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82集视频|中医方剂学经典总结

来源:议论文 时间:2019-03-23 08:30:04 阅读:

【www.bbjkw.net--议论文】

中医方剂学经典总结

  考前小贴士

  1.考试前两天就不要吃一些辛辣油腻、偏凉的食物,避免引起身体不适。

  2.考前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考场,计算去考场的时间,考试当天一定要比计算的时间更加充分。(因为一定会堵车)

  3.考场尽量不要带冷水,避免损坏试卷。

  4.最近几天不要题海战术,一定要多看总结的笔记。这个时刻多记多背是王道。

  5.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能熬夜的可以熬夜学习,不能熬夜的小伙伴就不要勉强自己,保持足够的精力来应对考试就可以。

  就啰嗦这么多,剩下的时间上肉菜!!!!——方剂学的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的知识点总结

  1.《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的变化——逍遥散和黑逍遥散

  (2)药量增减的变化——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应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

  3.君药和主要功效来命名的是: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苏子降气汤。

  4.火郁发之: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5.以泻代清:凉膈散。

  6.辛开苦降:左金丸、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7.应用高良姜的方剂:天台乌药散

  8.生姜、干姜同用的方剂:厚朴温中汤、实脾散。

  9.桂枝汤: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药后“啜热稀粥”。

  10.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证。其中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全方体现“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汤: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12.银翘散:“辛凉平剂”

  13.麻杏石甘汤:石膏倍于麻黄。

  14.败毒散:佐药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15.大承气汤:主治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证。——体现“通因通用”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6.大黄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7.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18.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0.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

  21.小柴胡汤:用量最大的是柴胡;人参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气实里。

  22.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23.四逆散:主治——①阳郁厥逆证。②肝脾气郁证。柴胡为君,透邪升阳以舒郁;与白芍疏肝理脾;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24.逍遥散:薄荷的意义: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疏肝散热。

  25.痛泻要方: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症状有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26.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配伍特点:寒热互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27.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28.犀角地黄汤:“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法。

  29.凉膈散: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以泻代清”。

  30.仙方活命饮: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金银花为君药。

  31.左金丸: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为6:1。

  32.泻白散: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33.芍药汤:治疗湿热痢疾。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34.白头翁汤:主治热毒痢疾。

  35.青蒿鳖甲汤: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36.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37.应用二地黄:当归六黄汤,百合固金汤,大秦艽汤

  38.小建中汤:君药为饴糖。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39.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40.参苓白术散:桔梗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41.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42.炙甘草汤: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②虚劳肺痿。

  43.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44.左归丸:配伍补阳药“阳中求阴”之义。

  45.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46.一贯煎:佐金平木,扶土制木。

  47.肾气丸:干地黄。全方配伍意义——①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②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意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③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

  48.右归丸:配伍滋阴药“阴中求阳”之义。

  49.地黄饮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50.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麦门冬、天门冬。桔梗:载药上行。

  51.酸枣仁汤:茯苓意义为宁心安神。

  52.凉开三宝:牛黄解毒;紫雪息风;至宝化浊。

  53.越鞠丸:治六郁。香附(君药)——气郁;川芎——血郁;栀子——火郁;苍术——湿郁;神曲——食郁。

  54.半夏厚朴汤:梅核气。

  55.天台乌药散:主治——肝经气滞寒凝证。小肠疝气,少腹控引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

  56.苏子降气汤:(有苏子,有苏叶)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57.旋覆代赭汤:旋覆花(包煎):代赭石=3:1。本方重用生姜。

  58.槐花散:治疗肠风,脏毒。

  59.小活络丹: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组成有川乌,草乌。

  60.羚角钩藤汤:茯神意义宁心平肝。

  61.镇肝息风汤: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用为君药。

  62.天麻钩藤饮: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63.萆薢分清饮: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64.独活寄生汤: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65.枳实导滞丸:“通因通用”之法。君药为大黄。

  66.乌梅丸:主治——脏寒蛔厥证。亦可治寒热虚实错杂的久泻久痢。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