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gl]鱼与熊掌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04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鱼与熊掌一:《鱼我所欲也》复习教案


  导语:孟子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的复习教案,欢迎阅读!
  《鱼我所欲也》 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辨析和比较古今词义的异同。
  2.进一步掌握古文中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古人说理论事的多种方式。
  4.体悟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诗词中蕴含的节奏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二)、一词多义
  1.与
  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三)、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四)、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三、背诵课文及注释
  第二课时
  一、分析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二、问题探究
  A、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1. 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
  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 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6. 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而这为生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7. 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
  “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
  9. 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
  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
  “万钟”指位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
  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
  “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
  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17.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
  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
  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
  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四、写作特点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第三课时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 , ; ,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 , ; , 。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 。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 。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 , ?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 , 。
  (10)、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1) ,
  (2) ,
  (11)、应用: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 ”。
  (1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答案:
  一、《鱼我所欲也》
  1、理解性背诵: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舍生取义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应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拓展延伸
  1、.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六、总结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三、背诵课文及注释
  第二课时
  一、分析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二、问题探究
  A、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1. 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
  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 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6. 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而这为生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7. 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
  “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
  9. 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
  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
  “万钟”指位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
  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
  “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
  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17.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
  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
  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
  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四、写作特点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第三课时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 , ; ,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 , ; , 。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 。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 。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 , ?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 , 。
  (10)、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1) ,
  (2) ,
  (11)、应用: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 ”。
  (1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答案:
  一、《鱼我所欲也》
  1、理解性背诵: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舍生取义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应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拓展延伸
  1、.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六、总结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鱼与熊掌二:品析《鱼我所欲也》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舍生取义”,那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它对你的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孟子一起去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论证多样,情真意切
  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加透彻,孟子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一开头就先设喻,“生与义”就如同“鱼和熊掌”一样,假如两者不可兼得时,我们的正确选择是什么?由此作者摆出自己的论点,即“舍生取义”。接着,作者进一步推理,强调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但并没有直接点明是“义”,又从反面进行假设推理,强调“义”的存在,这样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层层推进,升华主题。
  第二部分作者举例说明义重于生──“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又说明义是普遍存在的,舍生取义,才是人的本心;第三部分则是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能使人丧失本心,见利忘“义”,作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告诉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义”放在首位,做到“舍生取义”。
  二、语言精练,句式多变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精练。作者开始便采用形象的比喻,吸引读者的视线,这样讲述的道理显得生动而不枯燥,让人更易于接受。当作者对“向为身死而不受”的人,现在却接受了“万钟”厚禄的原因进行具体说明时,采用了排比,增强了语势。另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变换的句式,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是非明确,态度鲜明,并有多个问句渗透文中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增强了说服力。
  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其实,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就是其中做人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虽然,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相距甚远,而且他说的“义”与现在也有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他提出的“舍生取义”曾唤醒多少民众的灵魂,且不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且不说立志“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女杰秋瑾,且不说衷情“一家不圆万家圆”的边防战士,单说“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上海市劳动模范徐虎,他的动人事迹就足以使人受到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是否也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吗?

鱼与熊掌三:抒情朗诵稿件

  朗诵节目的质量不仅与朗诵者有关,海域稿件质量有关,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抒情朗诵稿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时间·流逝·我们
  流逝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
  ——题记
  林花谢了春红,大自然就这样周而复始。想起小学时在热火朝天的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总是不由自己地感叹时间流逝得太快,到今天,才知道,流逝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孔子曾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曾被我看做是至理名言,而现在,我只想反驳一句,真的是时间在流逝吗?我想,应该不是吧!
  古人时,就开始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感慨时间流逝的诗句。如“‘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我却认为,时间只不过是衡量人们活动的一个概念而已。它,无影亦无形,怎能流逝?却是我们,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变化着。从童年的无忧无虑,到少年的朝气蓬勃,再到青年的雄心壮志……我们总是拿时间做借口,作为自己变化的借口。
  或许吧,正是由于这个借口,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使我们不断向自己希望的方向不断进发。所以,才有了教室里的奋笔疾书,才有了田径场上的挥汗如雨,才有了音乐教室动听嘹亮的歌声……因为不愿意了让时间白白浪费,所以我们尽情地欢乐,努力过好每一天。
  时间,是一个什么概念?或许,没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罢?又或许,它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我要感谢它。因为它,给了我努力的理由,让我不断流逝,流逝成我理想的样子。
  篇二:纸间青春
  我的青春在纸间缓缓流过,唱着一首明媚欢快的歌,向前走去。而书页上那些点点字迹,是我留不住的青春唯一留下的痕迹。
  其实,我明白,我本身不是那么爱看书的人,但我格外爱散文,喜欢别人的故事。当我看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感到我的身心无比的放松,让我也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也许是海子的祝福吧,从此之后我便成为了一个开朗的人。我明白海子是如何向往幸福,渴望幸福!但他愿意祝福人们祝福世界,可见原来有一种情操叫做即使自己得不到幸福,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渴望他人比自己幸福。
  青春的字眼跳跃纸上,唱我所想,表我所想,感我所悟。
  我很喜欢郭敬明,我看过他的《爱与痛的边缘》,他把自己的青春毫不保留的写在纸上,在字里行间,有他的快乐,有自己无法言表的忧伤,也许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选择把自己的快乐向人们分享,把自己的忧伤向人们倾诉着。他的青春亦如所有人的青春,叛逆与无奈并存着,在一个那样美好的日子里,我只把青春留在纸上,也许纸上那鲜红的100分只是上天对我逝去的青春的一点安慰罢了。
  太多的青春留在了纸间,纸间也留着太多人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无法言表或悲壮,或平淡,或单一,或全在纸间。
  青春像极了一条明媚的小溪,随着时间愈长,也就离大海越近,最终不再明快,流入大海,像我们最终走向大人们的世界里一样。
  篇三:不错过
  宿命,一切都是无始无终的宿命,我们注定是要被禁锢,被判刑,被放逐,也注定要在青春的炼狱中成长……
  没有留住对方,只是相视一笑,然后转身离去,最后一次回头,给对方一个拥抱,送去一个值得回忆的瞬间,彼此都很平静。
  我们总爱做梦。每次的梦境竟总是相同的,但现实毕竟不是梦,不要怪我们太无知,不要说我们太幼稚,因为这样就是年轻的颜色,要怨就只能怨这个世界太渺茫,不能将它看透的不止我们,所以我们总不甘于生活的平淡,禁不住梦幻的诱惑,犯下一个个美丽的错误。
  我曾对她说:“如果你总为错过太阳而不停流泪,那你一定会错过群星的。”而她说:“世间最遥远的不是生和死,而是站在你面前,却不敢说我爱你。”我浅浅一笑,并不想说太多,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个该争论的话题。
  她说落日很辉煌,无论人生痛苦压抑或失意,总要如那落日般的燃烧生命,辉煌人生。而我却说宁愿要平凡,宁愿放弃幸福的瞬间,我认为落日是对人生的嘲弄,无论你痛苦压抑或失意,落日永恒地为人间庸庸碌碌画上一个嘲弄的句号。
  不相信后悔,因为你我只是青春的一个过程,就像那英的那首《过客》:站在属于我的角落,假装自己只是过客……
  她来了,又走了,花开了,又谢了,心碎了,又合了,梦醒了……不再浪漫了。
  我不知道不再浪漫是否代表成熟,但我不再迷失,我知道现实中的我,依然有好多绚烂的梦,明白了如何编短梦和现实的距离……
  篇四:最初的自己
  你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题记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不断在成长,褪去稚气,渐渐成熟,你遇事不再慌慌张张,取而代之的是沉着冷静,你慢慢学会去体谅别人,而不是一味地让别人满足你的无理要求,你慢慢地变化,这无声无息的变化也许连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可事实是,你的确变了,你把最初的自己藏在心中最深、最柔软的地方,你用初生的脚趾试探这混沌的世界,试探这片你从未到过的黑森林。
  最初的自己被你隐藏在内心深处,当你迷失了自己后,转身,你会发现来时的自己,他是那么的纯真,以至于你自己都不知道那是谁,别诧异,他就是最初的你,他微笑地看着你,他带你回到过去,回忆你成长的路途,看着你为一些小事哭,为一些小小的欢乐而笑,你成长的经历一直在你的脑中倒带,你发现,他从始至终在你身边,从未离开,他一直在你记忆的最深处,只是被你遗忘了,然后,你才发现你变了,你不会再为一些芝麻大小的事而哭泣,不会再为一些小小的喜悦而满足,不再像从前那样幼稚,不再吵吵闹闹。慢慢地,你的思想被禁锢,因为你真正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悄无声息。
  一次回忆的旅途使你明白了许多,你再也坐不住了,你带着他启程了。这只是你人生的插叙。
  不要忘记来时的自己,因为那是最初的自己,那才是最真的你。
  篇五:我们一起走过,有诗的青春
  满天的繁星,或许在千百年前早已泯灭,而此刻它们到达我的瞳孔,是最神秘的意外。生活嘈杂,繁芜丛生,在心灵上打开一扇窗,寻找意外的美。
  一种纯洁,一种温暖,都是最初的感动。
  美丽的意外,布满了我们的人生,平凡的小事中,有最深的睿智。
  远方的星星,若隐若现,我看着它沉睡。黑暗中它的身影依旧还在…
  梦里,星星在对我笑,暗黄的微光,努力为我照亮前方的路。我哭了…
  我呆呆地停留,它顿时失去了色彩,一片漆黑我感觉到害怕,它再一次将温柔的光撒满大地。
  朦胧中,我似乎还听见:看吧,黑暗中的花朵照样开得鲜艳,清晨看到的泪珠,是它昨晚黑暗中留下的绝望的泪水,可当晨曦的到来,它却因这泪水变得更加妖艳。
  迷糊中,我落泪了,泪水打湿了枕头。模糊的世界,那些风中摇摇欲坠的灯,在冰冷中点上了一丝的暖。我在梦里哭着笑着沉默着,我在风中喊着跑着悲哀着。
  心灵因这日增的惶恐,渐渐地结了界。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就这样隐忍的过去,直到自自垂垂地老去。春风温和,如火夏日,秋叶似血,寒冬冷冽。一年,又一年了。
  昨天,字典里的解释是:“今天的前一天。”今天:说话时的这一天。明天:今天的下一天。永远道不尽说不完的话题。不要徘徊在昨天的故事中,那样会使你沦陷。不要沉迷在明天的辉煌中,那样会使你疯狂。我们只要记住,做好今天。
  心灵有过太多的创伤与呵护。只是遗忘了,释然了,不就好了吗?
  心灵结界,结界心灵。
  篇六:清点生活
  生活,需要我们时常清点,丢掉烦恼,保留快乐。
  一个旅人背起行囊决定跋山涉水,走边大江南北。他走着,几粒沙子跑进了他的鞋里,起初他不在意,直到那沙子把他的脚划的都是血,他被迫终止行程时,他才后悔。
  其实生活就像是那只鞋,沙子就是我们的缺点,小的时候不去注意,等到积少成多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们要时常清点生活,即使找出缺点,即使纠正;找出优点,继续努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小问题就不是问题,置之不理就会成为大问题,不要到筑成大错后才去后悔,那时已经为时太晚了。时常的清点生活,就会让我们耳目一新。
  有时清点,也需要勇气。就像年终的大扫除,看见一些无聊的东西,即使已经没什么用了,可就还是不舍得扔。放在那,觉得碍眼,又占地方;扔了,又觉得可惜,说不定哪天也有用的着的地方。其实扔与不扔,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只要鼓起勇气一扔,所有的事情都会不一样了。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得舍鱼而取熊掌。人不能贪心,要懂得满足。要知足常乐。
  清点生活,并不像清点货物如此简单。生活有苦有甜,有悲也有喜。能否清点正确,就意味着我们能否认识过去。
  清点生活,能让我们记住之前所铸成的大错,借鉴历史,展望未来。
  清点生活,能让我们保留许多美好的记忆,留住欢乐,留住童年。
  生活需要时常清点,清点生活,就是认识过去。
  篇七:那么依恋
  春天,在这草长莺飞的原野上,愿意牵你的手尽情奔跑,无拘无束,把一切激情与梦想播撒在这春天的原野上。
  初夏,渴望与你在樱花树下散步.在这樱花盛开的季节里,与你一同品味这异国的风情。
  深秋,漫步于果香四溢的庄园,畅谈理想,收获幸福的喜悦,领略中世纪农场的静谧与恬淡。
  寒冬,熄灭不了想与你在一起的激情.背着背包,大手牵着小手,蹒跚地走在北极圈的境内.雪在下,雪在下,雪在下……任凭积雪覆盖,冰冷的雪水依然融化不了我那颗火热的心。
  无论理想,无论愿望,终究没有得到实现.明天,或许我们是两条越走越远的线,但曾经走过的昨天,守望那平行线的交点。
  在我面前逐渐消失了你的脸,再等一回,爱还能不能再次浮现?千言万语,道不尽对你无数次的思念,渐渐发现,原来对你是那么依恋!
  始终相信有一种爱能够换回永远.细数在有你的日子里,不再孤独,不再彷徨.因为有你,才令我对未来继续充满激情;因为有你,让我领略到了世间另一种无法言喻的关怀。
  多少次的梦醒却发现你不在我的身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难道是我们今生无缘,亦或是……
  原来整个恋爱过程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付出,从不问对方的感受.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然而机会却只有一次.因为这弥足珍贵的一次,却令彼此的深厚感情彻底走向崩溃。
  如果有来生,我还愿和你在一起.不要两三年的爱情,我要千年之恋,与你一起演绎天长地久。
  因为始终那么依恋!
  篇八:抒情的月
  今晚,这一轮月,宁静而美丽,但似乎她有说不出的孤独。就像我一样,心里空落落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为何,也许,是因为它吧:
  它是一只可爱的拉不拉多犬,来到我家时,才两个月大。它很聪明,我教它“坐”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5699/

推荐访问:鱼和熊掌gl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