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 贾平凹 小说]贾平凹浮躁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5 10:15:15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贾平凹浮躁一:贾平凹《浮躁》的神秘之美


  贾平凹在浮躁这部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法建构神秘意象,把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完美地融合。
  《浮躁》是贾平凹先生1986年完成、1987年发表的一部继《商州》之后又一部以商州为大背景的长篇小说。笔者认为《浮躁》是一部颇具神秘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它显示了贾平凹先生自身创作风格的某种转变,是其小说创作由自然主义向神秘主义转变的重要作品,在其创作历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浮躁》的神秘之美做一简单分析。

  一、神秘主义的涵义
  “神秘主义起源于先民的巫术和神话,是人类原始的宗教哲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因子。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宗教,巫术和各种超验现象,有着不可验证、荒诞、非现实的特征,呈现出较强的非理性色彩。就其思想本质而言,它是关于宇宙本质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坚信世界的本质和意义超乎人的思考和言说的能力之外,惟能通过直觉和启示彻悟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同时神秘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和文学上均有其独立的存在形式,往往是直觉主义哲学、秘教、精神分析学和浪漫主义的重要源泉。”[1] (P33-34)神秘主义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既普遍又模糊的概念,因为神秘是广义和不可言说的,它既可指称某种现象,也可以指称一种感觉和体验;既可以是一种文化、思想或精神,也可以是某种能力,所以,相应的“神秘主义”一词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含义。从文化角度上讲,目前学术界认为神秘主义一般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宇宙被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在,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既是物质的,同时又是精神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与事件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在运动的。第二,认为宇宙中存在着神秘的,理智无法认识的超自然力量,并对这种超自然力量产生信仰和崇拜。第三,相信人本身也具有超自然的能力,人通过某种特殊的身心状态(心醉神迷、精神恍惚状态)可以掌握某种支配魔力的秘密,因而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同自然力量打交道。第四,人的心理活动的非理性因素先于理性思维,对客体的认识之道,主要是通过沉思,集中注意力,与认识的客体发生冥合,产生顿悟,从而达到不可思维的彼岸。”[2] (P2)从文学方面讲,神秘主义和文学具有同源关系,两者都指涉人类原初的心理经验和隐秘的情感体验,所以桑塔耶纳认为:“一般适用于神秘主义的话,也适用于美学。”[3] (P86)一些当代作家把神秘主义作为一种小说元素,去表现自己关照人生和世界的思想,表达他们对生命和外在世界的感悟与思考,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自身摆脱浅薄的一种努力尝试。
  二、贾平凹《浮躁》神秘主义的文本体现
  上面对神秘主义的含义做了初步介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神秘主义在《浮躁》中的具体体现。
  (一)《浮躁》中的神秘意象
  《浮躁》中颇具神秘色彩的意象有很多,诸如“州河”、“看山狗”、“小白蛇”等,本文主要选取“州河”、“看山狗”这两个主要意象来进行分析。“州河”是贾平凹创造出来的、贯穿《浮躁》始终的一个意象。贾平凹在《浮躁》序言中说:“这仍是一本关于商州的书,……书里仅写了一条河上的故事,这条河我叫它州河,于我的设计中,商州是应该有这样一条河的。”“州河流至两岔镇,两岸多山;山曲水亦曲,曲到极处,便窝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盆地。”这是《浮躁》开篇对州河的描述,曲幽的自然地理环境给这篇小说布上了一层淡淡的神秘色彩。“州河”上流传的活灵活现的水鬼故事以及船工在平浪宫祭拜小白蛇等情节的设置进一步渲染着州河的神秘色彩。州河神秘色彩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州河的几次发水:第一次发水是游击队进城时,第二次发水是金狗进城时,小说末尾天生异象也是州河发水的预示。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把这条“古怪得不可捉摸”、“性情暴戾”、“全中国最浮躁不安的河流”与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一种象征意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走到神秘的最深处。“商州”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而“州河”则是装帧这本历史书的线,它养育着州河一带的人民,在这些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州河的“水”,所以生活在州河两岸的人也就具有了州河的某种特性。
  “看山狗”是《浮躁》中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看山狗”是一种鸟的名字。《浮躁》开篇对“看山狗”有过这样的描写:“接着就是狗咬,声巨如豹的,彼起此伏,久而不息。其实这不是狗咬,是山上一种鸟叫;州河上下千百里,这鸟叫‘看山狗’,别的地方没有,单这儿有,便被视若熊猫一样珍贵又比熊猫神圣,作各种图案在脑门上,屋脊上,‘天地神君亲’牌位的左右”。这段关于看山狗的描写,给人一种神秘恐怖的印象。在仙游川及其州河一带村民的心中,“看山狗”是土著部族的图腾,是正义与希望的化身,具有抗邪的功能。小说中段,小水和福运参加完成人节回来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福运在问:你害怕看山狗在叫吗?小水说:是害怕。福运说:看山狗是辟邪的,它一叫,神鬼都不敢来哩!”由此可见“看山狗”对于仙游川人民生活的影响。而主人公“金狗”也与“看山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被看作是这种土著神鸟的化身。这种种关于“看山狗”的描写都透出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贾平凹在《浮躁》序言中如此写道:“艺术家的最高目标在于表现他对人间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在存在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4] (P4)自商州小说创作伊始,他便开始了神秘意象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贾平凹对宇宙人生的苦思冥想空前沉静、深入,现实生存的无形压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而一旦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便感到莫名的浮躁。于是便以幻想创造出各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意象或朦胧境界,以寄托在现实中无可归依的灵魂。贾平凹《浮躁》中这两个神秘意象的构建是极其成功的,不但始终贯穿全文,而且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神秘气氛,把乡土气息与神秘主义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两个意象极为贴近生活,作者再赋予这些意象一些独特的象征意义,读来神秘而不失真实,从而达到了虚实相间、亦幻亦真的艺术效果。
  (二)《浮躁》中人物形象的神秘性
  《浮躁》中塑造了八九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构成了白石寨、两岔乡、仙游川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很多值得挖掘的神秘元素。
  其中最值得剖析的就是主人公“金狗”。金狗的名字与极具神秘色彩的土著神鸟“看山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狗”胸前有颗“看山狗”形状的黑痣,人们便说他是“看山狗”托生。同时“金狗”的出生具有十分浓厚的神话色彩,他的母亲在州河淘米落水身亡,却把他生在了米筛之中,而且还奇迹地漂在水中存活了下来,于是金狗的生命便和同样神秘的州河联系在了一起。而“金狗”刚健、强悍、顽强、诡谲的性格却又和“看山狗”和“州河”的脾性及其相近。
  《浮躁》中韩文举也是个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他是神秘主义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知阴知阳,会从“金钱卦”中断定天要大旱,可以从两狗对言判定金狗的牢狱之灾,还会讲述善鬼成仙的故事。《浮躁》中另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神秘人物形象则是不静寺和尚。《浮躁》中还有阴阳师、小水等等具有神秘色彩的人,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作者寓意性的描写,给偏远落后的山村社会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面纱,为小说的神秘色彩描上重重一笔。
  (三)道禅理与巫鬼文化的神秘主义色彩
  贾平凹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佛道禅理与巫鬼文化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融合的既朦胧而又不失真实的艺术美,如《废都》、《美穴地》等,《浮躁》也不例外。《浮躁》开篇对于仙游川的风景描写,写出了商州神秘景观的优美神韵,文中作者更是把商州民间浓厚的巫文化意识与众多神异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融合在了一起。关于不静寺的和尚的描写,也是《浮躁》中佛道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尚在小说中是红尘世界的参照。《浮躁》中还有关于源流古远的“成人节”,横死在外的人要在村外“浮丘”,“船工在平浪宫祭小白蛇”,“州河上关于水鬼的故事”以及“招魂儿”等等的叙述,这种种描写营造了朦胧的神秘主义氛围,佛道禅理与巫鬼文化在这种氛围中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浮躁》中的神秘之美
  具体而言,《浮躁》的神秘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秘意象的象征之美
  《浮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用以象征的载体主要有两个:一是“看山狗”,一是“州河”,这种象征手法暗示突出了小说的美感和神秘本质,起到了烘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使小说具有一种灵动的质感。在作品中,作者在开篇就写了金狗为“看山狗”所变,从而土著神鸟“看山狗”与金狗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金狗也就成为“正义与希望”的化身。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便围绕这一象征意象来设计和展开,如小说下卷第27节有这样一段描述:金狗“使那些官僚主义咬不动,吞不下,哭不得,笑不得,骂不得,打不得”,他成为“官僚主义的克星”,于是州河一带便掀起一股崇拜“看山狗”热。“州河”这一意象具有了冲击旧秩序的革命浪潮的象征意义,作者对州河的几次涨水进行巧妙安排,每次发水都象征着社会将会发生某种变化,如小说末尾,天生异象预示州河将要爆发最大一次洪水,而此时正是一场巨大改革的前夜。
  “州河”和“看山狗”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神秘意象加重了小说的偶然性和神秘性,把读者导向一个神秘但不恐怖的世界。贾平凹运用象征手法,把“看山狗”和“州河”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在二者的结合中展示山村生活的全貌。然而,种种神秘之事皆是神奇灵异而又常带有现实的根基,因为在原始美里面蕴藏着深刻的现实危机[5](P2) 。小说中创造的神秘意境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它达到了神秘和现实之间的完美契合。
  (二)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之美
  《浮躁》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贾平凹在《浮躁》中塑造了一个即将被改革气息打破的乡村世界,小说触及到乡土文化的深处,打碎了一个纯美的梦,揭露了宁静背后的浮躁和骚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原始纯美但是思想保守的精神世界。同时,这个世界的人们需要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支撑他们在新的冲击面前生存下去,这种新的精神世界的支撑,就是《浮躁》中神秘而朦胧的乡村世界所透出的时代精神气息,这种气息主要在如“金狗、小水、雷大空”等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来。《浮躁》所透发的时代精神,主要的不是它直接叙写了改革开放的生活,而在于它准确地抓住了新的时代里中国社会生活内在的精神的神髓,即中国历史大转折时期社会裂变中的痛苦和艰辛,以及从这种阵痛中所显示的热切朦胧的希望和信念。[6] (P117)
  随着时代和社会大背景的极速变化,《浮躁》中一些年轻人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以“金狗”和“雷大空”为代表,他们不甘于自身命运,他们不信迷信,敢于反抗权势,具有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在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社会中山民残存的封建意识和愚昧无知。贾平凹一方面用象征手法把人物性格与神秘意象联系在一起,并把种种灵异的故事编织起来构成一个封建气息浓郁的乡村世界,另一方面又在大时代背景下反映出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人们精神的骚动,以及置身于乡土之外的人们对于这块远离城市现代文明的神秘文化的向往。拿“金狗”来说,他对乡村的原始美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他不能舍弃乡间的生活和情趣,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看到现代工业文明对于他留恋的东西的冲击和破坏。“金狗”在努力走出乡村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却无怨无悔,最后又戏剧般地回到农村,在走出农村再回归农村的过程中,他的灵魂经历了一次蜕变,也可以说经历了一次涅�。“金狗”的经历是一部农村改革的历史写照,也是一部励志的悲喜剧。虽然贾平凹《浮躁》中有很多封建迷信和封建宗法思想等糟粕性的东西,但透过表面我们看到了在一个大变革背景下的真实的乡村世界,文明的冲突给州河一带山民带来的烦恼和冲破思想禁锢的向往。《浮躁》中的浮躁情绪来自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低文明层次的不和谐的碰撞,这是社会改革发展所不能回避的,贾平凹在小说中表现出了厚重深沉的忧患意识。《浮躁》中“小水的单纯善良”、“雷大空的敢拼敢闯”、“金狗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幻化出了美丽的精神之花,浇灌着于《浮躁》中寻求走出浮躁的人们的心灵。
  (三)民俗文化及传统文化蕴涵的神秘之美
  近年来读者和评论界对于贾平凹小说中存在浓厚的神秘性色彩越来越关注,对其小说中呈现出的神秘主义的审美渊源仍缺乏追根溯源式的探究。于是便出现一些仅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出发所做的解释,认为贾平凹的作品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是来源于贾平凹的病态心理,是病态使得作者表现得过分敏感,使之处于一种现实与幻想混在一起无法分清的世界里,敬畏自然力和鬼神的力量。[7] (P13-15)笔者认为,对于贾平凹《浮躁》中所呈现的神秘性色彩的审美渊源,要从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感受和体会《浮躁》中散发的浓郁的神秘美。
  总的来说,在《浮躁》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建构神秘意象从而创造出清灵而拙朴、虚幻而真实的神秘意境的创作方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创作方法,充分体现了作者积极寻找通往自然完美之路的创作追求,对于贾平凹在1986年之后其创作方法由自然主义向神秘主义转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浮躁》中所呈现的深深植根于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神秘性特征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寻。

贾平凹浮躁二:好句摘抄:贾平凹《自在独行》

  引导语:人的禀性是得寸而进尺,有了一条好裤带就想配好裤子,有了好裤子得有好上衣,那么帽子呀鞋呀,欲望越来越多,思维也变了。
  贾平凹《自在独行》
  1.读诗能耐热,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记,需要慢读,慢读即可安灵,灵魂安妥,酷暑便是清凉世界。
  2.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
  3.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4.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5.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
  6.将军也好,小偷也好,哲学家也好,暗娼也好,他们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体验人生。
  7.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的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8.官场上仍还凭靠山后门,牌场上的机会却永远是人人平等。
  9.爱钱不可耻。但不能唯此为大,那么,就宣布钱票子一律装在鞋里踩在脚下吧,踩,人永远主宰它,它永远不主宰人!
  10.我还是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中游戈,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11.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12.每一个生命之所以生命,是有其自信和自尊的,一旦宁肯牺牲自己的自信与自尊去奉承,那就有了企图。
  13.古人讲“安贫乐道”,并不是一种无奈后的放达和贫穷的幽默,“安贫”实在是对钱产生出的浮躁之所戒,“乐道”则更是对满园生命的伟大呼唤。
  14.社会是各色人等组成的,是什么神就归什么位,父母生育儿女,生下来养活了,施之于正常的教育就完成了责任,而硬要是河不让流,盛方缸里让成方,装圆盆中让成圆,没有不徒劳的,如果人人都是撒切尔夫人,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可怕!接触这样的大人们多了,就会发现,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
  15.我对待儿女的观点,是会被相当多的人反对的,或许将永远落下不称职的父亲的声名。我虽然常常看着小学生、中学生不分昼夜地在书桌前用功,心中充满了悲哀——大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消极怠工,却把恶果转嫁于孩子——但我也得让女儿去做作业,去复习,去拿回考试的高分。我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不能忍受着一些女人向我讲述她为孩子设想的伟大而美丽的前景,她不停地在说,使用着连续的逗号,好不容易出现一个句号了,我得赶紧就说:“哎呀,差点忘了,某某要我回个电话的!”我得逃避,我终于学会了逃避。
  16.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用不着热羡和嫉妒他人的千般好,用不着哀叹和怨恨自己的万般苦,也用不着耻笑和贱看别人不如自己,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
  17.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
  18.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19.女人之所以要做真正的女人,首先要懂得男人的秉性:男人是朝三暮四的,是喜新厌旧的,是吃了碗里看在锅里的,不胡思乱想的男人不是男人,所谓的在性上的高尚与卑下的男人之分是克制的力量强弱,是环境的允许与限制,是文化重负下的犹豫和果断。
  20.女人如果是一条总在手指间滑脱而去的泥鳅,男人就有了苍蝇一样的勇敢。
  21.常常听到有做母亲的在培养女儿做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被称为铁女人,那是指政治而言,她们的理解,女人就要风风火火,就要慷慨激昂,好争好斗,如猛虎狮子。男人在主导着这个世界,这已经是人类的不幸,如若某一日女人也主导了这个世界,那同样是人类的不幸。
  22.独立做女人的人格,热情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为自己而活,活得美好,女人越会对男人产生永久的吸引,这就是平等,与男人平等是真正地活出了女人味。有了这种与男人平等地生存于世上,平等地做夫妻的女人味,或许长得漂亮,或许长得不漂亮,但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你的态。态是古时用语,态无法言说,类似当今人所谈的气质和风度。女人的漂亮不会永驻,女人的态却长伴终生。李渔讲女人有态,三分漂亮可增加到七分,女人无态,七分漂亮可降落到三分,它如火之有焰,如灯之有光,如金银之宝气。态当然有天生具有的,但更多是后来可培养。古时候,有态的女人是声名显赫的,在那时是以男人而活着的附属物,但往往成为了棋琴书画俱佳的高等艺妓,却成了活得与男人平等活着的最自为的人,所以最有了态。现在当然没必要只有牺牲自己,度过血五泪的深渊而出于污泥成劳荷(?),已经是有气质和风度的女人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的进步,女人们这么活下去,活着的才真正是女人。
  23.人若是一块石头,生了苔藓,一年四季变换颜色,那怎么变来就怎么变去,可人的禀性是得寸而进尺,有了一条好裤带就想配好裤子,有了好裤子得有好上衣,那么帽子呀鞋呀,欲望越来越多,思维也变了。打扮一旦成了社会时尚,风气靡丽,必然少了清正之气。过去有一句名言:最容易打扮的是历史和小姑娘。现在呢?没有学问的打扮得更像有学问,不是艺术家的打扮得更像艺术家,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
  24.人性里最大的可悲处是不能接受平等。试想,我们作为一个平头百姓,平日里看不惯贪腐,看不惯不公正的发财,提意见呀闹斗争呀地要平等,可彻底消除贵贱穷富和男女老幼界限的最平等的死到来时,却不肯死,不死不行的,才依依不舍地去了。
  25.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贾平凹《自在独行》

贾平凹浮躁三:贾平凹《秦腔》赏析


  引导语:贾平凹的作品《秦腔》中有这么一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这部作品延续贾平凹以往犀利独特的视觉,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贾平凹的《秦腔》。

  《秦腔》赏析
  我一向是不在街头书摊买书的,不过,某一日逛街中在街头小摊看到了一本厚厚的《贾平凹全集珍藏版》,引起了我的兴趣,因我颇爱读莫言、贾平凹的书,所以,就改变了我原来的购书习惯,讲好价,一口答应买下来。待回家打开书一看,收录了贾平凹先生4部著名小说,第一部是《秦腔》,我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读着、读着,就把我吸引到书的内容里,大约用了一周时间就把它读完,透过薄薄的纸片,我感受到了深层的陕南农村风情,心中不由喟叹:真不愧是大家绞尽脑汁写出的一部精品,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秦腔》是贾平凹2003年春天开始写的,他的初衷是通过这本书为故乡竖起一块牌子,这是他倾几年之力写成的第十二部小说。他自己在《后记》里引用古人说的一句话:“文章惊恐成”,这部作品就是贾平凹在惊恐之中、三易其稿写成的。2008年10月,《秦腔》获得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认为属情理之中,当之无愧。这是贾平凹在经过对小说曲折探索后“痛苦分娩的孩子”,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贾平凹认为这是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为完整的写农村与农民的作品,也被著名文学评论家认为是当代描写中国农村终结性的作品。
  说起《秦腔》,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我就在贾平凹《秦腔》所描写的陕西东南一代农村当过兵,耳濡目染的几年生活体验,在陕南农村集市,我亲耳听到了当地老百姓唱出的几乎原汁原味的“秦腔”,我第一次感到了“秦腔”的震撼力;在八百里秦川,我也亲耳听到了部队陕西兵荡着山谷的回音,尽情唱出的荡气回肠的“秦腔”,这是军中的“秦腔”。我一直觉得,他们不是“唱”出的“秦腔”,而是从喉咙里“吼”出来的,听到的仿佛是一种震撼和呐喊,那是借“秦腔”之声感情的迸发,“秦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我就觉得“秦腔’一旦融入到生活,就有了真情实感,便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念和感情寄托,基于这样的深层体验,回过头来再捧读贾平凹先生的《秦腔》,顿感戏中有文,文中有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使我真正融入了书中,确实品出了《秦腔》的“味”。
  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为“秦腔”而写《秦腔》,他认为秦腔是“秦人之腔”,是“秦人的声音”,他站到作家的高度和历史的角度,把在先秦之地随处可听到的“秦腔”作为一种载体,以“秦腔”为主线,用心“悟”《秦腔》,用口来说先秦之地老百姓的故事,以作家的形象思维,真实地表达秦人几千年沉淀的性情在当今三秦农村的总爆发,真情描写秦人在新时代的各种追求中对传统的观望与留守。所以,贾平凹在每处情节高潮的时候都让“秦腔”弥漫清风街,以“秦腔”为主线,而不是着重写“秦腔”的故事情节。
  《秦腔》的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引生,也就是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是“我”,“我”是看清风街每条巷道、拐角的眼睛,是听清风街每一个人的声音、狗吠鸡鸣甚至还有幽鬼对话的耳朵。在这里,贾平凹先生刻意把“我”大胆地描写成一个"疯子",把他看成是众人眼里的另类,不同于常人,这样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且能顺畅自如地描写、叙述,也可避免现实生活中的“对号入座”,干扰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可无拘无束地抒发情感,真实地揭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以“我”的视角,描绘了清风街的风土人情、世事沧桑、人生命运之起伏。清风街的白家是村子里的地主,就是村子里的主宰,其他姓氏都为白家打工,就连人丁兴旺的夏家也难逃为白家种地的命运。但“天有不测风云”,过去的白家已沦落到被批斗的地步,夏家以夏天义夏天智兄弟的兴起而代替了白家,主宰了清风街。夏天义的一声吼可以震慑清风街的上千人,夏天智的一声咳引来了清风街所有人踏破门槛的看望。
  《秦腔》里描写了夏天义、夏天智、白雪、夏风、君亭、武林等一大批人物,叙述了风云变幻的许多故事,所讲述的每件事,所形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及对待事情的态度,栩栩欲生,恰到好处,小说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语言特征,小人物的悲欢、他们的生活片段都显得那么真实。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在现实社会里找到原型,都像是陕西秦南棣花镇的真实生活写照,书中“清风街里的人人事事”,在作者故乡的棣花街上都能寻着根根蔓蔓。
  夏天义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之一,他做了几十年的村干部,连县志里也多次提到他的名字。他的一生都是踩在清风街这片厚实的土地上,他把土地当作他的生命,用心耕耘着这片土地,批地主,分土地,修田地,固河坝,最后还死在没有整修完的土地上。夏天智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位退休的老校长,他在清风街的威望最高,仿佛是清风街的精神领袖,仿佛代表了清风街的传统文化。夏天智的酷爱秦腔,每天收听收音机里的秦腔,并按了个大喇叭,每天在清风街的大喇叭播放。最后他画出了“秦腔脸谱”,出了书,伴随着他进入了棺材。书中描写的白雪、夏风、君亭、赵宏升、三婶、四婶的形象很深刻,至今记忆犹新,就好像是现实农村生活的某某人物。
  读了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后,重新回过头来读《秦腔》,感到清风街的风云变迁就是棣花街的翻版,是棣花街变化 的一个缩影,这也仿佛是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2854/

推荐访问:浮躁 贾平凹 小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