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亮传说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05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月亮传说篇1:关于中秋节的小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意味着团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关于中秋节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1.七夕节的小故事
2.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3.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4.励志小故事
5.正能量的小故事
6.宝宝胎教小故事
7.睡前小故事
8.儿童睡前小故事
9.幼儿园红军长征小故事
10.激励人心正能量小故事

月亮传说篇2: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中秋节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小编收集了中秋节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中秋节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第二篇: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第三篇:中秋节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月亮传说篇3:描写扬州的散文

  导语:扬州城内外桃花正艳,三月天前后春色未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扬州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描写扬州的散文(1)
  寻一支竹,携上一管箫,一壶茶,独自泛舟于瘦西湖上。轻轻地,缓缓地,竹并不避开这垂柳,只径向前去。柳叶嫩嫩的,细细的,轻托着你的脸庞。天幕上一轮圆月,此时想着“白兔捣药成”的故事。
  月光均匀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闪烁,月色便朦胧在湖面的水气之上,夹杂着嫩柳的清香,使人赏心悦目。月光蹁跹着,低吟着。这光剔透,朴素,这光美丽,纯洁。
  月下有晚练的人,有品茶吟诗的人,更多的是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磕瓜子,一边拉家常的人。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月光的美好。
  平躺于竹筏之上,饮一壶扬州绿茶。抬头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忧愁烦恼都抛于脑后船飘至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有一轮明月,投一颗石子于洞下的月亮,月亮变得朦朦胧胧,仿佛有些支离破碎,又仿佛有些飘忽不定。尔后,便又复拢起来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衬托着月亮,使此时之月又有一番神韵。月亮的周围,镶了一道黄色的边,月边没有半丝杂云,感叹道:“明天又是个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扬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扬州便能寻觅到“许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扬州的月,以她的柔、静、美,哺育了扬州这片热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
  提到扬州的月,不得不联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扬州的箫声和扬州的明月是紧密联系的,这应了有箫必有月,有月必有箫,箫以它的悠扬纯朴博得了文人墨客与绝代佳人的情物。
  扬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赞颂,因为她美得纯洁,美得剔透,美得不张扬,美得不妖娆。
  描写扬州的散文(2)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现代都市,也是一个满含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都。该如何展示这座华夏名城的风采呢?作者想到了月亮。因为文人总是离不开月亮,而月亮又与这座城市处处相连。这种化大为小、细处取材的方法,令内容新意顿生。
  写月亮,总是离不开文人,写文人自然离不开诗词典故。月光营造出的宁静夜晚,小秦淮河边荡漾的缕缕箫声,以及诗词引出的无穷诗意,将扬州独特的古蕴揭示得淋漓尽致。倘若作者找不到“月亮”这一独特的材料,我们怎能读到如此美不胜收的佳篇?
  扬州,一个人杰地灵、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丽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陶醉。扬州又被人们称为“月亮城”,扬州的月亮美在它的含蓄而不张扬,美在它的自然而不事雕琢。
  天气晴朗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扬州城的每一个角落,秀美、柔和、宁静、优雅。夜色斑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托一壶清新淡雅的香茶,与左邻右舍围桌而坐,谈谈闲话,论论家常,清风为舞,明月相伴,真是无限惬意。信步于小秦淮河边,或漫步于瘦西湖畔,你随处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的气息和花与树的清香。月光洒在瘦西湖上,给这美丽的人间仙境又增添了几分迷人的风采。透过月色,朦胧的沉醉中似乎听见箫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那长发飘飘手执玉箫的美貌女子此刻仿佛就站在二十四桥上和着晚风轻轻地吹奏着。此刻水边的垂柳低低地拂着水面,微风拨弄着湖面。湖水在小桥下堆起一层层涟漪。
  月光在湖面闪动着。随意捡起一粒石子丢向湖里,扑通一声,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形,荡漾着向四周扩散。而我的心也如月影一样被均匀地分成了一圈圈,晃着,荡着……等水波渐渐地平静了,那细条儿也聚拢起来,河面上又映出一轮明净的月。据说每到皓月当空之夜,站在瘦西湖边往五亭桥下望去,十五个桥洞,洞洞有月,形成了天上月,水中月,水天一色,众月争辉的绝美景观。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道出了扬州无边的月色。就连大诗人杜牧也因“十年一觉扬州梦”而流连忘返,真可谓是“半湾星月漾银沟,瘦尽春城十二楼”,“明月满扬州”啊!
  河岸、细柳、拱桥、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轮淡黄中透出白皙的月儿便是这一切的灵魂。她默默地打量着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把她的万般柔情化作了那丝丝缕缕的缠绵洒向扬州的每个角落。湖水清清,杨柳依依,微风习习,箫声阵阵,与皎洁的月光融为一体。这温馨的气氛笼罩在扬州城上空,弥漫着,升腾着,成了数百数千年的永恒,成了永远流传的家乡月,故乡情。
  游过扬州,谁能忘得了这扬州的月亮?
  描写扬州的散文(3)
  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写扬州的一首诗,没错,今天,我就让大家来领略一下扬州的风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啊。”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扬州,这个美丽城市,不但有家乡的特产,还有“月亮城,旅游城”的美称。最后,我就用一首诗来结束,表达我对扬州的赞美之情:
  月亮已经走过自己的历程,如山河一样,以七五的时间从残缺走向圆满此时天朗气清一盘冰轮悬在空中,把一结白洒向人间,人的个条大道的脚步频密如急速的鼓点。那是归人的心跳啊!所有游子仿佛受到了月亮的召唤,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描写扬州的散文(4)
  幼时离家,跟随父母到遥远的北方打拼生活,年幼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乡愁”的苦涩。北方的城市总是干燥又荒芜,黄河水裹挟着一路泥沙,一片浑浊中,扬州的杨柳堆烟,绿水人家便成了心中最柔软的想念。家乡的河流总是温柔而绵长,长江水清澈明亮,碧波荡漾中倒映着拂堤垂柳,亦或是那比水更缠绵的月色,山隐水迢,波光粼粼,烟波浩渺,于梦中轻易抚平我乡愁的烧痛。给我一瓢家乡水,便有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我从未放弃使用乡音的权利。自呀呀学语到年少青春,与挚亲的亲人朋友间的交流都是纯粹的扬州话:兼有吴越地区呢侬软语的软糯和北方方言的大气豪迈,传达的是彼此间最深厚的亲近。偶尔听一曲扬州清曲评话或是 老人们最爱的扬剧,那总是略微上扬的语调诉说着昔时今日,经久不息。乡音就像是清远的笛声,一直萦绕在梦中,是婴孩时期母亲的摇篮曲,是一生无法割舍的乡愁。
  犹记那年回到扬州,即使多年未见,扑面而来的也是熟悉的味道。周围的人说着熟悉的语音,热情又善良,从陌生人的热心指路到邻居阿婆的主动收拾家什,一切都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渴望多年的温暖的真正的“家的感觉”。兼容并蓄,继往开来的扬州城也完美地诠释着她的博大情怀。新区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老城区数年如一日的古老沧桑,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心灵永远的栖息地。偶然瞥见“扬州三把刀”的老店,恍然大悟:正是这千年流传的勤劳善良的精神,使得一代又一代扬州人不断造就历史,创造辉煌。扬州情怀,融于骨血,世代传承。
  数不清多少次与外地朋友骄傲地介绍:“我是扬州人,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那个扬州!到2015年,她就2500岁了!”2500年的沉淀,使得扬州早已超越了普通城市的发展,而转向更加别致的“精致”。从吴楚开邗沟建广陵,到如今邗江邗城的盛世繁荣,京杭运河流淌千年,扬城美名名满天下,经过岁月沧桑,血泪洗礼,茉莉花永远盛开在美丽枝桠上。清香芬芳盈于空气,萦于鼻息。她是每个扬州人的自豪,每个扬州人的幸福。
  十年一觉扬州梦。人在扬州,那些乡愁早已埋在心底化作年轮。流动的江水,呢喃的乡音,勤劳善良的品质,茉莉的清香...是我心灵深处难以忘怀的“乡愁四韵”。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6893/

推荐访问:关于月亮的传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