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的故事]蘧伯玉

来源:叙事作文 时间:2018-07-20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叙事作文】

第一篇蘧伯玉:不欺暗室是不是褒义词


  不欺暗室是褒义词
  释 义: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成语典故: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蒲国人,生活的时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卫地多君子”,历来人们都将蘧伯玉作为卫国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贤德,人们十分敬重他。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们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恪尽职守。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灵公与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夫人听后马上给灵公上酒道贺。灵公说:“你为什么要向我道贺呢?”夫人说:“开始我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一个人是这样的贤德之人,现在知道在卫国还有一个和他一样贤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就有两个贤臣了。国家多贤臣,是国家之福,怎么能不向您道贺呢?”灵公说:“说得好!”然后就把真相告诉了夫人。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兵强马壮、人民富裕,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试探。那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我们如果贸然攻打卫国肯定会吃败仗的。”赵简子马上就取消了攻卫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贤人总是对自己的道德与行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一直认真的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第二篇蘧伯玉:关于不欺暗室的成语故事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蒲国人,生活的时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卫地多君子”,历来人们都将蘧伯玉作为卫国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贤德,人们十分敬重他。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们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恪尽职守。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灵公与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夫人听后马上给灵公上酒道贺。灵公说:“你为什么要向我道贺呢?”夫人说:“开始我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一个人是这样的贤德之人,现在知道在卫国还有一个和他一样贤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就有两个贤臣了。国家多贤臣,是国家之福,怎么能不向您道贺呢?”灵公说:“说得好!”然后就把真相告诉了夫人。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兵强马壮、人民富裕,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试探。那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我们如果贸然攻打卫国肯定会吃败仗的。”赵简子马上就取消了攻卫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贤人总是对自己的道德与行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一直认真的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不欺暗室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bù qī àn shì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用法】褒义 谓语
  【近义词】不欺地下 光明磊落 暗室不欺
  【反义词】暗室欺心
  不欺暗室的成语故事点评
  小朋友们,今后你们要做到“慎独”哦!“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它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这种人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向这样的人学习哦!

第三篇蘧伯玉:成语故事两则


  史鱼尸谏
  史鱼是谁?史鱼,也称史鳅,字子鱼,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正直敢谏而著名。
  春秋时期卫国有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名字叫蘧(qú)伯玉(约公元前585-公元前484),这样的好干部即使现在,没有机会的话也很难说是否会重用,更不用说当时的卫灵公。
  卫灵公委以重任的是一位作风很不正派的名叫弥子瑕的。无论史鱼如何进谏,让卫灵公不要重用弥子瑕这种群众基础差,无德无才只会拍马溜须的人时,卫灵公就是不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将要去世前,将儿子唤了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卫朝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的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无以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下,这样对我就算完成丧礼了”。
  史鱼的儿子听了,不敢不从父命,于是在史鱼去世后,便将尸体移放在窗下。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因而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于是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
  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他。
  自食其力
  从前有个人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每天在街头流浪,吃不饱,穿不暖,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
  由于没有谋生的手段,所以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生活十分困窘。
  那时的城市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的饭。
  开始,人们出于一种同情心,还给他一点残羹剩饭,时间长了,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人生厌,于是谁都不愿意再给他食物了。
  他还经常遭受一些人的冷眼和侮辱,大家都笑他是一个寄生虫。
  恰在此时,有个收废品的老人因为活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一个帮手。
  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请求给这个收废品的老人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
  因为这样,他就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
  于是他每天白天和老人一起去收废品,学习哪些可以收,哪些不能收,然后帮忙挑担子;晚上回来跟老人学习如何把这些废品分类,哪些可以再卖钱,哪些还可以再利用。
  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干活也格外卖力。
  这时,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收废品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老人打杂当下手,帮他挑担子,这不是你的莫大耻辱吗?我看你还不如像以前一样乞讨,不用费这么大的力气也能混口饭吃。
  ”
  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什么也不干,靠乞讨度日。
  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收废品的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这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如果像寄生虫一样地生活,不劳而获才是耻辱的。
  只要是靠劳动来养活自己,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食其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53688/

推荐访问:蘧伯玉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