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风流]魏晋风流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17 09:31:35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一:[魏晋风流]兰亭集序优质课堂实录

  兰亭在绍兴,风景很美。我记得去桂林,桂林的山水也很美,不会比杭州绍兴的差。但桂林缺少杭绍一带丰厚的人文气息。对山水的景致,观赏者的修养不同,得到的体验也不尽相同。以下是小编带来兰亭集序优质课堂实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兰亭集序优质课堂实录 例1
  教学步骤
  师:现在是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都有点累了,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先抬头,再低头,抬头为仰,低头为俯。
  生做。
  师:在低头抬头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齐:天花板。
  师:同学们很实在,在抬头的时候,我们确实就看到了天花板。那么,我们的 王羲之先生在“抬头低头”之间看到了什么呢?
  师:请大家自由朗诵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划出关于“俯仰”的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老师还是要考考大家。
  出示ppt2
  一、 字音
  (1)岁在癸丑
  (2)临文嗟悼
  (3)流觞曲水
  (4)趣舍万殊
  二、句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生回答,师确定,生齐读。
  师:关于俯仰的句子。
  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二:[魏晋风流]12个古代经典名人故事


  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高考作文素材大全,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2个古代经典名人故事高考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12个古代经典名人故事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三:[魏晋风流]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陶渊明阅读训练及答案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壬》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涵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及简析
  1. A “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有误。第二段开头说:陶渊明所说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
  2. C(A “鄙视出仕”有误。第二段第三行说:陶渊明“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B“一以贯之地将贫富问题置之度外” 有误。第二段第四行说:陶渊明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D“这样做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误。第四段第四行说: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
  3. B “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有误。文中说的“艺术”不是文学上的“艺术”,而是人生的“艺术”,这种“艺术”以“超俗的眼光”才能看到。 B项偷换了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4571/

推荐访问:魏晋名士风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