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说汤]姓汤的名人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7-31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姓汤的名人篇一:名人的故事有哪些50字


  名人的故事有许多可读之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名人的成功经验。
  名人的故事50字篇一: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名人的故事50字篇二: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坏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名人的故事50字篇三:
  一位女士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很久,可是不敢断定,我是不是爱上了他.这位名作家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测验你是否真正爱上他,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名人的故事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

姓汤的名人篇二:名人教育家的故事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名人教育家的故事,欢迎参考!
  名人教育家的故事一
  学而不厌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

姓汤的名人篇三:世界名人传奇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你总会有一丝丝传奇的色彩,你知道有哪些世界名人传奇的故事吗?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世界名人传奇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世界名人传奇的故事篇一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世界名人传奇的故事篇二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68930/

推荐访问:名人说汤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