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年级语文课件

来源:其他范文 时间:2018-06-03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范文】

三年级语文课件篇1: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课件:《杏儿熟了》
  一、揭示课题,从词句中品读杏儿熟了。
  1、出示课题,指导朗读,读好儿化音。
  2、自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熟了的杏儿是怎样的?
  3、组织交流。
  指导朗读词语,读出杏儿熟了的味道
  4、指导朗读句子:夏天,到了麦收时节……
  5、引读人们看到杏儿的表现:这么好的杏,难怪从我家走过的人——
  师:看到这么好的杏,大家心里——?
  6、再次朗读课题,读出喜悦之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依偎,揉揉屁股,笑容可掬
  1)随机正音:依偎的偎的读音。
  2)学习“偎”字形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概括。
  1)师:默读课文,选用一两个词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哪些事?
  2)组织交流
  板书:数杏儿
  分杏儿。
  3)小结
  三、品词品句,研读课文,体会杏儿熟了传递的情感。
  1、创设情境,感受数杏儿带来丰收的喜悦。
  板书:丰收的喜悦
  2)再次指导朗读课题: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课题。
  2、品读语句,感受分杏儿带来分享的快乐。
  1)过渡:第二件事,回忆一下,传递了什么情感?
  2)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奶奶在分杏。
  3)自由轻声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8小节。
  出示第8节
  4)品读、感悟奶奶的两次“笑”。
  齐读: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
  师:奶奶为什么高兴?
  小结:是呀,奶奶看到小朋友吃得开心,嘴角不由自主地又挂上了微笑。为什么加上“又”,小朋友拿笔圈出来?
  师:是呀,又表示不是第一次笑,请读读课文,找找前面哪里讲到奶奶也笑了。
  引读第8节:奶奶微笑着从——生接读第8小节中片断,至“他的伙伴吃”。
  小结:课文没有直接写奶奶笑,但我们可以透过她的行动来感受她微笑了。带着微笑一起来读。
  5)感受分享的快乐。
  6)师:奶奶的话一定要牢牢记住了,文中的“我”也?一齐读最后一小节。
  板书:分享的快乐
  3、总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他的情感慢慢发生了变化,由自家院子里杏儿丰收的喜悦到大家分杏儿吃的大家的快乐,这是分享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课件:西湖
  课前准备
  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整理、筛选有关西湖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频和视频。建构网页框架,确立网页栏目,选定网页色调,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网络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基本演示
  《西湖》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尝试上了一堂网络课。
  一、录像导入,引导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二、初读课文,正确读词
  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媒体解难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学习文首。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生借着《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的曲子朗读课文第一小节,并鼓励学生读后质疑。
  五、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西湖这颗明珠一景一物,无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景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上音乐选上一景来读一读。
  六、学习生字,体现自主。
  请学生点击生字FLASH,自主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七、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西湖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自己浏览网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课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网络教学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本课,我尝试利用网络使第一课时也出彩。
  一、新课导入——教学伊始的第一个高潮
  课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录像导入,让学生从录像中,亲自体验西湖的美,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轻声地赞叹着,浑然一个旅游者的角色。录像的介入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对所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较快地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
  二、读通课文——不经意间所蕴涵的兴趣
  学生要读通顺课文,首先要读准读好生字组成的词语。当学生知道点击每小节的后面的小花里藏着难读的词语时,都想试上一试,朗读词语的兴趣浓厚。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或一些常识性的词语,我在文中做了许多的连接,有图片的,有视频的,也有网页形式结合图片、文字的。这些视频和画面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表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当他们碰到学习障碍时,就能点点相关连接帮助扫除障碍,理解词语。
  三、自主学字——无形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字词教学中,我设计制作的一些FLASH动画,将传统教学手段中相对枯燥的读音、笔顺、记忆等环节通过动画、声音、小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

三年级语文课件篇2: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


  老师上课首先当然是准备好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教案老师们准备好了吗?下面就一起看看一下例子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从内容上说,这组文章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然是美好的。
  从形式上说,本单元有名家散文经典、古诗,不同的形式也蕴含着共同的语言特点,那就是语言准确、优美。在呈现文本的同时,教材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增加了形式上的美感。
  教学建议:
  基于这样一些特点,教学本单元时,有如下建议:
  1.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充分发挥教材主题组元的特点,在课堂上留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要求会通读课文,初步知道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印象,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本单元文章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有兴趣。
  这是一种新的课型,老师们可以大胆尝试,如果有效,可以继续探索完善。
  2.美文美读。利用本组教材的内容及语言优势,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与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3.语言积累。积累的形式有读、背、抄,可以分层要求,重在效果检查。如果有可能,还可与自主八分钟结合搞一次小小的朗读展示会。
  4.资源拓展。关于春天,有很多美文、美诗、美画、美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拓展。对本单元出现的郑振铎、叶圣陶等文学家老师应该做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5.读写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很充分,教学时,要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迁移综合起来考虑,时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画心中的美景,提倡平时的小练笔,这样划整体为部分、划难为易,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继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作用。
  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梳理文章结构,总结作者观察的顺序,体会作者如何仔细观察、细致描写的。
  5.体会文章描写中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是怎样借助事物描写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单元难点:(对应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分析)
  状物的片段练习,重在指导写好重点段,观察要仔细,着重抓特点:描写(叙述)清楚、有顺序;想象合理又方法;感情表达到位。
  课前准备:
  1、 课文插图、配乐磁带。
  2、 走入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二、基本策略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
  三、各有侧重
  (一)《燕子》
  这篇课文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1、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2、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二)《古诗两首》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古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学习时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三)《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2、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四)《珍珠泉》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目的是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叙述的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四.拓展活动
  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与语文园地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搜集列举中外名家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并鼓励学生经常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引导学生在说说写写中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习作的内容暗含了写作方法的指引,如抓住特点写,按顺序写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在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进行安排,选编了精读课文《翠鸟》《燕子专列》《一个村庄的故事》,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以前一、二年级教材对这方面内容有所涉及,不同的是本单元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其中《翠鸟》《燕子专列》讲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一个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的是人们对动植物的不同态度引发的思考。四篇课文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触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课文,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同时通过布置学生开展环境调查,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专题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分别接触过“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为专题的内容。环境保护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藏羚羊被捕杀等现实,这些学生在生活中、课外书和影视媒体上都有过一定的体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与文本对话,还要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融合,关注现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教学设想:
  1.加强学科融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拓宽视野,让学生关注生活,了解自然,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2.师生共同搜集生活中有关人类与环境保护的资料,开展环境调查,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3.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反复诵读中加深感悟,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40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朗读课文,学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领会文中的优美词句。
  3.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搜集人类保护环境方面的相关资料。
  2.课文插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可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环境调查,感受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造成的严重危害。生活中的切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或从课外书中搜集相关资料,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三.各有侧重
  (一)《翠鸟》
  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在作者的笔下呼之欲出,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1、出示翠鸟的图片:说说你眼中的翠鸟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读文,把自己的所见和原文进行对照,了解作者描写的细致有序。
  2、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具体、生动。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出翠鸟的特点。
  4、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如,空气和水受到了怎样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等问题。
  (二)《燕子专列》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专列?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通过当地人们关爱燕子的安危和贝蒂表现的句子,深入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列车载这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贝蒂说什么?
  (三)《一个村庄的故事》
  “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精华所在,课文强烈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出示小村庄变化前后的图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文中三
  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有什么用意?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四)《路旁的橡树》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由此可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1、学生自主读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2、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四、交流展示
  1、把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园地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环境保护”开展调查活动,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优秀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竞赛,可以给学生佩带奖章。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生分析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小故事大道理类的文章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对于蕴涵的道理,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能抓住关键词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对话。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链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
  3、拓展。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
  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有关的小故事,交流之后让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三、教学建议
  (一)《寓言两则》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常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1、回顾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或者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课件篇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家分享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讲述人和燕子之间的温馨而感人的故事。一看到课题,“燕子专列”就觉得这样的课题非常独特,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目?小小的燕子居然还要乘坐专列,享受了特殊级的待遇,人们把燕子当作贵宾来对待,可以想象燕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所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超越同类的真诚而透明的感情,是教材把握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人和动物之间毫无功利的朴素的感情,让学生走近课文,走进课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将会是我设计这一篇课文的主旨。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饥寒交迫”等词语。积累文中大量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比手法使用的效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的主题,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对比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看一组动物和人类和平相处,充满温馨之情的图片。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欣喜。它们春来秋去,撒播着友谊的种子,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危险!今天,我们要学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燕子专列?读第一段,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先出示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的图片,从情感上拉近动物和孩子们的亲近感,为后来的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导语的设计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使孩子们在学新课文的同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对比,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二、初步感受课文,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应在通读全文之后,对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考虑到在表达的完整性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设计让孩子们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这样有个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汇报交流,教师检查
  1、指名读词语: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春寒料峭、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气温骤降、救护、濒临死亡”注意“殊”不要读成 chū;“骤”不要读成 zòu;“濒”不要读成 pín。齐读词语。
  2、理解“气温骤降”“濒临死亡”“春寒料峭”等词语:
  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到课文中学词语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春寒料峭”时,让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到所在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找找哪些句子表现的是“春寒料峭”,这样就能达到“以文学文”的效果,而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恰逢当地遭遇“倒春寒”,孩子们在理解这个词语时,就会很自然地联系实际,谈出的自己的感受也很到位。
  3、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围绕“爱”的主题,感受课文谱写的真情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什么麻烦?找一找文中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漫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冻僵、皑皑白雪、僵硬)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词语的积累靠平时的点点滴滴,结合本课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写作特点,课文有大量的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等)让孩子们熟记这些词语,为下面的用好这些词语打好基础。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引导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设燕子专列);二是群众方面 (竭尽全力寻找、车站送行)。
  ⑴ 政府方面: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 如果你是瑞士市民,你看到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不幸,你会怎样通知政府呢?提示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组内交流,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适时安排了简单要求的口语训练,抓住课文中的“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问学生,政府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孩子们在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
  ② 什么是“呼吁”?请你替政府来向大家呼吁一下。比如:各位观众,瑞士国际电视台现在向你们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
  设计意图:“呼吁”这个官方色彩浓重的词语,学生一下子不好掌握,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还学到了呼吁的基本要领,一举两得。
  ⑵ 群众方面:
  ① 找一找人们寻找燕子时的动词,用笔划出来。
  ② 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段有连续动词的话。自己练说,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仿写是一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药,在课文出现类似的语段后,抓住时机,让孩子们现场也来仿说一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模仿的敏感度。
  五、指导朗读,读出爱的情意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小动物无私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读第3段时,读出居民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大无畏的精神。
  2、读第4段时,感受小姑娘贝蒂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精神。突出路险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 “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不为自己着想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男女生分别读三、四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有效途径,在朗读时,我设计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学生体会人们救助燕子时的大无畏精神。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认读。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笔画传授,更多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地识字,巧妙地记住字形,并能触类旁通地到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二、创设情境,指导小练笔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⑴ 政府的举动。
  ⑵ 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⑶ 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孩子们会欣赏文章的结构布局,课文往往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需要教师的概括总结,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有个初步地了解就可以了。
  2、课文中的小贝蒂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她美好的心灵如同她红扑扑的脸。现在请你再仔细读一读第四段,看着课文的插图,把自己当作小贝蒂,向大家介绍那天救助燕子的经过,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
  3、学生自主写。
  4、 指名读,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上的词是否准确。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合乎情理即可,在评价时对于能恰当地用上黑板上词语的学生,应该大加鼓励。这个环节应多花时间,因为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如: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小贝蒂裹紧了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寻找燕子。脸冻得通红的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拿者一根小树枝,来到树下草丛里轻轻地拨弄。突然,她好像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在雪地里用双手轻轻地拨动着,果然,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已经快没气了。“爸爸,妈妈,我找到了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还不停地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救助燕子的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明星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可爱的贝蒂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面对善良、可爱的小贝蒂,有谁不想夸夸她呢,让学生在这时候畅所欲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诱发其天生的爱的情感的最佳时机。
  6、指名说。
  三、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播放爱护动物的歌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设计意图:以上的3个小环节,既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课外寻找资料的兴趣和对资料及信息筛选的能力。
  4、总结: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人和动物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小贝蒂那样爱护动物,使其它动物都能像课文中的燕子一样幸运,幸福而又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救助燕子的过程中,人们用爱,用真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文学到最后,能让学生流露真情读好课文,恐怕是每位执教者最美好的愿望,所以,在学生有情之发的时刻,引导文本诵读,是最明智之举。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充分地准备。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的设计,给学生充分地自我发展的机会,充满对学生的信任,也把时间的支配权还给了学生。第二个作业则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主题学习的精神。
  【板书】
  燕子专列
  气温骤降 料峭的春寒 冻死
  风雪不止 漫天飞舞的大雪 冻僵
  饥寒交迫 坚硬的山路 僵硬
  皑皑白雪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上的特色是能抓住文本的语言特色,设计的几个环节均体现了“以文学文”的语文观。比如,让孩子找到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就要求学生在分散的段落中进行词语的提炼(阅读理解基础上的选择能力),而后在诵读的基础上(诵读中学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的安排上也有层次地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让学生以市民的身份用上这些词语通知瑞士政府,第二步是要求以小贝蒂的身份再用上这些词语,讲述救助燕子的经过 ,有了第一步的口语训练,第二环节的课堂完成效果比预期要好得多,这是比较成功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如果在检查学词的环节设计中,能突破以往的出示课文中的新词语让学生来认读改为直接找天气寒冷的词语 ,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文状态,同时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也会有一气呵成的美学效果。另外,在最后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时,显得有些生硬,如果将收集到的歌曲放在学文的开头,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在内容的编排上也会更好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2.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课件
3.语文教学课件
4.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课件
5.语文作文教学课件
6.《语文园地》教学课件
7.马说语文教学课件
8.语文教学课件《种子》
9.小学语文_教学课件
10.人教版春晓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3286/

推荐访问: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