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方卖宅阅读答案]陆元方卖宅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16 09:53:21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陆元方卖宅篇1:文学探讨:王维诗的美学价值

  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①我国盛唐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大师。由于诗人前后期世界观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给诗作带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都大不一样。但纵观王维一生的创作不难发现,有一个统摄他诗歌创作的不变精神,这精神正是"美"这一灵魂。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美在他诗中的社会内容上;美也在他诗中独特的情绪色彩和趋静求闲的优美韵律里。
  一
  就审美主体而言,审美标准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诗人王维是审美主体的个体意识者,其审美标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之所以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确立,我认为,除了滋生他美学思想的诗作在中国文化史的长期积淀中扎下了根,得到人们的公认外,诗人选择的表现对象,即他的审美客体自身的美学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社会斗争的生活是美的,但它的斗争美会因审美者的阶级性不同而不同。一种习惯或民风在其生长的民族里被看作是美的,但在另一个民族看来也可能是不美的。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美的一些社会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是非常丑陋的(如中国古代妇女的小脚)。所有这些都说明,社会生活的美具有审美标准上的极大差异性,也有社会美自身存在的历史性、可变性。为了把握审美主体的差异性和认识审美客体的可变性,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审美者都在劳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丑,从而使美的偶然性和相对性不断导向其必然性和绝对性。王维对他所反映的社会美要进行美的提炼,美学家对王诗这一艺术美中的美学思想也要进行美的提炼,这都是出于同一个道理:寻找必然的,绝对的美。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从军行》)这是斗争生活的美;"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失题》)这是闺人在忧怨的思情苦痛中表现出的守洁负重之美。在这里,投入战争和为战争抛洒痛苦的相思热泪无疑都成了社会生活美的内容。但由于人类的最终愿望是反战的,是不愿离别相思的,所以,战争的美从人的本质意义上说往往又因其功利性而无美可言。当然,如果我们用直观人类文明进步过程的眼光来看待过去具体时代的具体战争,直观人类斗争史上的痛苦历程,这时,居于这一认识意义上的特殊社会现象--战争,不又是一种美了吗?因此,人只有勇敢地走向社会,认识社会,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充分认识社会美的本质所在。"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和"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与裴迪》)的态度都是不利于对社会美的认识的。当然,这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只是王维世界观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他也有许多正面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之作。描写边塞战争的《陇西行》与《从军行》就是例子。前者气势豪迈,喷喷薄薄,用急雪衬急情,一实一虚,很有气势,运动感强。而后者则有声有色,大刀阔斧,不仅有战斗中铿锵的悦耳声,而且也有边陲一幅幅神秘多变的形象图。这些诗主题明确,洋溢着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至于他早年的一些抒怀之作又另是一番风貌,展示给我们的往往是人的情感素质,比起边塞游侠类来感情细腻,主题思想含蓄浅近。如《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就是。这类作品给人以清新之感,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件中抒发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给我们展示的是社会生活中遇节思亲的人情美,借事抒情,表达了远在异地的亲人之间情理两分的一丝痛苦。至于《相思》则是睹物生情,借物之特征抒写人情之内涵,用有限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情怀,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这两类作品之所以给人以美感,不仅因为诗人拥有娴熟的技巧,而且还由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本质让诗人抓住了。这一本质就是林兴宅同志所说的"人类前史时代世界的荒谬性",即在道德力量的控制下"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分裂。"②人类要消除世界的荒谬性就要让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就要有具体的战争,就要有离别相思,就要有具体的奉献。人为自己自觉与自由的内本质的最终解放所作的牺牲都是美的,都是真与善的统一结果。
  在现实美中,自然美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正反映了这种自然美。这和他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同样重要,甚至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相对于社会美来说,自然美很少有人类社会可变的时代性、民族性等内容。不管人们对大自然采取象征还是拟人的手法,并以此求其社会内容因素的美,其结果都不能与自然美自身运动规律的变易性和多面性③相媲美。时代变了,但人们对多姿多彩的大好河山之爱却不变。历史变了,但人们对自然界丰富无穷的美的热爱之情却没变。兴盛的民族要赞美它,衰亡的民族惋惜它,入世者歌颂它,出世者依恋它。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对大自然总是采取肯定性取向。如果我们把王维诗自身的艺术特点撇开不谈,单以王诗作为认识自然美的窗口,这就不难发现:自然界本身就是美的。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这是自然界清爽之美,春季色彩之美。"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木兰柴》)是自然界万物和谐之美,运动之美。"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是深秋山林的宁静美,气节变化之美。自然美无限的变易性和多面性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诗人甚至在送别诗中也用景句来拟定诗的色彩基调,使我们在他非山水类的作品中也能感到大自然的美。如用"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的恶劣气候抒写送别时喜悦之情,起句就给诗定下一个明快的调子。这些诗句使人感到,人类的感情最终都要被推到大自然这一背景上去。大自然阴晴无常,风云莫测,不管是山川日月,还是天地海风,我们人类都无法对它施以丰富的社会因素,但它却能给我们提供最美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就是其形式的多彩多姿和难以尽言的变易性。"在艺术美中,要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社会美中,内容就比形式更占分量;而在自然美中,则偏重于形式。"④因此,自然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独立的形式美因素。
  色、形、声是构成形式美的基本物质材料,这些物质材料在大自然中更是以无限丰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如王维的《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渺渺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这首诗有色、有形、有声,有大自然穷形尽相的万千之变。它甚至荡洗了人的一切思想因素,就连我们审美主体也要融入大自然的形式美中,成为多姿的美的组成部分。大自然的广阔给人以心空之感,上下之高、东西南北之距、孤烟、远树、落日等,都在诗人极其空远的内心世界里。客观世界是空灵的,眼界的无染及心空就自然而得。在这里,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在物我两忘中感受到大自然这种形式美之所在。他的《积雨辋川庄作》同样能说明自然美的特点。诗中写道: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陆元方卖宅篇2:《易经》仅仅28字却道出人生成败荣辱之因果


  导语:关于《易经》的学问,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而《易经》对于我们人生的参悟非常的透彻。《易经》中的28字道出我们的人生的成败荣辱之因果。

  为什么有的人能力一般却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有的人非常能干却穷困潦倒,落魄一生?
  为什么有时你不经意就能获得很好的结果,有时你费尽心机却落得一场空?
  《易经》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这十大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命理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作为万经之首的《易经》阐述的决定人生的10大因素。这10个方面,一般理解如下:
  一命 :先天命数
  二运 : 成长运势
  三风水:环境堪舆
  四积阴德:积德行善
  五读书:开悟修心
  六名:名称声誉
  七相:心相仪表
  八敬神:敬神求愿
  九交贵人:良师益友
  十养生:养生之道
  《易经》这句话在中国代代相传,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或指导意义就不一定清楚了。
  为什么要这么排序,是按照对我们影响力的大小么?
  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对。我的感觉这是根据对我们影响的时间先后和我们从中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来说的。
  我重点阐述前5个,后5个请大家自己体会。
  一命
  孔子说:

陆元方卖宅篇3:初中诗词大会题库


  为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来挑战一下中国诗词大会试题吧!
  第一部分基础题(40分)
  (一)选择(20分,每题1分)
  1.屈原《国殇》用于祭奠()
  A.楚国已故的国君B.为国捐躯的将士
  C.未成年而死的人D.在他乡死去的人
  2.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A.飞鸟相与还B.心远地自偏C.结庐在人境D.悠然见南山
  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的文章。
  A.《庄子》B.《孟子》C.文天祥
  4.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
  5.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6.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B.旌蔽日兮敌若云
  C.矢交坠兮士争先D.凌余阵兮躐余行
  7.赞美兄弟皆有才识的词语是()
  A.难兄难弟B.人琴两亡C.阿大中郎D.三荆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B.慎于思C.慎于行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A.《易经》B.《庄子》C.《老子》
  10.《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的前一句是()。
  A.不汲汲于贫贱B.不戚戚于贫贱C.不郁郁于贫贱
  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A.《滁州西涧》B.《山居秋暝》C.《春夜喜雨》
  1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的文章。
  A.司马光B.魏征C.诸葛亮
  14.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A.文质相当B.文质兼备C文质彬彬
  15.“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A.欲立人而立己13.己欲仁而仁人C.己欲达而达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下句是()。
  A.师不必不如弟子B.师不必如于弟子C.师父不必贤于弟子
  17.陆游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
  A.菊花B.梅花C.兰花
  18.苏轼《前赤壁赋》中说:“逝者如斯,而()也;盈虚者如彼,而()也。”
  A.不舍昼夜未消长B.未尝往卒莫消长C.未逝莫消长
  19.《陈情表》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字意思是()。
  A.单薄B.鄙薄C.迫近
  20.《黄帝四经》中说:“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其中对“审”和“宾”二字的正确解释是()。
  A.审查宾客B.审慎宾馆C.懂得服从
  (二)填空(20分,每格1分)
  2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
  22.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4.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2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
  26.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得失寸心知。
  28.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29.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30.民为贵,_________,君为轻。
  31.《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司马是指______________。
  32.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是上给______________的。
  33.《焦仲卿妻》最早收入南朝陈时徐陵所编的____________,题作______________。
  34.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____。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
  35.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
  3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______________。
  37.能体现苏轼《石钟山记》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综合题(70分)
  (一)诗词阅读
  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问题。(8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①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8.解释
  (1)瑞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金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9.“东篱”引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名句:—————…,—…—————(1分)
  40.“暗香”是指________(花名)淡雅的香气。(1分)
  41.“帘卷西风”是一句倒装,意即______________。(1分)
  42.这首词写词人在重阳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愁绪。(1分)
  43.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你知道陆德夫说的是哪三句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每格1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4.作者字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称大李杜。
  45.“却看”意即______________“青春”指______________。
  46.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___________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_________对。
  47.这首唐诗以______________为背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10分)
  <中吕>卖花生?怀古
  张可久
  关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48.元曲四大家是(4分)
  49.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隐含的典故是______________,作者以此写______________相争的历史。(2分)
  50.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中众生的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的遭遇,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1.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的情调,“长叹”中包含着____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3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问题。(15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2.庄子名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__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______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__________”。(4分)
  53.《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话的形式,讨论了“______________”的问题。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出自这篇文章的。(5分)
  5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1分)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55.对庄子《秋水》的艺术特色判断错误的一项是:()(1分)
  A.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B.善于通过虚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
  C.举出大量事实进行论证
  D.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
  56.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分)
  57.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问题。(12分)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岁,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
  58.本段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______________。(1分)
  59.解释: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材略:______________累:______________(2分)
  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既:______________落:______________(2分)
  60.划线句有几个分句?请为之断句。(将分句分别抄录于下,3分)
  61.翻译“诸子安可与工徒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2.根据这个材料,请你为郭进写一句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鲍叔荐管仲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63.本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也可用典故“知音”来形容,“知音”讲的是________两人的故事,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4分)
  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选文围绕一个“知”字展开。第一段,写管仲对鲍叔这个人生知己的感激。
  B.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大量而细微的事实说明鲍叔的知贤,语势充沛,说理有力。
  C.在人物描写上属于正面描写。
  D.原作全文虽然记录的是管仲和晏婴,不是鲍叔,但是无论是原作还是选文,所要表述的主题思想是“知人”。
  E.众所周知,作者在为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平生故交旧友竟然不为一言,知音何在?所以作者借管仲之口,表达强烈而鲜明的褒贬态度和渴望知遇明君的人生理想。
  6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此处是愚笨的意思
  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以……羞愧(羞耻)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困:不得志。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推崇
  66.选出加点虚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1分)
  A.分财利多自与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尝与鲍叔贾D.蹇叔之子与师
  67.翻译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8.下面是关于鲍叔牙和管仲的介绍,读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述之。(6分)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称管敬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是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哲学家。早年经商,后侍奉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事情失败,不死于主,宁可幽囚受辱。幸得鲍叔举荐,加上桓公冰释前嫌,荣任齐国卿相,主持政务,齐国大治,他被尊为“仲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思想言论,后人集编为《管子》一书传世。
  简述:
  附加题:(20分)
  阅读《唐诗过后是宋词》,结合本文,就诗词的“雅与俗”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300字)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节选)
  最近几年,我看到一些写得相当不错的歌词,歌词里有不少意象很美也很有深意,你就是把歌名列出来也能感到这一点,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打不开的锁,锁住了一个未圆的梦,背心,感觉捉摸不定,没有道理可寻,读来好象比那些号称诗的诗更像诗。好象近来词的作者也腻歪了从胸口一喷就到嘴边的写法,除了找一些和过去不同的主题之外,还在想方设法变化词的风格,有的搀上一些古典诗词的句子,像《涛声依旧》借了《枫桥夜泊》,有的用上一些日常朴素的话语,像《小芳》就写得像白话,有的参考民歌的连章形式,像《弯弯的月亮》前几句就是辘轳体的变体,好象作者们也希望自己的词不要那么浅白没味……
  当然,现在说流行歌曲取代诗歌还为时过早。宋词取代唐诗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原因很多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宋代词比诗还写得好,写得新鲜写得贴心贴肝。那么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帐,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蔚为大观。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象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钉,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象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划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象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答案(C组)
  第一部分基础题(40分)
  (一)选择(20分,每题1分)
  1.B2.B3.B4.B5.C6.B7.C8.C9.A10.B11.C12,A13.A14.C15.C16.C17.B18.B19.C20.C
  (二)填空(20分,每格1分)
  21.脉脉不得语22.澄江静如练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4.蝉噪林逾静25.江月何年初照人26.吹尽狂沙始到金27.文章千古事23.两情若是久长时29.雕栏玉砌应犹在30.社稷次之31.白居易32.刘禅或刘阿斗,写皇帝亦可33.《玉台新咏》;《为焦仲卿妻作》34.快阁东西倚晚晴;澄江一道月分明。35.在水之湄36.而入之所罕至焉3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第二部分综合题(70分)
  38.(1)即龙脑,香料名。1分/(2)刻有兽形的铜香炉。1分3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分40.菊花1分41.西风吹卷门帘1分42.独守空闺,思念丈夫1分4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分44.子美李白2分45.回头看春季2分46.地名流水2分47.安史之乱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2分48.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4分49.霸王别姬或虞姬自刎楚汉2分50.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困苦1分51.直抒胸臆沉郁悲凉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3分52.周;宋;道家;老庄(4分)53.河伯、海若;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望洋兴叹”“贻笑大方”(5分)54.D(1分)55.C(1分)56,因为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夜郎自大、狂妄无知。(2分)57.说明楼外有楼,天外有天,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进。(2分)58.沈括(1分)59.才能、谋略;多次;(2分)已经;参加(2分)60.三个分句今邢州缄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3分)61.众儿子怎么可以跟工匠排列在一起(2分)62.郭进是一个既有才略又能谦和待下、不论资排辈的人。(2分)63.管鲍之
  交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4分)64.C(1分)65.C困,此处意思是贫穷。(1分)66.C介词,“与、跟”等。ABD都是动词。A可译为“给予”,B可译为“结交、帮助”,D可译为“参与”“参加”。(1分)67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2分)68.(参考:可以谈“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的品质”;也可以说明“人才只有遇到知己才有所作为”,等等)(2分)
  第三部分附加题(20分)
  (供参考:本文归根结底也是在探讨一个雅和俗的问题。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表现在作诗遣词和意境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雅言入词或用俗语入词,是两种不同的遣词方式和语言载体。雅者,经过润色、雅正、合乎规范之语也:俗者,大众、通俗、流行之语也。雅和俗应是作词的方法、手段,而不是效果、目的。一种健全的文化生态,既不是雅文化的一枝独秀,也不是俗文化的独行其是,而是两者的交相辉映,共存共荣。不论雅俗,都应有品位。雅与俗既相互碰撞又互渗统一的格局,不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也往往能真实地勾勒出某一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轨迹。概言之,从“俗”与“雅”互渗统一说开去;或从诗歌要“亲切和自然”及“机智和内涵”说开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32764/

推荐访问:陆元方卖宅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