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语用法ppt]关联词语的用法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22 10:34:07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第一篇关联词语的用法: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类型与方法

  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言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以下是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类型与方法,欢迎阅读。
  一、句式变换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加上语气助词“呢”、“吗”。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4、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是我们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感情丰富饱满,合理使用反问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四)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 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例 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
  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五) 修辞手法的变换。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六年级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分辨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修辞手法的转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例 ① 雨一直下着。(陈述句) 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拟人句) 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比喻句)
  ②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蛮可爱的。(设问) (比喻)比喻和夸张的区别:比喻句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本身没有关系。夸张句中被夸张的和本身有某些相同之处,或形状、或声音、或颜色等有相同的地方。
  二、仿写句子
  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三、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对于其它病句的种类,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对于词序混乱,学生把握的力度不够。
  例 ①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 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 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首先读懂句子,弄清要表达的意思,从例句中可看出,其主要意思是: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提高了。
  其次,找出什么毛病影响了这句话意思的表达,从病句中可以看出“普遍”只能与“提高”相搭配,而不能与“成绩”相搭配,所以,属于词序混乱,应将“普遍”放在“提高”前。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四、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 ① 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 ①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 蒙 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 蒙 老师们。(缩句)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 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
  ③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
  ④ 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如:“启 蒙 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
  五、关联词语运用
  (一)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3、选择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是)……或者(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肯)……也不。
  4、转折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
  5、因果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6、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7、条件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二)考试时常见的题型有: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还…… 只有……才……
  例 ① 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还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② 我遇到过许多学者,虽然他们庄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是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及那位小学老师。
  ③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括号里填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意思不变。
  如例句①是递进关系,应填(不但……还……);
  例句②是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
  例句③是假设关系,应填(即使……也……)。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例 ①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关系)
  ② 我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我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我虽然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但是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转折关系)
  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加的时候把第一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把后面一句话的人称代去掉,结尾打句号,改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3、把一句话,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出来。 例 你爱学生,他们也爱你。 你如果爱学生,他们就爱你。(假设关系)因为你爱学生,所以他们也爱你。(因果关系)只要你爱学生,他们就会爱你。(条件关系)分析:先读懂句子意思,然后在句中加上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注意改后语句要通顺,意思基本不变。
  (三)关联词语注意事项:
  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如“可是”、“而”、“因此”等)
  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
  六、连词成句
  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
  连词成句的方法: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
  例 ① 闪过 时间 叹息 影子 的 里 在 时间在叹息的影子里闪过。(连词成句)
  ② 直笑 我 看着 小妹 姐姐 和 我看着小妹和姐姐直笑。(连词成句)小妹和姐姐看着我直笑。(连词成句) 我和小妹看着姐姐直笑。(连词成句) 姐姐看着我和小妹直笑。(连词成句)
  ③ 我家在市图书馆附近。 市图书馆在我家附近。(改变词序)
  连词成句注意事项:
  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
  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
  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例句②。
  4、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如例句③。
  总之,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学会按要求写句子,是正确理解句子,读懂文章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因此学生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起对句式变换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句子,并为以后写好文章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类型与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优美句子大全
2.训练口才的精彩句子40句
3.写学习方法的句子
4.论语学习方法的句子
5.讲学习方法的句子
6.愚人节整人方法句子
7.少儿英语句子教学方法
8.三年级句子训练题
9.一年级句子排序专项训练
10.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教案设计方法

第二篇关联词语的用法: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

  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译常见错误,强化翻译基本功,提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译文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一)、翻译下列句子,谈翻译心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译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亲自来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二)、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归纳:
  1、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注意词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5.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三、分析错例,加深认识。
  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翻译:楚地有个人学习驾船,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是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感谢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四、语段翻译训练
  永公(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五、挑战高考真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①狴(bì) :监狱.。②箦(zé):竹席:。③鞠(jū):审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六、作业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文言文翻译参考:
  (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第三篇关联词语的用法:说明文阅读方法有哪些技巧

  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二、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
  若没有,则: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五、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六、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4316/

推荐访问:关联词语用法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