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原文]韩愈师说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2 10:30:5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韩愈师说]韩愈《师说》写作背景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一直沿用至今,表明了老师的职责,韩愈的《师说》对老师的任务、作用以及社会地位给出了具体的说明,韩愈的这篇文章在现在也一直有前进意义,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能做此文,可见韩愈的前瞻性,那么,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呢?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写作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知识扩展】
  韩愈的名言警句
  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进学解》
  2、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
  3、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 《 春雪》
  4、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5、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
  6、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7、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
  8、 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 ——韩愈
  9、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10、 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 ——韩愈 《围炉夜话》
  11、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韩愈
  12、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韩愈 《幽兰操》
  13、 圣人无常师 ——韩愈
  14、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韩愈
  15、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16、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韩愈
  17、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 《原道》
  1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韩愈
  19、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 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20、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韩愈

篇二:[韩愈师说]韩愈《师说》原文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下面是《师说》原文与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师说
  作者:[唐]韩愈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2)传道(3)受(4)业(5)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6),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7)终不解矣。生乎(8)吾前,其闻道(9)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0);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12)也。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9)!彼童子之师(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21)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22),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23),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4)乐师百工(25)之人,不耻相师(26);士大夫之族(27),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28)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29),官盛则近谀(yú)(30)。呜呼!师道之不复(31)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2)不齿(33),今其智乃(34)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35)!
  圣人无常师(36)。孔子师郯子(37)、苌(cháng)弘(38)、师襄、老聃(dān)(39)。郯(tán)子(37)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0)是故弟子不必(41)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2),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43),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44)皆通习之,不拘于时(45),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46),作《师说》以贻(yí)(47)之。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的,……的凭借.
  [3]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4]受:通“授”。传授。
  [5]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6]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7]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8]乎:于。
  [9]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儒家之道。
  [10]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年:年龄。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
  [17]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19]惑矣:(真)糊涂啊!
  [20]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1]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22]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4]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6]相师:互相学习。
  [27]族:类。
  [28]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9]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30]谀(yú):阿谀、奉承。
  [31]复:恢复。
  [32]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33]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34]乃:竟。
  [35]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6]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7]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4131/

推荐访问:韩愈师说原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