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北静王]林黛玉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09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林黛玉: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宝玉同住。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贾宝玉因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真心相爱。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争[1] 。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历尽风刀霜剑,最后在宝玉、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人物生平
  前世因缘
  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2] 。
  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家虽是富贵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3] 。
  宝黛钗初会
  林黛玉六岁,母亲一病而终。贾母怜她无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边。初次见面,宝玉便问她可也有玉没有,她如实回答说没有,不料惹发了宝玉的痴狂病,当场摔玉。她感到内疚,夜里独自淌眼抹泪[4] 。适逢残冬,贾母把碧纱橱里的空间腾出来给黛玉,宝玉挪出来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富察明义诗曰“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便是吟咏宝黛隔着碧纱橱同室分榻而睡的场景[5] 。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玉因与林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6] 。
  林黛玉九岁,冬底,父亲重病,贾琏送林黛玉到扬州探亲[7] 。次年九月初三,父亲病逝,归葬苏州[8] 。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贾琏回京[9] ,从此常住贾府[8] 。
  林黛玉葬花
  林黛玉十二岁,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10] 。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11] 。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不赞成。她说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11] 。林黛玉与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墙外时又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11] 。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12] 。恰好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13] 。
  元春赐端午节礼,独有宝钗和宝玉的一样,触动了宝玉;清虚观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触动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宝黛大吵,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14]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15] 。初六,宝玉在湘云面前表达对科举仕途的不满,认林黛玉为知己,无意间被林黛玉听了去,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16] 。晚间,宝玉让晴雯带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传情,林黛玉作《题帕三绝》[17] 。
  诗社夺魁
  林黛玉十二岁,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宝钗诗“含蓄浑厚”。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18] 。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19] 。
  讽刘姥姥
  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20] 。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20] 。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21] ;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22] ;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23] 。她这些雅谑之语在回目上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23] ,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24] 。
  步步惊心
  刘姥姥刚回家,林黛 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厢记》的艳曲而受到宝钗审问。宝钗采取了临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步[25] ,令她在钗黛之争中顿失自信,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央告讨饶。[23] 九月初,宝钗又与她促膝谈心,摆明自己的强势在于有哥哥、母亲。林黛玉深感危机四伏,闷制《秋窗风雨夕》一首。[26]
  从九月初到十月中,宝钗坚持给林黛玉送了一个多月的燕窝。后来宝玉察觉了,婉拒宝钗好意,转而求之于贾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两燕窝。此事被赵姨娘偷听了去[27] ,恰应了当初林黛玉的担忧,招人嫉恨咒骂。[26] 燕窝事件给林黛玉拉仇恨,令潇湘馆与赵姨娘结怨。果然,那段时间贾府中关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谤她与宝玉私定偷盟[28] 。

第二篇林黛玉: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800字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第三篇林黛玉:红楼梦林黛玉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里面个个人物都描写得十分细致,栩栩如生,泼辣张狂的王熙凤、大气温柔的薛宝钗、愚顽痴情的贾宝玉等人物、其中令小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葬花的林黛玉。

  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一。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取水灌溉,得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神瑛凡心偶炽下界,她也决定陪其到人间,以一世的眼泪还他灌溉之恩。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贾府通称林姑娘。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亲早亡,寄住在贾府。后父亲病故,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元春省亲后,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宝黛爱情建立在共同的叛逆精神基础上,二人不仅在生活中相互关心体贴,而且在情感上亲密无间,在思想上水乳交融,真心相爱,纯洁无瑕。但是在封建礼教压迫下,宝黛爱情历尽风刀霜剑,最后以黛死钗嫁的结局收场。
  《红楼梦》读后感

  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土早在时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假的,它却真实得可怕。不过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迷失中品读这本书。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终于,终于,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人只知道,原来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贾母是非常疼爱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之后,只得一切按照贾母的意思去办。
  再去看王熙凤,她果敢,泼辣,心肠却也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地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结束了这本红楼,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后的结尾诗中结束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红楼梦相关文章:
1.高中作文红楼梦读后感
2.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一
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简介
4.关于红楼梦的简介150字
5.红楼梦内容简介100字
6.红楼梦45回读后感
7.红楼梦人物简介100字
8.《红楼梦》故事情节梗概
9.《红楼梦》贾母人物性格分析
10.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93149/

推荐访问:林黛玉和北静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