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解读三字经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8 10:00:30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解读三字经: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为什么这样一本小书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钱文忠教授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读这部传统启蒙经典?在看似简单易懂的字句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而对于今天的人们,《三字经》还有着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一集。
  钱文忠:今天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很多可爱的孩子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里边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本,沉甸甸的一个书包。这个课本分门别类,语文、数学、外语,印刷精良,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编纂、统一发放,这是现代的孩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传统的中国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教科书呢?用什么样的教科书来启蒙呢?毫无疑问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当时没有一种政府统一安排的教科书,启蒙的,没有。而到了中国宋朝以后,突然出现了一部《三字经》,来历不明。为什么说它来因不明呢?我们连它的作者是谁都不怎么知道,而这部书《三字经》,从宋朝开始一直到今天,流传不绝。这部书有什么特点呢?从内容到形式它都有自己的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经》嘛,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琅琅上口,非常易于记诵,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在中国宋朝以后流行的像这种传统的启蒙书里边,我们知道叫“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这都是孩子启蒙读物。那这里边大家一听这个排列,“三百千”马上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这个三字称经呢?为什么《百家姓》不叫《百家姓经》呢?为什么《千字文》不叫《千字经》呢?那就彰显了《三字经》的重要性。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把一部书称为经,那这是至高无上的一种地位和荣誉,《三字经》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部传统的启蒙经典。也许大家会说,既然是给儿童看的书,那它一定很简单了,有什么值得讲的呢?错了,这个看法,《三字经》的确非常简明扼要,但是也正因为它简明扼要,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经》所经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文化信息,我们才能理解《三字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我们才能理解《三字经》对于今天我们这些中国人来讲,特别是今天我们这些还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孩子们来讲,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意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
  [画外音]为什么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一个儿童识字课本,被大家尊称为《三字经》,在看似简单易懂的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而钱文叫教授又会对传统经典《三字经》做出什么样的解读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钱文忠:“人之初”,人出生的时候,“性本善”,天性本就是善良的。就在这么貌似简单的六个字背后,就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讲了是一个人性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传统都绕不开人性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在中国传统当中,关于人性论的讨论非常地丰富多彩,在先秦的时候,就儒家传统当中就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接着《三字经》的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什么意思呢?孔子认为啊,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本性相距并不远,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孔子置而不论,留个悬念。荀子,也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家,荀子甚至和法家有好多关系,荀子的看法是什么呢?“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这个看法比较容易得到我们的理解,这不难啊,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呱呱落地,他饿了他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劳累吗?他会管母亲有没有奶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在生病吗?不会的,他非要吃奶,而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可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要求吃奶。那人的本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对吧?那么,“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谁的思想呢?是孟子一派的思想。亚圣孟子,孟子这一派的思想家,儒家思想是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大家不要小看关于人性善恶的这种分野,实际上中西文化就在这里开始了不同的发展轨道,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西方的文化传统当中,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都是有原罪,只有上帝是无罪的,那也就是说,“人之初,性本恶”,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所以我谁都不能相信,我不能相信你,我不能把从管理上、社会管理运作上来讲,我不能把所有的权力交给某几个人,我不放心,因为谁都是有毛病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把管理的权力、运作的权力予以分散,相互监督,彼此独立,我创设出一套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你,西方的文化传统就这样发展下来。而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主流就是接着《三字经》开始的六个字,也就是说接着孟子的思想走了下来,“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相信每个人天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觉悟,所谓满街都是圣人,“人人皆可为尧舜”,那还需要制度吗?每个人都是自觉的嘛,每个人都知道不要横穿马路啊,不要在红灯的时候横穿马路啊,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要随地吐痰,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啊,那主要应该是教育他,去引导他,去培养他,而不是用制度去规范他。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六个字,这六个字里边的精义非常非常深。
  [画外音]即使在中国儒家学派的内部,对于人性是善是恶的看法也并不统一,就有性善、性恶、有善有恶三种说法,而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充分说明了人性问题的复杂。孟子以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的性善论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心说”,那么钱文忠教授对于“性本善”又是怎么看的呢?
  钱文忠:孟子何以断定“人之初,性本善”呢?孟子这么说有什么理由呢?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孟子当然不会信口胡说,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孟子》当中,他说人要有“四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第二篇解读三字经:闲时多读《三字经》


  【编者按】《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近日,整理书房,再次翻到钱文忠先生所著的《解读三字经》。该书分上下两册,是钱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座引起轰动后,再经过润色而成的一部解读国学的好书。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句广告语是“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好酒,饮之爽,回味妙。书,虽无酒之香醇,但书之韵味远非酒能比拟。在打开“酒坛“,随着钱先生的澎湃激情和夸张动作品尝完了《三字经》后,再买书细品又是一番风味。如果说,看钱先生的电视讲座,就是同他举杯畅饮,润口爽胃的话,那么品读这套书,就是入心入脑。时隔5年余,今朝捧读,其味弥香。好东西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可以被遗忘,尽管可以被荒芜,但其自身的精华总是不断地升华。在旮旯,暗香弥漫;在光天,灿烂一片。好东西,从来不在乎世人的定义的。
  提到《三字经》,很多中国人还是会点头,说自己知道。只能说是很多中国人,不能说全部中国人。像我女儿这些00后的中国人,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三字经》的人,恐怕真知道其详实内容的人也很少。正如钱文忠先生在书的序言所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前两句‘人之初、性本善’;知道紧接下去的两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数,也许马上就要打个大大的折扣了”。事实确如此,《三字经》的遭遇,也是当今国学在中国的普遍遭遇。西洋之学不举,国学之髓没落,这已然是民族的悲哀。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如今国人可以说早已是仓廪充实、不再为衣食而忧,但属于精神文化的、民族的东西不增反减。国学的衰败,不忍直视,提之可谓是哀哀欲绝。任何物质丰足的社会,没有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休言社会的进步。
  翻阅钱文忠先生的《解读三字经》,是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抿一口清茶入喉,沐着阳光伴着茶香,字里行间的温暖霎时就包裹了身心。《三字经》是古时孩童的启蒙读物。且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蒙学读物里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三字经》就因这个“低级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的身份使得它多年来虽被广为传诵,但其到底诞生于何时,作者为谁,至今都还在考据之中。对《三字经》出处的语焉不详从来不影响它本身的魅力。能够搞定孩童并能使孩童从中受益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无需解释更无需粉饰。《三字经》就是这样的好东西。时间走到今天,国人却与《三字经》渐行渐远,这不是《三字经》落寞,而是国人的悲哀。顾静先生曾说,“通过《三字经》给予蒙学的教育,传统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认同”。今天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出现的很多问题,我们有理由归责为是我们脱离了传统,让本属于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认同变得十分模糊。
  国学的博大精深,即使如今也难以找到一段大家认可的文字来描述。仅在只有1000多个字的《三字经》就可见一斑。《三字经》在阐述完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后,没有排斥其他“百家”的精华。在《三字经》里就完全可以看到“百家争鸣”的气象。当我们朗朗上口诵读“三字诀”时,内心想见的是那三字后面蕴含的一个有深意故事和智慧营养。读得越多,我们就越是接近国学、越是滋润于国学智慧,越是让我们的精神在荡涤中不断升华。“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钱文忠先生在书中概括到,《论语》交给我们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人生的态度,《论语》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遗憾的是,《论语》一直在穿越,国人一直在梦觉。当我们诵读这几句时,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四书、五经、六艺”来,然后我们再去知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和“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名称后面的点点滴滴,汲取其营养,裨益大焉。
  钱文忠先生还在该书中,通过旁征博引来阐述“三字经”各条经文,其中不乏典故,尤其有不少的传奇故事。这些典故和传奇不但增加读者的知识更是使该书读来饶有兴趣。恕本人寡闻少见、寒腹短识,平常交流中也常常言及“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直到看了钱文忠先生的解读,才知道这句话里面原来还有如此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后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喝盐水,这样一连吃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得仰天长叹:“我这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这样有料有味的故事全书到处可见,如此好看的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尤其是有多少孩童在阅读,愿意阅读!
  如今我们的孩子与除考试以外书本(尤其是有些深邃的国学读物)的距离太远,与电脑手机的距离无比密切。高科技本来是带给人类的幸运。不幸的是落在中国孩童的手里,却成了摧毁他们身体和意识的利器。教育的导向偏差,成人的示范错误和管教问题,使得幼稚的孩童们成天沉溺于电脑和手机,大好的时光荒废于拙劣的游戏和无聊无营养的聊天之中。有人说,电脑和手机早已成了年青一代的精神鸦片,我看此话不为过。长此下去,其害真不敢想象。
  大假期间,与朋友游眉山。荡游东坡湖,虽还在造建,但亦可品味到城市的润滑、温柔和典雅。走进三苏祠,尤其是新近开放的苏辙公园,景物的雅致和历史文化的厚重逼人而来,躲闪不及。不久的将来,大气魄、大手笔的打造的“两宋荣光”竣工,眉山这座城市,不仅有现代化应有的一切,更有别地难以企及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三苏父子为标杆的两宋文化的灿烂光芒。眉山城,历史悠久,但建市制不久,可谓年轻的城市,在主政领导励精图治下,经济发展速度飞一般,很快跻身四川前列。近年,新班子成员更是以发展经济的胆识和智慧,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进程中,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领导有这样远见卓识,真是眉山民众的幸福。我们可以遥想,体现眉山文化特色的三苏文化、忠孝文化和长寿文化,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必将熠熠生辉。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的目标,眉山作为西南一隅走在了全川、全国的前列。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更是眉山人的骄傲。
  游玩途中,我在想,有了如此好的载体和平台,我们做师长的是不是更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国学呢?经济的落后可以追赶,国学的没落,复兴艰难。国学不容许我们再如此忤逆了。看到前面蹦跳不停高兴的孩子们,我唤女儿名字,小丫头来到我跟前,我说女儿背两句,天真的女儿马上童声飞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缕缕金色的阳光随着女儿一起跳跃。

第三篇解读三字经:《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 - 《三字经》内容介绍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 -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 -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5926/

推荐访问: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