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诗句最出名成语]兰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10 11:44:00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兰花诗句最出名诗句篇1:诗歌意象的分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所举例子课内课外兼而有之,内容丰富,是一份好材料。下面我们来看看诗歌意象的分类,欢迎阅读。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ying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兰花诗句最出名诗句篇2:古诗有哪几种分类

  古诗的分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行旅诗、闺怨诗(宫怨诗)等。
  怀古诗
  1.概念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常用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3.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案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
  1.概念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常用意象:植物有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有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其它有风(自由、奉献);莎衣(脱俗、高洁)等。
  3.表达情感: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案例】六年级于谦《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原则;六年级郑燮《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常见意象:人物形象有渔夫、樵夫、农夫、隐士、牧人、浣女;常见的景物有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炊烟、莲蓬、幕钟、渔舟、鹤、鹭、白鸟、鸳鸯、酒、青蛙、鸡犬、蓑衣、燕子、黄鹂等。
  3.表达情感:可以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几方面的情感。
  【案例】六年级王维《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迷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案例】七年级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案例】八年级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边塞诗
  1.概念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常用意象: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3.表达情感: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案例】九年级王昌龄《从军行》诗描绘了边塞等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案例】高三高适《燕歌行》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行旅诗
  1.概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常用意向: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宿鸟、日暮等。
  3.表达情感: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
  【案例】五年级王安石《泊船瓜洲》,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案例】七年级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闺怨诗(宫怨诗)
  1.概念
  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切的比兴寄托,由浅入深的艺术风格。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
  2.常用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3.表达情感: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案例】高三李清照《一剪梅》,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案例】高三温庭筠《菩萨蛮》,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送别诗
  1.概念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常用意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有柳、浮萍、孤蓬;动物有杜鹃、鸿雁;送别场所有南浦、长亭、灞陵;送别环境有酒、流水、夕阳、月、春草等。
  3.表达情感:送别诗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他人依依惜别之情,在表达的同时,又写下诗歌来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和留念往返之情。
  【案例】四年级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亲自送到江边,并作此诗文。
  【案例】四年级王维《送二元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
  【案例】六年级高适《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兰花诗句最出名诗句篇3: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柳如是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柳如是的散文,欢迎阅读。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1
  金粉楼台,画舫深处的桨声灯影黯淡下来。
  你这秦淮盛卷中的耀眼荼靡,若不这般傲然,或许这一生不会如此历尽坎坷。
  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多好!
  远离那些背信弃义的名流才子,不去做女中豪杰,明朝和清军都是别人的事。平凡如沧海一粟,寄蜉蝣于天地之间,随着岁月的轮碾没在流光里。
  如是,你有庙堂之忧,报国之志,却在红尘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骨血里的孤寂,在落日的余晖中越来越重,但爱的脚步却越走越近,你们在“半野堂”相处得锦瑟和谐。
  命运将你静养于温暖的“我闻室”。
  他虽不是英雄,不堪湖水寒凉,难舍此生,但他爱你白的面、黑的发,你亦爱他白的发、黑的面。他可以给你一个紧紧依偎的怀抱、称你为妻,让你这叶漂泊红尘的孤舟,有一个休憩的港湾。
  如是,而如今人情寡淡,胜于草木之灰。
  尸骨未寒的钱谦益音容宛在,钱氏家族冰冷的箭簇却将你围在五楹二层的“绛云楼”里。
  你终于可以丢弃这浮生。
  带着名山秀水,带着所有的爱恨,所有的风雨苍茫,最后尖锐地晃动一下,便如诗一般地静静隐于西湖的朝霞夕雨之中。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2
  昨晚看完《柳如是》,有些别样感觉。然后趁着黑夜自己下楼走了一遭,天上没有几颗星,甚至也没有看到月亮。我常觉得,也可以穿越时空,因为古往今来仿佛只有星空与月夜是永恒的。
  上一阵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书中亦写了几位史上有名的美才女,不论其对文坛贡献多大,但从我一后人角度看来大多不那么完美。我对才华横溢的女人都有种崇拜感,柳如是的诗,实话说来我基本读不懂,所以不去评价她文坛上作为,仅从一女人角度看其一生。
  以前也从各种读物上看过秦淮八艳的一些故事,后人众说纷纭,但我认为他们都是些敢爱敢恨有情有义之人。我一直认为课本上出现的人物,中学课本上出现过陈子龙,所以在《柳如是》中看到起名字时颇为吃惊。柳如是,书中作者说是“中国文人梦中的红颜知己”我觉得世间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位美貌才智具备之人。可惜她她长于那样一种地方,我不知那对她是幸还是不幸。如果她只是一贫家女子,不读书亦不学艺,纵使是貌胜西子,或许仍可安稳一生。她会寻一平凡男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夫教子,如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所有女子一般。如若她是一大家闺秀,或许会如李清照一般寻一志趣相投之人,也会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美谈。命运时常戏弄人,偏偏让那如花美眷落入淤泥,误了那似水流年。本想为一人盛开,却被众人窥去了芳颜。雨后新荷却遭爱莲之人后人亵渎。风吹雨打过后,她却是姿容更胜才华更绝。多少男子日日守她门前,她却只等有心人儿来要入梦。
  宋征舆对柳如是,我确信那是爱慕。我一位百多年后女子甚至对其倾心,试问世间男子谁能对此佳人不动心。宋征舆终是没有珍惜。陈子龙英雄救美亦获得芳心一片。柳如是为其写《男洛神赋》,表达自己痴情一片。那样一个时代,这样作为是何等叛逆,可是你却不得不欣赏这样一个勇敢的追求爱情的女子。我希望这就是柳如是的归宿,让那些飘摇的日子成为过去,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可现实常常不满足人们美好的愿望,陈子龙迫于家庭的压力与柳如是分离。也许这个结局她早已料到,只是太过于贪恋,所以不忍割舍。即使陈子龙家中同意她做个侍妾,她肯定会感激涕零的。然而结局对于她只是悲哀,她最终没有追到梦中的幸福。
  它兼具女人与文人双重心性,相思与她定是格外浓烈。几次相思几番折磨,纵使不能断的干干净,却也终是屈服于命运了。她将相守化作相望,将刻骨之恋隽于心底。我不知当相思一寸寸化成灰时,她是否真的解脱。
  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五年之后,她以一句“桃花得气美中”得到钱谦益赏识。后又一袭男装去拜访钱谦益,两人相谈甚欢。最后,。钱以娶妻之礼纳她为妾,书上说是“红颜白发两相欢”。也许漂泊半生的柳如是早已累了,她需要一个港湾。她经过与陈子龙的缠绵与挣扎,已不再是那个一心扑向爱情的飞蛾了。钱谦益爱她懂她护她,流落半生,那颗痕累累的心还有何奢求呢?
  小家的命运常因社会的动荡而而动荡。清军入关,对于这种王朝更替,文人常常是那种宁死不屈之人,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时常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如是曾劝说钱以身殉国,钱胆怯,柳想先行而去,钱好言相劝,柳终投湖不成。在那个“留头不留发”的时代,钱竟剃了头。此时的柳定是失望之极,可是她毕竟是一女人难以阻止这一切。钱满怀兴奋北上做官,柳未陪同。钱最终失望而归,亦醒悟,开始与柳加入反清斗争中去,多次资助义军,甚至将全部家财都散尽。时代更替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妄想以自己之力阻止时代的步伐,现在看来他们做的是一些无谓的挣扎,但是你却不得不佩服他们坚韧的信念及英勇的精神。
  钱死后,发生了著名的“钱氏家变”,柳如是登楼吮薛立遗书,然后悬梁而尽。此时距钱死仅两月余。一代才女终以此种放式结束自己一生。
  如果没有“钱氏家变”,柳如是恐怕也会一身殉葬。她殉的不仅是钱氏对其恩情,空害怕还是那个一去不回的大明王朝。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泯不灭的,无论多少沧桑年华流过。白落梅说林徽因“化身千千万”。我相信柳如是亦是化身千千万。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3
  明末清初活跃于金陵秦淮河畔的“秦淮八艳”,陈圆圆,顾眉,卞玉京,董小婉,马湘兰,寇白门,柳如是,李香君,其中柳如是位列八艳之首。它容貌俊美,才华横溢,自小工于琴棋书画,她的书法遒劲洒脱,临摹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字画,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她的一级画作《月堤烟柳图》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明人评价它的诗作《戊寅草》、《我闻室梅花名》、《湖上草》、《东山酬集》、《红豆村杂录》、《河东君诗文集》、《尺赋》、《红梅集名句》、《我闻室鸳鸯楼记》为“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
  她是秦淮八艳中诗写得最好,文学水平最高。这要感谢徐佛和周道登。徐佛自身修养颇高,“性敏慧”而能“操琴写诗,善画兰花”,是他教给了柳如是写字作画、弹琴赋诗的基本技能。曾经做过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的周道登常常将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在两位名家的指点下,柳如是的诗词书画技艺声名昌盛,它的诗具有“幽艳秀发,如芙蓉秋水,自然娟媚”之特色,气质俱佳,引来众多的追求者。
  因此,她的情史是丰富而坎坷,这与她的身世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柳如是,生于1618年,自号河东君,三岁父母已亡。幼年的她寄于舅舅门下,十一岁时,舅舅去世,被迫流落风尘,进入青楼,不久被吴江名妓徐佛买到家中为婢女,后来崇祯故相周道登纳她为妾。周家的众妻妾容不了柳如是,告她与男仆私通,周道登又将她卖回青楼。那一年,她才十四岁。柳如是的爱情历程颇多曲折。她与同龄才子宋征舆短暂相恋,可惜,宋家横加干涉,宋母严厉指责儿子,同时又受社会舆论的压力,生性懦弱的开始疏远柳如是。不久之后官府下令逐妓,柳如是受到影响,宋征舆不说娶她,又不敢去为她说情,只说“姑避其锋”搪塞柳如是。柳如是一气之下,拿刀一刀砍琴,七弦俱断,与宋征舆一刀两断。她是那种敢爱敢恨,心性刚烈的女子。然后又做过当时文坛风云人物陈子龙的情人,她与陈子龙本是同一路人,性格都有豪迈爽性的一面。柳如是主动追求陈子龙,“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是她质问陈子龙。她对国事、文学的见解,比一般男子还要深刻,陈子龙不禁为柳如是的风采和才气所深深折服,也写诗将柳如是比作曹植笔下神采飘逸的洛神宓妃,倾慕之情注意力溢于言表。“淡滟笼烟寒白日,柔条丛萼相交加。有时吹入玉窗里,春梦方长人不起。”是他俩幸福生活的写照。后来,他们不得以分开时,柳如是在她的别赋里写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大有缘浅情深,愿意做陈子龙一生一世精神情人的意思。最后,以二十四岁的芳龄嫁给了六十岁的“文学盟主”钱谦益。后来,二人恩爱无比,情投意合,才学俱卓。可见柳如是对爱情的追求是感情或才华至上。
  才貌双全的美女,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然而柳如是的人生观,性格却是别具一格。在大明朝灭亡时,柳如是,曾要拉着钱谦益一同跳水殉国,她崇高的爱国情操,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她曾在《赠友人》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报国效忠的豪情,“大羽插腰箭在手,功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7547/

推荐访问:兰花诗句最出名成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