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乐园手抄报]数学乐园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9 11:46:46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数学乐园篇(1):趣味精彩的数学乐园手抄报

  导语:学习数学对于很多孩子们来讲,是最有压力的,甚至有的孩子会厌恶数学,关于这些孩子们,相信是他们没有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下趣味精彩的数学乐园手抄报吧。
  数学公式(一)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数学智力题(二)
  1、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数学乐园手抄报资料。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零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请问:王老板这次交易中最后损失了多少钱?
  2、有6只猪要过河,其中母子各为一队,分3队。第一队母子都会划船;(www..com)第二队妈妈会,孩子不会;第三队妈妈也会,孩子不会。有一只船,每次仅可以坐两只猪,猪妈妈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然别的母猪就会吃掉她的孩子。6只猪都要安全过河,那该怎么办?
  3、26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次品,次品的外观与正品完全一样,只是比规定重量略轻一点,手抄报大全《数学乐园手抄报资料》。现在要把次品找出来,最少需在天平上称几次?
  4、在( )中填入+、-、×、÷,在“?”处填上得数,三个算式结果是一样的。怎么填?
  6( )8( )3( )2( )7=?
  7( )3( )5( )4( )2=?
  9( )4( )3( )6( )1=?
  数学的作文(三)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我喜欢深奥的数学,数学对我有一种吸引力,只要我一看到数学题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做起来,不发出一点声响,仿佛来到了这个深奥的数学王国。  有同学说数学很深奥,我想是因为数学中有奥数的缘故吧。的确,如果你对奥数一窍不通,你就会晕头转向,觉得数学一点儿都不好玩;当然,如果你对奥数感兴趣,那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就会有一种非把它做好、做完的信念。我就是这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奥数题,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
  我还记得在读一、二年级时参加奥数比赛。比赛时,面对着那些没有做过的奥数题,尽管我满头大汗,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专心致志地做着,凭着我的努力,每次都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比赛中得个第一名。
  在我的生活中已离不开奥数,它就像我的伙伴,每天我都会与它亲密接触好一会儿。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做过各种类型的奥数题,思路越来越宽广,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长大后我要当个数学家。这就是我

数学乐园篇(2):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分享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老师有帮助!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 (1课时)
  2. 比一比 (2课时)
  3.位置   (2课时)
  4. 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 认识图形(1课时)
  6. 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7. 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 (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 认识钟表 (1课时)
  10. 9加几 (3课时)
  8、7、6加几 (4课时)
  5、4、3、2、加几 (3课时)
  11. 总复习

数学乐园篇(3):有关规律作文

  规律是人们经过漫长的岁月生活总结出来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规律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数学规律
  昨天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奥数难题:有四种水果,它们千克数的乘积在200~250之间,这些水果最少共有多少千克?我想不出来怎么做,就去问爸爸。爸爸让我自己把题多读几遍,好好体会它的意思。
  我读了几遍,还是不太懂。爸爸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给我提了个问题:两个数的乘积等于20,这样的两个数有几组?哪一组的和最大?哪一组的和最小?
  我说:有三组:1和20,2和10,4和5;
  第一组的和1+20=21最大;
  第二组的和2+10=12较小;
  第三组的和4+5=9最小。
  爸爸让我找规律,并提示我:是不是两个数差的越大,和越大?差的越小,和越小?
  我发现就是这么个规律:差值越大,和越大;差值越小,和越小。
  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要想符合乘积在200~250之间,总重量最少这两个条件,四种水果的千克重差值一定要小。
  所以,这组数应该是:2、3、5、7;
  它们的乘积是:2*3*5*7=210;
  它们的和是:2+3+5+7=17。
  由于不能确定我的答案是否正确,爸爸又编了个小程序,把乘积在200~250之间的所有数列了一个表,发现我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
  同时,我发现这道题还有另一个答案:2、4、5、6(2×4×5×6=240,2+4+5+6=17);我还发现“差值越大,和越大”这个规律也是正确的。
  篇二:找规律的乐趣
  找规律是一种十分锻炼人逻辑思维的数理游戏,它千变万化,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有些同学可能讨厌它,认为它很枯燥很无奈,一碰到这样的题就变得抓耳挠腮。但我很喜欢,因为在找规律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我的观察力、相互联系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我还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其实,我对找规律的喜好,还是从做妈妈给我买的《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这本书上的游戏开始的。书中列举了300个思维游戏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中有许多找规律的题型。例如:你能找出最后一个数字盘中问号部分应当填入的数字吗?
  猛一看三个圆盘中相连的两个数字之间毫无规律可言,这可怎么解呢?别急,慢慢地观察或许不难发现,假若把每个圆盘中相对应的一组数字拿出来比较一下,规律好像就出来了。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63120/

推荐访问:数学乐园手抄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