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20-11-18 12:00:06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师道》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师道》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虽然当了十多的老师,却从未真正去思考过。潜意识里认为教好自己的书,管好自己的学生,尽好本职工作,这就是个好老师了。南怀瑾老师说: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是师道的精神。教育是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但变化气质非常难得!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以为只有饱读诗书或者丰富的阅历才能形成一个人特有的气质,读了此书,原来教育也可以改变人气质,要达成这目的,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经师”就是教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的老师。“人师”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讲“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来我校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文化课基础差,读书不用心,作为一名文化基础课老师在教学上有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也会延伸出在技校当老师不用太认真,只要过得去就行。仔细品阅此书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者除了授业解惑更要勤学修身善做人师。

  古代教育家们把教育视为天下大任,坚持诲人不倦的责任感。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也应把要严于律己作为前提。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包括德和才两方面。古代“师道”强调“尊德行”为主,“道问学”为辅,可见古代“师道”中“德”的重要地位。《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具备了《中庸》中所说的“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的时候,才算真正具备了为师的条件。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学习,把教师自身修养的首位。那么如何在现实中,真正地做到严以修身呢?我想,学习是最佳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就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常态,不间断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以内在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迎接到来的每一刻。而一旦学习成了常态,你就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所长所短,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就会不间断地铸就着自己生命的厚度。

  教师以诲人为业,仅有自身过硬的条件和乐于育人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育人。古代“师道”特别重视“人格感化”的教育手段,

  强调教师要善于行不言之教,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和优良风范去陶冶和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目的对学生善用“人格感化”的施教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需要的教师素质也越来越高,做一名好的教师只钻研好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这样的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修养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才学、有见识、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教师要做一名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长者,引领着学生们去攀登人格和智慧的高峰。

  《师道》读后感

  “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上,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的去做。”

  这两句胡适的名言,是我读了之后最有共鸣的了。责任和担当是知识分子的本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我们做就要去做好。作为普通老师,做好教学的事;作为教研组长,做好教学和教科方面的引领工作;作为教务处副主任,做好分管的学校教务工作……有责任担当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因为喜欢就去做好。

  书中说到:按照规律,人往往要到晚年才能进入清明高远的境界,但清明高远的境界似乎贯穿了胡适的一生,他总能在得失之间、舍得之间寻求到中庸,寻求到恰当,寻求到道统。不慕高管,不逐名利,去嫉妒心,存宽厚意,也许人到中年的我们,也是慢慢能靠近的。

  感人的是,胡适用真挚的情感、陈恳的态度、充分的理据说服罗斯福总统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用正向去感悟正向,用自己的正能量来影响他人,多么宝贵的品格。

  忍和容的智慧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充满各种自我,性格上有棱有角,但谁不是从一个有棱角的石头变成一个光滑的雨花石,修炼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阶段吧。就像作者起的标题一样,荣才为智慧。

  《师道》读后感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第二周,了解蔡元培先生,北大之于蔡先生就是精神领袖,不愧为“民国教育之父”。

  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中国哲学思维使得一批人才在北大集聚,不拘一格降人才,凡有学识者皆可。他访友说服各种青年才俊来到北大当教师教授,将北大原有的旧习气一扫而光。

  北大一百多年的学术自由之风在蔡先生的倡导下成长。自由的思想与学术的精神对社会文化及社会风气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实现了民主与平等,学生可以随意地听课,连校外的人都可以到北大听课。

  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也体现在对待传统和新学的关系上,传统的接纳,新派的照样欣赏,蔡先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摒弃门户之见,宽松宽容的形态造就了北大自由的氛围。

  蔡先生提倡学生组织并参加社团,尽可能地为学生 的身心自由与思想自由创造条件,以营造北大进德求学之优良风气。书中介绍的社团在现在看来都很适用。我们汾小的社团也是需要像大学校的社团学习,跨越很多学科的界限,英语老师教编织、数学老师玩滑板……人才多样美美与共,才能有立于高处的宽广视野,指向宽敞的浩荡胸怀。你我虽不能至,但一定心向往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08916/

推荐访问:师道读后感800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