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说事儿]说事儿

来源:叙事作文 时间:2018-07-31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叙事作文】

说事儿篇(一):春晚小品《说事儿》台词

  好的小品大多有足够的笑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晚小品《说事儿》台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晚小品《说事儿》台词
  [白云]:你别吃了。你说你这么会儿工夫你吃三盒儿了,你整得人家演播大厅到处都韭菜味儿,不爱跟你出来,你说,你这档次太低了。
  唉!你记住啊,待会儿录节目的时候,你少说话,听着没?你别像搁铁岭台似的,啥实话都往外嘞,那多丢人哪,啊。 你就看我对付他,行不?别吱声,行不?乖,啊。
  唉!你说这小崔咋还不来呢?太不拿人当腕儿了!搁铁岭台人家等咱俩小时,这中央台得瑟的你说,这玩意……
  [崔永元]哎呀!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啊,来晚了,对不起。昨天晚上,没睡好觉,你知道吗。哎哟!大妈大叔都来了!
  [白云]来了。
  [崔永元]您好啊,大妈。
  [白云]啊,你好。
  [崔永元]您好,大叔……
  [白云]哎呀,你赶紧开始吧,啊,俺们底下还俩栏目儿呢,啊,这都,出来一趟,这北京台、天津台,这都得给点儿面子。赶紧说你那开场白吧。快开始吧,啊。
  [崔永元]比我还熟呢。各位朋友,欢迎收看“小崔说事”……
  [黑土]嗝!
  [崔永元]六年前,我采访过一对儿来自东北的老夫老妻,那……
  [黑土]嗝!
  [崔永元]六年过去了,他们有什么变化呢?今……
  [黑土]嗝!
  [崔永元]我今……我
  [黑土]好了。
  [白云]戗风了,你接着吧,说你的。
  [崔永元]哎,我都不知道我说什么好了我都。
  [白云]你说你这主持人当得,你这应变能力太差了,几个嗝儿就把你给打蒙了。这么的吧,你坐下,我先采访你几句儿。
  [崔永元]行。
  [白云]怎么的小崔,六年没见,听说你抑郁了?
  [崔永元]这事儿都传铁岭去了?
  [白云]好点儿没?
  [崔永元]好多了!
  [白云]你就别装了,你搁你大叔大妈这你装啥玩意儿你这?都写你脸上了。
  [黑土]是啊,过去你那张脸就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的似的。
  [崔永元]他们铁岭还这么夸人呢。
  [白云]拿礼物,过节了,给你带个纪念品,你这小辈儿的你说……(黑土拿出饭盒)啥玩意儿这是,真是的你这人儿……(黑土拿出书)相当有纪念意义。
  [崔永元]哎哟,大妈这《月子》都出版了。
  [白云]看扉页。
  [崔永元]哎。
  [白云]扉页。
  [崔永元]“谨以此书送给闹心的小崔,愿你看完此书……一觉不醒,白云大妈雅正。”谢谢!
  [白云]还有呢!还有呢!你拿……你给。(黑土拿出手绢)
  [崔永元]哎哟,大叔!这不是那二人转的手绢吗?
  [黑土]看扉面儿。
  [崔永元]“转一转,摇一摇,天天锻炼准睡着,黑土雅正。”谢谢大叔大妈,你看还给我带礼物,谢谢您。
  [黑土]好几年没见了,你大妈就合计你说带点啥好给孩子……(看白云,回自己座位)
  [白云]哎呀,俺们呀,就是揪心你这没有觉啊。
  [崔永元]哎呀,大叔大妈还关心我这睡觉问题哈。你们二老睡眠质量怎么样?
  [黑土]我沾枕头就着,呼呼的。
  [白云]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
  [崔永元]是啊,像我这小心眼儿的才睡不着呢。
  [白云]没说你。
  [崔永元]啊,大叔啊,您这六年快乐吗?
  [黑土]快乐!我天天唱二人转,跟十来个老娘们……(白云瞪黑土)
  [白云]他搞他地民间艺术,我整我地出版物。生活上俺们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帮助,怎么跟你形容呢……
  [黑土]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
  [崔永元]其实啊,我都听说了,大叔大妈感情上出了些问题。
  [白云]绯闻,绝对地绯闻,没有新闻地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地名人那算不得名人,做人难,做女人难……
  [黑土]做一个名老女人……难
  [崔永元]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大叔是一肚子实话说不出来啊,幸亏我还准备了一招。哎,咱换个方式,大叔大妈。我问大叔地时候大妈把这耳机戴上,问大妈地时候呢,大叔把这耳机戴上。好不好?听听音乐,放松放松。
  [白云]给他扣上。
  [崔永元]来,戴上。
  [黑土](戴上)哎呀呀(摘下),这声儿太大了!
  [白云]叫你扣上你扣上,你咋那么多话呢?嘿嘿,问吧,崔。
  [崔永元]哎,大妈,你们这次到北京时怎么来地?
  [白云]俺们……搭专机来地。
  [崔永元]那太贵了,那我们报不起。
  [白云]不用报,都小钱儿,现在,有钱,瞅这穿地,相当有钱,嘿,太有钱了,哎呀,这都是挺贵呀……
  [崔永元]您这是貂皮!
  [白云]错!貂绒。
  [崔永元]特别贵吧?
  [白云]不贵,四万。
  [崔永元]四万还不贵啊?大妈真舍得给自己花钱!
  [白云]女人嘛,对自己下手就要狠一点儿。
  [崔永元]那我再问问大叔?
  [白云]行。
  [崔永元]您听听音乐。
  (摘下黑土耳机)
  [白云]问你了,该你了。
  [黑土]这声儿挺大地。
  [崔永元]大叔啊,听说你们这次到北京是搭专机来地?
  [黑土]啊,是搭拉砖拖拉机过来的。
  [崔永元]那得多冷啊。
  [黑土]穿得多啊,这都扛风,你看她这衣服。
  [崔永元]大妈这衣服挺贵的吧?
  [黑土]老贵了!四十一天租的。
  [崔永元]租的?怎么样?有效果吧?还得这么问。啊,我再问问大妈。您听听音乐。
  [白云]这底下咋都笑呢?我看这里有事儿,你看我点儿手势。
  [黑土]明白。
  [白云]你问吧,崔。
  [崔永元]大妈,咱说说您这书吧。
  [白云]书啊?
  [崔永元]嗯。
  [白云]说书那可有的说了。那,从哪儿说起呢?
  [崔永元]就从,签字售书说起吧。
  [白云]签字售书啊?
  [崔永元]啊。
  [白云]签字售书那天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大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那把我挤桌子底下去了,那一摞儿书都倒了。
  [崔永元]噢。那我再问问大叔?
  [白云]行。问你,我那书、书。
  [崔永元]啊,大叔啊,大叔啊,大妈签字售书那天,您也在现场吧?
  [黑土]没签字售书啊。
  [崔永元]没有吗?
  [黑土]全白送地么!
  [崔永元]那,大妈刚才说“人山人海”?
  [黑土]哎呀妈,一听说白送地全乡都去取书去了,回去全糊墙了,那家,是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后来,上厕所一看,还有这么厚一摞儿书呢。(二老击掌)
  [崔永元]大妈,把耳机给我吧。
  [白云]智商相当高。
  [黑土]对。
  [崔永元]是这么回事啊,刚才呀,我问大叔大妈问地是同样地问题。
  [白云]是!
  [崔永元]可是你们俩回答呀……
  [白云]嗯。
  [崔永元]一点儿不一样。啊,我戴上耳机听听音乐,你们自己对一对啊。
  [白云]不,怎么地,你怎么说地?咱怎么来地?
  [黑土]坐拖拉机过来地。
  [白云]我这衣服呢?
  [黑土]四十一天租地。
  [白云]我那书呢?
  [黑土]我都按你那比划地,你不说全糊墙了吗,最后厕所还有看书啥地。
  [白云]说了不让你啥实话都往外嘞,你咋记不住呢?
  [黑土]那你没办法,他那玩意儿给扣住了。这孩子学坏了呢!我说他两句儿去。小崔呀。
  (崔永元摘耳机)
  [黑土]你戴上。(竖拇指)你学坏了你呀,你这招儿太阴了!你不怪睡不着觉,心眼儿太多了你,该,啊!
  [崔永元]啊,谢谢啊!
  [白云]他们主持人都这样儿!这么地吧,从现在开始你一声儿不许吱,一声儿都不吭,听见没,记住没?说话呀!
  [黑土]你不不让说话吗?!
  [白云]跟你合作太难了,你说,这辈子没有过默契!崔呀,摘了吧。
  [崔永元]哎(摘耳机)。
  [白云]咱接着唠。
  [崔永元]好!那我就,再问大叔一个问题。
  (黑土向崔永元示意不能说话)
  [崔永元]啊?
  [白云]嗯?
  [崔永元]啊,怎么了大叔啊?(黑土捂着嘴)
  [白云]啊,他胃疼。说你胃疼呢。
  (黑土捂肚子)
  [白云]这咋还下垂了呢?
  [黑土](捂着胃)胃在哪儿呢?
  [崔永元]啊呀,大妈您家教真严哪!您让大叔哪疼他就哪疼啊。
  [白云]没有,他,身体不舒服,你问我呗。
  [崔永元]我刚才看了您这书啊,第一章,就叫《回家》。说地就是上次做完节目回铁岭地时候,那场面,特别壮观吧?
  [白云]那怎么叫“特别”壮观呢?那是“相当”壮观哪!那家伙,那场面大地,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
  [黑土]小崔我求求你,我把这玩意儿戴上吧!
  [白云](摘下耳机)我说的都是假的是不?
  [黑土]真的。
  [白云]你听不下去是不?
  [黑土]能。
  [白云]那你扣它干啥呀?!
  [黑土]胃疼。
  [白云]咋这么烦人呢你说?崔,你接着问,啊。甭理他,没见过世面。
  [崔永元]我知道,其实大妈成了名人以后见世面挺多的,参加的活动很多吧?
  [白云]那是“相当”多。一天到晚,俺们就是到处演出,四处演讲,还给人剪彩。
  [崔永元]出场费也不少吧?
  [黑土]她八十,我四十。
  [白云]都税后。
  [崔永元]那都给哪剪彩呀?
  [白云]都是,大中型企业。
  [黑土]大煎饼铺子、铁匠炉啥的。
  [白云]啊……俺们那圪

说事儿篇(二):拿“狗”说事


  《拿“狗”说事》章语言风趣,联想丰富,构思独到,引经据典,针砭时弊,妙语连珠,看似说狗,更多的是说人性。

  记得唐人张打油有一首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该诗就是典型的拿“狗”说下雪之事。“黑狗”身上的“白”,说的是“雪”的颜色,“白狗”身上的“肿”,说的是“雪”的形态,既形象又生动,极富生活的情趣。再加之“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对比鲜明,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下雪时候的情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天地间一片茫茫,只有井口没有被大雪覆盖,还悠悠地向上冒着“热气”。
  同是写雪,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夜雪初霁的奇妙,想象成了“一夜春风,万树花开”的美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山舞银色,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北国之“雪”豪迈与奔放。我想张打油的诗与他们相比,虽然语言低俗了,明显又犯了“重言”的禁忌,但它能够流传至今,自成一体,被人们亲切地唤作“打油诗”,我想这一定与他以狗说事,描写传神而精道有关。
  早年读《列子》,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哲学家杨朱的弟弟杨布,出门时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路遇大雨,衣服淋湿湿了,回来的时候,换成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他家的狗不知道,便大叫着扑了上去。杨布心想,这狗连自家的主人都不认识,真是混账。于是,非常恼怒,便顺手操起一根木棍,去打那只狗。在一旁的杨朱看到后,喝住了狂叫的狗,对弟弟说:“你不要打它,如果你是那只狗,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杨布一听,觉得有些不对味,不由地抬头看了看哥哥,杨朱稍微停了一下,说:“如果先让你看到一只白狗出了门,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一只黑狗,难道你不感到奇怪吗?”杨布觉得哥哥说得有理,也就慢慢地消了气。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可莽撞,要三思而后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千万不可无端生怒,否则,情急之下,做事情会适得其反。
  记得原来中学的教材里,好像有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做《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内容是批评梁实秋一类的。“走狗”,即“跑着的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猎狗”,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或谄媚的人,它语出《史记•越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源于此。“丧家的”,是指无家的或流浪的。按照先生的意思,是说这“狗”不是哪一个资本家的,而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
  文中的那个“乏”字,则是说“丧家狗”已经乏术、没有手段了,最终沦落成了“疯狗”,见人就咬,见主子就乞怜。时代不同了,梁实秋先生也是“革命”阵营里的一分子。先辈们的立场不同、风格不同,表达的角度也自然不相同。他们的恩恩爱爱、是是非非,也都远去了,我们也说不清了。但当年读鲁迅先生的那种一针见血式的辛辣讽刺、嬉笑怒骂式的咄咄逼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还记得,在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他提出了“痛打落水狗”的主张。这种主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幸地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并发挥得淋漓尽致,说什么“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至今我还记得文中的几句:“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
  或许是先生深受其害,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说到此,言辞是极为恳切的。“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先生在这篇文章里,还为我们绘形绘色地描述了“哈巴狗”的形象。他说:“哈巴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国光”一词,很明显有着极大的讽刺意味。
  先生还说:“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小姐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先生的话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因为提到了猫,倒让我又想起了一句关于“狗”俗语来。
  这俗语,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耗子”,是老鼠的俗称。逮老鼠,本是猫的天职或本分。前些年,很多猫都已养肥了、养懒了,不愿逮老鼠了。记得有一年高考的作文是一幅漫画,内容便与此相关,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听听那话音,自己忘记了本职,还振振有词;看看那神态,理直气壮,简直是一副恬不知耻的样子。天下之大,少不了祸害人间的“老鼠”,猫不去捉,狗看不下去了,一捉便成了“多管闲事”。

说事儿篇(三):别拿文化说事儿作文

  某地算命成风,人行天桥上马路边成行成市,既妨碍交通又影响市容。记者前去暗访,被算命的发现了,纷纷收拾摊子作鸟兽散。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不走,还“大声夹恶”地跟记者争辩说:“我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懂不懂?”弄得记者哑口无言。中国人实在是太有文化了,一个算命的,一开口就是那么大的名堂,难怪记者会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谁说不是?古老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纵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里不是文化?哪里没有文化?过去能读书的人少,说有文化没文化指的是识字不识字,读过几天书的人都可以自诩有文化。刘巧儿上夜校读书学文化,说到底就是去认字儿。有文化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青眼,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会文绉绉地说:“敬惜字纸”。那时,说你没文化就等于今天的说你没钱一样,底气十足并且语气里满是自豪和对对手的轻视。
  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哪里是认识几个字那么简单。现在的文化已经多元,还成了一个一个系列。什么都可以和文化扯上了关系:喝茶的讲茶文化,玩石头的讲奇石文化,喜欢吃的讲饮食文化,穿衣戴帽叫服饰文化,看风水的叫堪舆文化。小一点儿的叫企业文化,往大里说有民族文化。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因此历史上的名人都被一一搬出来,搭起了文化的台,并被各地各级政府充分利用起来唱戏。
  中国这么大,能上档次的名人毕竟不够多,所以就有争做名人故里的PK大战。从女娲到老子,从诸葛亮到马致远、李自成,争得不亦乐乎。最过分的是嫘祖的故里,据说现在全国已出现十四五处嫘祖的故里了——嫘祖得有分身术才行。这种现象,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各地各级政府对本地的文化缺乏自信,对自己也缺乏自信,才拉出历史名人来推广自己呢?有文化不是变戏法,一伸手就有的,真的要老老实实、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经过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把地方经济发展的希望全放在历史名人上,“拉大旗做虎皮”,而不是把发展的希望放在提高全民的素质上,就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能持续多久呢?
  一个爱喝酒的家伙几杯酒下去,开始胡言乱语,嘲笑滴酒不沾的朋友:“男人不喝酒就跟女人不化妆一样没品位。喝酒的好处跟你讲不清,这是酒文化,你不懂。”朋友虚心请教,问他,关于酒有什么文化,他说:“我知道好酒好喝,好酒能卖好价钱。好酒就是文化,一杯一杯都是文化。”朋友反唇相讥,说他“有酒没文化”。讲文化是好事,有文化没有错,错就错在一些人文化不够,搭不好文化的台,即便搭起来了也是个空壳,就像那个贪杯的家伙一样,有啥有啥就是没文化,所以也别指望他能唱好经济的戏。
[别拿文化说事儿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70137/

推荐访问:小品说事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