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成功人士的经历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5-16 09:23:17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一:[成功人士的经历]成功人士的故事经历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多不同的人生经历,通过成功的路上虽然颇有曲折。下面小编收集整理成功人士的一些故事经历,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1.阿里巴巴CEO马云的故事
  不平凡的少年
  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另一件使我发生根本改变的事发生在1979年。我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家庭,这家有两个小孩,我们一起玩了三天,后来变成了笔友。1985年,他们邀请我暑假到澳大利亚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在我出国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国家。当我到了澳大利亚,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确。
  屡遭挫折
  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最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录取。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币100至120元,相当于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比如饭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职位,但被拒绝了。
  接着在1995年,我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前往西雅图。一个朋友在那儿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联网。我们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但却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决定创建一个网站,并注册了中国黄页这个名称。
  我借了2000美元,创建了这个公司,当时我对个人电脑和电子邮件一窍不通,我甚至没接触过键盘。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自己是盲人骑瞎马。我们与中国电信竞争了大约一年,中国电信的总经理表示愿意出资18.5万美元,和我们组建合资公司。我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遗憾的是,中国电信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据了五个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两个席位,我们建议的每件事件他们都拒绝,这就象蚂蚁和大象搏弈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我决定辞职单干。那时,我得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个offer,负责运营一个旨在推动电子商务的。
  创业梦想
  我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1999年,我召集了18个人,在我的公寓里开会。我对他们讲述了我的构想,两个小时后,每个人都开始掏腰包,我们一共凑了6万美元,这就是创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我想建立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因此选择了一个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很容易拼写,而且《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容易被人记住。
  当时,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个三无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无计划,但我们最终存活了下来。我们每一分钱都用得非常仔细,公司的办公地点就选在了我的公寓里。我们1999年从高盛获得了资金注入,2000年又从软银获得了投资,公司的规模开始扩张。
  我们能取得的地位因为我相信一件事:全球视野,本土能赢。我们自己设计业务模式,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赚钱。我们从不从美国拷贝经营模式,象许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那样。我们关注产品质量,我们一定要实现点击,得到。如果不能得到,那就是垃圾。
  我说阿里巴巴曾犯下一千零一个错误。我们扩张得太快,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我们不得不裁员。到2002年,我们拥有的现金只够维持18个月。阿里巴巴网站的许多用户都在免费使用服务,我们不知道如何获利。于是我们开发了一款产品,为中国的出口商和美国的买家牵线,这个业务模式拯救了我们。到 2002年底,我们实现了1美元净利润,终于跨过了盈亏平衡点。自那以后,公司的经营业绩每年都在提高,现在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已经相当强。
  2.中国首富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3. 联想CEO柳传志的故事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4.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5.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成功人士的故事经历]相关文章:
1.成功人士的推销故事
2.成功人士的诚信故事
3.成功人士的家风故事
4.成功人士的诚信故事范本
5.成功人士的励志小故事五篇
6.关于老子的故事
7.有关环保的故事
8.关于环保的故事
9.求职的故事内容
10.关于鹰的故事

二:[成功人士的经历]成功人士的经历故事

  职场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职场的一切得失都是渺小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故事,喜欢的不要错过了。
  1:金宝启
  金宝启,42岁,在德国获MBA学位,在美国生活了3年。1996年回国后,在英国多米诺喷码公司任中国北方区总经理,1999年4月到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执行副总经理。
  金宝启,精力旺盛,工作起来像“拼命三郎”,被他的下属和朋友称作互联网业界“第一职业经理人”。他的谈吐应对充满自信、笃定。这也许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现在与未来的特质,成熟、稳重的背后是不断求新求变革的冒险精神。
  回首自己的职场之路,金宝启说,很多人害怕失败,是因为要承担责任,有这种心理很难振奋精神,东山再起。这些年,他去了很多地方,换了很多工作,输得起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锤炼。
  毕业后金宝启来到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没有从事技术性工作,而是做销售和管理。去德国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他一句德文也不会说,出了机场只能傻呆着,到商店买东西只好看包装纸上的图形。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
  不怕失败促使他走那么多地方,每到一个新地方开始都很艰难。在离德赴美时,金宝启写了一首诗,发表在报纸上,表达他的决心,其中有两句:是水手就该出航,是男人就该迎着风浪。就是在这种豪迈心态的激励下,他跨过大西洋,又飘泊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国度。
  金宝启把他的状态比喻为爬山。当爬上一个山头的时候,体力还有,兴趣还有,还会不断地向前爬。每当走入低潮时,他都会跟自己说:“这是上帝在考验我,耐挫力使我走出低潮,不断进步。”
  在国外7年,念书的日子非常苦、非常累。从一句德文也不会到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德文,而且要用德文来攻读硕士学位,这令金宝启很是头痛。学习了一年德文后,他参加了PNBS语言考试,当时主持口试的德国教授问他:“你从中国来德国,能适应吗?你不认为风险很大吗?”金宝启回答,有压力才能进步,如果害怕风险,不能承受失败,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经过几番痛苦的抉择后,金宝启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放弃用德语攻读学位,而用英语来攻读MBA,在德国他转而开始备战托福,然后转入美国人办的学校攻读硕士,用49个月完成了MBA的学习。
  去美国后,金宝启一直在小公司做事,对他的能力、眼界提高很大。美国人市场做得非常好,食品销售市场做到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同样的管理模式。这种规模化管理降低了成本,实际上是综合资源的规模化使用,这对他的工作有很大启示。
  3年后,他毅然回国,中国的空间很大,他相信回国会有更好的发展。
  2:比尔·盖茨的魅力
  从退学建立微软,到成为世界首富,盖茨只用了20年的时间。此后,这个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就再也没有从这个位子上下来过,一坐就是12年。
  互联网仍然充满魅力
  其实,盖茨作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断。在1998年股票市场的互联网泡沫出现前,盖茨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00亿美元。2000年网络股热潮开始消退,微软股价下滑了近63%,盖茨的身价也随之缩水了近一半。尽管盖茨依然保持着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与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那时人们纷纷预测,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盖茨迟早要让出“天下第一”的宝座。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了互联网业的回暖。且不说屡创奇迹的Google等后起之秀,微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很抢眼,盖茨的财富重新水涨船高。在过去一年里,盖茨的财富增加了近8%。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并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商业天赋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对于理财,盖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尽管他已经不担任公司的CEO,但是作为微软的首席架构师,他仍然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不过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现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记录显示,上个月盖茨就在公开市场出售了100万股微软股票,获得收入近2700万美元。
  当然,像盖茨这样的聪明人是决不会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具有远见的盖茨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就开始分散投资了。盖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盖茨看好代表新经济的数字及生物技术产业,但在投资时并不排斥传统经济,尤其看重表现稳定的重工业部门。盖茨曾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收购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股份,后来这些股票几乎上涨了一倍;他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不到一年内股价就上升了大约1/3。此外,盖茨也喜欢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强的公用事业公司投资。而盖茨对科学创新的兴趣,也使他把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自称善用每一分钱
  曾经有人计算过,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可以怎么花,结论是: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在过去几年里,盖茨把他的大量个人财富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据统计,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其基金规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会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去年11月,他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对在场的记者表示,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世人对盖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垄断行业、欺凌弱小;有人说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慈善之举只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关活动;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说他只会贪婪地在股市中套现,从微软用户的身上榨钱……但是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不管你是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成功人士的小故事:陈安之
  要想获得什么,就看你付出的是什么?
  当我们看到一颗树的时候,——我们看到苹果树,我们知道这个人之前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苹果。当我们看到香蕉树呢?香蕉种子。樱桃树呢?樱桃种子。当我们在树上没有看到任何果实呢?表示之前你没有种。
  假设你看到或是你发现目前在你的生活各个领域当中,你对你的结果不太满意,或是甚至没有看到任何结果,那只告诉了我一件事情,就是之前你没有播种。
  我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概念:要从银行提款,我们要不要先存款哪?没有存款如何提款,你们说是吗?大家都需要有更大成就,更成功的事业,更好业绩,但大部分人的付出都怎么样啊?都还是不够的。
  要想超过谁,就比他更努力四倍(要具体和量化)。
  我以前研究《李嘉诚传》,因为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人家问李嘉诚你到底是怎么成功,怎么推销的?他说很简单,比别人努力两倍。那时候,世界首富是日本西武集团总裁堤义明,别人问,堤义明先生,你怎么成为世界首富的?他说很简单嘛,比别人努力三倍。我的想法是永远要比全世界最努力的人还要更努力。所以假设要超越他们的话,现在要努力几倍啊?四倍!
  顾客买任何的产品,人为的因素占大部分,假如今天只是产品品质好,产品价格便宜,那全世界每一家公司的业绩应该都是一样的,可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让不同人来贩卖,他的业绩是不一样的。
  所以顾客不只买产品,他更买你做事认真的态度。假如一个人真的很认真,很诚恳,他几乎可以签下任何的合约。
  顾客能上门约见你,就成功了一半。
  我以前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看书,书上就写着你要成功的话,你一定要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我从小到大,对几件事情特别感兴趣:第一个,我很喜欢车子,所以我觉得我以后会成为汽车推销员,跟乔吉拉德一样;第二个呢,我很喜欢讲话,我从小太喜欢讲话了,小时候老师把我的嘴巴用胶布贴一个叉,回去给陈妈妈看到之后才可以撕下来,就知道我有多么喜欢讲话了;第三,我很喜欢运动,所以我想到耐克鞋厂去帮它设计运动鞋。
  后来我还是感觉我对车子特别热爱。所以我就去面试,当然我不敢打电话,因为我太害怕我的英文讲不好,——他听我的这个东方声音不太流利,可能在电话上就拒绝我。所以当天我就亲自到车行去面试,我选择一家车行,看车行的车子蛮多的,感觉到这里会很有发展的机会,我就进去了。总经理跟我见了面,开始面试。
  总经理是老板的儿子,是一个年轻人,三十几岁。他说:“你叫什么名字呀?”我说:“我叫陈安之。”“你今天为什么要来这里呀?”我就跟他讲了我伟大的抱负。我吹牛吹了一大堆,吹了牛之后,他就说:“好吧,我们看你是一个有为的年轻人,我们决定录用你。”
  哇,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好的工作,这么高尚的工作,最向往的工作,竟然老板轻而易举,豪不犹豫地答应我。我说:“老板顺便问一下,你今天为什么录取我?”他说:“因为我们公司在报纸上登了三个月的分类广告,九十天之内你是唯一走进来面试的人”,他说,“我们不录取你录取谁呀?”我说“老板,谢谢你对我的赞赏和肯定。”
  老板说:“你在两个星期没有卖出两台车子,那你就即将被开除。”
  放松心情,无为而无不为。
  因为我的业绩不太好,一个月卖不到两台车子。有一天我就有预感那一天老板要把我干掉,那天我就很高兴,因为怎么样,我今天就要跟老板说永别了。要再见了,要沙扬那拉了,要Goodbye了,……我那一天很快乐。
  到了下午,突然来了两个黑人,两个女士,她说我们的这个车子不好看,又太贵了,那个二手车引擎又不好,讲了一堆,把我们的车批评得一无是处。我说:“这样好了,这两位女士,既然你不喜欢我们的车子,那你到底喜欢什么车子,我开我公司的示范车带你出去买你要的车子,只要你喜欢哪个车型的话,我坐下来帮你谈判,因为我知道它有多少的利润空间,这样好还是不好?”业务员做到这种程度了,不可思议。
  先为顾客考虑,顾客才会为你考虑。
  看完两个小时之后,那两个女士回来,她说:“我们决定跟你购买车子。”我说:“你们不是说我们车子不太好吗?”她说:“是的,你们的车子真的是不太好,但你的服务是不错的。”
  当天我卖了一台车子,老板看到我说:“恭喜你,你以后会变乔吉拉德的。”
  顾客往往购买的是推销员的服务态度。
  当老板肯定你,又赚到别人的佣金,顾客这么欣赏你,你还好不好意思辞职呀?保留到第二天。礼拜六早上又继续了,精神好轻松,心情好愉快。突然早上九点半,来了一对夫妻带了个小孩,示范了一个半小时之后,这个太太决定跟我买车子。
  她与经理正在谈和约的事情时,这个先生就跑过来了。他说:“今天我们原本是不可能跟你买车子的。”我说:“好,不可能?你看看你太太现在干什么?”他说:“是呀,我了解,我感觉我太太她这人太老实,现在汽车推销员都很奸诈,我怕我太太被骗了。”他说:“我们今天早上九点钟来就是要去比五家车行,哪家开价最低,我们就跟他购买。我们是9:30到你的车行,显然你是第一家,所以我们绝对不可能跟你买。但是后来我太太为什么决定跟你买呢,她说因为她觉得你的服务态度是比较好的。她说,即使这个车行贵一点点,你赚取这个提成、这个佣金也是应该的。”
  推销自己,比推销产品更重要。
  到了第三天,礼拜天,真的要辞职了。再这样下去,我真的会变乔吉拉德,你知道吗?这汽车行业非常好,但我发现我的个性可能不太适合。
  第三天,突然来了个饭店的经理,叫伯纳。我说:“MAYIHELPYOU(我能为你服务吗)?”他说:“JUSTLOOKING(随便看看)。”我说:“KEEPLOOKING,继续看,随便看”。
  后来,伯纳走来走去之后呢,就问我:“请问你叫什么?”“我叫Steve啊”。“你为什么今天来这里工作啊?”我就跟他讲,我从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成功,这是我伟大的计划的一部分。讲了一堆,讲到他感动,直到他说:“好吧,Steve,我跟你买一台车子吧。”
  我说:“"你不是JUSTLOOKING(随便看看)吗,怎么成了JUSTBUYING(随便买买)了呢?”他说:“我今天来,真的只是随便看看而已,可是我看你这么想成功。为了帮助你成功,我跟你买一台车子好啦。”
  只有当顾客真正喜欢你,相信你之后,才会开始选择产品。
  连续三天卖三台车子,可是我连车子都没有示范。可见,每一个全世界上最顶尖的推销员都知道,他所销售的产品,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他自己,他自己就是产品。顾客在买产品之前,他一定先买这个营销代表,当他喜欢你,相信你之后,然后他才选择产品。
  3:李东
  企业发展到某个阶段,要更加强调发挥协同效应,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企业管理的“山头主义”会阻碍这种发展。我们也一直避免这种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看,TCL的成长中,不能单纯负面地去看企业“诸侯化”现象。如果从正面角度看,支持TCL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家精神。
  在经历“2005最困难的一年”之后,在3月阳光明媚的三亚亚龙湾,TCL集团董事长李东偕同他的新婚妻子在“TCL高尔夫精英赛”赛场公开亮相,这是李东颇为放松的时刻。“好多朋友都是两年没见了。”李东说。这两年,他给外界的印象是“沉默的两年”。
  初尝国际化胜果,手机公司走出艰难阶段、成立财务公司获批准、平板电视领域向上游顺利渗透,与广东的经济战略契合——在李东眼里,“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务实低调,在商言商”,一直是李东给外界的整体印象。两年来,“国际化”的命题给李东和TCL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这些也在随着一个更加国际化的TCL而发生微妙的转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李东在公关行业颇有经验的新婚妻子一直陪在身旁,并偶有提醒。
  一个更加国际化的TCL本身也需要改变许多:从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到注意市场形象;从强化企业制度化建设,到打通更大的资本通道等,不一而足。李东也正在摸索。
  海外销售超过50%,这种结构不再变
  《第一财经日报》:TCL在国际化上的表现非常显著,特别是海外市场?
  TCL在海外各个区域市场的表现如何?
  李东:海外市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另一个是企业产品出口增长的情况,出口和海外销售不完全是一回事。
  2005年TCL在海外的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海外销售占TCL总销售收入超过51%,这在TCL的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是在国内销售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去年TCL销售收入增长超过100亿元,这当中海外的增长要快一些,其中出口的增长达到41%左右,海外工厂也带动了零部件出口。
  海外增长比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两个国际化并购,由于这两个市场(欧洲和美国)比较大的增量使得我们海外市场的增量在原来比较大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并实现了跨越。
  销售收入结构性变化标志着TCL发展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在电子行业,成功的企业都是国际化企业,绝大部分企业的海外销售都要大于其在国内的销售。TCL用了一年就达到这一目标。我相信,以后这种基本结构就不会再有变化了。如果有调整,也是海外销售比例继续稳定的增长,整个企业销售结构不会有大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基于这样的基本结构,TCL在市场战略和战术将会怎样改变,2月份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李东从目前来看,我们国际化战略整个体系比较完整的是彩电和手机,这两块业务都是在香港上市的。
  今年,集团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环节,提高速度,降低运营成本。除了手机和彩电这两个项目之外,集团直接管理相关的企业或事业部加起来不到20个。因此,不需要在中间保留本部这一经营层级,这也是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中总结出来的更有效率的管理架构。
  另外,撤销事业本部对整个业务的运作影响、变动并不大。集团下属事业本部的机构本身就比较精简,取消之后,本部管理的职能就和集团管理的职能合并,另一部分的职能和管理职责授权到企业和事业部。这样,在集团两个上市公司以外的企业,就减少了一个管理层级,有利于提高效率,对国际化战略也有正面帮助。
  手机和彩电两个国际化企业通过这样的调整后,管理经营的目标更加清晰,得到的授权也更加充分。这两个项目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正准备作一些调整,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能能够更加清晰地分开,在企业内部能够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管理系统,这对我们国际化能力的提高也会有直接帮助。例如,TTE现在就正在委托一个大的国际公司做全球新的ERP系统,这一系统会把原来TTE在国内的业务系统和原来海外汤姆逊的业务系统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真正能够有效支持全球运营的平台。不能简单反对“诸侯化”
  《第一财经日报》:取消事业本部等系列调整,TCL给外界以更加“诸侯化”的印象,这是否和国际化需要的一种制度化、强势管理形成矛盾?
  李东:企业发展到某个阶段,要更加强调发挥协同效应,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但是企业管理的“山头主义”会阻碍这种发展。我们的企业文化也一直避免这种倾向。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TCL的成长中,不能单纯负面地去看企业“诸侯化”现象。如果从正面角度看,支持TCL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家精神。我们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能够以一种企业主人翁的心态和精神去主动承担责任,去应对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实际上,这是企业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
  目前,中国企业和已经很成熟的大企业不一样,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过往发展中,我们所做的,一个是捕捉发展机会,另一个是加强应对市场、产业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应对变化的速度和效率一直是竞争力的基础。这些因素都是我们要保持的,而要保持这些因素,就要企业管理者更要具备企业家精神。
  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观念和文化方面,一定要掌握平衡。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规范的管理,需要依靠制度。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企业的岗位,都不应该因为人事的更替而产生太大影响,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中,尤其是中国企业在现阶段,还是要继续保持企业家精神,要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对市场机会进行捕捉、竞争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采取行动,要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而不是一种雇用的观念。这种“企业家精神”具体说来就是,对那份工资负责、对董事会批准的经营计划负责。
  TCL的企业结构决定了我们能够培养这种心态,因为我们的经营管理团队大部分人都是企业的股东,他们也应该很容易保持这种心态,这种心态要积极引导。当然,这种心态的负面效果就是,容易滋生以个人为中心的运作,比较容易形成“小圈子”,一种个人在管理上过度追求放权和自由度,不愿意接受监管,不习惯按规则办事的现象。
  这些都要在企业文化上去克服,但不能简单地反对“诸侯文化”。什么都按照国外成熟大企业的规则来做,不现实。
  财务公司申请了6年
  《第一财经日报》:前一阵,TCL跟东亚银行成立财务公司,目的主要是什么?
  李东:和东亚银行成立财务公司是TCL多年努力的目标。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就非常需要一个机构来管理内部的财务资源,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管理资源。
  之前,我们主要是通过财务结算中心来管理,但是财务结算中心在目前中国的相关财经金融体制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而财务公司是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的,他有很多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手段。
  但是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对企业的财务公司的批准就控制得很严格。申请成立财务公司,我们实际上已经申请了6年,1998年就提出要成立财务公司,正式提出申请是在1999年,得到批准是2005年底。
  这次东亚银行入股也是按照国家金融政策的要求,为了规范财务公司的管理,提高财务公司抗风险能力,银监会建议企业财务公司最好邀请有金融背景的投资者参与,因此,我们邀请了东亚银行。东亚银行和我们在业务上有很多合作,他比较看好我们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和东亚银行一商量,他们马上就同意了。后来手续也办得非常顺利。非常感谢银监会对我们的支持。
  《第一财经日报》:参与深圳聚龙光电的项目,TCL投资了多少?
  李东:去年平板电视上升得特别快,无论是在欧洲市场、美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这使得我们现在的彩电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挑战和机会。
  我们都要考虑未来发展,如何在平板业务领域把握这个机会、加快自己发展,如何能够在平板业务中营造一种新的竞争力。鉴于此,作为彩电厂家,我们应该更积极地考虑在前端、平板器件上参与进去。
  我们几个厂家组成聚龙项目公司的关注点,一个是参与到平板的产业当中,能够在技术开发方面对我们有帮助。很多彩电的技术可能在平板显示技术开发阶段、模组技术开发阶段就得融合进去。这个技术得做到模组去,甚至做到显示屏里去。
  彩电企业的优势在于我们对市场的要求、对消费者的要求了解得很清楚,我们能够把这些信息有效地反馈在前端。如果能形成一种互动,技术开发会更快而且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平板的供应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供应充足的时候,价格贬损就特别快;供应比较短缺的时候,价格稳定了,供应又变得短缺、紧张。所以你不能掌控那块资源的话,没有一个深度的合作——可能是资本的合作,也可能是一种战略的联盟——就很难有稳定的器件供应,也很难掌握价格变化,这对彩电厂的经营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有感于这两点,我们就考虑,是不是更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前端平板显示的关键器件的业务当中。
  此外,关键器件还有另外一项就是芯片,平板另外一种形态需要一些非常有效的驱动和解码的芯片。这种芯片也是平板彩电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这两方面,TCL继续在介入。
  出售国际电工,投资者会认为TCL很理性
  《第一财经日报》:前段时间你们把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这两个项目卖掉,然后把钱投入多媒体,感觉你是把赚钱的项目卖了,然后又增持了TTE和相关合资企业的股份,实际上是亏损的。投资者也有这样的看法,你在作这个决定的时候,是怎么样说服自己、说服投资者和说服当初的一些创业者的?
  李东:我们把国际电工业务出售,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产业重组。对TCL来讲,我们要根据当期阶段企业发展的情况,来考虑资源和配置。我们在以彩电为代表的多媒体电子、移动通信、电脑和家电产品上,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竞争力。未来,这几个产品之间的技术、市场、客户都有比较好的互动性,结合起来可能能够派生出很多技术和产品,这些产业是我们不能放弃的。而我们未来发展的这种企业需要投入,这种资源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收缩战线、集中资源,是大部分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采取的一种做法。
  TCL经过10多年的高速成长,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收缩过,这次出售国际电工业务标志着我们开始认真地进行产业收缩和重组。从这个观点上来讲,投资者会认可,觉得TCL已经很理性,管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考虑有进有退,有张有弛。
  另外,从交易本身看,我认为是做得很成功。无论是资产的溢价还是盈利的市盈率都卖得非常好。这个产业盈利没有错,但这个产业每年的销售额是5亿多元,每年的盈利大概是5000万元,按整个TCL的经营比例,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我们卖出去的价格是16亿多元,收的是现金。就这个销售价格来讲,在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重组中,已经是很成功的案例,就我所看到的交易案例当中,好像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卖到这么好的价格。
  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第一财经日报》:请简单概括一个TCL目前的状态和对这个状态的评价,有什么发展的预期?
  李东:对于发展,我是不能预期的,这是法律不允许的。不该讲的我不讲。TCL在国际化重组中经历过初期最困难的阶段,也同时经历移动通讯产业调整最困难的阶段。今年,在国际化经营和各种业务发展方面还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和2005年相比,我认为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还要全力以赴地去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有信心,整个经营情况从2006年开始实现回升,从去年的低谷开始回升。
  《第一财经日报》:国际化的整合开始上升?
  李东包括国际化,包括刚才讲的移动通信。实际上,去年我们亏损很大,移动通信占了很重要的比例,比国际化给我的带来的亏损还要多。今年,这两项业务都会上升。
  4:花再小也要怒放
  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
  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妈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打碎了一切能打碎的东西。
  姑妈没有生气,等他安静下来后,带他来到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颗蚂蚁菜花,说:“孩子,它贴在地皮上生长,它是多么矮,甚至没有小草高,可你看它开出的花多美丽呀!你记住,花再小,也要怒放。”在姑妈的开导下,他渐渐走出了心灵的禁锢,开始敞开心扉,融入生活。
  后来,在姑妈的帮助下,他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一天,姑妈送给他一本诗集,他坐在路边认真地看着,被里面优美的句子打动了,竟大声朗读起来。
  这时,一个马车夫路过,见矮小丑陋的他正在念诗,不禁大笑起来,说:“嗨,你这身材更适合赶马车。”
  他顿时火冒三丈,拿起小凳子砸了过去,马车夫急忙躲开。谁知,他愣是一路狂追,追到马车夫家,大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我的诗念给你听,并且让你喜欢。”从此,他在学习之余开始涉猎诗歌创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渐渐地,他琢磨出了诗律和格式,也明白了如何把情感融入诗句中。
  一天,他在一个诗歌大会上动情地朗诵自己的诗作。虽然出于尊重,大家没有笑出来,但从别人捂着嘴巴的动作和表情里,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他沮丧极了,下了台就躲在角落痛哭。这时,姑妈温暖的手臂抱住了他,轻轻安慰他:“孩子,记住姑妈的话,花再小,也要怒放。”那一刻,他再次感到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7岁那年,已在诗歌界小有名气的他,经戏剧家威彻利引荐,结识了当时伦敦一些著名的文人学士。
  一次聚会中,他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当时的文学家斯威夫特提出要找人翻译几本文学巨著。
  闻听此言,他激动地从座位上跳下来,不想竟一下子摔在了地上。他还没有站起来,便急着对大家说,自己可以完成。众人不信,认为这个少年虽然有点成绩,但有些年少轻狂。要知道,很多人都想翻译,却没有人能坚持下来。
  出人意料,他真的坚持了下来,用了五年时间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出版那天,记者要采访他,但被婉拒。他递给记者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以前,我是一朵小花;现在,我告诉你们,我也可以怒放。”
  21岁时,他出版了《田园诗集》,他真的拿着诗集去了那个马车夫家。那天,马车夫把他送到家,对他说:“小伙子,你是我马车上盛开的一朵艳丽的小花。”
  生活中,他虚弱到需要侍女扶持才能站立。一次车祸中,他的手指被玻璃碎片切断。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打碎他怒放的梦想,他源源不断地创作了一大批包括诗歌、评论、戏剧甚至绘画方面的作品。
  他叫亚历山大·蒲柏,英国18世纪伟大的诗人。
  蒲柏的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却成了18世纪英国文学界的巨人。他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即使你是一朵小花,也要坚持美丽的梦想。当你怒放的那一天,整个世界都会为你鼓掌。
  5:杨宗纬的成长故事
  在很多人眼里,杨宗纬并不算是很帅的明星,深深的眼窝,高高的额骨,似乎有点像台湾原住居民。杨宗纬的家在台湾中坜,家中有一个妹妹和弟弟,那里的客家人比例相当高,不过他并不是客家人。因为小时候特别爱唱歌,从小就在当地很有名。
  生活中的杨宗纬是不折不扣的乖乖仔。早睡早起,每天早起做运动,不爱喝饮料,只爱喝水。这本来应该是很平凡普通的生活习惯,但是在演艺圈夜猫子和夜生活糜烂的人相当多,像杨宗纬作息如此健康规律的人反而是异数,他的经纪公司还因此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杨农夫”,因为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其实杨宗纬不仅唱歌好听,他还是个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在校研究生。他目前还就读于台湾的国立体育大学体育研究所运动心理组硕士班,并且他的硬笔字非常娟秀洒脱,首张专辑《鸽迷》里面所附的录音手册就是他写的,可能也是因为小时候曾经被书法老师体罚过,他的书法才会写的这样好。杨宗纬的文笔也是绝对的优美,只要到他的网志上看过一遍,就会深有同感。套一句鸽迷的话说,这果然是念过书的大学生写的。
  杨宗纬还是运动健将,最擅长的是跑步和游泳,在跑步方面,以前在学校拿过不少田径比赛的奖牌。在彰化师大的时候,曾经连续三届赢得800公尺金牌。在游泳方面,杨宗纬是有执照的救生员兼游泳教练,他最擅长的是自由式,蝶式也很不错。
  在涂鸦与美工方面,杨宗纬也挺有天分,平常也喜欢涂鸦,画一些小漫画和插图,而搞笑和模仿秀可以说是他最擅长的,他有着“苦情歌王”与“催泪歌神”的称号,即使是滑稽搞笑的歌词,他都可以唱得非常深情动人,令人叹为观止。
  杨宗纬说,可能很多人说我并不帅,可那是第一眼的感觉,而我是那个第二眼帅哥,当你真的了解之后,你才知道原来这个男人,还有不一样的烟火。
  杨宗纬的求学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小学是在内坜国小读的,之后在自强国中读的中学,高中是在中坜高中念完的,之后他考上国防大学法律系,大三时因为总是忙于演出而耽误了太多的课程而被迫退学。
  之后他去部队服役两年,当兵回来之后,同时考上台大法律系夜间部和彰化师大谘商与辅导学系。当时他一时无法决定哪一个校系比较适合他,因此决定向彰化师大那边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先到台大法律系夜间部就读。读了一年之后,他觉得这个环境并不适合他,所以第二年他就没有再去注册缴费,直接到彰化师大去就读,之后在彰化师大顺利毕业。他因为曾经两次转换学校的关系,大学读了八年,再加上当兵两年,比同年级的大学生年纪大了五六岁,这也是他之后参加超级星光大赛退赛的原因。
  2007年杨宗纬参加第一届超级星光大道,虽然没有获得比赛冠军,但是观众还是记住了他的歌声。节目主持人陶晶莹封他为“催泪歌神”,歌声阳刚而细腻,富含感情,辨识度高,感染力强,特别是演唱抒情歌曲,无论是男女歌手的抒情歌曲,经过他重新诠释之后,常常都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因为年龄问题退出比赛,可是杨宗纬仍然受到比赛主办单位华研唱片的器重,华研唱片是“超级星光大道”的主办单位,杨宗纬与之相处融洽,原拟与之签约合作,未料却爆发合约纠纷,由于台北市的黑道帮派“中联集团”的老大“空董”张忠信的强力介入,杨宗纬被迫离开一路栽培他照顾他的华研唱片,转让给他不熟识的经纪人许安进。
  第一次合约纠纷暂时告一个段落之后,杨宗纬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成为台湾2008年上半年度的唱片销售冠军,并创下新人最快在台北小巨蛋开个人售票演唱会的纪录,然而短暂地辉煌灿烂之后,还没来得及到内地替专辑做宣传,就由于经纪人不断违约而爆发第二次合约纠纷,杨宗纬遭到雪藏,演艺事业停滞两年多。
  两年的时间内,杨宗纬没有安排任何工作,和他一同在星光大道走红的林宥嘉和萧敬腾早已红遍大陆港台,可他甚至没有权利发行自己的一首新歌。谈起那段心酸的经历,杨宗纬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就像他的歌声一样,安静之中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两次合约纠纷结束之后,杨宗纬与知名经纪人葛福鸿签约,并且得到台湾音乐教父李宗盛的赏识,2011年7月15日,环球唱片替杨宗纬举办盛大的加盟仪式,这标志着杨宗纬开始重返歌坛。随后第二张专辑《原色》发行。发行后一周即以G-Music榜41%的销售率,一举拿下五大、MTV频道、POPRadio及iRadio等五榜冠军,并在G-Music保持在榜16周的佳绩,专辑《原色》与主打歌《怀珠》分别获得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推荐为2011年十大专辑和十大单曲。
  2013年2月1日,杨宗纬空降《我是歌手》,取代黄贯中出场,被寄予厚望的杨宗纬重新编曲《矜持》,从一首纯女人的表达,变成一个原生态感觉,他说:“男生的矜持是怎么一回事,这对于我是非常大的挑战。”富含感情的他将《矜持》演绎出完全另外一种感觉,让不少观众纷纷动情。但最终结果显示,杨宗纬遗憾地排在了第七名。第二场比赛杨宗纬演唱那英的《征服》,很多人称赞他是歌手中的“许三多”,不抛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放弃自己的音乐坚持,不管前路多艰辛,外界多少质疑,他都能够勇往直前。
  杨宗纬选用的歌曲都是一些流传度不广的曲目,这也是导致他的排名靠后的原因。有观众提醒他,如果他选用自己的成名曲《洋葱》,结果肯定不是这样。可是杨宗纬却说,选唱的歌曲都是我想表达的,无论结果怎样,最起码我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我是歌手》复活赛中,杨宗纬的一曲《流浪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连辛晓琪都感动的流下了泪水。之后他凭借着复活赛成功逆转,在《我是歌手》总决赛上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杨宗纬的歌声细腻中带着苍凉,你很难想象这样两种声音是如何结合到一起,听他的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他那特有带着沙哑的哭腔,总是让你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杨宗纬,唯有歌声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
  不要忘记自己热爱音乐的初衷,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流言飞语都会随时间淡去,唯有音乐与爱留下来,这是杨宗纬写在自己的部落格里面的一段话,也许只有真正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才会有这般的洒脱和平淡。
  成功人士的真实故事:五十年的坚守
  史努比的创作者查尔斯·舒尔茨是美国伟大的漫画家。史努比是舒尔茨漫画中主要人物查理·布朗的小狗,其形象被制作成多种玩具,是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
  有一个小男孩,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学生,即使到了中学八年级,他的各门主课仍然没有起色: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零分!小男孩设法进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本学年最重要的一次高尔夫比赛中却输掉了,小男孩倍感凄惨。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而且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声“哈喽”都极为罕见。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外,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提供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但小男孩依然坚信自己的艺术天赋。等他告别学校,便大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我很希望我能在这里说,迪斯尼工作室有关人员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当场就决定聘用他。但后来,他再次遭到了残酷的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述自己的遭遇——一个在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这个小男孩名叫查尔斯·舒尔茨,后来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从而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绝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和查尔斯一样,没有机会也没有舞台去展现天赋。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便默认了自己的普普通通。其实,查尔斯也是这样,他与大多数人唯一的不同在于,他用50年的时间坚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赋。
  6:李嘉诚
  有关李嘉诚在香港地产和股市的风云故事,也是世人皆知的故事了,在此我辑录一些其它的资料来全面认识李嘉诚。
  一、迁册风波中的李嘉诚
  据港府公布的统计数据,20世纪80年代中,香港移居海外的人口每年约2~3万人;90年代初开始,每年以6万人的速度外流。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工商业者和专业人士。
  据1990年12月18日香港《明报》《东方日报》,到该年11月底止,“香港已有77间上市公司迁册海外”,“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1/3”,“现时在香港四大财团中,只有李嘉诚的长实系集团和施怀雅的太古洋行集团尚在香港注册”1989年北,信心危机再次爆发,恒指于开市首日,狂泻580多点。迁册流四起,华商都看李嘉诚的--他是香港首富,长实系在港上市公司占总市值的10%强。在这种形势下,李嘉诚不得不站出来说话,11月20日的香港报章,发表了他的长篇言论,核心内容是:他相信香港1997年后仍会继续繁荣,香港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赚钱的好地方。
  1990年中,迁册风再次振荡。舆论盛传,香港最大财团汇丰银行,将借收购英国米特兰银行之机,变相迁册伦敦。合并及迁册花费了两年时间完成,汇丰在香港地位举足轻重,工商界深为不安。汇丰大班浦伟士发表讲话,言称汇丰仍保留香港第一上市地位,业务仍以香港为最大基地。
  汇丰完成迁册不久,李嘉诚突然宣布辞去汇丰董事局非执行副主席职位。据传,李嘉诚对汇丰迁册持反对意见,他的意见未被董事局采纳,最后导致这一结果。
  二、李嘉诚和祖国
  1978年9月底,李嘉诚作为港澳观礼团的成员,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这是李嘉诚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祖国首都;也是他逃避战乱远走他乡的38年来,第一次踏上祖国内地的土地。
  这年底,李嘉诚从家乡的来信中,获悉潮州有很多返城的“黑户”,或露宿街头,或挤在临时搭起的矮棚笼屋栖身。李嘉诚深为不安,马上复函至家乡政府,提出捐建“群众公寓”以救房荒之急。
  群众公寓两处共9幢,4~5层不等,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250户。李嘉诚共捐资590万港元,工期分几年完成。
  1979年,李嘉诚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当晚,在潮州市政府举行的茶话会上,李嘉诚说出一席感人肺腑的话:“我是1939年潮州沦陷的时候,随家人离开家乡的,到今天已经有整整40年了。40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踏上我思念已久的故乡的土壤,虽然一路上我给自己做了心理准备,我知道僻远的家乡与灯红酒绿的香港相比,肯定是有距离的,但是我绝对没想到距离会是这么大。就在我刚下车的时候,我看到站在道路两边欢迎我归来的,我的衣衫褴褛的父老乡亲们,我心里很不好受。我心痛得不想说话,也什么都说不出来,说真的,那一刻,我真想哭……”
  李嘉诚说到这,已泪水潸然。
  1980年间,李嘉诚捐资2200万港元,用于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大大改善了潮州医疗条件。
  1984年,他向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捐赠100万港元;1991年,他又捐出500万港元,并表示从1992~1996年间,陆续捐赠6000万港元。
  1987年,他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款50万港元,用于赞助儒学研究,该基金会在山东曲阜为李嘉诚树碑立传。
  1988年,他给北京炎黄艺术馆捐款100万港元。同年,捐200万港元资助汕头市兴建潮汕体育馆。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
  1991年7月12日早晨,李嘉诚边用早餐,边听广播,惊悉中国华东地区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他立时用电话与长实系四间公司的首脑联系,取得共识后,即通知新华社香港分社,以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公司的名义,捐出5000万港元赈灾。数日后,李嘉诚得知汕头遭遇强台风灾害,即以个人名义捐500万港元予汕头市政府。
  李嘉诚在广州市、广东省的其他地方,先后有数千万港元的捐款。较大的捐赠项目有:认捐1000万港元,资助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以公司名义,捐助1000万港元予广东省教育基金会。
  汕头大学的建立,是李嘉诚在祖国义举的一块丰碑,从1979年至今,他捐出的款额逾8亿港元。
  ……
  有关李嘉诚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在帮助中资公司在香港鼎立、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投资实业等,随着香港的回归,“长江”真正回到祖国怀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李嘉诚的财富对他个人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了,最有意义的是:李嘉诚以其一生的成就告诉我们这些后来人,创业很艰辛但又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字“诚”,而且越是在危难、贫贱之中的越要懂得利用诚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诚实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嘉诚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诚实与诚信,中国人不能丢,因为我们丢不得、丢不起啊!

三:[成功人士的经历]成功人士的短故事

  只要自己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那么,成功就会陪伴着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自信成功的数学家 (肯定自己,终会成功)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不过,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所以,小学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是拿到一张修业证书。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课还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所以,同学们都讥笑他,叫他“废物”。同学们的嘲讽并没有让华罗庚灰心,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而且,他也一直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信心树立起来了,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他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就用“勤能补拙”的办法: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最后,他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现代社会,是一个既公平而又极具竞争性的社会。一方面,它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同等的成功机会,同时,它又毫不客气地要求每个人必须为其成功而付出代价。
  一个缺乏自信、无法肯定自己的人,又何谈成功呢?相反,自信的人,由于他肯定自己的存在,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敢于向失败挑战,自然也就比缺乏自信的人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和可能。
  艾柯卡反败为胜 (战胜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之后,艾柯卡进入福特汽车公司,1960年,任福特汽车公司事务部门总经理;1964年他推出风靡一时的“野马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1970年,他登上了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宝座。就在业务日新月异取得成功时,他受到公司董事长福特二世的猜忌,惨遭革除,一夜间跌入深渊。然而,艾柯卡并不一蹶不振,他接受了另一场挑战。1978年,受濒临倒闭、负债累累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之邀出任总裁,不久又兼任董事长。
  在公司生死存亡关头,艾柯卡大力整顿,革故鼎新,并自愿将他在福特公司近百万美元的年薪,降为象征性的一美元。这一惊人之举,使克莱斯勒士气大振。艾柯卡又一次向汽车市场进攻,推出敞篷车与迷你货车,克莱斯勒终于起死回生,反败为胜。到1984年,该公司的盈余记录,超过了从成立到1983年底的盈余总额,成为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艾柯卡也成了美国企业的英雄。
  巴斯德不满足 (不要在已经成功的事业上停留)
  巴斯德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了法国的酿酒业的发展,他发明的蚕种检验法,解决了养蚕业的一大难题;他发明的强毒菌液,挽救了大量的羊、马、牛、猪和鸡。这被人们称为“惊人的成功”。法国政府决定授予巴斯德最高荣誉勋章。巴斯德并未满足,他又开始了攻克“狂犬病”的工作,最后同样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不要在已成功的事业上逗留着”正是巴斯德的生动写照。
  卡罗·道恩斯的勇气 (勇气铺平成功之路)
  卡罗·道恩斯原来在一家银行工作,但他认为待在银行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便来到了杜兰特公司——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通用汽车公司。
  在新的工作环境干了6个月后,道恩斯想了解一下杜兰特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他便给杜兰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能否在更重要的职位从事更重要的工作?”杜兰特作了批示:“现在任命你负责新厂机器的安装,但不保证升迁或加薪。”道恩斯接受了。但他手里只有杜兰特给的一张施工图纸,而他从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任何训练。面对那么多完全陌生的困难,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道恩斯心里清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就此退缩,可能就再也没有机遇会垂青他了。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地投入钻研图纸,找相关人员分析协商,终于提前一星期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
  当道恩斯去向杜兰特汇报时,吃惊地发现紧邻杜兰特办公室的门上竟赫然写着:“卡罗·道恩斯总经理”。杜兰特对他说,他现在就是公司的总经理了,而且年薪在原来的年薪后面加了个“0”。杜兰特说:“给你那些图纸时,我知道你是看不懂的,但是我要看你如何处理。结果我发现,你是个领导人才。你敢于直接向我要求更高的薪水和职位,这是很不容易的,我尤其欣赏你这一点,因为机会总是眷顾那些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的人。”
  有些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愿去做,只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很困难。其实,更多的困难只是盘踞在人们的想像之中,只要你能拿出勇气主动去试一试,也许你很快就能排除想像中的障碍,铺平走向成功的道路。
  曾巩成败不惊 (成功需要刻苦勤奋)
  曾巩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上。有一天,曾巩和兄弟们正在读书,忽然外面有人递进一张纸条。说是从外墙上边揭下来的。曾巩一看轻轻一笑,交给了大弟弟曾晔。纸条上原来是一首诗:“一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原来是嘲笑曾巩和曾晔多次应考不中的事情。曾巩在地上来回地踱着,思绪万千。他冷静地告诉弟弟:“这张纸条是鞭策我们的鞭子。”从此,弟兄两个每天雄鸡一叫便起床读书,两年里不出家门,孜孜不倦地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兄弟二人全部考中。不久参加省城考试又全部考中,成了科举史上少有的佳话。
  安徒生的动力 (挫折是成功的前奏曲)
  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丹麦童话作家,他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童年丧父,生活贫困,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务。然而他酷爱文学,他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观察生活,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
  不过,安徒生事业、爱情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处女作刚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就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在爱情上,安徒生也颇受波折,他一生谈过好几次恋爱,但是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结果,他一直孑然一身。安徒生在事业、爱情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生活对他是残酷的,然而,他却没有气馁,他从挫折中奋起,为童话而奋斗,潜心写作,从不停笔。他一生写的一百六十多篇童话中,其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经久不衰。
  达尔文的理想 (做喜欢做的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
  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放弃了事务清闲、报酬丰厚的牧师职务,告别了阔绰的家庭生活,毅然踏上了“贝格尔号”军舰,自费环球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试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的适应性也做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这一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曾经说过:“就我可能回忆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间对我后来发生好影响的,就是我有多样的强烈的兴趣,非常热爱使我感兴趣的东西。”从达尔文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某项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海因斯的启示 (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字样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后来通过电视,至少有好几亿人看到,可是由于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他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突然对这个地方发生了兴趣。他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百米赛道上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在看到纪录的一瞬,一定替上帝给人类传达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那么多记者漏掉了,实在太遗憾了。
  他找到了海因斯,海因斯一头雾水,甚至否认当时说过话。戴维说,你确实说话了,有录像带为证。海因斯看完戴维带去的录像带,笑了,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海因斯接着解释说,自欧文斯创造了10.3秒的成绩后(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30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赛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千米。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金·凯瑞的成功 (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
  好莱坞喜剧明星金·凯瑞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喜剧明星。所以他每天都看着镜子做那些奇怪的鬼脸。
  假如你看过金·凯瑞的电影,你一定会很好奇地说,他的嘴巴怎么可以张那么大?他的脸怎么可以歪成那个样子?事实上那是他连续练习15年的结果。记得我们亚洲喜剧巨星周星驰也是非常欣赏金·凯瑞,时常在模仿金·凯瑞。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成功的榜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0878/

推荐访问: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