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和谢烨的故事]顾城和谢烨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3 09:35:28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1) [顾城和谢烨]顾城作品《水乡》赏析


  顾城作品《水乡》是一篇极佳的诗篇,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传诵着。那么,顾城作品《水乡》是怎样的一首诗篇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顾城作品《水乡》,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清明
  淡紫色的风
  颤动着——
  溶去了繁杂、喧嚷
  花台布
  和那布满油迹的曲调……
  这是水乡小镇
  我走来,轻轻的
  带着丝一样飘浮的呼吸
  带着湿润的影子
  鲜黄的油菜花
  蒲公英、小鹅
  偷藏起
  我的脚印
  我知道
  在那乌篷船栖息的地方
  在那细细编结的
  薄瓦下
  你安睡着
  身边环绕着古老的谣曲
  环绕着玩具
  ——笋壳的尖盔
  砖的印
  陶碗中飘着萍花
  停着小鱼
  甲虫在细竹管里
  发出一阵噪响……
  你的白云姥姥
  合上了帐幔
  黝黑的小印度弟弟
  还没有诞生……
  我听见
  鸟和树叶的赞美
  木锯的拍节
  橹的歌
  拱桥和兰叶弧形的旋律
  风,在大地边缘
  低低地询问……
  我感到
  绿麦的骚动
  河流柔软的滑行
  托盘般微红的田地上
  盈盈的芳香……
  呵,南方
  喃喃
  这是你的童年
  也是我的梦幻
  ……
  嗯,你喜欢笑
  虽然没有醒
  是找到了,板缝中
  遗落的星星?
  那僵硬的木疖
  脱落着
  变成花香和雾的涌泉
  北风,和东方海的潮汐
  在你的银项圈中
  回旋,缓缓……
  是父亲绵长的故事?
  是母亲
  不愿诉说的情感?
  ……
  我走过
  像稀薄的烟
  穿过堂屋、明瓦
  穿过松花石的孔隙
  穿过一簇簇拘谨的修竹
  没有脚印
  没有步音
  排门却像琴键
  发出阵阵轻响:
  ……!——……!——
  我知道了
  我有两次生命
  一次还没有结束
  一次刚刚开始
  在你暂短的梦里
  我走了,我走向四面八方——
  走向森林
  踏入褐菌的部落
  走向弯弯曲曲的枝条和路
  跃过巧妙起伏的丘陵
  走向沙洲
  走向大江般宽阔的思想
  走向荆条编成的诗
  藏进蜂窝、鸟巢
  走向即将倒坍的古塔
  烟囱、线架的触角
  渗入山岳
  ——勇士的内心
  潜入海洋
  永不停息的吻……
  在你醒来时
  一切已经改变
  一切微小得令人吃惊
  现实只是——
  蛛网、青虾的细钳
  还在捕捉夜雨、余滴
  梦的涟漪……
  我
  将归来
  已经归来!
  踏上那一级级
  -阴-凉温热的石阶
  踏上玄武岩琢成的
  圆桌和柱基
  在小竹门外,在小竹门外
  做为一个世界
  把你等待
  1980年4月绍兴

  这是顾城题赠给谢烨(“X”)的一首非常美丽而独特的情诗。与谢烨的相识引发了一段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的漂泊生活,为了那些浪漫而炽热的约会。这期间,他以某种方式(想象或实际地)游历了谢烨的故乡绍兴。这次旅行似乎给顾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阅读到了只是浮现在他童话幻境里的真实意象:鲜黄的油菜花、蒲公英、小鹅、乌蓬船、飘着萍花的陶碗、堂屋、明瓦、蛛网、青虾、夜雨、玄武岩琢成的圆桌和柱基等等。更重要的是,他沿着这样的意象道路走进了谢烨的童年。他多么渴望有一次这样深切的进入,去触摸谢的面容背后的一切:她的情感、她的灵魂、她的身体及其她身后的历史。
  全诗按主体(我)中心的句式历时性*地展开,从“我走来”——“我知道”——“我听见”——“我感到”——“我走过”直至“我将归来”,江南的景色*意象和谢烨的童年意象交织地行进着,不时插入顾城的惊叹、赞美和低呼,插入对于恋人的呢喃和对于乡村童话的痴迷。“呵,南方/喃喃/这是你的童年/也是我的梦幻”,这个小段是顾城幻想性*人格的再度显现:他企图把谢的家乡转换成一个真实的童话,并且让谢烨扮演这童话的主人公。
  一方面用话语虚构着心灵的童话,一方面又试图在实存世界中寻找童话的具体影象,这就是顾城一生所孜孜不倦的事业,隐居激流岛是他最后的努力,而围绕谢烨童年及家乡所展开的梦想,则是他比较早的一次图谋。但奇怪的是,总是以儿童精灵面目出现的顾城,放弃了对于母亲(父亲)家园的呼吁,转向另一个相反的立场——他要自己来充当一个父性*的家园,“做为一个世界”,把谢烨的童年幻象“等待”,也就是等待一个需要他疼爱和关情的童话女孩。
  这种立场的转换对于顾城来说是异乎寻常的,它使《水乡》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构成了人格的鲜明反差。但如同顾城的所有幻觉一样,这样的情感幻觉是极其短暂的,最终,不是谢烨住进了顾城的父性*的家园,而是他本人住进了谢的母性*家乡。
  的确,从《水乡》中,我们已经能够辨认出顾城的一这一精神倾向:这“水乡”充满羊水般的温柔、梦的涟漪和湿润的影子;乌蓬船像摇篮一样静静地停栖着,而那个“还没有诞生”的“黝黑的小印度弟弟”,正是置身于这个巨大子宫里的诗人的自我隐喻。尽管它经过了话语掩蔽而难以察觉,但它毕竟悄悄地存在着,向人们说出了对于母体的难以言喻的渴望。
  这就是同时存在于《水乡》中的两种分离和对抗的立场,谢烨能够在诗以外的地点同时响应这两种召唤吗?她能够同时既扮演诗人的孩子又扮演他的母亲吗?我们无法真正掌握问题的答案。但至少在诗歌之内,凭藉话语和意象的自由剪辑,顾城达成了这两者的合一。

(2) [顾城和谢烨]顾城诗歌《远和近》赏析

  顾城诗歌《远和近》写作的手法很高明,通篇漾溢着自然主义的气息。看似不事雕凿,信手拈来,以其天然呵成的形式容纳无拘束的内容,实则匠心独具,刻意求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诗歌《远和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一
  眼睛给我们以看的功能,而看什么与怎样看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诗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看云和看人实际上是在云与人之间进行选择,择其美者而爱之。诗中的你,令“我觉得”: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冰清玉洁与云为伴,与大自然相亲和。诗中的你——这一高洁而又飘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优美的人格力量,也寄托着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以一种柔弱的孩子气深爱着大自然中那一切难以言说,超然、神秘而又永恒、无穷的美。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正是诗人这种美学趣味的表证。这虽是一首现代诗,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却承继着我国传统的诗心与文心: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无限中逍遥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遨游于长空飞云之时,从而获得精神的长驻与永恒。
  人们的眼睛可以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可以极目无穷,见人所未见。“看不见林中的庙宇,看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见王朝闻《欣赏、“再创造”》)。乐山乐水,见智见仁,有所视才有所不视,有所弃才有所取。诗人的所取、所求、所亲、所近,无不凝结着诗人的卓识,诗人的灵视。这首诗正是用远和近警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边,也并不觉其遥远;对美无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乡,照样会迷失求美的本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寻觅,是否在祈求。
  赏析二
  顾城的《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而引起争议。实际上这是一首揭示人际关系的小诗。诗的人物形象是“你”与“我”相对而坐,由“我”发言,“你”则无言以对。“我”的发言,抓住“你”的视线,正如孟子所说:察其人也,观其眸子。从目光透视内心。“我”的发言,只是把自己对 “你”的印象(感觉)告诉“你”,语气和平,但责备却很尖锐。“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是鲜明的。
  诗是写情的。这首诗写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情与爱情。从“我”的责备看,“我”与“你”之间,不是友情出现了裂痕,就是爱情潜伏着危机。而细听“我” 的声口,此诗所写,似是后者。由于“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这样,只好默认;如果不是这样,便须答辩。然而,诗人没有再写下云,似乎“我”的斥责已一语中的,只好默认了。
  诗的内涵,富有思辨力与批判力。但毫无说理气息,全凭形象发言。一个“看我”与“看云”的对比,就令对方哑口无言了。
  本来,人际关系,一般是“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离。
  诗是半格律体,语言精炼,找不出一个累赘的字。
  无论从内容看或从形式看,诗的审美价值都不能低估的。
  赏析三
  很象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戒惧心理以及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诗人追求的是纯美的一种境界,就象韩美林的画一样。简洁的六句话,给我们了许多许多,但真正要说出来时却又说不清楚了。作者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一会儿站在这个角度,一会儿站在那个角度,把人世间的那种隔膜、不理解,和在自然面前的坦白与诚实很清晰地展现给我们。这是一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中的清醒。
  你和我在这里发现了什么呢?“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生动的心理状态凸出象浮雕一样。我们可以感觉它,但不可以改变它。
  诗的手法很高明,通篇漾溢着自然主义的气息。看似不事雕凿,信手拈来,以其天然呵成的形式容纳无拘束的内容,实则匠心独具,刻意求工。
  赏析四
  这首字句最简单的诗一经发表,便被惯以难懂的“怪诗”而引起广泛的争议。而顾城,依然睁大着眼睛,无辜地看着人们为他而起的种种喧嚣。人们的解读也是这样的一番远和近。人们看顾城时,离他很远,而人们看云时,就会离他很近。齐豫有一首歌: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样的密集,地上的人们为何像星星一样的疏远。其实要读懂一个人,比读懂一朵云还难。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有多少人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中,又有多少人去留无意。但在看花开的时候有那一刹那的惊喜,看花落的时候,有那一瞬间的悲伤,看白云苍狗的时候,念过那一声天地悠悠,至少,在此刹那瞬时之间,我们都有过一阵共鸣,而这正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最靠近的时候。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顾城,一直是那个站在人世江湖的浮桥上看风景的人,他在这里神与物游,在寂然凝虑中,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他在这里,看见了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看见了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明月是他的窗子,为他照进天堂那童话中的光亮,而身在童话中的他装饰了我们的梦。
  也许,我们离顾城有多近,离现实就有多远,离顾城有多远,离现实就有多近。

(3) [顾城和谢烨]顾城与谢烨


  当才子顾城与谢烨认识的那一刻,他们就知道当对方是自己的需要的人生伴侣。那么,诗人顾城与谢烨有着怎样的事情发生呢?顾城与谢烨是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的呢?
  979年,在一辆列车上,23岁的顾城邂逅谢烨,爱情以一见钟情的方式悄然降临。在众人眼里,谢烨无疑是最适合顾城的人选。金童玉女的组合,是文学圈朋友里羡慕的一对。
  4年后,他们结婚了。婚后,谢烨担负起妻子的责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顾城的生活。在顾城的世界里,写诗和创作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因为清高,他很难把诗歌和金钱联系在一起。基于理解和爱,谢烨不得不渐渐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1987年,顾城受邀去新西兰讲学,为了照顾顾城,同样是诗人的谢烨坚强地承担起养鸡、卖鸡蛋、卖春卷的农家劳作。在顾城的生活里,谢烨不仅是妻子更是司机、翻译、秘书、保姆甚至母亲。定居新西兰激流岛后,顾城拒绝学习外语,是岛上唯一一个不会说外语的人,融入当地的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除此之外,他不学开车,无论到哪里都由谢烨接送;他不会打字,文稿都有谢烨代劳;饿了,谢烨要马上给他做饭。即便如此,顾城还是显得格格不入。他曾在自家的院子前圈了一块地,由谢烨在里面养鸡,最终,鸡的吵闹和气味引起了岛上其他居民的不满。社区官员几次上门要求他们处理掉这些鸡,由于顾城坚决不同意,被告上法庭。一气之下,顾城拿起刀冲进鸡舍,把几百只鸡全宰了,当着社区官员的面,他把血淋淋的鸡头放在一个塑料袋里当场交了出来。结果,社区官员吓得落荒而逃,而顾城也落得了“怪人”和“疯子”的名号。因为要生活,谢烨不得不极力在邻居间一一化解和调和。
  1988年,顾城和谢烨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桑木耳。由于顾城不喜欢孩子,谢烨是瞒着他怀孕的。小木耳出生后总是哭闹,这对沉溺于工作且没准备做父亲的顾城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他要求谢烨把孩子送给当地的毛利人去养,并且不让谢烨去看望。
  那是谢烨身心俱疲的一段时光,她不仅要照料丈夫和儿子,还要赚钱养家,就在这时,她想到了另外一个女孩李英。李英是顾城出国前参加文学界的一次青春诗会上认识的,当时还在求学的李英对顾城充满了崇拜,常常与好友去拜访顾城夫妇。后来,得知顾城要出国,李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竟然当着好友和谢烨的面流泪对顾城表白。顾城被感动了,这一切,谢烨都看在眼里,只是当时没想这么多。
  出国后,顾城依旧保持着与李英的甜蜜通信。也许是想逃避,也许是想找个人来分散顾城对自己的依赖感和注意力,谢烨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她积极替李英办理各种出国手续。最终,1990年7月5日,谢烨用卖鸡蛋的钱换来了一张李英飞往新西兰的机票。顾城热切盼望着李英的到来,谢烨更是对她照顾有加,就这样,三个人的生活就这样畸形而又“平衡”地上演了。
  李英的到来让谢烨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望年幼的儿子。就这样,谢烨用极端的行动履行起做母亲的职责,却忽略了丈夫的变化。渐渐地,她发现,顾城对李英的感情投入越来越多,甚至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料想。为了不失去顾城,她开始竭力挽回这段已经偏向的婚姻。
  1992年初,德国向顾城发出邀请,谢烨仿佛看到了机会。出发前,她向李英摊牌,李英也答应退出这种关系。就这样,两个女人瞒着顾城偷偷做了约定。去了德国,李英果真慢慢就失去了联系,顾城着急了,四处打听她的下落。同年底,顾城终于得知了李英为了获得新西兰的居留权而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人的消息。顿时,李英纯洁的形象坍塌了,他崩溃了。
  同样,本以为赶走李英就能赢回丈夫心的谢烨也崩溃了,面对虽生犹死处在感情废墟里的顾城,谢烨心冷了。但她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为了让顾城振作起来,她劝说他写一本自传体小说,记录在激流岛上发生的一切,希望顾城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不再迷失。在妻子的要求下,顾城写下了《英儿》这本书,依然是他口述,她电脑记录。可没想到的是,顾城在书中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回忆着与李英之间发生的缠绵情事,这彻底让谢烨失望了。
  心灰意冷之际,谢烨遇到了一个狂热追求自己的男人——同样来自中国的力学博士“大鱼”。“大鱼”会生活,懂生活,有情趣,这是顾城所不具备的。慢慢的,她的情感天平开始倾斜。顾城无意中发现后,第一次对谢烨动了手。后来,邻居报了警,警方认为顾城有暴力倾向,要把他送进精神病院。这一次,谢烨又站出来挡在了顾城身前。由于谢烨拒绝签字,顾城才免遭劫难。
  谢烨还是接受了新的爱情。一个月夜,顾城面对星空仿佛瞬间醒悟了,可即便忏悔却也无法重来,这时的谢烨再也无法通融了。
  从德国回到新西兰,谢烨憧憬着全新的生活,准备带着儿子离开。1993年10月6日,“大鱼”要上门看谢烨,顾城无法面对,怕自己彻底失去谢烨。两天后,一场争吵在顾城和谢烨之间不可避免地又发生了,这次,顾城又一次动了手,而谢烨再也没能起来。而后,顾城也选择了用自己的死来结束这一切。
  正如顾城去世前半年给好友写的信中所说:“我爱是因为我渴望,也是因为我恐惧。在花园里,我因为离光太近,已经瞎了。”对于谢烨,顾城醒悟得太迟;而对于顾城,谢烨也爱得太深。以至于爱恨交缠,荣时繁花似锦枯时疮痍满地。
  顾城与谢烨情书
  顾城致谢烨
  买票的时候,我并没有看见你,按理说我们应该离得很近,因为我们的座位紧挨着。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见你了吗?我和别人说话,好像在回避一个空间、一片清凉的树。到南京站时,别人占了你的座位,你没有说话,就站在我身边。我忽然变得奇怪起来,也许是想站起来,但站了站却又坐下了。我开始感到你、你颈后飘动的细微的头发。我拿出画画的笔,画了老人和孩子、一对夫妇、坐在我对面满脸晦气的化工厂青年。我画了你身边每一个人,但却没有画你。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你对人笑,说上海话。我感到你身边的人全是你的亲人,你的妹妹、你的姥姥或者哥哥,我弄不清楚。
  晚上,所有的人都睡了,你在我旁边没有睡,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的像是梦幻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声。我完全忘记了刚刚几个小时之前我们还很陌生,甚至连一个礼貌的招呼都不能打。现在却能听着你的声音,穿过薄薄的世界走进你的声音,你的目光,走着却又不断回到此刻,我还在看你颈后的最淡的头发。
  火车走着,进入早晨,太阳在海河上明晃晃升起来,我好象惊醒了,我站着,我知道此刻正在失去,再过一会儿你将成为永生的幻觉。你还在笑,我对你愤怒起来,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你活着,生长着比我更真实。我掏出纸片写下我的住址,车到站了你慢慢收拾行李,人向两边走去,我把地址给你就下了火车。
  顾城 1979年7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5404/

推荐访问:顾城和谢烨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