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性说明文500字|说明文常识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来源:说明文作文 时间:2019-04-16 20:30:04 阅读:

【www.bbjkw.net--说明文作文】

什么是说明文?又应该如何写好说明文?下面是五度学习网www.wudu001.com分享的说明文 说明文作文。供大家参考!

 说明文常识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他表达方式。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3.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露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1.事物说明文

  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苏州园林》。

  2.事理说明文

  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

  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如《苏州园林》。

  2.描述性说明文

  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如《看云识天气》。

  3.记述性说明文

  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4.阐释性说明文

  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

  按功用范围分:

  1.一般说明文

  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2.科技说明文

  说明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3.应用说明文

  以说明书、解说词、简介、规则等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四、说明方式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说明的方式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2.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这类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多运用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五、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内,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地进行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见逻辑顺序有十种: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如《大自然的语言》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时,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的。先谈最主要因素纬度,其次谈经度,再其次谈地势的高低,最后谈古今的差异。按着这样的顺序说明,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理清说明顺序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理清说明顺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六、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1)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列数字:是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5)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7)作比较:将同种与不同种事物加以类比与对比,以突出其特征。

  七、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①现象—本质;②特点—用途;③原因—结果;④整体—部分;⑤主要—次要;⑥概括—具体。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要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如果是递进,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是从现象到本质?是从特点到用途?是从原因到结果?是从整体到部分?是从主要到次要?是从概括到具体?

  八、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衡量说明文的语言优劣,要用准确、简明、周密这把尺子。

  所谓准确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

  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了,不啰嗦,不含糊,用精炼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

  所谓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说明文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如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通过确切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可见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都是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当作者还没有或无法考证出确切的年代时,使用表估计、揣测的词语,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向沙漠进军》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饰武器,明确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九、阅读说明文的步骤

  步骤一: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先要了解、掌握一篇说明文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说明的是什么事理。也就是明确说明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有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从文题上一看就知道,如《苏州园林》等。这种说明文大多是事物说明文。而有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不是很明显,需要经过研读才能明确。如《大自然的语言》等,这类说明文大多是事理说明文。

  步骤二:掌握说明文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事物说明文要把握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理的本质)。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明显标志。所谓“本质”,就是事物深刻稳定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或理解事理。《苏州园林》突出了“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步骤三: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本质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层次安排、一定的说明顺序表现出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小标题结构文章,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如《大自然的语言》全文分为:什么是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

  步骤四:找出并理解所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服务的。理解了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要能分辨出不同的说明方法,要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

  步骤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的科学性、客观性是通过准确、平实的语言反映出来的,其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确数的词语的准确性,一种是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的准确性,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利于正确地理解课文。

  说明文中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1、把握说明对象

  题型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题技巧: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1)看题目。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说明对象,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的对象是花呈现红色的原因。(2)抓第一段。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3)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特征。

  题型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巧:(1)直接从文中找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说明文段首的总括句和说明文结尾的总结句。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题型3:……的原因是什么?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2、理清层次结构

  题型1:指出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答题技巧:

  (1)明确说明文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①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苏州园林》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②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③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原因到结果等。

  (2)逐段概括要点,然后“同类合并”,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题型2:指出说明语段的作用。

  答题技巧:

  (1)从结构方面考虑:①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②中间段:承上启下。③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

  (2)结合说明方法谈。答题模式:通过……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题型3:概括段意或层意。

  答题技巧:(1)找总领句;(2)结合本段(层)说明特征概括,摘要点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答题模式:本段说明了……介绍了……

  3、辨析说明顺序

  题型1:直接指出选文或某段落的说明顺序,并说明其作用。

  答题技巧:

  (1)了解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又包括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说明顺序。

  (2)认清说明对象,根据对象作出判断。一般说来,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事理性的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为序。

  (3)抓标志性的词语。每一种说明顺序,都有其标志性的词语。如以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表示时间或表示空间方位的词;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逻辑顺序的词。

  (4)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就某一文段而言,先将其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

  (5)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2:相连的几个段落可不可调换?为什么?

  答题技巧:(1)看所给段落是否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一致。(2)找出相连的几个段落所使用的说明顺序。(3)写出不可调换的理由。

  答题模式:这几个段落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4、分析说明方法

  题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题技巧:(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的主要特点。(2)抓住语言标志,注意辨析。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如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有的”“例如”“比如”等词作标志;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常常以“好像”“仿佛”等词作标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常用“比……多”“比……少”“……相当于……”表示比较。

  题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答题技巧:(1)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2)把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特征。②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③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④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⑥作比较:强调突出了被说明的事物……特点。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⑧引用说明: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闻趣事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3)联系该种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具体回答。

  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形象具体(“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等)。

  5、品味说明语言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加点词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2)解释词语的含义。(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题型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或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技巧:(1)表明态度:不可以;(2)指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指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或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合。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答题模式:该词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一般指的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几句话,有时可能是某句话的一部分。

  6、拓展开放创新

  题型1:链接一则材料或几则材料,探究结果。

  答题技巧:(1)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2)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3)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4)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题型2:提出解决被说明问题的办法。

  答题技巧:(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说明文中,一般都会对所说明的对象或事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会更为准确、快捷。(3)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科学性。

  题型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像。

  答题技巧:(1)联系选文,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合理表达。(2)推断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题型4:就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拟写警示标语、广告语等。

  答题技巧:(1)把握警示标语、广告语等的特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简明性和感染力;(2)在内容上,要能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迎合时代特点。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