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当前国际形势

来源:其他免费论文 时间:2018-06-0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免费论文】

第一篇当前国际形势: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1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非再生性资源的破坏情况已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地步。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牺牲和掠夺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来谋求好的生活质量的。本文针对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问题的发展和挑战进行探讨。表明中国应该有抓粮食生产的全局意识,因为只有吃饱饭才能够进行结构调整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粮食问题;粮食危机
  1中国的粮食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人民对非再生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加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同时它也必然对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重大的影响。中国一直是一个人数和资源上的大国,并且现在正在以一个很高的速度发展着。1994年以来国际上出现的许多针对中国农业和粮食问题的言论中,对中国未来粮食供应的担忧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的确,在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某些方面上正在犯欧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得以经济发展的这样的一个同样的错误。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谋求短期性的经济利益,很多的地方正在大片的农田上建造工厂、道路,一些政府甚至不管不顾盲目的划分出许多的圈地去建设“开发区”等,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的减少。同时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泛滥成灾。许多农民盲目地去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就间接性地破坏了土壤的土质结构,使得一些农田的农作物生产力下降。另外,我国的人口还在持续性的不断增长。所有的这些情况都暗示着中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迫切性和严重性。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和学术界早就已经注意到了。我国政府“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情况的考虑。同时,在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地制定和完善政策,提醒人们应该爱惜和保护极为宝贵和稀有的农业资源,保护环境,增加粮食产量,以实现我国粮食的基本自给。
  2对中国粮食问题的对待要从全局出发
  中国的粮食问题如果不解决并且加剧的话,所带来的的后果每个人都必须承受。但是各地间都只顾着自身的话,中国的粮食问题就很难根本性的解决了。所以,一定要在粮食问题上树立起全局意识来。粮食的主要生产地区应该尽量的多生产出粮食,并且生产出质量好的粮食来,让国家的粮食市场能够确保整体的平衡。粮食主要销售区和粮食主要生产市、县也要有全局的意识,尽可能的多生产出粮食。经济发展的越快,我们就越能感觉到资源或者资源性产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从过去的几年来看粮食的产量总是供过于求,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感远不如对水资源、能源安全的危机感强。但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保持着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并且有抓粮食生产的全局意识。中国开始突出强调粮食生产,有一些地方错误地以为增加粮食的生产会影响到农村产业的架构调整。其实,农业的架构调整并非简单的对播种面积和作物品种进行调整,而是应该在架构的调整中让整体的农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加强。现阶段,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最快的是畜禽、水产等产业,但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基础,结构就无法调整。各地必须对粮食在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把强调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对立起来。
  3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的危机的解决办法
  近期几年间世界粮食生产的情况开始出现了一些停滞发展的状态,为了找出更好的中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美国和其他发达的国家农业的发展的过程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长期的分析和研究。学者们认为,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来说,美国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但同样有许多应该注意和避免的地方。学者们特别欣赏的是,美国布朗博士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多次指出美国严重浪费资源的发展模式的不足之处,同时在很多的场合建议中国不要重蹈欧美发展模式的覆辙,应该谋求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的道路。例如:
  (1)中国应该以发展铁路、地铁等主要的公共交通为主,而不要像欧美国家那样发展轿车工业,避免大量的耕地被牺牲成为了公路和停车场,以保护中国极其宝贵的土地资源。
  (2)中国在能源利用上,应该摒弃欧美那些国家以石油为原料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主张发展太阳能和风能,避免重复欧美国家大量污染空气的错误之路。
  (3)中国节约使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的市场化,更加高效科学地运用水资源,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
  (4)中国不要效仿欧美国家的饮食习惯等,应该合理的减少肉食的消费,以保护好自身的身体健康。
  (5)虽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遭受到了美国和一些其他欧美国家的学者们的反对和攻击,但是,布朗博士理直气壮地支持中国控制人口的政策。从布朗博士曾发表的声明来看: “ 中国的发展不得不走一条适合自身国情而又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向全世界证明如何建立起一种从环境角度来考虑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如果中国能成功的话,这就给世界树立了一个令人羡慕和可以仿效的‘ 光辉榜样’ 。” 国内学者们以为,布朗博士的上述建议还是很中肯的。
  从中可以相信,布朗博士对中国的粮食问题的言论是出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关心的起点上的。但相对可惜的是,布朗先生对于中国的许多的实际状况非常的不了解,所以对于中国人民和政府增加粮食生产解决粮食问题的意志和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以及中国未来缺粮的预测悲观的未免有些过头,让人听起来不免觉得有危言耸听和哗众取宠之嫌疑。
  其实,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农业的学者和相关人员们都正在脚踏实地地为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而努力着,如:
  (1)我国正在努力加强农业科研方面的的投资,同时也在努力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2)我国大约有60%的耕地面积属于产量不高的粮食生产地,所以采用新品种,并且改良土壤,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粮食总产量。
  (3)我们正在努力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地占用耕地的现象,并设法将一部分土地复垦为耕地,并且已经收到部分效果。
  (4)我们也在汲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教训,“边建设,边治理” 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政策,努力治理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5)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而南方的水资源又没有充分利用,我们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南水北调” 工程,北方缺水的局面将会逐步得到缓解。
  (6)我国正引导人民逐步改变饮食结构,制止粮食浪费。中国人不会完全抄袭欧美人的饮食习惯,消费像美国人一样多的肉食。当然,所有这些措施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需要时间。
  4结论
  中国进口粮食必须考虑到能利用的国际市场有多大、增加进口会对国际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要在全球背景下考虑中国的粮食问题,从世界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不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来考虑中国的粮农问题。努力的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光泗.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3).
  [2]程叶青,张平宇.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5).
  [3]钟真,孔祥智,钟文峰,等.中国粮食安全:现状、挑战与应对[J].中国粮食经济,2011(8).
  [4]徐娟娟.夏粮丰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安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7).
  [5]聂振邦.近期国际粮油市场形势分析[J].中国市场,2012(42).
  [6]田诗豪,袁成林.湖南省粮食价格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1(41).
  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2
  【摘 要】当今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而我们高校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却在逐渐减弱。文章主要从为什么要抓好国防教育和怎样抓好国防教育两个方面着手,论述重视国防教育就是重视国防建设。
  【关键词】高校 国防教育 意义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因此,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因此,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现在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可以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现在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现在,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积极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之始就接受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现在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建议通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希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希望通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出发,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该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现在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3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考验。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追问国际形势趋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确保我国安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一、认清国际安全形势,不被浮云遮望眼
  纵观国际安全形势,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流,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涌现,且不可因误判国际安全形势,而毁损我国安全发展战略。
  传统安全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并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超过战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恐怖活动呈现蔓延态势“全球化”、生存方式“本土化”、策划手段“高端化”、袭击形态“独狼化”等特征,尤其是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环境安全继续恶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毁灭性的灾难。金融安全不可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重创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引发的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金融危机又悄然逼近,这将会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更多非传统安全隐患不断。诸如愈演愈烈、传染性疾病严重扩散、海盗活动肆无忌惮、非法移民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正视我国安全环境,不被漩涡困航程
  受国际安全形势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深处国际安全形势的“漩涡地带”,中国不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就会在漩涡中沉覆。只有正视周边安全形势,才能理性应对周边形势,冲破围堵遏制扬帆远航。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风险加剧。一些邻国军费开支增长迅速。日本年年提升国防预算,2015年高达490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3.5%;印度2014-2015年国防预算提高了10%,其中装备采购预算就提高了3.3%;菲律宾2015年国防预算增至26亿美元,大涨29%;越南过去三年军费暴涨90%。这些国家不仅提高军费,加速本国军事战略调整,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大搞联合军演,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对我国的安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缘环境复杂。当今世界超过1亿人口的大国总共11个,其中七个在我国周边;世界有25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8支在我国周边;世界公开宣布有核武器的国家有8个,其中4个在我国周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公认全球有七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其中六个在我国周边,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加上域外势力的强势介入,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越发显得复杂高危。
  我国面临反恐形势越发严峻。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组织等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因素,助推了恐怖主义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蔓延。在90年代是潜在威胁,今天已成为重大现实威胁。2008年3.14拉萨骚乱,2009年新疆的事件,2013年10.28天安门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的3.01砍杀事件等,都是三在我国新疆西藏等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前,伊斯兰国也要向中国西北渗透,谋划将中国新疆西藏纳入其版图,部分中国人遭怂恿偷渡越南、马来西亚参与“圣战”。还有一些青年在接受了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匿迹人海,侍机实施爆恐活动……使得我国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剧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恶化。任内,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延伸。三、坚持安全发展战略,不被螳臂所阻滞
  尽管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安全发展面临困难,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地程度。正是深刻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危环境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为我国安全发展,把握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构建一体化国家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慧.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
  [2]张世平.盛世战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2.
  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4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思想状态和祖国的未来密切相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却有些难度的话题。文章通过对国际形势和青少年思想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策略:以爱国主义为中心,采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发挥好网络媒体对青少年思想的宣传作用,让青少年思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打好坚实的精神基础。
  关键词: 思想教育 国际形势 教育策略
  引言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看到了人们生活的改善,感觉到和中国梦的实现更近了一步,但也看到了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特别是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方面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画面经常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值得思索的问题,本文就是围绕该问题而展开。
  一、当前的国际形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但在增强的同时,不安全感也在上升,这是因为国际形势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等多因素综合发展的产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社会领域蔓延,引发部分国家和局部地区动荡。目前,这些动荡因素在军事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国的军费开支不断增长。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全球经济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但是世界军费开支却仍然呈现大规模增长,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有可能出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将受到威胁。
  2.各大国特别是美国在加紧军事战略的调整和改革。美军战争准备的重点已由打赢两场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转变为进行“全球范围”战争,这其中包括所谓动用国家乃至盟国的综合力量对付“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国家级战争”,作为亚洲大国的中国受到很大的威胁。
  3.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比如争端等。
  二、青少年的思想状况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智育的教育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有时是以削弱德育为代价。在青少年的德育方面,我们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一般都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自信心充足等。但在肯定青少年思想道德主流的同时,有些消极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一些青少年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对学校班级、各种关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活动,采取无所谓、漠不关心的态度,别人认为无所谓,别人不去做,我也没有必要去做。并常常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2.民族意识薄弱,对民族英雄缺少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新闻的狂热,现在的一些青少年掀起“追星”热潮,偶像明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网络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逐渐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历史,对民族英雄知之甚少,民族意识淡薄。
  3.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炼和考验,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懒、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甚至采取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身体及财产的行为。近几年在这方面的青少年犯罪率在全国都处于上升趋势。
  因此,在青少年思想好的方面,我们要好好鼓励,在青少年思想不好的方面引起警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当前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的教育策略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性和青少年思想状态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对青少年思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1.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如今迅猛发展的社会,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最近的事件,让我们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挑战,我们要万众一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利用这些事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构建学校和家庭协同教育的方式来推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场所。家庭中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世的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最直接、最形象、最具说服力,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家长应该多向孩子了解学校生活,多向教师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与教师共同探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来。同时,学校也可以成为家长的学习园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以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教育水平。
  3.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利用媒体的正确宣传,能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媒体里应多宣扬积极向上的因素,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温暖健康的环境。
  结语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只有学校、家庭和媒体三者协同起来,呵护好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德育氛围,才能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为中国梦筑牢坚固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张峰林,苏玲.论“国际形势专题”中的大学生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Vol28,4.
  [2]林明.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的教育.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5.
  [3]倪世雄,赵曙光.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Vol50,4.
[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相关文章:
1.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2.浅谈学术论文的摘要论文
3.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
4.科技论文的格式
5.大专毕业论文
6.化工专业论文
7.建筑毕业论文
8.医学护理的论文
9.大学音乐专业论文
10.本科英语学期论文

第二篇当前国际形势: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摘要:
  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加速的同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重返亚洲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日益恶化、险象环生的周边安全形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东移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中国崛起带来的周边国家危机感,一些大国家想遏止中国发展,一些小国倾向于采取抱团或依附某大国的方式寻求自身安全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自乱阵脚,不要一味怪罪日美等国,是时势造就了中国被遏制的局面。应该理性面对接受,沉着应对!必须抓住天赐良机的二三十年和平发展时间,集中精力解决贪污腐败、贫富不均、社会制度不公平、法制不健全、人心涣散、国家认同感不足等严重社会问题,同时持之以恒发展我们科技势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在此期间应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领域避开美国锋芒期间。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确保中国第三次崛起战略机遇不被打断。届时国家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二、正文
  现在我做简要的分析。
  海疆争端愈演愈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几度出现起伏,周边外交举步维艰。从东海到南海,绵延逾万里的海岸线上,近半海洋国土存在领土争端;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中国同时面临多个国家的主权要求,周边外交压力可想而知。谈不好,打不了,又拖不起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安全问题的最真实写照
  中国崛起带来的周边国家危机感,一些大国家想遏止中国发展,一些小国倾向于采取抱团或依附某大国的方式寻求自身安全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必须抓住
  天赐良机年的二三十年和平发展时间,让我们有时间解决诸如腐败横行、贫富不均、社会制度不公平、法制不健全、人心涣散、国家认同感不足等严重社会问题,同时持之以恒发展我们科技势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确保中国第三次崛起不被打断。届时国家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从一些大国崛起的历史与理论看,新兴大国崛起必然挑战现有霸权,并造成国际体系动荡变化。这一崛起—冲突的“历史规律”为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尽管我国一再提起和平崛起,但并没真正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中国威胁论由此得到强化。如果说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不可避免,那么地理上毗邻的周边国家自己当然认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邻国的疑虑却愈加严重。首先,中国周边大多是幅员有限、实力弱小、资源稀缺的小国,客观条件的先天不足使这些国家倾向于采取抱团或依附他国的方式寻求自身安全。面对中国的巨型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周边国家的脆弱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大国平衡战略成为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最佳战略。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加速的同时,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重返亚洲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日益恶
  化、险象环生的周边安全形势。 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朝鲜、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天赐良机,自“911”之后美国安全战略重点重新排序,其顺序是:反恐——控制欧洲——肢解俄罗斯——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是很中肯的。倘若亚洲当今崛起的不是中国而是印度的话。那么美国安全战略重点重新排序就变成了:反恐——控制欧洲——肢解俄罗斯——遏制印度的战略崛起。不要一味怪罪美国,是时势造就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应该理性面对接受,沉着应对。根据美国安全战略重点新排序,真正要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也要等二三十时间。因此,估计我国有20到30年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并尽可能延长这个机遇期。
  中国全海洋大学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关于当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中国问题上。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既能听取经验丰富理论深厚大师级人物之语,亦能采纳基层热血青年学子有益之言,既要遵循法则,也不因循守旧,拘泥于经验条规之中。中国应静等美国已经形成的经济霸权逐步丧失,对边缘地带的控制能力明显下降,联盟战略逐步失效发展趋势。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埋头发展经济发展国力。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领域尽量避开美国锋芒.有理有节、理智做事、不卑尤其不亢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为赢得国家战略发展时间,避免中国的第三次崛起再被它国打断,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中亚安全问题、南亚安全问题、东北安全问题、东南安全问题、台湾问题。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的一名学子的我来说,自然是更为关注涉及中国海洋边疆权益事宜。本文不就南亚安全问题和中亚安全问题事宜做分析陈述,只对东北亚安全问题、东南亚安全问题、台湾问题做简要说明。
  一、东海地区地区安全问题(东北亚)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日渐衰微,中国强势崛起,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就当前形势来看,整个东北亚局势以和平为主,但随时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中、日、美、俄四大国在此博弈。
  (1).中日矛盾:中日之间的矛盾存在了上百年,不管官方怎么说中日友好,在民间仇恨仍然占据了主流。历史上日本两次打断中国的崛起,第一次是“甲午战争”,打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开放。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不仅割让台湾,日本还因此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
  2.3亿两的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7年的财政收入。第二次是甲午战后,中国又经历三十几年动荡,于1928年重建统一,开始新一轮现代化建设。客观地说1928年~1937年这10年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岁月”,开启的现代化进程。可惜又被日本第二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岁月”戛然而止。中日之间的东海海域争端,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日本右翼的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都动摇着中日之间的关系。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两国关系无论再怎么发展,也不会走向一个长久的和平与友好。两国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
  (2).中美矛盾:自“911”之后美国安全战略重点重新排序,其顺序是:反恐、控制欧洲、肢解俄罗斯、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决定了美国实行遏制中国的军事策略。美国对台军售、支持我国的分裂分子等都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威胁,而东北亚自然而然成为中美博弈的主要场所。
  (3).朝韩矛盾:两国之间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差异使两国在南北方在统一问题上仍然存在消除不了的分歧。一直处在冷战的阴云下。南北方虽然同是一个民族,但是还有很大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4).中韩矛盾:韩国于中国关系不可能太近,也不可能太远。
  5).朝日矛盾:美韩日三国的军事联盟及朝鲜曾经多次被日本侵略直接导致了朝鲜对于日本的敌视态度。
  (6).韩日矛盾:两国虽是军事同盟关系,但是在独岛领土上争端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都有较大的冲突。
  (7).日俄矛盾:北方四岛(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问题困扰着日本,但基于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铁腕政策,日本也无从下手,自冷战后两国延续着不冷不热的低程度外交。
  (8).美俄矛盾:美国肢解俄罗斯美国意志很坚决,从最近美国率领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行动中可看出两者的博弈更显激烈。
  上述这八对主要的矛盾相互交织,东北亚地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南海地区安全问题(东南亚)
  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南海是中国重要的航行通道,中国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都由南海海路运至我国,一旦南海地区被人控制,我国的国家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南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令东南亚各国垂涎的宝地。
  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16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16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第三篇当前国际形势: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突出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参考成人学习理论,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成人学习理论;教学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是国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纳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2004年和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得到了重视,在课程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为受到关注,但对于课程教学方面的讨论稍显不足,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根据一些研究者开展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目前课程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教学效果甚微。[2]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及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是符合当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要求的重要议题。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一种改变由经验形成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比儿童具有更多的经验,对理解新鲜事物并掌握其认知结构具有更强的能力。成人学习有四个法则。
  第一,效果法则:成人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效果最佳;
  第二,联想法则:成人更愿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强化对认知对象的掌握;
  第三,有备法则: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
  第四,练习法则:成人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导性学习,更愿望交流、反馈,主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当成人的兴趣和经验得到满足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大学生已属于成人的范畴,成人学习理论可以适用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根据成人学习的法则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此外,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能给予“形式与政策”课教学设计很好的启发。按照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所学内容的比例(详见图1),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他指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向别人讲授”或“立即在实际中使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
  “教社政[2004]13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3]
  紧接着,“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4门必修课承担着基本理论的教学任务,而“形势与政策”课则承担着将理论与现实对接的重要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最新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事件的解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将知识内化成为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不仅在传授知识,更在传授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方法观察形势,用因果联系挖掘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把握形势发展与政策制定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做到真与善的统一。[2]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更加需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对方法的应用体验,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获得审视判断形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是很难有效达成本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而成人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实现“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较为吻合,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改变学生原来由经验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全面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
  在成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而广,时效性强,课程时间跨度大,但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却很有限。因此,精选教学内容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成人学习法则中的联想法则和有备法则,大学生学习更愿意接受与他们现实生活贴近,特别是与他们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更多地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引导到当前社会、国家发展形势,从分析形势具体到解读政策,最后教育落脚点仍然要落回到大学生摸得着、够得到的实际生活中。授课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政策解读不接地气,不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遭到大学生的抵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选定主题开始,即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以此作为内容主线,筛选各类翔实的支撑论证素材。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学习金字塔中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排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尤其是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因此,教学素材的数量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图表、视频、翔实的数据和完整的案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教学方法对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政性,教学素材必须来源于正规的官方媒体和渠道,是国家和社会对外正式公布的数据和事件,能够正确代表国家和社会主流的观点,切不可随意在网络中搜索、下载未经证实的素材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活动组织实质上是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求。学习金字塔中更为高效的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需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辅以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利用互联网延伸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微话题讨论、优秀视频和读物推荐、学习成果分享、教学答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发展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应着重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以教学主题引导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形成层次丰富,内容联系紧密的教育活动链。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在参与各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分析与评述,倡导、鼓励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教学成果。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具备成人学习特点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16-117.
  [2]苏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4:14-15.
  [3]周树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27-129.
  [4]林钻辉.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课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128-130.
[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写形势与政策论文
2.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4.大学生创业形势论文
5.大学生就业形势探讨论文
6.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论文
7.政策教育论文
8.养老政策论文
9.会计专业就业形势论文
10.当前的国际形势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81665/

推荐访问: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