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备课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20-03-27 07:02:05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word/media/image1_1.png素材一  重难突破处理策略

[重难点一] 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重点)

重点分析:

传染病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较容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学生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忽视其科学性,受错误前概念影响较严重。学生会认为传染就是疾病症状在更多人身上体现,没有意识到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区别,不清楚传染病的病因。有些学生还会将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与其传播起点“传染源”相混淆。

突破方案:

以感冒和流感为例,询问学生“什么样的病算是传染病?”,同时以“近视”为例,理清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区别,进而思考“传染病的传染性从何而来?病因是什么?”结合教材“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流感和甲肝的传播途径,从而归纳出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对每一环节,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使学生较全面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具体内容。

[重难点二] 说明常见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点)

难点分析:

传染病的病因往往是病原微生物,是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微观世界。学生往往只是对某些致病菌或病毒有所耳闻,但其科学概念是混沌的状态,甚至盲从于一些不科学的预防措施。

突破方案:

以巴斯德和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对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医学史的细菌时代。教师补充相关科学史的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对“传染病的根源是病原微生物”有更深入的理解。结合多媒体PPT,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常见传染病的致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图片,使病原体概念具体化。在讲解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时,逐一梳理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样做好铺垫后,接下来的预防措施就水到渠成了。

word/media/image3_1.png素材二  音视图资源  详见光盘内容

1.流感

2.病毒

3.蛔虫病

4.蛔虫病的预防

5.艾滋病

6.人类与遗传病的斗争示意图

7.常见的病原体

8.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

9.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word/media/image4_1.png素材三  导入课堂

[问题导入] 每年,特别是春秋季节,人们都会警惕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最近几年,你知道哪些传染病对人类影响较大吗?

[问题导入] 近视眼和角膜炎都是眼睛疾病,它们都能传染么?为什么?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播放有关非典、甲流、禽流感、手足口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在刚才放映的幻灯片中,大家都看到了哪些疾病?为什么这些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以至于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结合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对,他们具有传染性,是传染病,哪位同学能举出你和家人曾经患过的传染病的例子。(如果学生能回答,就顺势导入:我们今天就更深入的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回答也可顺势导入:大家对传染病的知识不熟悉,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word/media/image4_1.png素材四  拓展材料

1.MERS病毒

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已经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大多数MERS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在沙特。

MERS-CoV最早于2012年9月在沙特被发现,早期因与SARS临床症状相似得名"类SARS病毒",也成为第6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也是过去10年里被分离出来的第3种。人体内的冠状病毒最早于1960年代在英国被分离出来,病毒因其表面皇冠状的突起物而得名。它可能与人、猪、猫、狗、鼠和鸡的呼吸系统感染相关。

出于通俗易懂的考虑,媒体经常把MERS称为新SARS,但事实上,虽然这两种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但它们在基因上具有明确的差异,而且感染人体时使用不同的受体。

2014年4月13日沙特阿拉伯确认,一种致命病毒感染病例在过去两周内激增。这种病毒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病毒),2012年9月被确认,迄今已致死92人。此前,一个国际医生团队在对MERS病毒进行研究后发布报告称,这种病毒比SARS更易致死。

首例MERS病毒感染病例2012年9月在实验室获得确认。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自那时起,全世界已有228例。大多数MERS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在沙特。不过,欧洲也已确认MERS病毒感染病例,但全部病例据信与中东有关系。

2015年5月27日晚10时世界卫生组织通报:韩国一例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已出现发热症状。广东惠州MERS疑似病例韩国亲属2人已确诊。

2015年6月13日韩国首次发现第三代人传人MERS病例,并有儿童疑感染,韩联社援引韩国保健福祉部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管理对策本部的消息说,MERS确诊患者增至138人,其中包括第三代人传人病例。

2.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疫情预防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3]

3.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以下情况时应要洗手: (1)在接触眼、口及鼻前; (2)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或咳嗽后; (3)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或门柄后; (4)处理食物及进食前;及如厕后。正确洗手步骤:(1)开水后洗涤双手。 (2)加入皂液,用手擦出泡沫。 (3)用最少二十秒时间洗擦手指、指甲四周、手掌和手背,洗擦时无须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可以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关上水源,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

4.19世纪的“白色瘟疫”——肺结核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

5.牛痘与天花的故事

200多年以前,在欧洲城市的街道上,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因患天花病而满脸麻斑的人。有些地方甚至难以见到没有因天花致残的人。这种病当时就是这样广泛流行。

天花是传染病中流行最广的一种疾病。在18世纪时,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约有44万人,还有许多人在天花治愈后,留下终身残疾,有的甚至双目失明。在幼儿中,尤其是贫民阶层的幼儿中,天花的死亡率特别高。

在当今时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许多国家广泛开展了预防天花的种痘,于是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可以认为是被战胜了。现在年轻一代的医生只有从书本上或故事中才知道天花这种病。

每当谈起种牛痘,人们就会以感激的心情回忆起那位提出用接种的方法来抗御天花的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1749--1823)。

琴纳在并不知道天花的病原体的情况下,是怎样发现了抗御这种传染病的方法呢?这源自他非凡的观察力、勤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善于留意别人不十分重视的东西的认真态度。

当琴纳还是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感染过“牛痘”的人,就不再患天花了。原来,在牛、猪、驴、马、骆驼和羊等动物的身上也能看到与人的天花相类似的疾病。患病时,动物的乳房和皮肤上形成一些类似天花的脓疱。

琴纳向村民们仔细询问,原来老百姓早就知道人患的天花和牛患的痘疮有着某种联系。挤奶女工告诉琴纳说,她们通常都感染过牛痘,没有人再患天花。牛痘症状在她们身上仅表现为手上出现一些脓疱,只是间或伴随一些轻微的不适。

善于观察的琴纳医生对这种有趣的现象思考起来,他开始研究记述民间治疗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书籍。从这些书籍中琴纳得知,中国人早就有用牛痘的脓液给儿童接种的习俗。

琴纳对所有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认真思考,观察了天花和牛痘的多个病例,逐渐形成了一种想法,即人为地使人感染牛痘,这样就能够使人避免患天花病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琴纳决定在人身上进行首次接种试验。1796年5月14日,他从一位感染牛痘的妇女手上提取脓液,接种到自己8岁的儿子约翰·菲普斯身上。过了几天,小孩经受了轻微的不适之后,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但是孩子现在是否对天花有了免疫力呢?这还要进一步弄清,因此还需要作试验。但是这次的试验是危险的——要用孩子的健康作赌注,也许还可能使孩子丧命。

不久以后,在琴纳居住的地区天花急剧流行起来,于是他有可能来检验自己的疗法是否有效了。他提取了天花患者的脓液,把它传染到儿子约翰·菲普斯身上。一连三个昼夜,焦虑不安的琴纳都在极度的紧张中等待着这次决定性试验的结果。大胆的设想终于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在接种过天花脓液的地方出现过的红点消失了,孩子没有染上天花。经过接种牛痘,他对天花有了免疫力。在意大利波伦亚市给琴纳建立的丰碑上面记下了这一历史性的试验留作永恒的纪念——雕塑家塑造了这位伟大的英国医生正在一个小孩的手臂上划痕的情形。

1798年琴纳发表了关于接种牛痘的文章,于是他的这种方法开始在全世界传开。然而赞成种痘的人们还得要去对付那些愚昧无知和敌视科学的人们的不信任和直接抵制。特别是那些教士们最反对接种。即使在许多国家的医生中,也有不少反对接种牛痘的人,他们认为这种接种法是不科学的。甚至还流传着一些奇谈怪论,说什么种过牛痘的人会长犄角和毛。在一些报刊上也出现了有关这方面的讽刺画。

但是任何一种科学发现迟早总是要取胜的。琴纳的发现最终也取得了胜利。

琴纳于1823年1月26日去世,终年74岁。他在临终时已知道他的抗御天花的方法正为人类造福,并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承认。许多科学协会推选琴纳为名誉会员。人们为纪念他发行了纪念章,还在许多城市修建了纪念碑。

但是琴纳始终也未能认识到,他所提出的接种方法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只是在80多年之后,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才对琴纳的发现提出了科学根据。188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一次国际医生会议上,巴斯德作了“关于接种法抗传染病的科学原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巴斯德把这类接种都称为种牛痘,把接种的物质称为牛痘苗。“我使种牛痘一词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巴斯德说,“我想科学会承认这个词,以表示对一位伟大的英国人琴纳所作的丰功伟绩的感激之情。”

word/media/image3_1.png素材五  教材参考答案

[教材P72想一想,议一议·参考答案]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否患过此病略)

[教材P73资料分析·参考答案]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

3.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教材P76练习·参考答案]

1.B [解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患手足口病的儿童以及流感患者都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而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2.D

3.C [解析]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就是空气和飞沫传播。

4.天花尽管已经被消灭,但还有可能“死灰复燃”。这是因为保存在实验室里的天花病毒,可能会由于战争等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散布在空气、水和土壤,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天花流行,等等。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定时或定期进行培养,并进行研究,以备将来一旦天花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保存的天花病毒生产疫苗。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59075/

推荐访问:传染病及其预防ppt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