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_抗菌药物是指具有 ?

来源:学生演讲稿 时间:2019-06-26 09:11:38 阅读:

【www.bbjkw.net--学生演讲稿】

抗菌药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抗菌药。,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小编为你推荐的抗菌药物是指具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的术语

  1感染:某种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犯或侵入机体的特定部位,并能在入侵处或其他部位生长繁殖者称为感染。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宿主引起的感染称为传染。

  2细菌毒素:由细菌合成并分泌损害宿主细胞及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称为细菌毒素。由增殖的细菌所分泌者称外毒素,由菌体裂解而释放者称为内毒素。外毒素多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内毒素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

  3溶血反应:在含有绵羊红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后菌落周围产生1~2mm宽草绿色溶血环者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称为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在培养24小时后菌落周围产生2~4mm宽完全透明环者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环者为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4链球菌的群:按链球菌细菌壁中多糖抗原的不同,要分成A、B、C、D、E、F等20个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左右属A群。在描述链球常将其溶血性和分群结合起来进行,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5抗感染药物:含义较广,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所致感染的所有药物。

  6抗微生物药:范围较抗感染药物略窄,抗蠕虫药一般不包括在内。

  7抗生素:原意是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后将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有抗肿瘤、寄生虫等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及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等也称为抗生素。

  8抗菌素:现已摒弃不用。

  9抗菌药物: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药、异烟肼、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硐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不可内服或注射,毒性强,仅供局部使用的消毒防腐剂,不归入抗菌药物。

  10 β-内酰胺酶:是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种钝化酶,它可以特异性的打开药物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从而使细菌获得耐药性。

  11青霉素结合蛋白:研究发现细菌的细胞膜上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能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结合,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该蛋白质被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数目减少或构型变化都将使青霉素类药物结合减少而出现耐药性。

  12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当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2.0×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13贫血分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Hb量低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Hb量在30-60g/L时为重度贫血;Hb量在60-90g/L时称中度贫血;轻度贫血的Hb量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的下限之间。

  14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的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组织等)、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补体等)存在某些缺陷,免疫应答受损,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陷的疾病。其共同特征为抗感染能力低下,容易发生反复或持续的感染。

  15 G-6-PD缺陷症:红细胞内的主要还原作用是磷酸戊糖旁路中完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是该途径中促进生化反应的重要酶类。当该酶的活性减低或构型变异时,红细胞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将减低,在临床上易发生溶血性贫血,称为G-6-PD缺陷症。易引起G-6-PD缺陷症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类和呋喃类。

  16肾功能减退程度

  肾功能减退

  肾功能试验 正常值

  轻度 中度 重度

  内生肌肝清除率(ml/min) 90-120 >50-80 10-50 <10

  血肌酐(umol/L) 53-106 133-177 177-442 >442

  血尿素氮(mmol/L) 2.5-6.4 7.1-12.5 12.5-21.4 >21.4

  血非蛋白氮(mmol/L) 14.3-25 28.6-42.8 42.8-71.4 >71.4

  17妊娠分期: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正常妊娠约40周,其中妊娠1~3月为妊娠初期,4~6月为妊娠中期,8~9月为妊娠后期。

  18早产儿:妊娠终止于28~37周之间者称为早产,娩出的婴儿称早产儿。

  二 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的病原体

  1衣原体:是一类近似细菌的病原微生物,其特点是具有DNA、RNA两种核酸,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具有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能被抗生素抑制,但衣原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因缺乏ATP酶,其能量完全依赖宿主细胞提供。可感染人体引起相应疾病。

  2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存而不需要寄生于其他微生物,其形态具有多样性。支原体与细菌有许多共同点:如含有RNA或DN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且能产生代谢能量,对某些抗生素敏感等。支原体无细胞壁,对青霉素和干扰细胞壁形成的抗生素有耐药性。

  3解脲脲原体:是泌尿道、阴道、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的常见寄生物,可导致生殖泌尿道感染,并可导致不育及早产。四环素族抗生素为其有效治疗药物。对红霉素亦敏感,但对林可霉素耐药。

  4草绿色链球菌:为在血碟上呈甲型溶血反应的数种不同链球菌的统称。该菌多寄居于咽部、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等处。在临床上多引起心内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碟上培养24小时,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血,因而这类链球菌称为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磺胺药都很敏感。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极少发现有耐药菌株。

  6丙型链球菌:该类细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

  7化脓性链球菌:即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并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是人类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8肺炎链球菌:俗称肺炎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经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弱,仅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大叶性肺炎﹑脑膜炎和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菌。人群感染的肺炎链球菌在不断变迁,而且肺炎链球菌耐药菌株在增多,因此在治疗前应做药物敏感试验。

  9卡他莫拉菌:为正常寄居于上呼吸道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不致病但在免疫缺陷病人或院内感染病人中常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或急性咽喉炎。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由于该药的β-内酰胺酶产生率极高,故应根据药物敏感结果来选择治疗抗生素。

  10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而得名。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在治疗上可选用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氟喹诺硐类药物。

  11肠杆菌科:是指主要寄生于肠道或引起肠道感染的一组杆状细菌的总称。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与医学有关的包括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和沙雷菌属等,其中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部分大肠埃希菌属对人类有致病作用,其他为肠道正常菌群。

  12肠杆菌属:包括11个菌种,主要包括有产生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为一组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环境细菌,但不是肠道的常居菌群,是条件致病菌。产生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常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与泌尿道、呼吸道和伤口感染有关,偶可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一般不引起腹泻。

  13产气肠杆菌:为肠杆菌属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可引起肺部或泌尿道感染。该菌耐药率较高,用药宜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进行。

  14阴沟肠杆菌:为肠杆菌属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可引起肺部或泌尿道感染。该菌耐药率较高,用药宜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进行。

  15沙雷菌属:该菌为一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主要包括黏质沙雷菌、深红沙雷菌等,可自土壤、水、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分离到,长期以来认为对人体无害。近发现黏质沙雷菌可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以及外科术后感染。该菌属耐药率较高。

  16枸橼酸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无芽胞,无荚膜。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其中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可引起胃肠道感染;异型枸椽酸杆菌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

  17土拉热杆菌:该菌为一种多形、微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需氧,无芽胞和动力,对热和普通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该菌具有内毒素,对一般实验动物均具有致病力。大多菌株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

  18艰难梭菌:为一种革兰阳性的粗大厌氧杆菌,它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长期使用或不正规应用某些抗生素以后,可引起肠道内的菌群失调。耐药的艰难梭菌能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肠炎等疾病。

  19拟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腹腔脓肿和败血症。在拟杆菌属中以脆弱类杆菌最为重要,占临床厌氧菌分离株的四分之一左右。

  20消化链球菌:为一组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主要寄居于阴道,主要包括厌氧消化链球菌、中间型消化链球菌和小消化链球菌等,在临床厌氧菌分离株中占第2位,仅次于脆弱类杆菌,其引起的菌血症常因女性生殖道感染所致。对万古霉素敏感。

  21暗色真菌:是指在分类上相近、引起临床症状也相似的一些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总称。主要包括疣状瓶霉菌、裴氏半萨卡菌,鼻毛癣菌、紧密半萨卡菌和卡氏枝孢霉菌。因感染均发生在皮肤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成暗红色或黑色,故称暗色真菌病,多发生于热带地区。暗色真菌为腐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或植物中,以下肢和脚外伤侵入体内。可采取氟胞嘧啶或伊曲康唑治疗。

  22肺孢子菌:过去曾称为肺孢子虫,并将其归于原虫。近年发现其超微结构以及基因和编码的蛋白均与真菌相似,故将其归属于真菌。具兼有原虫及酵母菌的特点,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肺内,当机体免疫力时可引起条件感染,即肺孢子菌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本病对多种抗真菌药物不敏感,用药首选复方新诺明。

  23放线菌与放线菌病: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无荚膜和鞭毛的非抗酸性丝状菌。正常寄居在人和动物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在某些条件下(机体抵抗力减弱、口腔卫生不良、拔牙或外伤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若无继发多呈慢性肉芽肿,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脓汁中可查到硫磺样颗粒为其特征,称放线菌病,此外,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的形成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上应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的药物是青霉素,亦可用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红霉素和林克霉素治疗。

  24星形奴卡菌属:是由星形奴卡菌经创伤或呼吸道而引起的外源性化脓性感染。星形奴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多形成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脓肿,常伴有瘘管形成。在临床治疗上对脓肿和瘘管等可进行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同时应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

  25组织胞浆菌与组织胞浆菌病:组织胞浆菌为真菌的一种,广泛分布存在于流行地区的土壤中,并随气流四处飘荡,多见于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人因吸入孢子而引起感染,尤其是进入洞穴,打扫鸡舍和拆除旧建筑等活动易受到感染。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急性肺炎表现、慢性肺炎表现或全身播散性感染,而称之为组织胞浆菌病。首选的治疗药物为两性霉素B。

  26北美芽生菌与北美芽生菌病:北美芽生菌为双相型土壤腐生型真菌,该菌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故称之为北美芽生菌。由该菌经呼吸道吸入或外伤接种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称为北美芽生菌病。其感染多为外源性,原发感染部位常为肺部,可播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尤其是皮肤和骨骼等。两性霉素B为首选治疗药物。

  27副球孢子菌:该菌又称巴西副球孢子菌,为双相型真菌,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我国尚未发现。人吸入该菌孢子可引起原发于肺部的慢性肉芽舯性疾病,可累及粘膜﹑皮肤﹑淋巴结和内脏。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两性霉素B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8 MRSA: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所有青霉素(包括耐酶青霉素)﹑多数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同时四环素类﹑某些氨基甙类抗生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也耐药。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某些氨基甙类抗生素或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敏感。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29肠球菌属:该属细菌呈卵园形或成对或短链排列,系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形成芽胞﹑有动力﹑需氧或兼性厌氧。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通常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肠道中,成为肠道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等10余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肠球菌多为粪肠球菌,占80﹪—90﹪。该菌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感染。该菌天然耐药性高,且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一般可首选青霉素治疗,但要注意留取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30不动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呈多形性,快速生长时呈小杆状,静止期呈球菌,或双排列,无芽胞和鞭毛,大多有荚膜,不能运动。该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中,且可寄居于人的皮肤、结膜、鼻咽、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和唾液中,其中人体皮肤是该菌的主要贮菌场所。该菌为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脏器感染。该菌具有普遍耐药性,在抗生素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1嗜麦芽假单胞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专性需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土壤、污水中,可引起免疫抑制病人的多器官多部位感染。治疗上相对困难。

  三 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的疾病

  1雅司:是由雅司密螺旋体经皮肤接触而感染所致的一种非性病性密螺旋体病,多见于儿童,呈地方性流行。我国的江苏苏北地区在上世纪40~60年代曾有该病广泛流行,现已消灭。该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骨骼。治疗上首选长效苄星青霉素G。

  2立克次体病:是一组由多种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类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具有自然疫源性,部分尚具有较强的流行性(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在战争、灾荒、饥饿等恶劣条件下易引起大规模流行。其共同特点是发热、头痛和皮疹。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对立克次体有抑制作用,治疗效果甚好。

  3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普鲁娃立克次体经虱传播而引起的以持续高热、瘀点样皮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存在与流行与天灾、饥荒和战争有密切关系。目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的高原地带,在我国较寒冷地区的农村以及高寒山区仍有本病的散发和小流行。在治疗上首选四环素族抗生素。

  4地方性斑疹伤寒:是莫斯立克次体经鼠蚤传播而引起的一种以发热、皮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与流行性斑伤寒相比,其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5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通过恙螨传播于人体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原发性焦痂和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

  6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经多种途径传播(如呼吸道,直接接触等)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为特征,常伴有肺炎和/或肝炎。本病遍布全球,几乎存在于世界上一切有牛、绵羊和山羊的地区。我国已有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治疗上首选四环素族抗生素。

  7落矶山热:本病因最初见于美国落矶山而得名,它是由立克司立克次体经蜱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西半球,主要颁于南、北美洲。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头痛、寒战、发热与皮疹。病程2-3周,严重者可致死。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抗生素或氯霉素。

  8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以起病缓慢、发热、咳嗽、乏力、肺部体征不明显为特征,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要发症而引起死亡。临床上可采取红霉素治疗。

  9猩红热: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皮,少数患者恢复期出现变态反应性风湿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青霉素为其首选治疗药物。

  10丹毒: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由破损或老化的皮肤进入后经淋巴管扩散所致,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局部皮肤出现大片红斑,边界清楚略高出正常皮肤。重症者可出现大疱,内含脓性渗出液及坏死组织,附近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11兔热病:是土拉热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播,其中自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为最重要的途径。其临床症状因不同类型而异,主要有发热、皮肤溃疡、局部淋巴肿大、呼吸道症状、眼结膜充血和溃疡及毒血症等。若不治疗,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我国内蒙古、西藏、青海、黑龙江、山东等地有该病存在。在治疗上可选用氨基甙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等抗生素。

  12军团菌: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专性需氧。自然界普遍存在,特别易存在于各种天然水源及人工冷、热管道系统中,可以气溶胶方式传播。其中嗜肺军团菌主要引起军团菌病(临床上可分为流感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首选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1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菌药物应用以后,原先寄生于肠道的少数菌如金葡菌、艰难梭菌、变形杆菌属、白念珠菌等菌种因肠道内细菌共生环境失去平衡而得以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或侵入肠粘膜而引起肠炎,大多表现为每日数次的水样腹泻。

  14假膜性肠炎:本病常见于胃肠道癌肿手术后,以及肠梗阻、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尿毒症、糖尿病、再障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尤易发生。除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可以引起本病,其中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发生率较高,多于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或停药后2-3周内发生,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泻,每日可达10余次以上 ,少数病人可排出斑块状假膜,伴有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研究证实该病与艰难梭菌的外毒素有关,可给予甲哨唑或万古霉素治疗。

  15旅游者腹泻:为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多发生于旅游者,故得名。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在疾病传播中有重要作用。临床症状可从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16奋森咽炎:是由奋森疏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咽峡部炎症,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17回归热:是由多种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急起急退的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一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重症者可有黄疸或出血倾向。根据回归热传播昆虫媒介的不同,将该病分成两大类:一为虱传回归热﹑又称流行性回归热;另一种为蜱传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在我国流行的回归热主要是虱传型。可采用青霉素或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

  18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包柔螺旋体经蜱叮咬而传播的慢性化的虫媒传染病。通常以具特征性的扩展性皮损伴流感性或脑膜炎样症状起病,继而可出现脑膜炎﹑脑或周围神经炎﹑心肌炎、移行性骨骼肌疼痛,或可见到间歇性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我国曾在黑龙江林区发现该病。在治疗上可选用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或红霉素等药物治疗。

  19鹦鹉热:是指鹦鹉热衣原体经鸟类传播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症状不明显的轻型(如仅有流感样症状)和症状较重的肺炎征象。人类感染多是由于吸入干的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粪所致。感染者多见于养鸟者。四环素为其治疗首选药物。

  20李斯特菌病:该病是由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吸入或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婴幼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该菌多表现为脑脊髓膜炎或败血症。成人感染后可被血流带到全身各器官,形成不同器官的实质病变,如肺炎﹑脑炎﹑肝脓肿等。在治疗上可选用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联合氨基甙类抗生素。

  21软下疳:是由杜克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部位疼痛性溃疡,常伴腹股沟横痃形成。软下疳呈世界性分布,但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在建国前常有发生,至60年代已被彻底消失。但近几年个别地区又有疑似病例报告。在治疗上可选用阿奇霉素或头孢曲松。

  22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和关节痛等。我国发病以内蒙古、西北、东北等主要牧区为多。在治疗上宜选用多西环素6周联合庆大霉素2-3周。

  23加德纳菌阴道炎:加德纳菌为多形性杆菌和球杆菌,革兰染色阴性,但在浓缩血清中生长,可染成革兰阳性。该菌无芽胞,无荚膜,无动力。主要存在于女性的阴道里。该菌可通过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而引起细菌性非特异性阴道炎,称为加德纳菌阴道炎。除此之外,尚可引起尿路感染、产后脓毒血症和早产等。治疗上宜选用甲硝唑/替硝唑合并林可霉素等。

  24鼠咬热:是由小螺菌或念珠状杆菌等细菌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皮疹和多器官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经鼠或其他的嚙齿动物咬伤所致。我国少见。在治疗上首选青霉素。

  25非淋菌性尿道炎:为淋球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主要由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引起,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在治疗上首选用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6性病淋巴肉芽肿:又称第4性病,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性传播疾病,主要累及外生殖器、腹股沟、肛门和直肠引流部位的淋巴系统,产生坏死和溃疡。晚期形成象皮肿和直肠狭窄,该病分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播。我国近几年有疑似病例报告。在治疗上可选用多西环素治疗。

  27贾第虫病:又名小肠梨形虫病,是由兰布里贾第鞭毛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小肠或胆道所致的一种腹泻为临床表现的肠道原虫病。临床上可应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

  28隐孢子虫病:是隐孢子虫感染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人畜共患性原虫病。

  29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引起的原虫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排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和发热。部分病人病程迁延,表现为解糊状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该病用甲硝唑治疗可多获满意疗效。

  30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1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四、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1青霉素脑病:青霉素类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的全身用药剂量过大和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对大脑皮质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出现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严重反应,称之为青霉素脑病,一般于用药后24-72小时内出现。

  2四环素牙:婴幼儿或儿童服用四环素达一定剂量后,四环素可与钙络合沉积于患儿的牙齿造成釉质发育不全,牙齿染成黄或棕黄色,从而易促成龋齿和使恒牙失去光泽。故8岁以内儿童要慎用四环素。

  3灰婴综合征: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用较大剂量氯霉素(每日剂量>100mg/kg)时,由于其肝内酶系统发育不全和肾脏排泄药物的功能较差,易导致血中游离氯霉素浓度常显著升高而引起患儿在用药3-4天后出现呕吐、进行性苍白、紫绀、循环衰竭等,患儿可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内死亡,及时停药则有迅速恢复的可能。

  4赫氏反应:以青霉素治疗梅毒、回归热等时,有时可使疾病的症状或体征加剧,此即所谓的“赫氏反应”。也见于钩体病,布鲁菌病的治疗。

  5药物变态反应:又称药物过敏反应,是抗菌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各种变态反应中以皮疹最为常见,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其他尚有血清病样反应,药物热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6药物热:药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7-12天,短者仅1天,长者可达数周。热型大多为驰张热或稽留热。多数同时伴有皮疹,停药后2-3天内大多可以退热,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

  7血清病样反应:多为于应用青霉素后而发生的Ⅳ型变态反应,其表现类似于血清病,有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粒细胞增多等。除并发喉头水肿或脑部的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外,该不良反应是一种较轻的变态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8光敏反应:应用四环素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后,当患者皮肤直接暴露日光下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日光灼伤,暴露处有红、肿、热、痛,继以水疱和渗液。热带和南方地区多见。

  9菌群失调症:当较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则乘机大量繁殖而导致菌群比例失调,并由此产生的新的感染症,称为菌群失调症。

  10红人综合征:部分病例静滴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速度太快或药物浓度过高会出现后颈部、上肢、上身皮肤潮红、瘙痒和血压下降等一系列临床征象,称红人综合征。

  11氨苯砜综合征:极个别麻风患者应用氨苯砜治疗后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黄疸和肝肿大等一系列临床征象,称为氨苯砜综合征。

  12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为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非指压痕性的水肿,有时尚累及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粘膜。其皮肤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呈现容易识别的局限性水肿,这些再现可一时性迅速出现和消失。

  五 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的药物

  1甲氧西林: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耐酶青霉素,又称新青Ⅰ号,由于其抗菌活性不强,临床疗效不满意,不良反应较多,我国已停止生产此药。目前主要用药敏试验以了解金葡菌的耐药性。

  2泰能:临床上将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与等量的肾去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混合,即为泰能。此两种药物合用可阻断亚胺培南在肾脏的代谢和增加泌尿道中原形药物浓度,并消除其单用时可能产生的肾毒性。该药对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多数厌氧菌均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但对MRSA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活性差。

  3氨曲南: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多种质粒介导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但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则多数耐药。本品在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交叉过敏发生率低。

  4克拉维酸:又称棒酸,是自链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其稳定性较差。本品亦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药物相似,但该药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和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所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均具有快速抑酶作用。故临床上常将本品作为β-内酰胺抑制剂与广谱青霉素类和头孢哌酮联合,以扩大后者的抗菌谱,增强抗菌作用。常用品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5舒巴坦:即青霉烷砜,为一种半合成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品对金葡菌和多数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不可逆抑制作用。临床常用的联合制剂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舒他西林。

  6三唑巴坦:为舒巴坦的衍生物,一种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抑酶作用优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常用品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7替考拉宁:属糖肽类抗生素,其分子结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均类似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强大作用,有良好的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较万古霉素为低,因此对某些感染可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用药。

  8甲氧苄啶:即甲氧苄胺嘧啶,为磺胺药增效剂,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的合剂,即为复方新诺明(SMZ-Co)

  9红霉素酯化物:主要是指红霉素月桂酸酯(又称无味红霉素、依托红霉素)和琥乙红霉素,该药物具有肝脏毒性。

  10伊曲康唑口服液与伊曲康唑静脉注射剂:伊曲康唑属广谱抗真菌药,对浅部、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作用。伊曲康唑为高度脂溶性化合物,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吸收。其口服液制剂经胃肠道吸收后,伊曲康唑在肝转换为无活性的代谢物,约35%的无活性代谢物和少于1%的药物原形自尿中排出。肾功能不良时对药物代谢无明显影响,可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应用。本品静脉注射注射剂由于其含有的赋形剂主要经肾排泄,因此注射剂不可用于肾功能减退、肌酐消除率<30ml/min的患者。

  11氟胞嘧啶:为抗真菌药物,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拟酵母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本品为抑菌剂,单独应用时易引起真菌耐药,通常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该药的作用机制在于药物通过真菌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内,转换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DNA中,从而阻断核酸的合成。该药毒付作用较大,注意观察。

  12利巴韦林:即病毒唑、三氮唑核苷,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无抑制或杀灭作用。动物实验研究有致畸作用,孕妇慎用。

  13利福布丁:又称螺环哌啶利福霉素、氨丝霉素,对各型分枝杆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耐利福平的结核杆菌约有1/3对该品敏感,但临床应用早期杀菌作用较利福平差。值得重视的该药对鸟-胞内分枝杆菌和麻风杆菌具有较好疗效。

  14萘啶酸:第一代喹诺硐类药物,抗菌谱狭窄,仅对部分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株有抗药作用,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见,仅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目前此药已为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其他抗菌药物所替代。

  15多西环素:为四环素类半合成制剂,又称强力霉素,较四环素相比,抗菌作用较强,耐药菌株减少,且半衰期长,口服吸收好,用药次数少,不良反应轻。为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宫颈炎及莱姆病的主要药物。

  16巴龙霉素:属氨基甙类抗生素,巴龙霉素的抗菌谱与新霉素相似,对阿米巴原虫有较强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肠病。

  17米诺环素:为四环素类半合成制剂,又称二甲胺四环素,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类似于多西环素。

RNA和DNA都由核酸构成,只有DNA携带 利尿通淋的中药 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布洛芬属于丁苯甲酸 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 下列属于免疫抑制的是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 ?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wendang/239816.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74247/

推荐访问: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ddd值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监测网 全国抗菌药物监测网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抗菌药物ddd值查询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