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错觉艺术]错觉艺术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07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错觉艺术篇1: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吴门四家是明代中期出现于( )的画派。
  A.浙江B.金陵C.苏州D.扬州
  2.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属于( )。
  A.松江派B.华亭派C.云间派D.吴派
  3.金农属于( )。
  A.扬州画派B.娄东派C.清六家D.海上画派
  4.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 )。
  A.马蒂斯B.莫罗C.修拉D.高更
  5.艺术中的“模仿说”最先是由( )提出的。
  A.法国美学家B.古希腊哲学家C.俄国文学家D.意大利艺术家
  6.英国诗人雪莱和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关于艺术理论的学说是( )。
  A.劳动说B.游戏说C.表现说D.巫术说
  7.下列不属于美术接受内在过程初级阶段的是( )。
  A.完形与弥散B.错觉C.差异原理D.误解
  8. 以下属于帛画的有( )。
  A.《松岩楼阁图》B.《步辇图》 C.《人物御龙图》D.《消夏图》
  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是()画家。
  A.南唐B.西蜀C.北宋D.唐代
  10.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 )。
  A.太原B.芮城C.稷山D.永济
  11.下列属于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的是( )。
  A.陈洪绶B.崔子忠C.陈淳D.徐渭
  12.吴道子与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被并称为( )。
  A.密体B.疏体C.繁体D.简体
  13.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是( )。
  A.《幽谷图》B.《清明上河图》C.《西园雅集图》D.《秋山行旅图》
  14.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是( )。
  A.技能和技法的改革B.教学目标的改革C.教学过程的改革D.教学方法的改革
  15.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
  A.美术课程标准B.学生作业C.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D.学生学习的兴趣
  16.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艺术课程D.美术课程
  17.美术课程倡导( ),促进学生发展。
  A.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B.发展评价和个性评价C.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D.全面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18.美术教师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学生( )的能力,培育高品位的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A.发现美、欣赏美B.欣赏美、表现美C.发现美、表现美D.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
  19.在学习过程中投人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具有这样特征的学习方法是( )。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性学习D.创新性学习
  20.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 )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A.三维空间B.二维平面C.二维空间D.多维空间
  21.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 )。
  A.中国结B.双钱C.方胜D.太极图
  22.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B.评价C.想象D.欣赏
  23.一件好的实用工艺品必须具备( )。
  A.功能性与实用性B.功能性与耐用性C.功能性与审美性D.实用性与灵活性
  24.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C.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D.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25.下列教学方法中,属新的教学方法的是( )。
  A.谈话法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法
  26.在美术教学中,认识的主体是( )。
  A.教师B.教科书C.学生D.教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
  27.【参考答案】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8.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28.【参考答案】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影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29.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29.【参考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迭和赏玩。
  30.风景速写的表现技法基本有哪三种?
  30.【参考答案】
  (1)勾线法
  近似中国画的白描画法。画面的色调层次用线条的疏密体现,一般只重形象本身的结构组成关系,不重其明暗变化,适合表现明媚秀丽的景色与情调。用钢笔画这种速写,线条清晰,效果更好。
  (2)水墨画法
  利用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相间,表现出云雾缭绕或空间宽广深远的山水及街景等。这种画法可使速写充满含蓄、神秘、意境浓厚的大气魄。
  (3)线条和色调并重的画法
  这种画法,线条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刚有柔,形成深浅层次和明暗韵味,可以反映不同形象的质感、美感及作者的激情。这种速写的特点是生动活泼,体现整体气氛而不拘泥于形象的某些细节,适于表现某些热闹的、动感很强的风景,如热火朝天的工地、喧闹的街景等。风景速写要准确,但更要体现生动性和某种气氛、意境的美感,不能只追求
  简单的所谓准确。例如画一座楼房,如果像画建筑图那样用尺子打格画成,可能画得十分准确合理,但却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性。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
  例子:
  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述、交流、讨论。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地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
  问题:
  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加深感受、提高认识。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超链接。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32.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同时,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在初中美术欣赏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更希望学生能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问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对本课内容的表述,写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3.请你给初中美术《标志设计》一课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教材内容为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设计标志》,具体内容略]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中公教育解析】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因此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2.B【中公教育解析】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3.A【中公教育解析】“扬州画派”是清代中国画派之一,又称“扬州八怪”,它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其中较有名的有: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

错觉艺术篇2:素描教学课件

  素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素描教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学时:2学时
  课程内容:
  1、素描的定义、产生及发展;
  2、素质的基本分类和学习意义;
  3、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4、素质观察方法;
  5、认识点、线、面
  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素描的基本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三度空间的理解与素描的观察方法
  教学环节:
  一、素描的定义
  1、名词解释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2、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 速 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二、素描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素描的产生与发展
  素描在人类绘画史上是一种古老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15000年以前(法国的拉斯科岩画在2万年前)。古希腊素描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具有独特的质朴之美。
  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确立下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出现了美术学院,素描被设为主要的基础课程。
  17世纪开始,欧洲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素描的表现形式趋向自由的多元化的追求。18、19世纪是世界写实主义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批成就卓著的大画家(华多、大维特、安格尔),19世纪的法国画坛出现了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创造性的素描风格(德拉克罗瓦、柯罗、毕沙罗、杜米埃、德加、修拉、罗丹、梵高、塞尚等)。此外,德国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两位素描大师,俄国的契斯加可夫创立的素描教学体系造就了列宾、苏里可夫、谢罗夫等一代批判现实主义画家。
  20世纪的西方素描,建立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流派共存的多元局面。到20世纪中叶,现代派绘画已发展到了不反映肉眼看到的对象,而表现肉眼所见不同的对象。与之相对的具象艺术、新古典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现时代仍占有重要位置。
  2、我国素描的发展与回顾
  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原始艺术用线条造型有着共同的形式特征。而中国人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是独特而超前的,中国的书法可以说是最简洁、最抽象的素描。线条是我国历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
  线描在我国真正成为独特的艺术形态是从唐代吴道子开始,宋代李公麟则是集大成者。
  元代以前的绘画力求艺术性的表现,着眼于传神、写意、着重形象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在绘画的科学性方面(透视、解剖、明暗)是落后的。
  到了明代和清代,西方的绘画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中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鉴、利玛窦以及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影响最大。
  xx战争失败后,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以图救国革新。李叔同留日回国任教于浙江高级师范,刘海粟留法回国创办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的中国画坛贡献最大、成就斐然,影响广泛的美术教育家当推徐悲鸿先生。5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全国第一次素描教学座谈会后,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在我国普遍推行。
  改革开发后,艺术领域开始活跃起来。1979年全国第二次素描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改变了素描单一化的造型观念,为不同学派的发展和造型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由单一的明暗块面表现转为以结构为主,线面结合、线条造型等各种形式的探索。
  3.素描的基本概念
  自然界是(三度空间)的形色存在,而绘画是平面则是事实。从事平面创作者,必先认清这种平面与空间之间的差异性。在平面中追求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便是历代大师们所致力深究的透视法则(远近法),即在一张平面作品上,经由透视法则的暗示,使画面产生深度的错觉。
  平面中追求深度,本身是一种矛盾,因为平面永远不等於三度空间。因此,画家利用透视法则,在画面上表现出立体深度效果,即使几可乱真,也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事实上,再精确的描绘,甚至是一张摄影作品,平面是永远不争的事实。
  视觉判断深度空间,除了透视上的造形变化之外,大多以移动眼睛的位置,及双眼视差的方式进行。
  双眼视差:当眼睛在观察某一对象时,事实上,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上,呈现的是两个不同
  视角的影像,经由大脑的结合,产生深度的效果,特别是愈靠近眼睛的物体,双眼视差的效果更为突显。譬如将自已的食指直指双眼,左眼与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便因视角上的差距而有所不同,不过这两个同时出现的不同影像,经由大脑,可以将之结合而作出判断。
  移动眼睛:移动眼睛的观察角度,可使前后物体移动的速度不同,更是判断深度最具体的方式,尤其对远近差距大的物体,感觉更是明显。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实验,便是左右移动你的眼睛,注视眼前的任何一件物品,如此会出现不同观察角度的影像,经由这些先后出现的不同影像,能轻易对该物体的空间位置作出判断。
  事实上,双眼视差及移动眼睛是平面绘画所无法做到的,也许先进的科技可以轻易的解决此一难题,不过,追求深度并非绘画创作的惟一选择。除了平面上追求空间外,画面所产生的光线效果,亦是一种暗示与错觉,画面所表现的阳光,永远不等於真实的阳光。何以然,比如一张水彩画作,画面上顶多是以白纸的白表现光源。自然光源和白纸的白,二者的亮度如何能比,但画家所能作的,便是利用明暗关系的对比法则,表现出光的感觉。不只是明暗如此,色彩、体积、质量、空间感亦足如此。
  绘画表现上所运用的各种表现行为,即所谓绘画的造形语言。基础绘画便是训练学习者能理解并熟悉这些绘画语言,以期在创作表现能得到更充份的自由。
  惟有确实的理解,才能取舍自如:确实的理解,便是基础训练,取舍自如,才是创作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说,基础学习在於取,创作则是可取可舍。
  ▲基础素描,一般是通过写生的观察及练习,去理解素描所蕴含的各种观念与表现技法。而写生的对象,可以是静物,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石膏像,经由这些对象物,素描的观念与经验才得以客观地产生流通与传达。
  至於以照片或幻灯片进行基础练习,实为不妥。首先,平面的照片无法体验出三度空间(体)的视觉效果;再者,基础的学习,旨在通过写生,以培养扎实的表现能力,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便日后作为创作的根基,若只是依样(形)画葫芦,那就失去基础学习的真意了。
  简言之,素描主要是训练对写生形体的观察与表现,而照片只能见其平面的形而无法察觉其空间的体。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基础学习,更应该以感性的态度去面对创作。
  三、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1.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B](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2.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木炭条
  1.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2.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3.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4.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5.其他表现媒材
  除了铅笔、炭笔外,沾水笔、粉彩,水彩......只要能达成素描练习或创作上的要求,皆无不可,即便是其它毫不相干的材料。不过,基础素描实际上是一种观念及表现的训练,材料的选择并非首务,多以容易掌握,方便取得为原则。
  ◎纸。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佳的选择。
  ◎素描固画液。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四、素描写生基本技法与观察方法
  ▲1.基本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
  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
  长三角形笔触:
  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
  曲线笔触: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
  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
  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
  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
  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
  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达到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避免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
  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五、认识点、线、面
  1、体积
  ① 体积感
  所谓体积,便是自然界的实体在三度空间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体积与空间是相对应的,体积是有的存在。而空间却是无的存在,也就是实与虚之间的关系。
  而视觉感官,通常是最直接且最迅速的一种知觉方式。实体借由光线所呈现的明暗色彩等提示,视觉很快可以对真实体积的存在作出判断,在绘画上,同样也是利用明暗色彩等造形的手段,作出体积感的判断。
  不同的材质的实体,会呈现出不同的体积面貌,比如山石树木,人物走兽,除了在表面上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徵外,实体内却隐含著一种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在山石树木上所呈现的内在结构特质,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消蚀,而以特有的形貌外显出来。而人物走兽,内在却隐含著更复杂的骨骼与肌肉的结构关系,表现在外的形貌,更因各种不同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万端。
  因此在绘画的体积表现上,必须彻底的理解复杂的内在结构特性,才能确实的掌握外在形体上的造形特征,尤其是人物走兽的体积表现,这种内在与外显的结构特征,便是所谓的内在结构与形体结构,二者乃因果的关系。
  ▲若以人体的表现为例,内在结构指的就是有关人体骨骼与肌肉的解剖结构。对於一个初学绘画者而言,人体解剖上的认识,相当重要,不过,如果说要完全认识人体上的每一块骨骼与肌肉,甚或在不同的动作与姿势下,骨胳与肌肉所呈现的复杂互动关系,恐怕穷首白发亦不为功,基於学习的立场,了解人体解剖上的基本关系固然重要,但通过仔细观察与不断的表现练习之后,再去印证人体解剖上微妙关系与变化,才是较为可行的途径。由於人体结构的复杂与多变性,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上,一直被视为训练体积的重要课程。
  ② 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表面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表现在人体上,便是透过解剖结构的理性观察与分析,再借助形体结构的几何构成来概括对象。
  2、方向面
  光线与结构面之间的明暗变化,这种关系在明暗素描的练习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结构体,是由无数的结构面组合而成,而不同的结构面因光线的投射角度不同,而各具有不同的明暗调子,这种不同方向面的明暗变化,便是视觉上判断体积厚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在绘画的表现上也不例外。
  ▲3、三面五调
  三面:黑、白、灰
  五调: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中间调,反光
  高光:
  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中间调:
  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明暗交界线:
  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反光:
  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投影:
  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
  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课堂互动:
  1、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与特性作示范
  2、线条练习的示范
  3、基本静物写生组合观察与绘画示范
  思考:素描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
  作业:
  1、线条的练习
  2、组合静物写生两张(四开纸)
  ①、啤酒瓶、陶罐、水果、白磁碟、白色衬布
  ②、五至六个鸡蛋与白色衬布
  3、人物速写十五张
[素描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2017素描教学课件
2.小学素描入门教学课件
3.素描几何教学课件
4.合唱教学课件
5.采山 教学课件
6.《春》教学课件
7.将心比心教学课件
8.跳水教学课件
9.国殇教学课件
10.法语教学课件

错觉艺术篇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在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在众多的诗人中,我最钟爱王维以及他的作品。
  王维一生的生活经历较为坎坷曲折而又丰富,至今存诗400余首,收藏在《王右丞集》,
  在王维的诗歌中,尤其以山水田园诗居多,也是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在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色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同期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他的诗歌继承了陶渊明的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超强的表现力创造了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等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使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在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在我国唐代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纵观他的山水田园诗歌,无论是写雄伟壮阔的名山大川还是农家田园的自然景物,相对其他诗人而言,有着他独特的艺术特点,从而使他的诗歌魅力永存,为后人所赞叹。我们可以从“意境”“构图”“禅趣”几个方面来阐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艺术特色:
  一:王维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刻画,使诗情画意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将读者带入诗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感觉。
  王维的许多诗歌写出了自然界的幽静恬适之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普通得景物写高洁的意趣,以自然美表现理想美。诗歌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形成一种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空山”点出这个地方犹如世外桃源。山雨过后,空气清新。颔联写景,作者捕捉住几个典型的秋景意象: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写出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浣纱归来的女孩子在竹林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莲花的动态。从听觉到视觉描绘出淳朴的山村生活。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心的抒写,表达诗人隐居山林的心情。
  整个全诗犹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将秋日晚景的自然美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动静结合,声色并茂。既写了山野的清净幽深,又描绘了农家的恬静与安适。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巧妙的融为一炉。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另如《竹里馆》: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片竹林里,诗人独坐其间,写出了一种极度优雅脱俗的境界。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在独坐中弹琴。一曲终了,情有不足,情不自禁的掷琴长啸。长啸之后,又是一片幽寂。在这深林中是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干什么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照在他的身上,仿佛一位知音,倾听诗人的心曲。使诗境的画面形成一种清幽而不`枯寂的效果。
  诗中“幽簧”“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月夜深林之景,如此幽深;弹琴复啸之人,如此超然。诗人心境平和,忘却世情,脱离了尘俗,融入了自然,进入了一种与自然同体的境界。另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现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而富有生气的意境:在夕阳的映照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诗人以“苍茫”“遍”“稀”等词来渲染寂静的氛围,又用“新粉”“落”“烟火”等字眼,传递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此外,王维许多充满牧歌情调的田园诗歌如《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同样充满了宁静、悠闲、恬适安详。这类诗中的宁静、悠闲、恬适安详的意境,既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诗人对黑暗社会的现实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心理反映。
  王维也有许多的诗歌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以疏放的线条和苍劲的笔力来勾勒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重神似不求形似,写出一种萧疏清淡的水墨写意画意境。我们来看他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中南山的总轮廓,写出终南山之高,终南山之广,正是以夸张写实,是远眺之所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人由远及近进入终南山,白云弥漫,人仿佛浮游于白云之间,一路行走,白云让出眼前的山路。驻首回望,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起来,汇成茫茫的云海。终南山的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等都笼罩在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在白云青霭之下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变模糊,由朦胧而隐没,诗人只用了简单的十个字“画了出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晴。”诗人位于中峰山顶,纵目四望,四周群峰罗列,在透过云霭的阳光照射下,由于众峰远近高低和方位的不同,显的或浓或淡,千姿白态。使我们读了这首诗,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的《汉江临泛》则是写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描绘襄阳风光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颔联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将所见的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的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长,江面之宽。颈联再用“浮”“动”以错觉写出了郡邑在波澜的撼动中的漂浮之感,真切的体现出汉江的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又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过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描写壮丽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里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的辽阔,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艳丽壮观。
  二:王维的诗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诗情画意。苏轼说“味诘摩之诗,诗中有画,观诘摩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是个诗人同时有是个画家,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融入绘画的技巧,两者互相融汇,浑然一体,创造出一种与水墨丹青具有相同意韵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王维善于选择确切的视点,捕捉事物的形象,把众多个别的景物通过位置的经营,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日里,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个诗犹如一幅照片,立足点是柴门外,诗人捕捉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性的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溢的山水田园图.再剪入作者和裴秀才两个隐士的活动镜头,画在人眼中,人在画图中.寒山秋水,一静一动,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杖听蝉的老人,酒醉狂歌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确实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又如<<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椅杖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全诗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家晚归图,诗人选取了几个农村生活的个别现象:太阳余辉笼罩的村庄,徐徐归村的牛羊,一个慈祥的老头拄着拐杖,正在柴门外等候放牧归来的小孙子,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阵阵野鸡的啼鸣.,桑叶稀稀拉拉,蚕儿吃饱了开始做茧了,营造自己的安乐窝,辛劳的农夫扛着锄头回来了,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欢乐的交谈着.诗人最后用“闲逸”两个字将这些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图画,赞美田家生活的朴素和安闲,富有牧歌的情调,寄寓了作者渴望隐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再看王维的另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天的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外的清新。一轮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松林的缝隙照射在地面。一泓泓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一阵喧哗声从竹林中传来那是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亭亭玉立的荷花摇动起来了,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在这里,秋天的夜晚,雨后的天空,雨后有泉水,有明月,松与月相依,泉与石相伴,月色,松色,水色,与泉声,竹声,人声,天上的月,空山的松、与涧中的清泉,泉下的山石,空中的月光与水下的月影…….光影声色构成一幅明净和谐的山涧秋月图。宁静幽洁,欢乐清新,简直是一个世外的桃园,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王维在诗歌的画面中非常善于捕捉住表现其生活情趣的形象,所以很少对大自然作泛泛的描写,而是象一个高明的摄像师那样善于抢镜头,迅速拍下那最动人的一刹那。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花开花落,月出鸟惊。“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返照在青苔上的那一缕阳光,使画面显得恬静和平而又不死气沉沉。
  (二) 王维还善于抓住自然界的色彩和声音以画家和音乐家敏锐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诗歌中,使诗中有画,有声有色。他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绘型,还可以摹声。
  与陶渊明和孟浩然的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着重于绘彩.王维的许多诗歌以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的描绘了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诗歌也显得较丰润而有生机.且看《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阳的暖色与青苔的冷色形成色彩的互补,林中的静溢与山中的人语形成生动的动静对比.从而使深林中夕阳返射的一角显出山中空寂的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90298/

推荐访问:星空错觉艺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