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来源:毕业论文 时间:2018-07-23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篇一: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0000字以内,论文正文页数一般控制在8页以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吧!
  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向整体化、综合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大致有4种趋势:(1)沿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在课程数量、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等方面进行优化;(2)实施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3)实施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体系;(4)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起步较晚,普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主流。国内许多医学院校虽然也在实施器官系统课程改革,但主要是基础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整合或临床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整合。而把基础与临床课程进行整合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还没有实施过。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往届毕业生和基层医师的现状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本科课程压缩版。“三段式”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1]。各学科课程相对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分离[2];(2)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重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课程安排不能早期接触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2];(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而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的是从基础到临床的综合知识结构和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临床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原有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重新整合[3]。此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不能实现集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4];(4)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反映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5]。
  1.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我校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查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3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3届毕业生,结果显示:学习效率低、学习理解能力较薄弱,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认可案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学习方式;最希望获得关于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基本工作能力。说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轻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6],而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7]。
  1.3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本校于2010~2012年,对国内7个地区86个基层医疗机构1245名医生开展专业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医生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8]。88.67%的医生曾因缺乏诊断、治疗技术转诊过病人,50.00%农村医生连最基本的诊断技术尚未能正确掌握,如测血压、看眼底等,无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分别达84.18%、75.66%[9]。这说明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提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改革应结合国家医师资格考纲。
  2、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2.1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
  本校在借鉴国内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并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军事理论、毛主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职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总论);器官系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手术基本技能、诊疗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全科医师应诊技术、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中医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等);职业发展能力课程(遗传与优生、传染病、性病与皮肤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生人文修养、文献检索)。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贯穿于3年教学中。
  2.2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编写
  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及附属医院行业专家,以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为原则,整合、重建教学内容,制定器官系统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编写器官系统疾病教材8本,即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呼吸、消化、血液、神经、泌尿等专业的教授审定。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自编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的弊病,以够用、实用为出发点,并增加病例分析、临床问题导入、知识链接等内容,体现教材特色。
  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强化组织保障能力
  学校成立了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教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政策、管理、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设专家工作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队伍建设,器官系统教材的审定;每2周进行教学总结,及时对各系统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和调整。教学管理协调组:负责协调基础医学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的关系,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教学进度表,以及组织教学检查、考试等,确保教改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
  3.2组建院校合作、专兼结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组
  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对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们老师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过来的,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讲好本学科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现在要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来授课,教师本身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由10~14名成员组成,医院的行业专家5~7名,涉及专业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等。学校专任教师5~7名,涉及学科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主讲教师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高年资教师担任。3.3实施器官系统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上,把某一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诊断、治疗及其疾病预防在一个学期讲完。例如,在消化系统讲“胃”这一器官时,先介绍胃的形态结构,接着是它的生理、病理,然后就是胃的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使学生对胃从正常到异常再到用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10],减少重复,避免遗忘,印象深刻[11]。
  3.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临床问题导入,作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切入点。教学场地多样化,在“课堂里设病区,病区中开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生进校后以实验、实训、见习3个环节反复交替,每周集中安排半天时间在医院见习,进行床旁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医生的工作及责任、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2]。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3]。
  3.5调整考核内容
  器官系统8门课程参照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核基础医学综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综合知识,题型采用A型和B型题,按照各学科在总论和各论中所占的学时数分配比例命题组卷,如消化系统,成绩按百分制考量,解剖学占8%、生理学占10%、病理学占12%、药理学占16%,疾病占54%;操作技能课程,基础知识50%,操作占50%。新的考核内容突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14]。
  3.6调整实习科室轮转
  为实现实习科室与器官系统课程延续,达到有效的对接,第3年临床实习安排在三甲医院,实习时间共36周,必修科室32周:消化8周(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8周(呼吸内科、胸外科)、循环4周(心血管内科)、泌尿生殖8周(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4周;选修科室4周:急诊、血液、内分泌、神内、脑外、骨科。
  3.7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阶段性教学反馈信息表明,教师逐步适应了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2012级器官系统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及课程兴趣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教学难度较大[15]。但改革的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针对问题,根据其产生原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等.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104.
  [2]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3]辉,冯友梅.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2011,31(4):193-195.
  [4]舒放,郭伟.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5-148.
  [5]杨美玲,哈学军,梁金香,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7-8.
  [6]乔文达.论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创新[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23-26.
  [7]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8]何坪,姚安贵,邓宇,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21-424.
  [9]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3):3048-3054.
  [10]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11]高音,姚丽杰,张舂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12]卢王英,刘晓静,季晓辉,等.医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7.
  [13]耿景海,文民刚,周增桓,等.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及发展趋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4):86-89.
  [14]李红玉,卢祖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33-36.
  [15]刘学政,萧鸿,曲巍,等.临床医学专业基于器官系统课程模式的教育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161-164.

临床医学论文篇二:有关优秀医学教学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学教学与管理工作对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优秀医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 本科循证医学PBL教学法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比较。结果共有149名学生,其中PBL组67名,LBL组82名。PBL组成绩(71.25±6.71)分与LBL组(73.27±5.30)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81.2%的人认为应该对传统教学法改革,69.8%的人认为PBL教学法适合自己,34.9%的人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循证医学课程;2组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兴趣,锻炼其临床循证实践能力,提高本科循证医学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循证医学;本科;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生授课多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传统教学法,长期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培养的医学毕业生虽然医学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思维的活跃性不足[1],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很难适应快速的医学知识更新。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其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应用于医学教学当中[2-4]。为了探讨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选择2个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海南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5年制学生155名。
  1.2试验设计
  按班级编号随机抽取2个班,1个班为PBL组,另1个班为LBL组。试验开始前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1.3试验方案
  PBL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大纲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小组讨论后制成PowerPoint,每组选1名成员发言,其他组参与讨论和提问,教师控制讨论的范围及时间,对疑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程的重点及难点。LBL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满堂灌”授课,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1.4教材及教师
  2组所用教材均为李幼平主编《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个班均由相同教师授课,每周1次,每次3学时,连续7周,共21学时。
  1.5效果评价
  以卷面成绩、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课后对2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的认识和态度。在教研室召开组长座谈会,对PBL教学法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96%。149名调查对象中,其中PBL组67例,传统教学组82例。2组在参加社会调查或课题研究、文献检索训练、阅读中外文献情况及听说过循证医学或PBL等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2组基线情况可比。
  2.2教学效果评价
  PBL组平均成绩(71.25±6.71)分,LBL组是(73.27±5.30)分,2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t=-2.00,P=0.048)。2组121名(81.2%)认为应对学校现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04名(69.8%)认为PBL教学法适合自己,52名(34.9%)认为现行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循证医学课程;PBL组60%以上的人认为PBL教学法可以锻炼临床循证实践能力等方面。2组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组长在座谈会上反馈意见:①PBL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构建临床问题、检索和评价文献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②PBL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不断完善,不能单凭期末考试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进行阶段性评价。③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5名,人数太多不利于每位同学的参与。
  3讨论
  学习实践循证医学是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利用资源广泛收集信息,结合患者实际,批判性应用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PBL教学法正是循证教育理念很好的体现[1],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是符合循证医学实践的要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PBL组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传统教学组高,并且问卷调查也表明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并未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师生交流。说明PBL教学法虽有许多优势,但也要注意到在我校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法的障碍:
  ①PBL教学法适合小班(20名左右)课,而我国大学都不断扩招,一个班至少在30名以上;再加上开设的医学专业课程多,学时数少,教师少,教学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PBL教学的实施。
  ②由于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教师习惯了满堂灌教学,对PBL教学所要求的角色转换一时难以适应。
  ③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又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加大教师授课难度。
  ④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设备陈旧落后,若要实施教学法并保证教学效果,图书馆必须购买权威的数据库,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更多的专职教师。
  ⑤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自身学习能力有差异也会影响PBL教学效果[6]。
  ⑥缺乏针对循证医学的PBL教学教材,没有一套完善的PBL教学评价体系。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循证医学教学,但必须结合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现状和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努力探索适合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实行的PBL教学法,使之成为更科学、更成熟的教学模式,为循证医学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7]。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8.
  [2]FERRILE,FELDMANLS,STANBRIDGEDD,etal.Patientperceptionofaclinicalpathwayforlaparoscopicforegutsurgery[J].JGastrointestSurg,2006,10(6):878-882.
  [3]YASUNAGAH,TSUCHIYAK,MATSUYAMAY,etal.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operatingtim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ndlengthofstayfortotalkneearthroplasty:nationwideweb-basedsurvey[J].JOrthopSci,2009,14(1):10-16.
  [4]刘琴,王宏,钟朝晖.PBL在留学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133-1135.
  [5]黄进,赵宇亮,余钰,等.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循证医学[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4):437-440.
  [6]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
  [7]田金徽,刘爱萍,杨克虎,等.PBL在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2):106-108.

临床医学论文篇三:阐述医学论文分类知识精选

  经历过医学职称评审的人肯定对医学学术论文不陌生,而经历过医学专业毕业答辩的学生肯定对医学学位学术论文不陌生。但您可能并不了解医学论文所有分类情况,在写作之前可能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医学学位论文与医学学术论文的区别。本文着重介绍医学论文的分类情况,告诉您医学论文的细枝末节,让您准确了解医学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区别,避免二者的重复,从而更好的进行医学学术与学位论文的创作。
  一、按论文的研究手段分
  1.调查性研究论文
  调查性研究论文是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中经常使用的文体,人体各种生理数据和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都是通过大量调查获得的。
  调查性研究论文可分为以下几种:
  ⑴ 现况调查论文
  ⑵ 回顾性调查论文
  ⑶ 前瞻性调查论文
  ⑷ 追踪性调查论文
  2. 观察性研究论文
  观察性研究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最广。
  特点:将研究对象加以部分控制和处理,是医学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检验医学理论的标准。
  3. 实验性研究论文
  实验性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
  4. 总结经验性研究论文
  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和经验总结。
  特点:事先没有周密的科研设计,但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5. 整理资料性研究论文
  知识再加工的文献,以综述、进展等形式为主。
  特点:全方位、深层次、高品位
  二、按论文的专业性质分
  1. 基础医学研究论文
  基础医学研究论文主要是对医学中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从而揭示其本质规律的论文。
  研究手段:以实验室研究为主
  研究形式:临床实验、动物实验
  2. 应用医学研究论文
  应用医学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临床医学研究论文和预防医学研究论文。
  研究类型:以临床疾病研究为主,包括: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病案讨论、体会交流、总结报告、新技术新方法报道。
  三.按论文的目的功用分
  1.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的成果、理论性的突破和技术方法的革新等。一般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
  学术论文的篇幅远远小于学位论文,篇幅一般控制在3000-4000字。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为申请学位而馔写的用于答辩或评审的论文。根据申请学位的层次不同,学
  位论文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学士论文:本科生馔写,篇幅在1万字左右。
  ⑵硕士论文:研究生馔写,篇幅在1-5万字。
  ⑶博士论文:博士生馔写,篇幅在5万字以上。
  基础医学研究论文
  按论文的专业性质分:应用医学研究论文、现况调查论文、调查性研究论文、回顾性调查论文、前瞻性调查论文、追踪性调查论文
  按论文的研究手段分:观察性研究论文、实验性研究论文、总结经验性研究论文、整理资料性研究论文、学术论文
  按论文的目的功用分:学位论文
  医学职称考核是与医学学术论文打交道,但弄清医学论文分类情况有助于理解医学职称论文,有助于医学论文写作,有助于医学论文发表期刊的选择;弄清医学论文分类是医学学术论文写作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弄清医学论文分类是医学职称考核必经的步骤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157400/

推荐访问: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