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人物评价]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来源:自我评价 时间:2018-06-04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自我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篇(1):三国演义专题训练试题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试题的内容有哪些?三国演义专题训练试题是为了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演义专题训练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专项训练
  一、 填空.
  1. 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__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_________.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_________有所诋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3. 刘备,字_____,人称_______,_______是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最能突出他这一特点的情节是__________.此外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性格特点.
  4. 关羽,字_____、______,被曹操封为__________,使一把__________,骑______马,_______、_______是他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表现其勇,_____________表现其“义”.
  5. 张飞,字______,使用的兵器是______,被吕布称为__________.
  6. 周瑜,字_________,东吴_________(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________,_________.”
  7. 曹操,字_________,小字_________,自封汉相,是_________形象,为人_______,惯用________,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称赞的是_______,他的字是________,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的那次战役是___________.
  10. 被称“三绝”的分别是:_____绝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绝_________.
  二、 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
  ⒈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 ⒉怒鞭督邮:_________________
  ⒊千里走单骑:_____________ ⒋过五关斩六将:______________
  ⒌跃马过檀溪:_____________ ⒍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__
  ⒎群英会:_________________ ⒏巧授连环计:________________
  ⒐三气周瑜:_______________ ⒑割须弃袍:__________________
  ⒒七擒孟获:_______________ ⒓木牛流马:__________________
  ⒔辕门射戟:_______________ ⒕智料华容道:________________
  ⒖单骑救主:_______________ ⒗义释严颜:__________________
  ⒘智取瓦口隘:_____________ ⒙拔箭啖睛:__________________
  ⒚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 ⒛挂印封金:__________________
  21.火烧连营七百里:________
  三、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人物: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2.“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园睁.一声好似轰雷吼,独退曹家百万兵.”这首诗称赞的谁?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是对哪个情节的概括?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4.“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说的是哪个情节?
  5.“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写是哪件事?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
  6.“‘豫州’当是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其中的“豫州”“卧龙”分别指谁?本诗写的哪个情节?
  7.“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
  8.“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几话是什么意思?
  9.下面的对联写的是谁?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候公不黍;
  徐州降孟德,南群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10.从内容和形成两方面简要评析下面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本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1.对刘备、诸葛亮、曹操三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请你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他们的评价.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三国演义答案
  一.1.罗贯中 本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通俗演义
  2.拥刘反曹 黄巾农民起义 刘备 关羽、张飞、诸葛亮
  3.玄德 刘皇叔 仁善 携民过江 知人善任、礼贤下士
  4.云长 美髯公 关公 汉寿亭侯 青龙偃月刀 赤兔马 忠义 斩华雄、斩六将 义释曹操
  5.翼德 丈八蛇矛 环眼贼
  6.公瑾 水陆大都督 “既生瑜,何生亮”
  7.孟德 阿瞒 奸雄 奸诈残酷 惯用权术与机诈 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8.赵云 子龙 勇武忠诚、正直有谋略
  9.赤壁之战
  10.智 诸葛亮 奸 曹操 义 关羽
  二、⒈刘备 关羽 张飞 ⒉张飞 ⒊关羽 ⒋关羽 ⒌刘备 ⒍诸葛亮 ⒎周瑜 蒋干
  ⒏庞统 ⒐诸葛亮 ⒑曹操 ⒒诸葛亮 ⒓诸葛亮 ⒔吕布 ⒕诸葛亮
  ⒖赵云 ⒗张飞 ⒘张飞 ⒙夏侯墩 ⒚诸葛亮 ⒛关羽 21.陆逊
  三.1.刘备 仁义 善良 能礼贤下士 2.关羽 忠义 为人光明磊落
  3.诸葛亮 足智多谋 忠心耿耿 4.张飞 勇武鲁莽 耿直豪爽
  5.曹操 奸诈狡猾 残酷 多疑 6.吕布 没有主见、目光短浅 见利忘义
  四.1.赤壁之战 曹操、周瑜 2.张飞 勇武鲁莽 耿直豪爽 3.煮酒论英雄 曹操 刘备
  4.三英战吕布 5.辕门射戟 吕布 刘备 纪灵 6.豫州:刘备;卧龙:诸葛亮.三顾茅庐 7.关羽 刘备 曹操 8.董卓将大难临头 9.关羽 10.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和东西南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11.略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试题]相关文章:
1.论厄运必修试题训练
2.想象力训练测试题汇编
3.初中物理热学复习专题的测试题
4.最新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
5.初二下册古诗文训练试题及答案
6.精选数据的表示训练试题及答案
7.招警考试《行测》模拟训练试题
8.《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试题
9.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和测试题
10.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试题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篇(2):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


  历史是死的,没有多少人会对枯燥无味的历史感兴趣,惟有在历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历史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我们来看看。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一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
  (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二
  历史是死的,没有多少人会对枯燥无味的历史感兴趣,惟有在历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历史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那么它才会生动形象惹人喜爱,《三国演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三国是一段纷争的历史,一百多年的腥风血雨在中国历史中,可它却成了广大民众茶余饭后喜爱谈论的话题,这主要归功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罗贯中曾云游四海,网罗天下对三国的民族记忆,这种记忆其实受到人们对历史的改编,融合了人们的爱狠情仇,包含人们的真是理想,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国演义》中,神化了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武圣关羽,另一位是诸葛亮。
  关羽有着“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健朗体魄,又有将义气看成是比生命比战争胜负更重要的事。这俨然是一个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出现。关羽“温酒斩华雄”估计是人们最喜爱的篇目,位居弓马手,武艺擎天地,温酒未凉而取强敌首级,转瞬之间,数行之言而关羽武艺,气质,威严全显,怎能不让人惊叹。后来关羽被孙权,吕蒙等人设计杀害,其灵魂附身吕蒙痛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认我否!我来汉寿亭侯关云长也”让孙权魂不附体。吕蒙七窍流血而死。这样的死后复仇怎不让人惊叹,让人大呼痛快!因此,关羽正在小说中并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向往的神。
  诸葛亮又是一个典型,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锦囊杀魏延等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不是都发生过,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体现诸葛亮智的,当他们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希望当朝统治者任用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能之人的愿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认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东发生战争,希望请和于曹魏,诸葛亮在于他一次交谈中,不经意间默诵了曹操的儿子曹植所赋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大乔可是孙权的妻子啊,小乔又嫁给了周瑜,怎能不让周瑜愤怒!“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老贼欺我太甚。””。可见诸葛亮不仅让周瑜改编了观念,又让他与曹氏集团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读过后都会对诸葛亮的只会感到敬佩。
  《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整部小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民群众的理想,有君主,就会有文臣武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正统的,刘备旗下五虎上将,刘备庞统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现当时人们渴望社会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三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简评:文章是一篇不错的读后感,不仅概况书中的内容和人物,并对其人物性格进行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发表感想。语言方面也很好,选词恰当,短句使文章简炼。
  不足之处:倒数第二段得出结论:性格关系着成功,那么最后一段应就此稍展开。现在的议论尤其是后一句话与冰心的诗,好象与《三国》关系不大吧?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篇(3):语文版空城计课件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材分析】
  《空城计》是初一年(上)小说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节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第95回,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发展的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利于借此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看电视剧和阅读小说的形式,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较为熟悉,而且,小说的故事性较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本文,应大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⒈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⒉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内涵的理解。
  ⒊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⒋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⒉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PPT、MP3及视频片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幻灯片一)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城计》一文,出自《三国演义》的第95回。《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小说是我们上初一刚接触的文体,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结合单元说明,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演示幻灯片二)
  【说明】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有个粗浅的概念。同时,提示学生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如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激情导入《空城计》(演示幻灯片三)
  《三国演义》描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生动地讲述了三国时期谋士们斗智、猛将们斗勇的故事,一个个的英雄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空城计》,感受一段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领略一下文中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电视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频mp3(约3分钟).
  【说明】欣赏电视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同时,引导学生看幻灯片《临江仙》的内容,体会歌词中那种慷慨激昂、悠远洒脱的情怀。既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远古时代的那场战争,又使学生产生兴奋的学习心情。
  四、请学生介绍本文的故事背景,教师予补充(出示幻灯片四)
  故事背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明,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却。
  【说明】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看《三国演义》第95回,了解孔明施空城计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
  五、检查预习,解释划线的词的意思。(出示幻灯片五)
  1、望西城蜂拥而来。( ) 2、尽皆失色。( )
  3、焚香操琴。( ) 4、遂止住三军。( )
  5、弃城而走。( ) 6、不能远遁。( )
  7、笑容可掬。( ) 8、言讫( )
  9、将旌旗尽皆隐匿。( ) 10、众官无不骇然。( )
  【说明】《空城计》一文语言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为下面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检查字词的解释,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做好自学活动。
  六、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指一名学生复述后,其余学生评议复述效果并提供示例。(演示幻灯片六)
  【说明】复述小说故事情节,教师要强调学生把小说的几个要点说出来,如主要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评议复述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评价判断能力,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做课堂的主人。
  七、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
  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把关键语句组合后再进行压缩提炼。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出示幻灯片七、八、九)
  明确:
  ⒈开端(第1段) 先概括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 再提炼成“司马兵临西城”
  ⒉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⒊高潮(第3、4段) 如上,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⒋ 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前面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孔明施行空城计的整个过程。
  八、围绕《空城计》进一步分析故事情节(出示幻灯片十)
  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2、怎样施用空城计?
  3、是否取得成功?
  4、为什么取得成功?
  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第4题明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说明】所设计的四小题,题与题之间环环相扣,能较好的揭示施行空城计的整个过程。前三小题大部分同学都能从文中找出答案。第四题难度稍大,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酌情肯定,以保护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九、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十一)
  各学习小组合作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说明】改编课本剧,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排练课本剧要一段时间,故课本剧的演出,可利用以后的时间,加以展示。
  第二课时
  教师概括上节课的内容,引入第二课时。
  一、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那么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呢?(出示幻灯片十二)
  1、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2、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3、通过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说明】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对于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还比较茫然,故先教给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为下一教学环节做铺垫。
  二、联系课文看课件视频,试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三、十四)
  看视频的时间大约9分钟,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看完后,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说明】设计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1集孔明施行空城计的视频片段,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借助视频的声音、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以及两人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诸葛亮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看出他的足智多谋;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看出他的处乱不惊、临危不惧;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看出他的神机妙算。
  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演示幻灯片十五)
  2、通过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兵临西城时,魏军十五万,蜀军二千五百军,两军兵力悬殊,西城危如累卵。众官尽皆失色,衬出孔明的临危不惧;司马中计时,司马昭年轻气盛,衬出司马懿老谋深算、多疑自负。孔明释计时,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说明众官的愚见,衬托孔明的高见。(演示幻灯片十六)
  3、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句子,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笑容可掬——“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
  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演示幻灯片十七)
  4、人物形象归纳明确:(出示幻灯片十八、十九)
  三、探究拓展
  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不要求统一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演示幻灯片二十)
  【说明】所设计的三道探究题,能激发学生的扩散思维和求变思维,体会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㈠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他知道中计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如,“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生讨论。不会用,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诸葛亮施用“空城计”,反而会弄巧成拙。诸葛亮会用其他计策对付司马昭。
  ㈡见课后练习四,欣赏京剧《空城计》片段,结合课文内容,替司马懿写一段唱词回应孔明。(唱词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示幻灯片二十一)
  示例:马谡纸上谈兵,被我夺走街亭,只是小胜。今我十五万精兵,杀到你西城。但见城门大开,街道打扫净,你又城上闲弹琴,莫非其中有诈。你平生谨慎,不曾弄险,里面必有埋伏又有兵,如我把城进,正中你的好计策。罢,罢,罢,我暂且引兵去。
  四、小结(出示幻灯片二十二)
  出奇不意,这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的思维方法。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二十三)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除“空城计”外,请你再叙述二个能体现其“智绝”特征的故事,字数各150字左右 。
  【说明】这道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诸葛亮这一智慧形象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学生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4637/

推荐访问:三国演义曹操人物评价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