布。
  (二)2015年计划招生数量对比研究
  在2015年计划招生数量方面,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提供的数据整理可得,中职中专院校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海南省设有酒店管理的5所本科院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670人,占总人数的11%;10所高职高专院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703人,占总人数的12%;52所中职中专院校计划招生的人数为4650人,占总人数的77%。2015年海南省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计划招生总人数为6023人,其中超7成的学生属于中职中专院校招生计划范围内。如表2,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海南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的均倾向于招收本地学生,海南本地的招生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两类院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均证明,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
  (三)高等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对比研究
  通过对2015年海南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汇总表的关键词整理,可以发现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对“理论”“实践”“技能”“技术”国际”“高级”6个词进行统计可得,本科院校中“理论“一词占有较高比重,为25%;“实践”“技能”“技术”共占29%,“国际”“高级”两个关键词占46%。本科院校高等与实践并重,同时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中“理论“一词仅占14%;“实践”“技能”“技术”共占64%,比重过半,“国际”“高级”两个关键词约占22%,略低于本科院校。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更为偏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但缺乏国际视野。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助力。
  三、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酒店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近日,迈点网发布了《2013年2月酒店高层人事变动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月共有25位高管被任命,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位,降幅达31%。为何与去年同期相比,2月的人事任命出现了大幅下滑。报告结果表明一方面高层人员物以稀为贵,高价难求,另一方面,一些星级酒店是受政策影响导致的退订潮使酒店调整招聘计划,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例如2013年节后海口餐饮服务业招工“形势”也有了大的变化:一些高档酒店一反常态,不仅招人的少了,更有甚者还出现了裁员现象。为节约成本,不少星级酒店对岗位实行精简,实施“两岗合一岗”等措施。酒店效益不好带来的中高级酒店人才需求的缩水。虽然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意愿以及人才投入成本计划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酒店业的供求状况不会严重失衡。酒店业人员流动大,基层人员短缺,高层人员高薪难求,人员招聘仍存在诸多困难。
  (二)海南省酒店人才需求层次
  未来几年,海南最需要的旅游人才包括三类:一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主要包括熟悉国际惯例的高层行政领导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水平,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与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相比,旅游企业的中层管理人才在供给数量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新业态旅游业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旅游研究人才等。但目前海南旅游研究人才缺乏,旅游人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缺乏旅游研究特别是旅游新兴学科、旅游新业态研究方面的带头人。三是服务技能型人才。主要需求的是服务于旅游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饭店一线服务人员、餐饮西菜/西点厨师、中菜厨师等。
  (三)中层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现状
  早些时候成
  立的酒店,中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由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构成,新成立的酒店由于本地人才库有限,大部分还得由省内其他各市支援,其实该现象是各城市的普遍现象,大量酒店的开业造成酒店人员流失、跳槽现象频繁,“二线”城市的领班到了“三线”城市就成主管甚至部门经理了,目前酒店普遍出现了“拔高”用人的现象,可见,急需培养大批量本土的稳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目前,酒店一线服务员主要三大类人员,一是钟点工,酒店一般在大型宴会等员工急缺的时候使用钟点工,而且以学生钟点工居多,这固然是酒店节约成本的一种措施,但这样酒店服务质量和钟点工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二是“大妈级”的服务员,特别是客房服务员,这类服务员有些甚至没经过正规教育,培养起来也很难,根本谈不上什么素质。三是中职高职院校毕业生或实习生,这类学生相对比较稳定和有素质,但数量很有限,要求也比较高,若酒店仍然把这些实习生当成普通的劳动力,缺乏人文关怀,将大大挫伤他们的自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酒店服务质量下降。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服务员,稳定酒店员工队伍、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四)怎样突破酒店“人力资源”瓶颈
  调查中发现,“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就旅游本科专业而言,“就业难”近几年来一直为业内所关注。与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难”相比,旅游职业院校行业内就业比例相对较高。要想打破现状,酒店方面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酒店帮助学校培养“为我所用”的人才,深入学校培养计划之中。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难题,酒店可以派人力资源部门予以培训,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总之,企业要参与以地方政府为平台,校企共同培养本土的酒店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从而降低酒店的人员流动性和招聘培训成本,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员工和学校也能从中受益。值得注意的是,要有目的的培养,避免将学生充当简单劳动力,而应该对酒店各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实习,为担任中基层管理人员做准备。
  四、结论
  (一)院校地域分布呈不均衡性,但符合需求特点
  无论是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还是中等职业院校,地域分布均呈现出海口、三亚两地的偏向性。但这与海南省酒店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所以,海南酒店业供需的地域分布是相对合理的。
  (二)人才供需数量呈总体不对称性,供求失衡
  酒店在面对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不仅要对人才进行“开源”,同时还要“节流”,即如何留住优秀员工。酒店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注意风险节点的控制。在招聘过程中要有限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员工。在员工管理方面,首先必须满足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再关注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稳定和足够的薪酬。同时,要努力实现员工对高级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酒店高层管理者要适当使用外部激励的方式,着重使用内部激励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岗位轮换、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保持员工的新鲜感,提高工作积极性。用“人性化管理”和独特的酒店文化留住人才,与其“签订”心理契约。以此减少人才流失状况,此外也可以通过这种“人性化管理”为酒店树立美名,吸引更多人才。
  (三)人才供需层次呈不合理性,国际旅游岛观念有待强化
  一方面通过两类院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可证,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且比例偏大。另一方面,通过对2015年海南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汇总表的关键词整理可知,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高层次人的需求量增势强劲。跨区域、跨国境的合作成为必然趋势,而中高层人才的培养应为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刘伏英中国高教研究2005-08-28
  2、酒店收益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管理科学学报2003-12-30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2.有关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外语专业毕业论文
4.园林专业毕业论文
5.建筑专业毕业论文
6.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7.工造专业毕业论文
8.新闻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9.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
10.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1602/

推荐访问: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