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7-01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篇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苏小妹洞房三难秦观的故事(2)


  秦少游一看苏小妹搭腔,居然说自己何德何能,大有藐视之意,于是微微有气,立即接腔道:
  “壮士腰间三尺剑,只因落难,尚求布施!”
  苏小妹本性好斗,今见对方不但不认输,态度反而愈发不善,自然不甘示弱,于是反唇相讥:
  “男儿腹内五车书,既然如此,可充饮食!”
  苏小妹在轿内边听边想,觉得此人音质清亮,口音好熟,似乎很像哥哥的门生秦少游之音,于是心想:“如果他装扮成化缘道人来捉弄自己的话,看我怎么收拾你!”好在当时尽管男女授受不亲,唯独和尚、道士,尼姑例外。为了证明他是否真是秦少游,苏小妹想通其中关节后便忍不住掀开轿帘看个究竟。
  当苏小妹探头观望时,即刻便怔住了,因为除了依着不同之外,其余诸如高矮、体型、气质之类、几乎与秦少游一般无二。有此意外,能不怔住吗?尽管她从未见过后者的面。于是她便被秦少游看了个够。
  秦少游之目的果然达到!及见苏小妹不但不丑,反而算得上漂亮,尽管并非国色天香的那种。但她那高雅的气质却是与生俱来的,绝无假冒伪劣之嫌!尤其眉毛似弯月,双眼像清泉,鼻如悬胆,嘴若樱桃,尽管皮肤谈不上凝脂一般娇嫩,但也不枉多让。凡此诸相,秦少游看罢自然欣喜若狂。
  但苏小妹见过秦少游后则大感荒唐,觉得对方侮辱了自己的人格,一时恼怒至极,待她从“噩梦”中惊醒过来后便慌不迭地缩回了轿内,随即示意丫环转身就走,哪有心情再行进香?至于报复,众目睽睽之下,苏小妹自然不会留人口实,只有等待以后了。
  话说秦少游面不改色,依旧在那里浮想联遍。只因这个风流才子、少年时曾在扬州、越州等歌妓场中经久考验过,早已炼成了“铜皮铁骨”。其脸皮之厚无以复加!今见伊人远去,不由追问道:
  “小娘子欢欢喜喜,为何宝山不入?”
  苏小妹心中恼恨,愤然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胡搅蛮缠作甚?”边说边连连催促轿夫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苏小妹回到家中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一道难题,意在为难秦少游,以报一箭之仇。
  话说秦少游想通了前面“诗谜”的谜底,大感往事不堪回首,颇觉心里有愧,于是提笔回了一首诗:
  “园丁何意把春催,缘到名苑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仙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也是“化缘道人”(解:园丁即花匠,古时“花”通“化”。)全诗隐含道歉意味,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夫君才思敏捷,二喜夫君终于认错,于是挥毫写下一首诗,末尾写下人名两字,其后欣喜地交与丫鬟送给姑爷。
  第二关:诗迷。谜面是:“强爷胜祖,凿壁偷光;缝衣忆母,老翁倚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刚接到丫鬟的条幅便写下了四个人名:依次是“孙权”、“匡衡”、“子思”、“太公望”。
  释义:第一句强爷胜祖指的是三国时的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则是西汉时期的匡衡,第三句缝衣忆母(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自然就想到了孔夫子的嫡孙“子思”,第四句老翁倚闾,就稍微要转转弯了。老翁之所以倚门,自然是盼望儿子归来,不是太公望又会是谁!(注:太公望就是吕尚,亦即姜子牙)于是 ,秦少游便轻松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犹如行军打仗一般,每解一题就算是向前迈进了一步,此时,他差不多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了。苏家父子和众多宾客均凝神静气等待着最后一道难题的揭晓。
  第三关:对联,这可是苏小妹的拿手好戏!
  秦少游之所以在前面两关轻松过关,或许是苏小妹不愿自己夫君在宾客面前太过难堪之故,但她又不愿众人小看了自己,因而左右为难。不过,好在她机警过人,很快便有了主意。但见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了一道细缝,露出苏小妹莲藕一般的素手。纤长的手指上夹着一张纸,做摇摆之状。丫鬟不敢怠慢,马上递到秦少游手中,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最后时刻,苏轼极不放心。因为他深知小妹的为人,要是自己的妹子这么容易对付的话,那她就不是苏小妹了。果不其然,秦少游皱起了眉头。苏东坡看罢,不由暗暗发笑,便有意无意地在“雨”字上点了一下。秦少游即刻心领神会,略作思索后便答道:
  “一石击破水中天,秋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上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上则隐含了“云雨交欢”之意,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了今夜不理睬他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递进,房门大开,苏小妹含羞站在门边,温柔多情之态溢于言表。秦少游欣然入内,其后巫山云雨,你恩我爱不跌,终于成就一番姻缘。
  另有一则关于苏小妹在洞房之夜刁难秦观的轶事。
  秦观听说苏东坡之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予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也当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未能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第三个题目——对对子:   “闭门推开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显示不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至三更,尤未对出。苏东坡听到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叨着“闭门推开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只听洞房门“吱呀”一声。秦少游终于而得以入门内。
  释义2:风骚女子——赵姬太后:据史料记载,赵姬,秦庄襄王赢异人的王后,善歌舞,性淫荡,乃秦始皇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故在此引用。)
  释义3:暴露女狂——炎炎夏日:引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句的联想。试想,如果不是天气太热,干嘛少穿?
  释义4:丰乳女子——高山流水:出自明朝作家冯梦龙所写的《警世通言》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高山流水》,乃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当然,此处的高山流水从形象上理解更为贴切。试想,瀑布从凹凸起伏的山崖上轰鸣而下,是否很壮观?又会否使人心惊肉跳?)
  释义5:秀发及膝——庐山瀑布:源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名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象理解啊。)

篇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
  一天,俞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
  霎时之间,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摇晃。
  船夫急忙拉索,降下帆来。
  不多时,暴雨倾盆,江面上金蛇狂舞。船夫速将船摇到山崖下江湾处抛锚系缆,单等那风雨过后,再行开船。
  狂风暴雨直到天黑才停。
  俞伯牙待风住雨停,站在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他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船夫和琴僮从沉醉中醒来,突然见有个樵夫也立在船头听琴。
  船夫掂着一把桨喝问:“黑夜上船为的哪般?”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贪晚,被暴雨阻于此崖。雨过之后,正要还家,忽听琴声一片,便冒失上船聆听。”琴僮冷笑道:“山野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那人非但不走,反诘道:“若欺负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那么这夜静更深,荒崖之下,也就不该有弹琴之客了!”
  俞伯牙见这位樵夫出言不卑不亢,便问道:“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
  樵夫从容答道:“小人若不知,也就不来听琴了。”
  俞伯牙听这口气,颇为惊疑,便道:“那就请讲吧!”
  樵夫道:“方才大人所弹,乃是雨后江畔,羁旅愁怀,即景生情,随想之曲。其商声悲凉,使人听了后十分怆然,不过照全曲之意,那末尾两声应是怕见秋月才好,可惜琴弦嘎然而断,不知是不是此意?”
  俞伯牙一听,连忙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快别站立,坐下一叙!”
  樵夫听了这话,爽然坐下。
  琴僮见樵夫不谢而坐,忿然道:“山野粗人,真不知礼数,也不看看眼前是何大官儿哩!”
  樵夫白了琴僮一眼,朗声道:“我钟子期有个怪脾气,只看琴艺高低,不问官阶大小。”
  俞伯牙见自报家门的钟子期虽身为樵夫,却有一股傲气,便有几分不满。他捋着银须问道:“你既能听得出琴声一二,想必也晓得一点乐理吧?”
  钟子期一听这话中有奚落之意,便索性傲然答道:“假若老大人于乐理上有何不明白处,只管发问就是!”
  俞伯牙听钟子期口出狂言,便道:“那老夫就彻夜不眠,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钟子期点点头道:“大人请随便问!”
  俞伯牙想:“若是挑太难的发问,算是欺负这乳臭未干的小儿,只有拣个简单的难住他,才好叫他服气。他略一思忖,便问道:“《礼经》云:‘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书经》亦云:‘八音克谐。’请问:这‘八音’作何解释?与‘七音’有何不同?”
  钟子期随口答道:“所谓‘八音’,乃指八类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也。而所谓‘七音’,不过是七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五声外,又加变宫、变徵二声,合为七声。”
  俞伯牙想到这一般乐理,只要记忆力好都记得,不足为取。他想了想,又问道:“何者为乐?何为乐之妙境?”
  钟子期侃侃答道:“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máo),谓之乐也。且闻乐习乐,可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知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和声成于乐。盖人有喜怒哀乐,声有节奏法度,应时变化,不失其和。以是观之,乐之妙境胜界,唯和谐焉!“
  俞伯牙见难不倒钟子期,哪肯罢休,又问道:“同是音乐,何以有动人、不动人之别?”
  钟子期微微一笑:“作乐者性情有真假之分,听乐者心弦有动凝之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无以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情动于中而神飞于外,外感于人乃复动于中。所以音乐想感动人,其要旨贵在一个真字!”
  俞伯牙见钟子期对答如流,暗思道:“老夫琴艺,天下第一。每逢弹出蓬莱自创的琴曲无人可识,现即兴弹出,谅他绞尽脑汁也难猜出!于是,他又问道:“倘若老夫弹琴,眼前虽无其景,心中却有所思,你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吗?”
  钟子期笑道:“在下不才,然而只要听到琴音便知雅意,大人且请开弹,在下洗耳恭听。”
  俞伯牙十指跳跃,使出浑身解数,弹出一曲。
  钟子期听罢,击掌赞叹道:“妙呵,听老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扬雄伟,就像巍巍峨的高山一样!”
  俞伯牙不禁暗自惊奇。他不动声色地又重划快搓,只听那叮叮咚咚,嘈嘈切切,又泻出一支曲子来。
  俞伯牙的曲子还没弹完,钟子期又赞道:“妙呵,听老大人的琴音是那样浩浩荡荡,就像滔滔流水一样!”
  俞伯牙一听,惊喜万分。他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黄土埋明珠!老夫遍游五湖四海,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
  钟子期听到这前所未闻的琴音,知道这老大人来历不俗,拜问后,知是大名鼎鼎的当今司乐太师,顿生敬意,便相邀到自己茅舍叙谈。
  俞伯牙欣然随钟子期登上岸上山,来到山间茅舍。他在这里看到钟子期所整理的乐谱竹简,那渔歌、牧歌、猎歌、樵歌、祭歌、宴歌、情歌……均分类在册。他大开了眼界,想不到多年忙碌,天下乐谱只记下皮毛,而眼前这小伙子却记下世上难觅的乐谱。他拜谢再三,要钟子期出山辅佐他修乐谱。钟子期道:“我收集的乐谱全在简册之中,老太师可悉数拿去。这些乐谱,能留后世,我这位山野中人就心满意足了。以此去谋个一官半职还显得不够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26177/

推荐访问: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