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来源:经济论文 时间:2020-09-04 18:00:08 阅读:

【www.bbjkw.net--经济论文】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产科护士工作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某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别是随着近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薯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种植技术标准快速提升,薯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薯产业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保持在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实现1.5吨,薯产业企业年创利税500万元。我县在推动薯产业发展中,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托优势育基地 我县农民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薯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面对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我们把培育马铃薯生产基地作为加速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靠组织引导。县内不断加大对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组建了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协会,配齐专门人员抓薯产业链条,制定了薯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马铃薯基地建设任务,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靠效益吸引。我们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薯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中,给农户算效益账,引导农民认识种植马铃薯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通过市场效益的拉动,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中心镇自由村就是受效益吸引的典型,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业面积的50%。三是靠发展订单。我们把发展订单种植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销售后顾之忧的根本措施。年初确定定单的最低保护价格,秋后收购做到随行就市,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生产利益,现在全县订单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四是靠提供服务。我们积极理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并为其牵线搭桥,协调搞好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服务。今年我县三信公司就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质马铃薯种子,在农户中树立了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效激发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乡5个,基地村40个,年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生产基地的不断育强,为保证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合实力壮龙头 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牵动力的核心,我们始终把改造、引资、扶持企业发展作为加快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整合薯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力打造薯经济的“航空母舰”。一是调整改造老企业。我县淀粉厂(现改制为冰山淀粉公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以生产“超过英国赶荷兰”的冰山牌马铃薯淀粉面闻名全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一度陷入困境。经过1999年投资技术改造和XX年莫斯科太阳公司购买后,企业年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年产精制马铃薯淀粉4000吨,实现利润达100万元,该公司成为我县薯类加工企业的重要力量。二是引资建设新企业。我县通过实施全民招商战略,着力引进国内外薯产业龙头企业,以招商引资的办法,不断提升和壮大薯产业。先后引进并建设了齐齐哈尔三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金龙淀粉厂、奈伦淀粉工业公司等7家薯制品企业。特别是引进的内蒙古奈伦淀粉有限公司是投资达2亿元,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33万吨的大项目,~年正式开工建设,今年秋季将全面投产。该项目引进了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全自动、全旋流瑞典拉森公司马铃薯设备,主要生产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高吸水膳食纤维、脱素蛋白等。奈~司从开工伊始,就与基地紧密对接,今年春季分别与北部乡镇签订20万亩的马铃薯订单,奈~司的引进全面壮大了我县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企业技改步伐。我们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技改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金龙淀粉厂在政策扶持下,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日本铃木系列生产线。技改后,该厂以农村小粉坊加工的粗淀粉为生产原料,进行深加工,带动了全县大部分小粉坊的加工生产,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薯难问题,仅~年就为农民节省运输成本170万元,有力地全县薯产业的良性运行。目前,全县各类薯类加工企业及小粉坊已发展到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以上,薯产业的企业牵动力全面增强。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为了解决马铃薯种植模式单一、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我们把扩大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的支撑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以县农业推广中龙头、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家业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为全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近两年,我县连续聘请东北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员陈伊里教授,到我县作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讲座,为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员答疑解惑。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活动,开办马铃薯栽植技术培训100余期,达3万人次。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又成功试验、示范了大垄栽培模式,集成大垄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下发了《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方案》资料3万余份,开办了专题电视讲座。《方案》从选种、选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都确定明确的标准,并且文字力求通俗简约,便于农户掌握和操作。通过《方案》的实施,全县优质高效载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接近2.5吨。三是积极辟建标准化栽培基地。上游乡兴旺村的王振有,是县内有名马铃薯种植大户和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经纪人,为了解决马铃薯引种靠外购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问题,~年王振有筹资辟建了5500亩优质马铃薯标准经栽培基地,基地的辟建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应用和种子靠外购的问题。他开发种植的克851品种,具有高产、抗旱、耐储等特性,这一品种非常适合我县部分乡镇种植,将解决我县农户分散引种的乱而杂问题。

  四、创优品牌拓市场 我们不断整合和创优品牌,牢牢把握薯制品市场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终端,依靠品牌来拓宽市场占有份额。我县马铃薯及其制品品种齐全,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冰山”牌淀粉、金龙淀粉厂的“云晶”牌粉丝、粉皮,三信食品有限生产的高吸水性膳食纤维及脱素蛋白,这些品牌产品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覆盖率和竞争力。我们不断加大品牌产品的对外影响力,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参加绿博会、哈洽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薯产品,通过各种媒介提高我县薯

  产品知名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组建马铃薯企业协会,并着力整合品牌,力争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品牌带动效应,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尽快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各类薯产品,打造新的品牌,有效发挥品牌优势,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总之,我县在薯产业发展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和脱节问题,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县的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继续培植基地,壮大龙头,推广科技,做靓品牌,不断使我县薯经济做大做强,推动薯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某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一、供求决定价格是不变的市场定律!

  1、过去两年的回顾

  2017年薯市价格断崖式下挫和2018年薯市价格持续低迷,最根本的原因无疑就是严重的供大于需——其中有2016年因玉米价格下跌,相当部分玉米种植户看到马铃薯种植户丰厚的收益,加上国家主粮化战略大背景的刺激,对种植结构进行了果断的调整;也有长江以南冬闲地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利用冬闲期有利种植马铃薯的条件,扩大了错季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再就是相当部分小散户听闻马铃薯主粮化政策出台,盲目跟风扩大种植面积。故而形成产大于需的被动局面。然而,2017年沉痛的教训还不足以唤醒人们调风转舵,不服气存有再赌一把思想的也大有人在,希望薯市价格会出现一个奇迹般的回升或跳跃式的上涨。但是市场无情,一年来价格持续低位徘回,到目前消费需求也显得格外冷淡,据调查是受当前绿叶鲜菜低价冲击而致。如此情形,值得薯农对2019年作出正确选择!

  2、价格牌已玩过时

  亦或有人还在想马铃薯三年周期论,期待时来运转——2019有个大的改观;亦或有人在反向思维——大家都收手不种植了,那我就种;亦或还有人说马铃薯赔两年赚一年就足矣!这种侥幸的、盲目的、投机的想法实在不靠谱!要知道,今后马铃薯行业靠价格波动投机赚钱不是王道,期待涨价前路渺茫。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你能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大家都这样想,就等于没想一样。

  二是南方利用冬闲地扩大种植,弥补了冬季鲜薯上市的空白,增加了供应源。

  三是过往的三年周期律,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储藏能力和错季生产能力形成的,在过去受限的情况下,市场极有可能出现短暂缺货甚至断供,从而形成价格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这时会出现短时投机赚大钱的商机,甚至是赔两年赚一年也足矣!但是这些“老黄历”还管用吗?全国马铃薯产区大大小小的气调库,地下窖库在市场的催生下已经建起了不计其数,再加上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一再吹嘘的什么“金蛋蛋”呀、“银蛋蛋”呀、让马铃薯主产区扶贫项目一混而上支持建设了更多窖库,如此推想,价格波动还能出现“过山车”吗?三年周期律也不会明显发生。反而会逐渐淡出行业。

  3、扩大消费要较长的形成过程

  除了鲜薯消费,有人会想到“主食化”消费。不错,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要靠“主食化”的推广普及,主食化是什么概念,就是引导消费者普及扩大对马铃薯面粉、薯条、薯片等食品以及鲜薯的消费,但是这需要人们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的渐变和认知。而主粮战略是对全粉、淀粉的收购储备,一方面加工业正在起步,另一方面储备还没有纳入计划。这些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政策一出台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说暂时还是指靠不上呢!

  二、北薯南调的格局在逐渐改变!

  1、《指导意见》

  马铃薯被确定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后,农业部就马铃薯产业发展发布了《2016年全国马铃薯生产指导意见》,为各地的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具体详细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必然会影响各地马铃薯生产、消费以及市场行情的大变动,会打破过去传统消费习惯和“北薯南调”的格局,进而对传统种植区域的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意见》不仅指导了北方11省区、中原10省市和西南五省区的马铃薯生产,特别是鼓励南方五省区扩大种植适销对路的冬作鲜食马铃薯,这样势必对北方马铃薯南调的传统形成挤压。

  2、北薯南调不复返

  由于南方四季产薯,而且种植面积有增无减,生产技术逐步成熟,产量逐年增加,所以往日北薯南调的传统将被彻底打破,不仅如此,就连市场价格也会受到新鲜南薯的强烈冲击。

  三、主粮化倒逼马铃薯产业提产降本!

  1、主粮化的形式

  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意味着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一个崭新的亿万级市场正在开启。而马铃薯主粮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像馒头、面条、米饭一样的主食。未来马铃薯将成为主粮,其主要消费形式则是全粉,淀粉,薯条,薯片和鲜食等。

  2、主粮也要计成本

  目前马铃薯成品全粉成本大约在每吨1万至1.2万元之间,相比之下大米、面粉的价格就低得多。且不说消费习惯还没跟上,就是单一个消费成本就是未来马铃薯主食化推进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工企业必须从收购成本和加工成本上做文章,所以眼下指望马铃薯主食化来拉动马铃薯价格可能性很小。

  3、提产能降成本才是出路

  如此说来,马铃薯产业要想长期生存发展,必须从两个方面挖掘潜力,努力拓展利润空间。一是依靠科技提高产能,二是靠机械化提高功效降低生产成本。

  某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9月3日至7日,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笑春率队,赴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对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2018年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45.6万亩,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83万亩,两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特点明显,一是种植面积稳定,品种结构丰富;二是种薯产业稳定,鲜薯加工能力较强;三是市场销售平稳拓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研组认为,近年来我省粮食连年增产,而大幅增产的主要是玉米和马铃薯,马铃薯产量已占到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云南的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的种植,独特的立体气候形成了全年均可种植马铃薯、四季都有鲜薯上市,具有开展马铃薯资源保存和品种选育研究的生态气候优势。学习省外经验,要充分发挥我省马铃薯的生产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走特色路、打绿色牌。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大多是马铃薯的主产区,通过发展马铃薯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农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马红跃参加调研。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497941/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