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课题最新

来源:员工思想 时间:2020-11-10 08:00:06 阅读:

【www.bbjkw.net--员工思想】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家国情怀课题,以供大家参考!

  家国情怀课题

  找问题 理思路 明方向——记九江小学区级课题《基于家国情怀的小学德育课题开发与实践研究》研讨活动

  2019年8月28日下午,伴着夏日凉爽的微风,双流区九江小学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区级课题《基于家国情怀的小学德育课题开发与实践研究》研讨会。双流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理论室易恩主任、九江小学校长乔秀平及课题组全体老师参加了会议。

  首先,教科室何茜主任对该课题目前的研究做了全方面的汇报:从我爱我家庭——我爱我家乡——我爱我国家,三个层面的内容呈螺旋上升并指义明确。接着,何茜主任也谈到了课题面临的一些问题。听完何主任的介绍,易恩主任首先肯定了学校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研究的实用性。同时,针对课题组老师们的困惑,易恩主任详细进行了解答并给予了建议。接着,易主任对“家国情怀”中所涉及的年段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课题组在家训内容上清晰定义,找准方向。最后,针对易主任的建议乔校长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并表示课题组将在内容欠缺处再次斟酌,深入研究·······……

  本次会议气氛热烈,促使课题组老师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与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带着专家的建议,静下心来厘清思路,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争取从更新、更好的角度研究问题。“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深入研究,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九江小学的科研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家国情怀课题

  《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学科标准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培养爱国情操是其主基调。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认为是我们历史教师值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很多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其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被许多历史老师运用到历史课堂上来,恰当的家国情怀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深入历史,回到历史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时空中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今年我任教的是八年级历史,八年级的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特别是八年级上册教材是关于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最终赢得民族独立的这一段悲壮史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上,最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讲述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史实时,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情感波动,在了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时,学生的悲痛情绪深深感染了我。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遭遇和地位同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安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题材。所以我萌生了选择这个课题的想法。

  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初中阶段符合学生的情感养成,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上许多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可以当做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可以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历史学科的教学本质就是要以国家民族发展历程为依托,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其背后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心底产生对国家的热爱、民族的认同,激发学生的历史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国家担当核心素养。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或为了国家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或战场上奋勇杀敌,被俘虏后仍坚贞不渝,保全气节,或为了造福一方人民百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最终名留青史。这样的事迹正是这些仁人志士在家国情怀的驱使下做出的。放在今天,这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符的,通过历史教学中的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受到精神上的感染,树立行为上的榜样,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意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一学年,以每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共实施两个周期,每个周期按以下步骤开展活动。

  我们课题组准备充分利用八年级的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深挖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方法,我们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注意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感知生活的变化与发展,明白我国历史的发展的艰辛曲折,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使学生可以从容地处理好现实生活中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关系,拥有心怀天下的情怀,建立起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正确价值观念。

  具体实施过程中,准备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入手,在每节课中都设置相应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参与到探究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传承中,开展主题活动,制作板报手抄报,宣传了解感知家国情怀。还会利用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组成几个小组,从不同视角来参与活动,尽可能将参与活动的学生全面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

  由备课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深入课堂,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了解每个班级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并对本教研组各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带共性的若干问题,然后做好以下三件事:

  (1)梳理影响学生课堂情感价值观表达的若干因素,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提交教导处备案。

  (2)组织本组教师逐一讨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方法。确定本期重点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实践课题,并制定活动的详细方案。

  (3)找学生座谈。和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讨论对于参与历史课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能够引起他们更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本次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4)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来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反馈,及时调整改进研究的方法。

  (5)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及时形成研究报告、总结,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经验。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我们想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历史备课组的成员更加凝聚起来,提高校本研修的能力。更科学地掌握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而让学生对历史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快乐中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利用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养成了收集、整理、运用资料辅助历史学习的习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历史,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家国情怀课题

  当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一带一路”建设企业跨文化合作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哈萨克斯坦能源输出简析其外交政策发展》《关于在中国青少年中推广“一带一路”旅游的调研》……翻开这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一带一路”与我们的未来》中英对照文集,很难想到这部著作竟出自12名中学生之手。

  “我们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投身‘一带一路’研学,希望以青少年视角提出问题并努力寻解。”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经过一年多时间,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一带一路”进行研究,日前已经结题。

  “新时代青少年既要博学古今,又要心怀天下。该课题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创新,更培养了青少年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家国情怀。”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表示。

  研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应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参与实践、了解社会。“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案,青少年作为全球未来建设的主力军,理应参与其中。

  2017年初,“‘一带一路’与我们的未来”课题在人大附中正式立项,课题组成员主要为人大附中高二年级学生。课题成立后,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研学。

  学生李续双研究企业跨文化合作,她积极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到“走出去”的中国铁建和中国中车等央企实地调研,对相关专家以及海外经历丰富的建设者进行访谈。每次写稿她都要请导师和相关专家审阅,也常常为一个案例苦苦思索。

  经过近5个月的研学,有些同学的研究已初步成文。2017年5月,课题组举行了中期汇报会。在听取同学们汇报后,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相关机构的学者专家进行了评估,并提出许多可行性意见。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聆听‘一带一路’参与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艰辛,分享他们的喜悦,培养了从全球视角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人大附中团委书记刘炜说:“从最初的尝试接触到后来的深度参与,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些孩子也因此做出了未来大学时期的专业考虑。”

  担当:以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为己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课题开题时,这句话被人大附中人文实验班班主任佟世祥反复提及。

  说到课题的缘起,还要回到佟世祥在高中语文课上布置的作文《中华富强论》。李续双在作文中认为“中华富强之道,在于开放”。结合之前她在课堂上学习的“一带一路”倡议,李续双和几位同学商量,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传达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于是“‘一带一路’与我们的未来”这一课题就诞生了。

  “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一带一路’问题最年轻的课题组。”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虽然由于阅历、知识、思维、表达等原因,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关键是,十几名青年学子自发地共同学习、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进取和担当。”

  “这些学生的论文,令人由衷感叹:中国少年出手不凡。”传播学者赵月枝认为,这样的研学,是当代中国青少年“立志做大事”的生动实践。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中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翟小宁说:“希望同学们秉持理想,继续努力学习,以这项课题的结题为起点,以走出中学校门继续深造为起点,继续关注国家的发展,继续以‘一带一路’课题的延伸研究作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未来的重要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07521/

推荐访问:家国情怀的名人事例 家国情怀的素材摘抄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