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7-25 10:00:07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舒国治篇一:闲逛人间随笔散文

  梁文道在《但少闲人》里这样描写舒国治先生,他说,舒国治眼光锐利,甚至可以说是毒,否则怎么能够如此独到又如此准确地掌握一个地方的特质呢?可你千万别以为他是那种秃顶冷沉、漠然世情的思想家,不,他高高瘦瘦,走起路来像风一般的迅捷,十分清爽,而且常带笑容,十分安然。
  廖廖几十个文字,舒先生的形貌便如在眼前,文字即有如此魅力。
  在市面上能购到的舒国治先生的书,统共也就两本,一本是《理想的下午》,另一本是《流浪集》。两本书均是散文集,讲吃喝、旅行、城市风光、世俗所见,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非常利于紧张精神的放松和舒缓。
  但读完后,如果有谁问我,书里讲的是什么,我铁定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因为书里真的没
  有大气磅礴,或者百转千回的内容。有的只是天生的疏淡和宁静,描述的也只是寻常日里见闻、普通个人感受,甚至喜乐都不太明显。但就是这样的书,让人从心里喜欢。
  比如在《流浪集》里,有一个篇章是《北京一日》。若按照寻常逻辑,在这里,大家应该能读到关于北京的很多见闻,城市风情、人文景观、特色饮食等等,但很遗憾,这篇里什么都没有。
  作者只是记录了早上被建筑工地的机器声吵醒,被迫出门,在东安门大街11号吃了一碗馄饨,后又路过人民文化宫,穿过中山公园,在一个街边酒吧稍坐片刻,简单评论了一下香烟、咖啡、炒松子的味道,然后就晃回宾馆睡觉了。
  当时粗略翻起来,觉得这些篇章甚是无味。但如果,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比如某天下午,心情怅闷之极时,再拿出来一读,散淡的文字里遇见了作者放松散漫的心情,那感觉恍如心门被开了一条缝,悠然舒爽之气,徐徐入来。
  生活中也可以这样晃过一日,何必较真,疲累奔波呢?
  舒先生的作品里还有专写无关紧要小事的部分。
  关于睡觉,他写了两个篇章,整整十一页,无法想象吧。他写《赖床》,写了四五页,博古论今,曹雪芹、洪都百练生等皆入笔下。他说,要赖床赖得好,常在于赖任何事赖得好。亦即要能待停深久。譬如过日子,过一天要像长长足足地过一天,而不是过很多的分、很多的秒。那种每一事只蜻蜓点水,这沾一下,那沾一下,急急顿顿,随时看表,到处赶场,每一段皆只一起便休,是最不能享受事情的。
  类似这样的人生见地,书中还有很多。还是在《又说睡觉》一章,原本正大讲睡眠种种的舒先生笔锋一转,说,失眠者最大的症结,在于一直系于“现场”。要不失眠,最有用之方法便是:离开现场。人常在忧虑的现场,常在戮力赚钱的现场,常在等待升迁等待加薪等待结束婚姻等待赡养费等待遗产……的现场,此类种种愈发不堪的现场,以致使人不快乐。你必须离开它,便一切病痛皆没有了。
  读到这一段话时,我正心情不快,猛然间便胸腔酸痛,眼泪漫涌。我即是此类中人,很多时候,遇到很多的事情,只是困于其间,不懂离开现场,不懂得退一步,或移开一步,见那海阔天空。空空让很多纠结、愁烦累坏了自己。
  受舒国治先生影响,我也开始端然地享受生活里片刻清闲,或者刻意创造些清静闲暇出来。在城市里晃荡一下,再晃荡一下。出门不再是购物、借书、办事,不再是冲着某个地方去,有时一点没目标。
  只是想感受一下,城市里的热风或微雨;只是想体味一下,某天,某条路上的风景。

舒国治篇二:浅论汪曾祺的美食散文


  引导语:汪曾祺的美食散文主要将饮食与民俗相结合,写了地方的风俗人情;间或做知识考据,将蔬菜的名与来历细细说来,下面就是相关的内容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散文家、戏剧家。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师从沈从文。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受戒》、《异秉》等。他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在八十年代之后,因为那时候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了。
  汪曾祺可以算是一个京派文人的汪老,他既不是以散文起家的职业散文家,也不是久负盛名的资深散文大家,散文创作对他而言不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罢了。可是就是这样的“捎带脚”成就了一个散文家。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汪老古朴明净,冲淡平和的散文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欢。特别是他谈吃的美食散文。
  汪曾祺谈吃,不同于知堂的冷峻,张爱玲的矫情洋气,也不同于梁实秋的一脸吃客像。娓娓道来,信手拈来,别有风味地流露淡淡的文化气味,都是寻常吃话,读来却是不厌。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老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他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
  文人做菜就像文人画一样,随性,却又有雅致的讲究。
  这种味道,大师傅做不出,他们有匠气,小保姆更做不出,她们缺乏想象。
  老头儿的文字也像他形容的菜,有清新的豆香。里面的一些幽默就更鲜爽啦。
  越看越觉得这老头儿可爱,走到哪吃到哪,吃得那叫一个香!直到他写到自己也老了,感叹:
  “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
  然而,他却是在写下这句话的1997年过世的。汪老的一生可以用他的话来概括,“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做郇厨。”而汪老的这个郇厨是做的那样“别有才情”呀。有人说他写吃的文字可以就食。甚至比实际吃还有味道。个人觉得很有道理。
  汪曾祺的文字炉火纯青。一段平常的生活,被他拿在手上,揉一揉,捏一捏。三下五除二,简直栩栩如生。如果只是文字炉火纯青,是不够的。还要热爱生活。汪老曾所过,“我把自己所有的爱的情怀灌注在喜好美食的文章中”,“用自己艺术的心灵体味更其真淳的生活,并用美化了的生命热情再现。”
  正如汪曾祺所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 是的,美食,这就是他找的乐子,想的办法。让我们仿佛可以从他的文字中随手一抓,即可抓取“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在锅里烙熟的年烧饼”。凡此种种,常常让我觉着饥饿。
  汪老的美食散文主要将饮食与民俗相结合,写了地方的风俗人情;间或做知识考据,将蔬菜的名与来历细细说来;其中又蕴含着汪老睿智的处事态度,他淡泊名利,追求和谐之美,以宽容之心待人,在缅怀过去的时光里,亦有一种从容在里头。本文仅就汪老做美食与做学问这点来切入,在品尝美食的时候,也能获得“秀色可餐”知识。
  1.饮食中的知识考据
  著文品食之余,汪曾祺会对饮食间“或做小考证”。每一篇美食散文都含有对相关没事的来历,名称,掌故等历史,文化知识的自觉考证,这不是汪老“掉书袋”刻意为之,而是作者严谨治学态度和广博学识在无意间的自然流露。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李生滨认为汪曾祺的散文“俗不伤雅,既不掉书袋,也有文化气息”读过《徐文长佚草·双鱼》,考查出鳜鱼何称鳜鱼,以及不同地域中不同称呼的由来,“也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时,尽管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想见汪老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动,有愤慨。但汪老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切脍》一文,在短短的篇幅中介绍了古今中外切脍的做法,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知识考据贯穿于千字文全篇,可谓“凡引必考”,句句皆有来历,因此具有珍贵的文化学,民俗学价值。从春秋孔子《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切

舒国治篇三:以心暖花开为题的散文


  飞鸟衔着一季的故事,悠然而至。当春天的阳光揉碎整个清晨,日子也开始不紧不慢的流动了。
  仿佛还留恋童贞的神采,过往一页页被展开。这个季节,风筝肆意。微风吹起草浪,若拉着风筝穿梭于此,再用镜头记下,该有多少人羡慕那幸福的模样。又是一年春来到,似乎童贞它一去未回,留些人在这个季节矫情伤感。风筝,并不是个漂亮的意象。或许幽深山谷的风最适合托起此时的筝。它飘忽迷茫,时起时落。它于空中翩跹,洗尽铅华,了知冷与热。它经历了经历,所以它怕,怕跌入万丈深渊,怕会万劫不复。但它坚强,因为它相信阳光会熨干它湿透的心,柔风会带给它温暖的抚慰。
  春天是个多梦的季节,有段时间,总嫌时间过得太慢,恨不得让花在一夜之内开遍几年的时光。那些日子,总希望有一天,我能站在轮船的甲板,看船靠岸。那种心情是我期待的悸动。船,是我借来的象征,却又时刻在我心的海洋中航行,它携者凄惶迷茫的梦,承载着希望与感情。“如果骄傲没被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属于我的船只没有靠岸,但它一直在努力驶向彼岸,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想起莱蒙托夫的诗:
  一只船
  孤独地航行在海上
  它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是谁把我们的心情看得如此透彻:“年轻的不肯停歇的心,怕被忽视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平凡。不甘愿渺小发酵,却害怕被期待的心无法承载巨大的期待……”
  朋友说,她怀念她原始的情怀。少女的情怀是诗,也是梦。在静好的岁月,前前后后迂迂回回的试探,总渴望撩起最美好的拥有。春天,是搔弄人情思的季节。有相遇,似水汽氤氲的,迈着莲步,不早不晚,不偏不倚。有相恋,似芦苇啊苍苍,着墨了伊人遥远的视线。有相思,一番悲情啊辗转反侧,只见在水一方,伊人如莲,笑靥如花。是否还记得初见,颔首不语里,一抹酡红的笑颜恰似一弯婉约的惆怅,而你刚好恰逢一位结着愁怨的丁香花姑娘。许久后,一切便被时光小心地印刻在岁月的存储器里。或许那时候的时光柔和到了极点,山一程,水一程,偶遇的温暖总会不经意的在心间开起花。
  春深浅,一痕摇漾青如剪。漫步春天,找一个适合的时间,带一份适合的心境。舒国治笔下有《理想的下午》,“行路观风赏光,随遇而安。迎面拂风,抬头望月,不必吟风弄月。停村坐店,但求歇其所止,不特攀乡搭客……”与伙伴们在周末,游荡,带着份简单的心情。坐卧草叶,亲临草莓园,镜头记下每个欢乐的瞬间,又给生活添了种律动。( www.SanWen.com)
  春天是做梦的暖床,如若可以,愿开成一朵丰盈在水中的莲,独立而又坚强。“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它高高在上,不谙世事,只执着于自己的圣洁情怀,矜持高贵。抽一丝月光披在它身上,连花瓣也透明成琉璃,连水露也晶莹成琥珀。
  春暖花开的时节,遐想了圈圈回回。旧与新,往昔与现在,梦想与现实,此岸与彼岸,并不是敌对状态,只是在时光的岸边互相辨认。以花开来句读,以美为最后依归,春以为期,心暖花开。
[以心暖花开为题的散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60136/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