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学五环节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2 10:38:00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教学五环节:优质课获奖说课稿

  篇一:优质课获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建筑设备工程》其中之《水封作用及破坏原因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和本节课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本课程情况
  1、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是非设备专业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职业技术课程。首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各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设备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了解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动态,为今后职业岗位的迁移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
  2、课程内容
  根据对施工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会同企业人员和教育专家,参考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更加适合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的制定侧重于土建施工与设备各工种协调问题,把课程分为5个模块。
  3、教学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定位于实践活动,理论作为实践的辅助,以够用为度。教学手段上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用动画或实物来演示原理或系统。教学环节设计成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和信息获得量都得到了提高。每一个学习模块完成后,带领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职业岗位急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4、教学资源
  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配用完善的教学文件。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配备了图纸库、行业标准资料库、图片库和仿真动画库等一系列数字化教辅资源。同时还配备有建筑设备实训室和审图室,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5、教学效果
  经过全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较出色的完成了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受到同行、督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6、教学特色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形成了“双心”的教学特色。
  1、以实践为核心,从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
  本课程强调在工作中学习,改革了过去《建筑设备工程》脱离工程实际,一讲理论,二讲设计,学生学的满头雾水,到了工地才对所学知识恍然大悟,学生顶岗工作能力较差。本课程的采用了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基础课、理论课、实践课的界限,强调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配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2、以工程应用为轴心,导入工程的习题训练
  本课程对课后习题训练形式进行了改革,跳出原有学习模式中文字叙述概念问答题框架,参照国家注册师的考试训练方式,以工程应用为轴心,每个章节按照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材、设备的应用以及系统的安装要求等等建立相应的习题库,以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
  7、改革思路
  该课程改革的主体思路和目标就是进行和完善课程建设,努力争创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体细化工作任务,完成由模块教学向情境教学的彻底转化,更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实教学资源,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化实训教学,突出工学结合。
  二、本节课情况
  1、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内容节选自模块一建筑给排水。学生通过建筑制图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的能力。本节主要通过学习建筑排水管道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是建筑给水排水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2、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无理论基础,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足。但知识是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和长期积累才能掌握的,这样认知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因此我认为教学的关键就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理论的直观性,增加动手环节。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理解水封破坏的原因,掌握解决方法
  学习能力目标: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
  4、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过程
  我们以解决卫生间管道臭气进入室内为目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1、提出问题——创设一个生活问题场景
  有时特别是阴天,臭气会通过卫生间的排水管道中进入室内,为什么?
  2、分析问题——寻找原因
  学生先分组讨论,提出看法,随后老师带领学生对管道中的水气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水封作用及产生水封破坏的原因。
  3、解决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篇二:优质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本次说课我将从如下方面向大家做具体阐述:
  一、在教材分析方面
  1、关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重点课,第三单元讲述的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十三课讲述了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而统一成果的维护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央集权制度(而且以后历朝历代继续沿用)。因此,本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知道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如:皇帝制、中央机构三公和地方机构郡县制;以及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还有军事上的修筑长城。
  (2)能力目标: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废分封,设郡县”
  难点:中央集权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4、课程有机整合
  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把课文分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两个部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即第一个子母“废分封,设郡县”,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则是二、三两个子目“车同轨,书同文”和焚书坑儒,(其实,所有子目又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如何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如子目一“废分封、设郡县”是从政治角度,子目二车同轨、书同文是从经济、文化角度,子目三焚书坑儒是从思想角度)。我之所以调整为这两大部分,是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和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比之过去要强的多,一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具备了去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他们缺乏正确的和理性的引导,看问题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具有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而政治制度的课通常较为枯燥,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切不可空洞的说教。
  三、教法及学法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以传统的讲授法,图文结合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且提前下发学案让学生预习课文,课前作相应的检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采用图片导入法,打出秦始皇图片,复习上节课旧知识的同时,提出新问题衔接新课,(如: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让学生积极思考,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讲授新课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和地方上的郡县制。重点在“废分封,设郡县”。这个问题上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分成两组,赞成分封制一组,赞成郡县制一组,通过讨论,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不同。从而理解秦始皇为什么要“废分封,设郡县”。
  多媒体投影显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直观展示秦朝中央机构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本质。
  2、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创设问题情境:秦朝建立前,一个商人的经历:他在与各国经商的过程中遇到三个不同的困难。学生对此应该是非常感兴趣的。我通过采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动画图片,旁边配以文字说明,形象的展现了这个商人在各国所遇到的不同困难,学生一看,便能一目了然的知
  道这是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而这三个困难解决的办法恰恰分别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并投影相应的驰道、文字和货币图片,加深学生印象。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们就能理解这些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巩固统一的必要措施。
  在讲到“万里长城”时,投影“秦长城示意图”标出其起止点,强调这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在军事方面的表现。
  焚书坑儒部分,课本是通过小字体现出来,可做简要讲述,指出这是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治的一项措施,图文展示秦始皇残暴的一面。
  (三)小结
  投影从政治方面、经济文化、军事和思想方面展现秦始皇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结构图。
  (四)练习巩固
  投影一些本课应掌握知识点的相关选择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想一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秦始皇,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如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客观、公证、全面评历史人物。
  最后,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2、 中央机构的三公
  3、 地方上的郡县制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车同轨” (经济方面)
  2、“书同文”(文化方面)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经济方面)
  4、筑长城,御匈奴(军事方面)
  5、焚书坑儒(思想方面)
  以上是我对全课的理解和设计,谢谢大家!
  篇三:科研优质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微山县傅村街道中心小学的王福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卡罗纳》。接下来,我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课题研究情况简介
  2011年,我主持了《农村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是对农村小学生责任心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农村小学生责任心的现状。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积极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责任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课题研究达成的主要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可实践可操作的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内容、目标、方法和途径。经过实践活动,唤醒并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研究属于德育的范畴。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课题组很重视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并把责任心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为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为此,我们课题组的实验教师,积极挖掘各个学科课程中蕴含的“责任心”内容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和教育。
  现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卡罗纳》一课为例,谈谈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
  二、《卡罗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卡罗纳》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呈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互相关爱。课文情节简单,但情意深厚,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非常的感人。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课题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层培养的内容及目标——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而《卡罗纳》一课所呈现出的“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就是责任心“对同伴负责”这一层次的培养内容和目标。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缺乏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责任意识,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把引导学生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大家是怎么做的,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我运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真正做到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将学生的心里感悟与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一次次深情的品读,引读和领读,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
  (六)教学流程
  因此,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以“相互关爱”为主线,设计了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一是创设情境,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拓展课文,延伸爱;五是布置作业,

第二篇教学五环节:初二语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二、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环节一:引入(此环节2分钟)
  (一)安排课前2分钟学生演讲
  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演讲准备,演讲的内容为“我眼中的郑板桥”。重点介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精神品质,尤其是他所说的“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这句话。
  (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环节二:走近作者及文本(此环节3分钟)
  (一) 学生相互交流预习的心得。(学生相互交换预习学案,针对预习题互相评改,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读一读有关刘禹锡介绍及本文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刘禹锡,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词有《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
  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文章体裁:
  “铭” 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环节三:朗读并感知课文。(此环节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下列生字怎么读?
  德馨(xin) 苔痕(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调素琴(tiáo)
  3、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
  4、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欣赏评价。这篇铭文不仅押韵而且运用了许多对偶句,请找出韵脚和对偶句。
  5、学生同桌结合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
  6、再让一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
  7、全班齐读。(师:这篇铭文,由于多数句子押韵,读来琅琅上口,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好吗?)
  环节四: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此环节9分钟)
  1、学生个人结合预习导学案,再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先进行2分钟的自我理解,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再用3分钟把个人的学习困难交予小组进行研讨交流。
  2.让学生代表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此环节比较灵活,教师要随机应变,学生代表提出的疑问,让其他小组学生解决。建议3分钟内解决。
  3、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让学生不看书,一人一句,接龙形式翻译全文,翻译完了,教师在投影下面的翻译范本,学生齐读一遍(此环节4分钟)。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现出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内,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的庸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草亭。(正如)孔子所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环节五: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此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5大问题,学生分小组解决,此环节一定要小组充分合作)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此题可以几个小组都来参与,相互补充)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三篇教学五环节: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

  祖国五千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一个个政权的更迭,一个个王朝的兴衰。以下是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了解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了解与评价。
  二、说学情
  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这个环节,使得新课与旧知识很好的衔接,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根据学案预习,并且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
  三、合作交流,拓展升华
  本课书共有三个子目,根据我的教学对象及新课标要求,我自主设置四个步骤来完成主体部分的教学。
  步骤一:“冷战”兴起的原因。
  在讲这一目时,我先用幻灯片展示出美苏两国战后的发展情况,由此得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而苏联成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凸显双方在意识形态的分歧。
  针对矛盾,美国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冷战。
  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含义与实质。并让学生探究冷战的原因。
  步骤二:“冷战”的形成过程。
  在讲这一目时,我用谈话法和阅读指导法的方式让学生阅读相关课文,让学生了解美苏对抗的相关史实。学生自己总结出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峙的表现,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一过程的了解。
  “冷战”的形成过程阅读性较强,知识点比较明确,而且美苏两大阵营之间遏制与反遏制、对抗与反对抗的线索也比较清晰,属于学生了解识记的层次。所以把“冷战”的形成过程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展开自主学习,从而理清“冷战”形成的基本步骤。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步骤三:局部“热战”
  “冷战”时期的“热战”是以美国参与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为典型。我首先向学生展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两幅图,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借此来反映出“热战”的实质(是“冷战”的延续)和影响,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步骤四:拓展升华,设疑培优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有何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四、前后贯通,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同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和平相处,理性、宽容和智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最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遏制和对抗没有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赢!
  五、学以致用,当堂检测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说课稿范文
2.《燕子》的说课稿范文
3.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
4.初中政治说课稿范文
5.散步的说课稿范文
6.《翠鸟》说课稿范文
7.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8.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
9.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
10.中小学说课稿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4571/

推荐访问:五环节教学模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