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悲咒全文注音]佛经大悲咒全文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5-24 09:46:58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第一篇佛经大悲咒全文:佛经中的佛咒


  佛咒就是断七字识和摄七子识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咒语来断摄你的当前意识作用,破你不好的意识念头,化解当下恶业识为善业识!
  佛咒简介
  咒在汉文也叫祝,古代我们祖先有祝由科。
  原始佛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初始是不做佛咒的,因为佛陀反对用神通来开释,后来婆罗门教自印度流行。吸引了许多本来要学佛的人。婆罗门教就主张用咒修行和行教义。佛陀为了方便传法,就把这个外道神通作为方便法来开释一部分缘分。 因此就在以后的佛法里经常出现佛用咒语转法轮的佛经。
  在佛法,咒就是断七字识和摄七子识的作用。就是通过咒语来断摄你的当前意识作用,破你不好的意识念头,从而以佛菩萨加持力(七子识母识)摄受你的意识,化解你当前不良的环境或者开化你的清净心。通俗说就是化解当下恶业识为善业识!
  佛咒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关键在于控识的修行能力。我们一般人的元识也就是识精(第七识)是通过摄取前六识见取的信息来指导六根的作为来认识分别世界的。而这个作为是随所见环境生灭变化而随着变化的,他们互相作用互为主人。但是如果修行道行很高就能过直接启用识精(第七子识)的母体(阿赖耶识)的本体来运作六根。但是因为阿赖耶识不是净识,是垢净聚齐的。所以修行道行高的人如果用恶念来给你传咒,就能伤害你,魔咒就是中国说的诅咒。反之佛菩萨用的是善念,所以就能给你好的受用,也就是中国说的祝咒!
  佛咒其实就是母识,我们说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境界皆是母识依取七子识所取见所变化出来的。佛咒的的作用就是取你最后念咒前的那一念识,来化现你所求境界(正报身和依报世界)。
  比如你身体不怎么好,你念净身咒,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好起来,你经常做梦就念净意咒,但是其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你的信力大小。你比如往生咒“阿弥陀佛”,你的信力的大小最终将直接决定你临终往生的层次。如果想持咒获得非常大的效果,你就要找真正有修行的人来指点你念了!
  目前最流行的佛咒咒语有阿弥陀佛佛号 观世音菩萨名号 还有六字大明咒 大悲咒 楞严咒净身口意业咒等。他们在佛经里全有专门的论述。
  佛咒大全列表

  大悲咒
  六字大明咒
  往生咒
  十小咒
  雨宝咒
  药师咒
  静心咒
  清心咒
  净水咒
  观音咒
  财神咒
  军吒利菩萨咒
  百字明咒
  小供养咒
  施残食咒
  甘露手咒
  般若心咒
  灭定业咒
  阿弥陀佛心咒
  长寿佛心咒
  摩利支天咒
  月光菩萨咒
  日光菩萨咒
  施饿鬼食咒
  净化供品咒
  无能胜菩萨咒
  仁王护国咒
  绿度母心咒
  消灾吉祥咒
  文殊智慧咒
  阿

第二篇佛经大悲咒全文:心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剩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G碍,无G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
  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一个字也没有更改;鸠摩罗什法师也有翻译这部心经,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如是我闻等语,但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师所说的那么简洁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玄奘法师后来到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
  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心内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贤菩萨,心中的愿力,就是地藏王菩萨。
  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开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
  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十方如来同一个心,无两个心,阿弥陀佛的心与释迦佛的心相同,释迦如来的心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无量佛都是一个心,返观众生心,个个不同,因为众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会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谓观自在?对机说法,对病落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背菩提心观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缚,离菩提心观色,便著色,为色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闻声,便染声,被声音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嗅香,为香所染,为香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讲话,著了语言文字,亦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觉触,昧著了触,为触尘所缚,不得自在,过在何处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观一切法,著一切法,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于一切法得自在,故观音菩萨的‘观’字,不是叫我们观法,若观黄金,可能起盗心:观色则著色,观名则求名,所以要离境-离三界之境、离六尘之境、离人天之境、还有,离目前之境,而观自己的心,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忏内,观音菩萨云:‘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观音菩萨观心,于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观自在。
  普门品云: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于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于水得自在。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于王难得自在。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于怨贼得自在。
  观音菩萨不但于种种难得自在,于贪嗔痴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观音菩萨圣号的人得自在。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友-于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养观音菩萨,与受持供养恒河沙菩萨的功德相同-所谓一多自在。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于一切身得自在。
  有些人把‘观自在’解作观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甚么?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已是众生:只缘众生迷了佛,识得众生便识得佛,不是佛迷了众生,度了众生便无迷,不迷便见佛,佛是众生所成,一定要认识众生,犹如馒头、水饺,为面粉所成,是故一定要认识面粉。
  下文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自己就是五蕴,五蕴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蕴所覆,便不能认识自己,所以人人念佛,也不识得念佛是谁,因为被五蕴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但这个‘深’字很重要,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称为小般若,我认为这个深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们念佛,佛从何处出呢?
  你要看!
  越看越深,绝不容易看到底,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们看这个念佛是谁,亦无有来处,惟有看他从那个地方出,就从那个地方直看下去,诸法无有来处,是故看不到来处,若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而是有所从来,既然如来无所从来,佛号亦无所从来,既无来处,便是深,是故甚深般若无底。虽然看不到佛号从何处来,但已入了另一世界,而这个浊恶世便空了,无论你看甚么,看念佛是谁、看自己拜佛、看自己讲话、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切法都无来处,甚深!甚深!故般若称为深般若。
  有些有善根的人,坐禅时身体空了,他使惊恐起来,切不要惊恐,身体虽然空了,但心还末空嘛!身体空的时候,心便现出来,你再看这个心,心有无量的妄想,你便看这些妄想,无量的妄想不生,那时你的涅盘心便现出来,所以在深般若中,观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众生,五蕴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认识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蕴,蕴即盖覆之意,五蕴盖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蕴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蕴,菩提心才现出来:我们现在这个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称为道心,可以说是人我是非,贪名贪利的心,五蕴空时见菩提心,从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
  生极乐世界也要空五蕴:劫浊就是色蕴,烦恼浊就是想蕴,见浊就是受蕴,众生浊就是行蕴,命浊就是识蕴,空了五蕴便能到极乐世界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释迦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教我们空五蕴,心经故然如此,弥陀经离五浊即空五蕴,妙法莲华经过五百由旬到宝所,五百由旬亦即五蕴,乃至解深密经空八识,转八识成四智,八识也是五蕴,眼耳鼻舌身识便是受蕴,所对五尘是色蕴,第六意识是想蕴,第七识是行蕴,第八阿赖耶识便是识蕴,是故八识便是五蕴,唯识教我们转八识成四智,不是教我们分别甚么名相,转八识即空五蕴,四智即佛性,亦即是菩提心。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字也要解释一下:一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时指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过去现在未来都行深般若,所谓过去不可得,过去便有般若,未来不可得,未来便有般若,现在不可得,现在便有般若,时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得,故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二百多字的是心经,我现在再把心经浓缩为一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未来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过去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现在学佛的人亦要照见五蕴皆空,路就是这样行,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为一个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8388/

推荐访问:佛经大悲咒全文注音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