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两 成语]三什么两什么的成语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6-2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三什么两什么的成语篇一:经典成语小故事3则

  龙山落帽
  东晋时。北方豪强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为长江中游政治军事重镇,荆州刺史治所终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其时江陵镇将,往往拥兵自重,成为左右朝中局势的重要人物。晋明帝的女婿桓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最初不过是一郡守,东晋永和年间。他谋得荆州刺史,将关羽所筑城与原有古城联结,随即以江陵为根基,掌握长江中游兵权,数次率师西征北伐,于是晋爵为南郡公,官至大司马,都督全国军事,权势显赫。其弟桓豁、桓冲亦相继为荆州刺史,镇守江陵。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嗣为南郡公。桓氏得江陵地利物产,实力雄厚,最终导致桓玄自立称帝。
  话说有一年过重阳节,桓温照例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参军孟嘉也在其中。
  龙山又称八岭山,在江陵西北12公里,东距着名的纪南城5公里,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为南条荆山之属山,因其山势蜿蜒宛若游龙而得名。
  席间一阵山风吹过来。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
  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无不惊佩其才思敏捷。气质不凡。
  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
  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处龙山上还有着名的落帽台遗迹,封域高8米,周长144米。
  孟嘉落帽成佳话,历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没有不赋诗歌咏的。
  李白有《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有留人。”
  孟浩然《九日》:“九日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寻故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唐朝宰相令狐楚、宋朝诗人杨万里在重阳节游落帽台后,写下了“贵重近臣光绮席。笑谈重事落乌纱”和“闲门幸免奖乌纱”等诗句。
  龙山九黄饼也因此久负盛名,成为传统名点,千年不衰。
  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想称霸,欲与诸侯结成联盟,他邀请了晋平公。
  平公不想去,他手下一个叫司马侯的以为不可,他说:“楚国和晋国是两个大国。楚王现在得意得很,想干出点名堂,但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陛下不如去看看他想做什么。他如果能修政德,我们就跟随他,如其暴虐,他的国人将弃之,那个时候还有谁能与我们晋国相争呢?”
  晋平公说:“晋国的地势险要,战马众多,如果齐国与楚国多灾多难的话,我们就没有敌人了。”
  司马侯说:“从古至今,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以及期望他国天灾人祸的国家,都先后灭亡了。而有不少因为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常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拓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希望国君能大开眼界,展望未来。”
  平公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答应了灵王的邀请。
  ◎成语释义
  国家屡经危难,反而使上下团结,万众一心,发愤图强,繁荣昌盛。
  ◎故事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出处译文
  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常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辟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
  举足轻重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足,附近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闻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非常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成语释义
  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故事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出处译文
  现在蜀地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在蜀汉相攻的情形下,将军你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三什么两什么的成语篇二:关于成语故事的作文4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关于成语故事的作文4篇
  篇一:成语故事:蚍蜉撼树
  蚍蜉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蚂蚁。这蚂蚁能举起比自己重五十多倍的东西,被人们评为“大力士”,从此,蚂蚁就骄傲起来了,到处找对手比力气。
  蚂蚁向老牛挑战:“老牛,咱们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老牛生怕踩死蚂蚁,连连后退,忙不迭地说:“我认输,我认输!”
  蚂蚁得意地大喊大叫:“我胜利了,我打败了老牛!”
  蚂蚁又去找大象挑战:“大象,咱俩较量一下,看看谁的力气大!”
  大象好容易才看清楚面前正在大喊大叫的蚂蚁,小心翼翼地直往后退:“我比不过你,你赢了!”
  蚂蚁这下更得意了,吹着喇叭到处宣扬:“我的力量最大,我打败了老牛,又战胜了大象!”
  这时,一阵风吹来,把路边的一棵大树吹得直摇晃。
  “啊,风的力量太强大了!”经过蚂蚁身边的大小动物们都说。
  蚂蚁气坏了:“什么?难道风比我的力量大吗?”
  蚂蚁愤怒地对风大喊:“喂,停下来,我要和你比力气!”
  风好奇地停下来,好容易才找到蚂蚁。它笑着问蚂蚁:“小家伙,怎么个比法?”
  蚂蚁想了想,说:“我要撼大树。如果我能撼动大树了,你就要承认我比你的力量大!”
  “好吧!”风同意了。
  蚂蚁急匆匆爬到一棵树枝上。它紧紧抓住树皮,使出全部的力气,想摇撼树枝,可是树枝纹丝不动,连树叶也没有颤动一丝一毫。
  蚂蚁垂头丧气地从树上溜下来,风却宽厚地对它说:“小蚂蚁,失败了也没有什么,你记得一件事就行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谁也不敢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角色。”
  蚂蚁惭愧极了。
  篇二: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篇三:成语故事
  壬辰龙年到了,大家喜气洋洋的贴春联过大年。小朋友们个个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大人们龙马精神,神采奕奕。老人们鹤发童颜,老当益壮。
  我和小朋友们在小区里玩捉迷藏,分成两队。我们队我当队长,另外一个队吕锦元当队长,我派了一个小朋友深入龙潭虎穴当卧底。所以那个小朋友告诉我他们队谁谁谁藏在哪里,后来我们队有好几个朋友被抓到了。最后我们被吕锦元他们队打的一败涂地,后来我才知道我派的卧底叛变了,我们队的小朋友们虽然输了,但却为吕锦元他们队胜利而感到高兴,因为我们准备明天再和吕锦元他们队在决一雌雄。我和我们队的小朋友们下定决心,下次在玩捉迷藏的时候一定把吕锦元他们队打的一败涂地,落花流水。
  篇四: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关于成语故事的作文4篇]相关文章:
1.成语故事大全
2.幼儿成语故事集
3.杀鸡儆猴的成语故事
4.落井下石的成语故事
5.关于道德的故事作文
6.关于想象的故事作文
7.有关于爱的故事作文
8.找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作文
9.关于童话故事的作文500字
10.关于水的故事作文500字

三什么两什么的成语篇三:三的成语大全

  1、一饭三遗矢: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2、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3、三瓦两舍: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4、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5、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6、白璧三献: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7、欺三瞒四:一再欺骗隐瞒。
  8、弃如弁髦:弁:黑布冠;髦:垂发。古时贵族子弟行加冠礼,先用黑布冠把垂发束好,三次加冠后就丢弃不用了。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无用的东西。
  9、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11、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12、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13、一夕三迁:一夜之间三次迁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14、三榜定案: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15、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16、攒三聚五: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17、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18、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19、几次三番:番:次。一次又一次。
  20、稳吃三注:四人,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21、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22、巴三览四: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23、昼日三接: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24、一食三起: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25、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26、二三其意: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27、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28、三仕三已:仕:作官;已:指被罢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
  29、垂涎三尺: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30、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31、三魂七魄: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32、颠三倒四: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33、一沐三渥发: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34、丢三落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35、半夜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36、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37、一沐三握发:沐:洗头;握:用手攥住。洗一次头发中间要停下来三次。比喻求贤心切。
  38、三战三北: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39、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40、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41、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42、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14291/

推荐访问: 成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