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电子课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来源:叙事作文 时间:2019-04-06 23:44:46 阅读:

【www.bbjkw.net--叙事作文】

圆锥,数学领域术语,有两种定义。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烟花美文网www.39394.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观察、猜测、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圆柱的体积以及对圆锥体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学习目标。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正确地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学生较难理解。针对此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自主比较、猜测、动手操作、争辩等形式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突破难点。获取新知。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本课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亲自实验,推导公式

  1.学生拿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操作材料,比较三个圆锥体分别与圆柱有什么异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猜测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3.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和谷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指导参与一些小组的实验。最后。小组汇报所用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才存在一定的关系—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师板书:V=1/3Sh)

  4.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具演示。强调等底等高,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公式的运用

  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科书第4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三、回到原题。深入探究

  1.测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谷子将大圆柱装满,倒在桌子上。要尽量倒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学生思考:假如谷堆就是麦堆。该通过测哪些数据去求麦堆的体积?怎样测这些数据呢?学生利用提供的学具动手测量。有的可能用绳子测谷堆的底面周长。有的可能用直尺、三角板测谷堆的底面直径。有的可能测谷堆的高……

  2.演示:请小组代表展示测最方法。师引导学生明确测得的数据不是精确值。但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3.计算:用投影片出示。刘人伯用刚才的方法测得麦堆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 2米。请同学们帮刘大伯算出这堆麦子的重量。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将结果保留整数。

  四、师生交流

  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交流。

  五、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3, 4题。

  2.测量你身边的圆锥的有关数据,算出它的体积。

  具体目标: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比较、猜测、实验、争辩。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经历、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回到原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数学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

  师生活动:指导参与一些小组的实验。最后,小组汇报所用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才存在一定的关系—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示了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节约了学习时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与工具: 测验

  评价量表内容:一、填空:

  1、圆锥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

  2、圆柱体积的与和它( )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 (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三、开放题、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这堆小麦的体积如何求?让学生思考:该通过测哪些数据去求麦堆的体积?怎样测出这些数据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以往几次,都是按老方法进行,一开始教师就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先比较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再分别量出它们的高也相等。进而由老师做实验,把圆锥装满水(或沙)往圆柱里倒,学生观察倒了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接着推导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重点强调求圆锥的体积一定要乘三分之一。一节课上下来非常轻松,非常顺利,时间也充足,作业效果也还不错。可是到了综合运用问题就出来了:忘记乘三分之一的,计算出错的,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时,直接用体积除以底面积的,出的错误五花八门。

  再上这节课时,我加强了以下几个点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新课时,我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

  2、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即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3、学生做图形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审题,先确定是什么图形,再想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公式列出算式。这样对于后面的综合运用题,学生有了这种固定思维模式,就不会乱列式,

  4、列出算式后,不要按部就班的从左算到右,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把口算和计算有机结合。如:3.14×(4÷2)²×8时,先口算(4÷2)²=4,再口算4×8=32,最后再计算3.14×32。又如:×3.14×(4÷2)²×9时,先口算×9=3,(4÷2)²=4,3×4=12,再计算3.14×12。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学生计算难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教后反思:

  上课一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圆锥体积公式进行复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调控教学进度,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已有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与思相结合,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学会有序的思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的解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277500/

推荐访问:人教版圆锥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六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圆锥ppt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苏教版 人教版六上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