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蒙曼长恨歌]百家讲坛长恨歌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6-2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百家讲坛长恨歌篇(一):百家讲坛长恨歌杨贵妃


  大唐贵妃杨玉环不仅拥有羞花之貌、倾国倾城,而且还精通音律、多才多艺。但是,这位令人艳羡的绝世佳人,却情路艰辛、命运坎坷。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蒙曼谈《长恨歌》:杨贵妃是生活型的小女子
  主持人:蒙曼老师,您之前出过两本,一本是《武则天》,一本是《乱世红颜》,讲了武则天和天平公主,这次为什么把视角放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身上呢?
  蒙曼:我觉得这本书至少讲三个主题,第一个是大唐之盛,第二个是明皇之明,第三个才是贵妃之美,可能白居易的这首诗影响太大了,人们更多的视角放在贵妃之美或者李杨爱情上了,事实上我并不是这样的考虑,我觉得李杨爱情确实很凄美,但是必须落实在大唐盛世这样的背景上,放在了这样的皇帝身上才有这个魅力,如果杨贵妃嫁给了一个普通小伙子,多美都没有这样的魅力了。
  主持人:《长恨歌》我们大概看了一下,资料上说《长恨歌》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是史实部分,后半部分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蒙曼: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到最后结局的时候用了很虚化的语言,让人产生联想,有的人说杨贵妃没有死,流落到日本,成为山口百惠的祖祖祖祖奶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从历史角度来讲,马嵬之变发生了,玄宗还是最后决定自己的政治生命高于爱情生命,舍弃了爱妃,赢得了后来的前程,贵妃也确确实实死在马嵬了,贵妃也不是愿意玩政治的人,她是很生活型的小女子,被卷入政治的大漩涡之中,最后死于非命,我想这件事情人们给予了特别多的同情,说她跑了、成仙了。最后对这样的皇帝也有了同情,所以才有《长恨歌》后来的部分,这是美好的愿望,但是不是历史事实。
  主持人:蒙曼老师我想问一下,网友也很关心,您讲完唐玄宗,下一部要讲什么呢?
  蒙曼:我还没有想过,因为我在2010年安排了很多事情,但是和《百家讲坛》好像没有太大关系,我有一本书要翻译,还有学校的一些项目在做,我可能会在这一年更多的考虑我今后的发展走向,至于《百家讲坛》会放在哪一个时代、会放在哪一个位置上现在还不好说。
  主持人:蒙曼老师这次来了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除了您自己的书,您觉得订货会上还有什么书或者您最近还看了什么书可以给网友推荐吗?
  蒙曼:其实我非常抱歉,图书订货会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看,我今天下午直接看到的是我的书,所以这个问题我可能再考虑考虑,我再多看几本书,再多关注一下中国图书市场再说,但是我想有一件事很有趣,我前几天看新闻讲09年文化创意产业,有非常非常大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我们图书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都觉得特别欣然可喜的事情,因为中国硬实力在提升,没有问题,但是软实力会怎么样一个走向,我们作为文人尤其关心,我们也希望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会逐年的增长,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国民素质逐年的提高,我们在人类精神中所作出的贡献会逐渐的增大。
  主持人:蒙曼老师,因为2010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想请您给搜狐读书的网友说几句寄语。
  蒙曼:春节别忘了读书,读书才能过一个在精神上愈加圆满的春节。
  主持人:谢谢蒙曼老师。

百家讲坛长恨歌篇(二):蒙曼长恨歌


  《蒙曼说唐·长恨歌》以唐玄宗为线索,串起了唐朝开元天宝这个大时代。主要讲述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局势、唐玄宗的个人生活和情感变迁,从事业风流、情趣风流、爱情风流等几个方面阐述唐玄宗的一生,尤其对唐玄宗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做了细致入微的客观解读。全书分上下两册,五个部分四十一章,分为玄宗出世、开元盛世、盛世危情、物华天宝、长恨悲歌;全景展现了唐玄宗执政时盛衰交迭的国运和个人大起大落的壮观人生。
  《〈蒙曼说唐:长恨歌〉》读后感
  早闻白居易的感伤诗能“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歌咏者”。今日读《长恨歌》,果然名不虚传。初看此题,一般人易误以为白居易亦凡夫俗子,将恨追究在杨贵妃身上,恨她因色误君,从而误了国。而事实不然,或者说是截然相反,作者在此诗中对女性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作者对本诗表现的
  唯一的女性——杨贵妃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塑造了女性的悲剧。女性漂亮不是罪。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杨玉环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一朝选在君王侧”也
  许并不是她所希望的生活,但命运却让她走上了贵妃之路,充满了宫廷斗争的后宫生活。
  也许唐玄宗对她的爱让杨玉环也爱上了这位君王,这更不是她的错,若连爱一个人也有错,那世上错者岂不是千千万?而后杨玉环死了,为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她死得多么无辜,多么悲惨,多么凄凉,“花钿委地无人收”。这乱世的爆发与她何干?她有何错?她仅仅是个政治悲剧的牺牲品,直接的受害者。
  悲剧不是杨玉环个人造成的,而政治悲剧是身为皇帝的唐玄宗的悲剧,而这政治悲剧又是封建制度下不可避免的悲剧。杨玉环的死也许可以让六军重振,却不能改变安史之乱的爆发,蔓延。
  古人云:红颜祸水。我却说错错错。并不是因为我是女生而偏袒红颜,而是事实摆在眼前,古往今来重男轻女,霸业在手的男人总逃不了美人关,而后的覆国就由那可怜的女性来承担。过因红颜?若不非一国君王因色误国,国会破?家会亡?得宠也好,失宠也罢,在封建社会女性的最终命运永远是个悲剧。无论是认命,抑或进行怎样的抗争,女性无一幸免——全是悲剧,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作者在此是种写明了唐玄宗重色,思色,求色,得色,宠色,失色,思色的一系列,通过唐玄宗记当时社会的渲染,将杨贵妃不仅仅作为个人的悲剧,更把她作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典型,提高到了社会悲剧,进而是这个典型更有社会价值。
  诗名《长恨歌》,却在诗末才点名了“恨”,恨因求色误国的君主悲剧,恨因君王的悲剧而导致的国家的悲剧,恨因社会的悲剧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前篇大篇幅的铺垫将“恨”大大升华,也点明了主题。
  过因红颜?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将杨玉环的悲剧通过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恨、同情交织在一起。更恨当时的君王亦不醒悟,一语双关。红颜只是引申。红颜,千年恨?想必白居易早已否决了这个问题,红颜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元白居易的诗被后人读懂,亦懂得红颜并非是千年恨……
  《〈蒙曼说唐:长恨歌〉》是中央民族大学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讲座长恨歌系列的基础上润色而成的。《〈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蒙曼老师是自《〈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以连续主讲过蒙曼说唐:武则天,蒙曼说唐:太平公主系列。2009年12月又在《〈百家讲坛〉》上主讲长恨歌系列。当时我就看了蒙老师的讲座。今年1月《〈蒙曼说唐:长恨歌〉》图书出版,我买了一套。仔细了几遍,颇有几分感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期间形成历史文献可谓灿河汉,抛开野稗杂家不论,光是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也可谓是卷帙浩繁。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专家学者也难以将这些史书尽读一遍。更兼历史文献成书年代距今较远,其中不乏晦涩难懂之处,莆通百姓没有专业背景,是很难读懂这些历史文献的。另人庆幸的是蒙曼老师在其讲座的基础上出版了《〈蒙曼说唐:长恨歌〉》这套书。我读了这套书第一个感受就是该书语言现代,通俗易懂。使学术从高高的象牙塔上走了下来,使之成为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历史。蒙老师曾经说过“为百姓讲史要时刻想着人民的接受度”。这也是蒙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蒙曼说唐:长恨歌〉》一书做到了这一点。同时它也为唐史通俗化做出了贡献。
  我门常说知识分子,“知”是知道,“识”是认识。所以说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知识分子不仅要“知道”,还要在知道的基础上对其有所认识。以历史方面来说虽然没有纯粹的不反映著述者观点的客观史料,任何历史著述都或多或少渗透着作者对客观历史的认识。但是在以往的历史读物中却很少有作者将其对客观历史的认识罗列出来的。而蒙老师在《〈蒙曼说唐:长恨歌〉》中却是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直书于纸上这也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
  唐玄宗及他所开创的时代距离我们今天已经1200多年了。在这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为什么它非但没有被我们忘记,反而会唤起我们对它无限的怀念呢?我想这是因为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盛世情结。人们希望唐玄宗所开创的盛世能够常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唐玄宗开创的时代却是以喜剧始,以悲剧终。但是也恰恰是这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的悲剧,才使得唐玄宗及其所开创的时代让人们久久难以忘怀吧。
  往者已矣,大唐盛世今天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正象老师在书中最后一段所说的:“山河不老,盛世精神永存”。

百家讲坛长恨歌篇(三):长恨歌(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分集剧情)


  天子风流
  本期节目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从事业、情趣、爱情三方面解析了唐玄宗的“风流”之处,指出当时政治、经济领域几个标志性的成就。
  忧患王子
  本期节目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从事业、情趣、爱情三方面解析了唐玄宗的“风流”之处,指出当时政治、经济领域几个标志性的成就。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帝王之家,按常理推测,应该是个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贵族公子哥,过着神仙般的快乐日子,不会知道“忧患”二字的真正意义,然而历史不按常理,真实的李隆基恰恰生于忧患,从小饱尝人间磨难。本期将要讲到李隆基少年时代的磨难。
  因祸得福
  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讲述了唐朝发动的两起政变带给了李隆基的人生契机,一个与他不相干的政变,李隆基离别长安被发配到小城潞州,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两年的潞州生活奠定了个人势力的基础。
  异军突起
  李隆基回到长安,参加祭天大典,原来是韦后想利用这个机会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为自己登上皇帝之位做铺垫。经过潞州历练之后的李隆基,越来越觉得自己有责任要为保卫唐室而战,可是当时的李隆基羽翼未丰,而且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没有给李隆基插足的机会。可是就在半年之后,唐朝的政治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中宗死后,精明的韦后不敢径自走向皇位,她利用立遗诏的机会,抬出了李重茂作少帝,暂时充当一下傀儡,以完成必要的过渡。可是这个遗诏一出世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最终这个遗诏竟然没有执行。
  诛杀韦后
 
  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讲了李显死后韦皇后要效法武则天登上皇帝之位,李隆基决定发动政变粉碎韦皇后的称帝阴谋,李隆基为了政变做了周密计划,当时环境非常严酷,韦后很有优势,可是李隆基最后取得了胜利。
  太子监国
  唐隆政变的胜利,为李隆基登上皇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然而,从被立为太子到掌握政权,李隆基还是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推翻了韦氏政权之后,李隆基作为政变的主谋,功不可没,但是当初发动政变是以拥立的父亲相王为由,那如果相王登上皇位,李隆基大可顺理成章的当上太子。 韦后被诛,睿宗继位之后,朝廷内的有识之士都希望朝野太平,努力恢复贞观时期的繁荣气象。而太平公主却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和地位的欲望,兴风作浪,这也必然会引起满怀壮志的李隆基的愤怒,也使一批立志改革韦后弊政的大臣们大失所望。
  荣登大宝
  本期讲述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智斗勇的一段历史,在大唐王朝的发展中堪称奇特,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此时太平公主延揽人才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可谓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是,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唐睿宗李旦的手中,太平公主将会如何安排她延揽的这些人,唐睿宗是否会听她的,而李隆基在这场人才大战中又将会何去何从。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太平公主有了唐睿宗的庇护,有了众多宰相的支持,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了。可是,就在她准备反戈一击,彻底击垮李隆基的时候,一个特殊天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奇怪的天象,竟然能够击破太平公主的黄粱美梦,事情的变数又到底出在什么人的身上。
  巅峰对决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下诏,正式传位给二十七岁的太子李隆基,李隆基成为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但是唐睿宗的退位退得并不彻底,在最重要的军国大事上,还是由唐睿宗说了算,这样,在李隆基当皇帝之初,出现了太上皇与新皇帝共同主持朝政的局面,而太平公主也借此机会在朝廷里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本期节目由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介绍了此时的李隆基将如何处理与太上皇、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
  姚崇拜相
 
  在功臣中,李隆基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这个刚刚从风雨中走出来的大唐王朝来说,是很不利的,而宰相作为百官之僚,在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李隆基迅速否定了这些人选,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视线,此人就是姚崇。在任命姚崇当宰相这个问题上,遭到了功臣集团巨大的阻力。看来,玄宗是低估了功臣集团的能量。唐玄宗李隆基以杀立威,狠狠地打击了功臣集团的气焰,树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一次机会让玄宗姚崇二人见面,但是姚崇却提出10条要求,还断言,如果玄宗不接受他这十条要求姚崇是不会做宰相的,玄宗听了这10条要求后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10条要求正是玄宗要实施的,姚崇的要求无疑给了玄宗一个改革的纲领。就这样姚崇经历一番波折终于当上了宰相。
  稳定皇位
  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没有像刘邦做得那么绝对,但还是显示了一定的威力。但我们也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唐玄宗处理功臣的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是姚崇。姚崇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臣,背后会有一些小人行径的举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20612/

推荐访问:百家讲坛蒙曼长恨歌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