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全集]郑板桥诗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25 09:57:37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郑板桥诗篇1:郑板桥的阅读及答案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 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阅读答案】
  1、独树一帜 妙趣横生 万古不移
  2、 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 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更多热门文章:
1.心田上的百合花阅读答案 林清玄
2.捅马蜂窝课内阅读答案
3.意外的收获阅读答案
4.王本道《动人春色不须多》阅读答案
5.宜居城市阅读答案
6.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阅读答案
7.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阅读答案2015
8.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阅读答案
9.精卫填海阅读答案及翻译
10.文言文《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郑板桥诗篇2:郑板桥的故事6则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郑板桥的故事6则,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郑板桥的故事1: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郑板桥的故事2: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狗肉计 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 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郑板桥的故事3:郑板桥断案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子扭送到县衙门,要求县令郑板桥以罪予以重处。 郑板桥一见那个小贩,便知是个可怜的穷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他贩盐卖,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郑板桥顿生怜悯之心。于是,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
  他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那盐商笑眯眯地说:“好的!好的!”当即,郑板桥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作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名曰“芦枷”。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
  大家都知道郑板桥不仅是个办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个着名的大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他画的竹子和兰花,名扬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迹。
  那位小贩子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画,整个县城都轰动了。不多一会儿,观画的人纷涌而至,把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一点生意也做不成了。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去哀求郑板桥把那个小贩放了
  郑板桥的故事4: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郑板桥的故事5:写竹明志
  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着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画、这诗、这竹,正是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动写照。
  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时时以百姓为念,有错即改,有利即行,在潍县时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
  当时,潍县每到冬天,经常发生鼠窃狗盗之事,闹得人心惶惶。郑板桥就募人专事巡查捉拿盗贼强徒。谁知,这一番好意却没有得到好报。巡查队里的宵小不良之徒借此,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污蔑人家是小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而对真正的盗首歹人却视而不见。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一面立即派人严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自责道:“我愧对子民啊!”
  乾隆十一、二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
  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
  谁知这一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一些人污蔑为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郑板桥因而被撤职罢官。
  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囊,他自己骑着;一头装着两夹板书,还有一个叫阮咸的乐器;另一头,小皂隶骑着,在前面引路。
  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直到他临终那年,他在画竹时还题诗道: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曾画过一幅竹子送给上司,画上题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县衙萧萧的竹声,使郑板桥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
  郑板桥的故事6: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的故事:故事译文
  郑燮(xiè),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责问下来,我一人承担罪过。”
  (郑板桥)立即发粮食给老百姓,救活的人有上万人。
  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郑板桥诗篇3:郑板桥的故事7则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着称于世,系“扬州八怪”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郑板桥的故事7则,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郑板桥的故事1:下海怪
  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诉说及赈济而得罪上司,干脆辞官不做,应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故事2:题诗怪
  郑板桥最爱画竹,他画的竹枝少而瘦。只要看看他在画间题诗,就明白他的画外之意,他是以竹喻人,以竹喻己。
  他在山东当县官时,送过一幅瘦竹图给巡宪,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后来,他因为开仓赈贷受灾难民而得罪上司,辞官归田时,画瘦竹赠潍县绅士,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支清瘦竹,秋日江上作渔杆。”从这两幅竹,两首诗看出,板桥无论做官或辞官,都比较面对现实,知道民间疾苦,他没有过多的闲情雅致来吟风颂月,只画几杆瘦竹,以写胸中闷气。郑板桥回乡后,以画竹为生计度过了他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
  郑板桥的故事3:书法怪
  郑板桥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体,自称为“六分半书”,世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流传至今,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喜爱,广泛用于宾馆、办公室、家庭等场所。
  郑板桥的故事4:画竹怪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极其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却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他画的竹都少许,没有超过四支的。这些看来简单的竹,他可呕心沥血,勤于观察,他晨看竹、黄昏也看竹、月夜看竹、雨中也看竹、风里也听竹,胸中有竹。所以,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笔夜里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竹,画到生时是熟时。”因此,板桥画竹,是把个人的品格、见地、抱负、爱憎都融合在笔墨之中。
  郑板桥的故事5:嗜好怪
  话说扬州城有一个大盐商叫甑小泉,此人假充斯文,想求购板桥的字画,屡次遭到拒绝。于是,他转来转去,从别人手里搞到几幅板桥的真迹,可惜没有上款,挂起这种没有上款的画,总觉得不是滋味儿。
  有个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原来,郑板桥有个嗜好---喜欢吃狗肉。有一天,郑板桥散步到一个竹林中,远远传来悠扬的琴声。他循声来到一个馆阁,见雅静的阁中,香烟环绕,一老者正在抚琴。见郑板桥来,老者起身让座,寒暄一番,说话甚是投机。正谈得有趣,隔壁飘来一阵阵狗肉香味。老者问:“敢问先生也吃犬肉否?”郑板桥说:“倒是嗜吃”。老者热情相请,于是,郑板桥也就毫不客气地大啖其狗肉。吃完,见四面白壁空空如也,于是,相问道:“老丈,室内何不挂些字画?”老者渭然叹道:“俗画不想挂,板桥字画虽佳,却难购到,所以让他空着。”郑板桥说:“鄙人郑板桥,有负重望,不敢,不敢。”老者愈加喜欢,摆出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郑板桥欣然命笔,画完问老者:“敢问老丈尊姓大名?”老者说:“甑小泉”。郑板桥一惊,说:“怎么,和大盐商同名同姓?”老者说:“什么大盐商?老丈取名字时,盐商只怕还未出世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关盐商的事。”板桥想想也有道理,世上同名同姓者多,再说又吃了人家的狗肉,只好落了甑小泉的上款,告辞而去。
  过了不久,盐商甑小泉大宴宾客,中堂挂起了有上款的板桥字画。消息传开后,板桥不信,也挤在人群中去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傻了眼,可不是吗?正是自己的手笔哩。再一细看,原来正是在竹林中吃狗肉后画的,方知中计。再一想脸就红了,谁叫你中了人家的狗肉计呢?郑板桥吃了哑巴亏,对此事只好心照不宣了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
  郑板桥的故事6:广告怪
  他在卖画的厅堂里,大书一篇“笔榜小卷”,也可以说是他卖画的商业性广告:“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五益语言也。”告示之末又附诗一首:“画竹多于卖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这幅长达百余字的“广告”,满纸言钱。不晓得的人还以为郑板桥是个贪利之人。谁知道他的苦衷?他是正面文章反面做,此广告借以讽刺两种人:一种是假名士,口中不言钱,心中想厚酬,索取重礼;另一种是打秋风,利用手中权势来强取豪夺。郑板桥看透人世,敢说真话,打破旧习礼仪,公开自己的想法,使那些伪君子哑口无言,哭笑不得。
  郑板桥的故事7:
  郑板桥送贼诗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郑板桥吟蟹诗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十分尴尬。
  “奉旨革职”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狗肉计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郑板桥断案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子扭送到县衙门,要求县令郑板桥以罪予以重处。郑板桥一见那个小贩,便知是个可怜的穷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他贩盐卖,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郑板桥顿生怜悯之心。于是,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
  他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那盐商笑眯眯地说:“好的!好的!”当即,郑板桥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作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名曰“芦枷”。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
  大家都知道郑板桥不仅是个办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个着名的大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他画的竹子和兰花,名扬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迹。
  那位小贩子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画,整个县城都轰动了。不多一会儿,观画的人纷涌而至,把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一点生意也做不成了。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去哀求郑板桥把那个小贩放了。
  郑板桥画扇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郑板桥的故事7则]相关文章:
1.郑板桥的故事6则
2.郑板桥的故事
3.郑板桥教子
4.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5.“扬州八怪”郑板桥的有趣故事
6.名人故事:郑板桥帮助落魄画师
7.郑板桥的人物生平事迹
8.郑板桥心怜哑巴,智断遗产
9.华佗学医的故事
10.李白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51763/

推荐访问:郑板桥的诗全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