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8-01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忆江南古诗篇一:忆江南古诗的诗意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关于忆江南古诗的诗意是什么,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解答!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2、谙(音安):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诗意1】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诗意2】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读者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后一首词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两首《忆江南·江南忆》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杭州与苏州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忆”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这两首词与《忆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整体。
  【诗意3】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诗意4】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诗意5】
  作者用炙热的情感描绘了江南的大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诅国河山的热爱和眷恋。
  诗人开篇即点题,“江南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才能年年不忘,才能极力描绘。江南哪里好呢?诗人并没有描绘江南的温柔多情,小巧别致。而是带给大家一组强烈的视觉冲击,用“红”、“绿”这组鲜明的对比色来描绘江南不为人知的好处。作者用词大胆,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惯用对比色描绘景物,画面感极强,给人印象深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也是他的名句之一。
  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直观描写,下边二首而选取了在苏杭的生活片段,用亲身经历说明为何“能不忆江南”了。在杭州述说了自己山寺寻桂和府邸观潮两个片段,而在苏州时则描绘了馆娃宫中饮美酒赏歌舞的逍遥生活。诗人用简洁的词汇勾勒出苏杭的旖旎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三首诗歌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首诗既有独特的韵味,又能相互烘托。意境巧妙,言简意赅,仿佛置身其中。这首诗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诗人描述的大好河山.同学们心中是否涌上一股自豪的心潮呢?那就用你最真挚的感情去歌颂,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白居易忆江南原文及赏析
2.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原文及翻译
3.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4.白居易忆江南的诗意是什么
5.白居易忆江南唐诗鉴赏
6.《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7.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8.白居易诗《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9.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原文赏析
10.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释义赏析

忆江南古诗篇二:忆江南古诗原文


  “忆江南”,词牌名,初名“谢秋娘”,又名“江南好”、“望江南”、“春去也”、“梦江南”等。词牌最初为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词句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

忆江南古诗篇三:忆江南古诗内容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定格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双调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词牌介绍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71266/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