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翻译]荔枝图序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07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荔枝图序篇(1):初中文学常识题

  导语: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还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初中文学常识题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象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 )。
  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如“渭诚朝雨挹轻尘”,请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 )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1)、描写友情的诗句。A( )。B( )。
  (2)、借月抒情的诗句。A ( )。B ( )。
  5、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说的那样( )。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7、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诗句。( )。
  8、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9、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联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诗句是( )。
  11、《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 )。
  12、《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诗句是( )。
  13、写出两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 )( )。
  14、《送元二使安西》中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感情的诗句是( )。
  15、《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诗句是( )。
  16、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
  17、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 )。
  18、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19、《爱莲说》一文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20、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写出两句含“雪”的句子。( )。
  21、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 )。
  2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例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句蕴含哲理的句子( )。
  2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24、《沁园春-雪》中颂扬当代英雄的句子是( )。
  2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
  2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27、《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 )。
  2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29、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那句话( )。
  30、“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及宋代的哲学( ),“净植”出在他的《爱莲说》中“亭亭净植”一句,原文是:(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1、《出师表》中的“陛下”是指( )。后来又辅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是指( )。
  3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 )。
  34、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论语十则》里的话)
  3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句是( )。
  36、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
  37、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填写)
  38、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一句来。( )
  39、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思念家乡的、眷恋亲友的,请写出至少三句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 ( )
  40、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不觉脱口而出。
  41、治理沙尘暴!内蒙草原,阴山脚下,人们植树种草,退耕养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重现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描绘的( )的景象。
  42、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的旷达胸怀,不因为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者是忧伤。
  43、鲁迅在《故乡》一文的末尾,用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憧憬:“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 )的沙地来,上面( )的天空挂着一轮( )的圆月。”
  44、《出师表》中后汉所以倾颓的原因是( )(原文)。
  4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4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一句是( )。
  47、杜牧《江南春》中写景的句子是( )。
  48、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4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是( )。
  50、《出师表》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
  51、初中所学的诗文中,你最喜欢的写“雨”的名句是( )(作者)的( )(诗题)中的( )。
  52、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请再根据提示再写出几句来。
  A陈胜( ) B陆游( )C范仲淹( )
  53、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54、这次分手,我们见面的机会也许会是微乎其微,但是,“( )”,只要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又何必在乎山水之隔呢?(初中教材所学内用填空)
  55、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论语》中的( )。
  56、美国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激起国际反感,在今年的联合国人权大会选举中失去了地位,用《孟子》中的话说叫( )。
  57、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竿而起,势如破竹,极大的震撼了秦朝的统治,这充分证明了孟子所说的( )。
  58、《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5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心声的名句是( )。
  60、《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 )。
  61、《陋室铭》中通过“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62、《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富含哲理的一句是( )。
  63、《春夜喜雨》中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思想工作做得好的诗句是( )。
  64、《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指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句子是( )。
  65、在《桃花源记》中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
  66、《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宽广胸怀的名句是( )。
  67、“( )”,两句诗出自( )的《观书有感》,今天已经浓缩为“源头活水”。
  68、《陋室铭》中突出主旨而引用的孔子的话是( )。
  69、《论语》中表明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
  70、《陋室铭》中描写环境优雅、令人神往的语句是( )。
  71、《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原因的句子是( )。
  7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的是( )。
  7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总体上为我们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图景是( )。
  7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75、《书湖阴先生壁》中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思想感情,以神来之笔,描绘出的千古名句是( )。
  76、我们做事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感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突然有了转机,这时心胸十分开阔,眼前一片光明,正好可以用上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77、《望岳》中最能表达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78、《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
  7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后来者居上这一深刻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80、《龟虽寿》中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
  81、《观书有感》中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这里的名句是( )。
  82、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以香菱之口加以赞叹的是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
  83、将无知无情的月亮赋予人的感情色彩,因此李白才能用( )来表达对游人王昌龄的思念之情。
  84、《登飞来峰》中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哲理的诗句是( )。
  85、《过零丁洋》中的( ),表达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86、《次北固山下》中的( ),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8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被誉为千古名联。
  8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反映了作者豪放、达观的襟怀。
  8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90、李商隐《无题》中的(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9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变现了诗人同情和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92、李贺《南园》中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的诗句是( )。
  93、《己亥杂诗》中的( )常被人们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特别是培养国家人才献身的志士。
  94、《饮酒》中的( )体现了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95、《观刈麦》中的( ),描写了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场景。
  96、面对人生中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的心态。
  97、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
  98、鲁迅《自嘲》中的( )表现了诗人对人民、对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99、《醉翁亭记》中描写自春季到冬季的句子是( )。
  100、《君子于役》描写了一位妻子队出征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直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 )。
  10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相同。
  10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倔强而又自信,坚信自己定能到达理想彼岸的诗句是( )。
  10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吟咏洞庭湖的诗句是( )。
  104 、《岳阳楼记》中吟咏洞庭湖的诗句是( )。
  105、《过故人庄》中的( )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10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被誉为千古丽句的是( )。
  107、《渡荆门送别》中的( ),写的生动逼真,用语贴切,使静止的山岭更加灵动,使流动的江水更加辽阔。
  108、《论诗》中诗人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文学现象的句子是( )。
  109、狼是狡猾的,但在( )的笔下却“顷刻两毙”,文末作者表议论的句子是( )。文章选自他的著作《 》中。
  110、陶渊明的《饮酒》和《归园田居》中的“愿”与“真意”有共同之处,都是指( )。
  111、《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出游诗,诗人( )出游的季节是( ),从文中的( )可以看出来。
  112、借助“蜀鄙二僧”讲做学问道理的是( )朝文学家( ),作品集子《 》。
  113、《木兰诗》中描绘北国边疆凄苦冰冷的战争生活的句子是( )。
  114、《卖油翁》中能表现卖油翁高超技术的句子是( ),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115、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的原因是( )。(原文)
  116、《西江月》中预示丰收的喜悦的句子是( )。
  117、《口技》作者( )借助正、反两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艺人高超的技艺,其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118、“刮目相看”出自《 》,讲的是( )和( )的故事。
  119、《伤仲永》中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原文)
  120、《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国难当头,醉生梦死的句子是( )。
  121、《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友人、渴望团结的诗句是( )。
  122、《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目的是( ),最终的结果是( )。(原文)
  123、“庞然大物”的驴子,最终被老虎吃掉了,故事出自( )的《 》。
  124、《石壕吏》的作者是( )代著名( )主义诗人( ),“三吏”是指《 》、《 》、《 》,“三别”是指《 》、《 》、《 》。
  125、人生不可能平平淡淡,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常常折磨着我们的身心,愁绪就像李煜《相见欢》中所说的那样( ),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26、《孙权劝学》选自历史学家( )编著的一部( )体通史《 》。
  127、郦道元的《三峡》中描写夏天水势凶猛的句子是( )。其间虎啸猿啼,不难让我们想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128、《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 )。
  129、《闲情记趣》中用比喻、夸张手法写蚊子的诗句是( )。
  130、《春望》中作者睹物思人、见花鸟而伤心欲绝的诗句是( )。
  131、杜甫的《劝为六绝句》中“王杨卢骆当时体”中,“王杨卢骆”指的是( )、( )、( )、( ),被称为“( )”。
  132、《五柳先生传》中表达作者对读书态度的独到见解的诗句是( ),黔娄妻子的那句话( )在作者( )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133、《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
  134、下列成语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1)画蛇添足 (2)买椟还珠 (3)滥竽充数 (4)塞翁失马
  135、《塞翁失马》中福、祸转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句话是( )。
  136、《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壮阔景色的句子是( )。
  137、《秋词》中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 )。
  138、《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
  139、《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作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同样在《指南录》中的那一句( )表达效果是一样的。
  140、苏轼的《浣溪沙》中表达对日月变迁、叹息人生亦老,却又充满积极向上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
  141、《核舟记》中小窗上题写的字是( ),其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 )和( )。
  142、《荔枝图序》中描写荔枝树形状的句子是( )。
  14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甘愿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甘愿献身的诗句是( )。
  144、《别云间》中表明作者甘愿牺牲、死后继续战斗的诗句是( ),这跟陈毅将军的《梅岭三章》中的( )意思相近。
  145、《醉花阴》中李清照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 )。
  146、《陈涉世家》中,小时候的陈胜就表现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147、《马说》中千里马不被发现的真正原因的句子是( )。
  148、《与朱元思书》中写小鸟的叫声的句子是( )。
  149、《西湖游记》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
  15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同情老百姓,写出了社会动荡最苦是百姓的诗句市( )。
  15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明作者心与物化、心神统一的诗句是( )。
  152、《醉翁亭记》中描写的四幅画面分别是( )、( )、( )、( )。
  153、《梦江南》的作者是( ),其中表达作者望眼欲穿、肝肠寸断的诗句是( )。
  154、《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小城不能被攻破,其原因是( ),而兵强马壮、城池坚固的达成却被贡献的原因又是( )。由此得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 )是最主要的。
  1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恒亡”的原因是( )。(原文)
  15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能够担当大任的人必然经受过生活的磨练,那么要经历那些磨难呢?用原文回答是( )。
  157、《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诗句是( )。本文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对应的一句话是( )。
  15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的提出自己的仕途心志的句子是( )。
  159、范仲淹《渔家傲》中描写塞外孤城落日的名句是( ),这让我们不自觉地想起唐代田园诗人( )的《 》中的名句( )。
  159、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通过鱼跟熊掌的取舍做类比,阐述了本文的中心,即:( )。与《梅岭三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160、《汉江临眺》中被用来说明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 )。
  161、晏殊的《浣溪沙》中被人们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
  16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诗人愿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强烈渴望的诗句是( );表达诗人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163、辛弃疾的《破阵子》中描写豪放壮阔的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但不难看出,跟( )的( )有相似之处,都难免藏有淡淡的悲愤与忧伤在里面。
  16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165、成语“一鼓作气”的源出诗句是( ),语出自《 》。
  166、苏轼在《 》中提出了“文者,气之所形”的观点,苏轼,字( ),号( ),( )之一,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
  167、《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 )。
  168、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 ),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荔枝图序篇(2):追寻杨贵妃的荔枝之谜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产于南方,加之物以稀为贵的世间法则,中原对荔枝视若珍宝,一枚难求。荔枝保存期不过几日,在驿马“慢递”的唐朝,身在长安的杨贵妃所食用的新鲜荔枝到底来自南方哪里?这跟唐朝的驿站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来,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典故之一。为了讨心爱的女人的欢心,唐玄宗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新鲜荔枝。
  白居易在四川出任南宾(今重庆石柱县)太守时,当地出产荔枝,大饱口福之余,特令画工绘制了荔枝图,并亲自作序。这篇序中,他总结了当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9098/

推荐访问:荔枝图序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