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21号王云路]王云路教授发言稿

来源:教师述职报告 时间:2019-03-22 08:30:03 阅读:

【www.bbjkw.net--教师述职报告】

王云路教授发言稿

  各位老师好,能参加这次国学学科建设的会议,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这个方面也是外行,所以,理解得也挺浅。刚才拿到国学教材结构框架,感觉已经考虑的很多了。大概除了文献学之外,前面小学、经学、史学、诸子等这些课程都是章太炎先生说过的,现在的目录是在那个基础上加的。我认 为国学是无所不包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国学结构框架问题,我觉得把这几个课程加进来是好的。总体上,小学和文献学是应用性的、知识性的学科, 其他几个学科就相当于“中学为体”的“体”,是基础性的。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跟其他学科交叉着上?比如说,原来有古典文献学学科,下设版本、目录、校勘等课程,这些课程能不能协调一下.让学国学的学生去听,省去另起炉灶。关于经学,陈卫平老师说加上“乐”,这很重要。我们浙江大学古籍所在整理《中华礼藏》的时候,是把“乐”单独拿出来的,其中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现在再不去整理,以后就更要淹没、更不知道了,所以“乐”还是很重要的,要么分别开设礼和乐,要么礼、乐放在一 起。其实礼、乐本来也是不能分的。我觉得文献学和别的学科重叠比较严重。再如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中文系的古汉语课程都有的,重叠性大的课程可以和其他学科合起来上。国学学科重点要设置的是其他学科没有的课程,如果有交叉、有融合的就放到一块儿,大概这样更能显示出学科特点。如果别的学科都有这些课程,那意义就不大。像经学、史学、诸子学这些角度是比较独特的,我觉得国学要讲的东西必须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如果重复的就不用另开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不重复的上比较好。

  其次是撰写国学教本的问题。我感觉总体很好,比如说概论类是不错的,但是可以作进一步的整合完善。第一,已有教材的择需录取,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一般都是有书的,不必另起炉灶;第二,增补覆盖面,汉魏六朝这一段比较少,比如说导读类,《三国志》《后汉书》之后的史书就到了《资治通鉴》,魏、晋、宋、齐、梁、陈中间这一段的往往都没有,可以合到一起有一个概论性的介绍,比如说六朝史书导读,而不一定是完整的《三国志》导读,这样做可以多一点引导性的东西。当然,六朝的骈文、小说都有概论类书籍。说到这里,我对这个导读有一个疑问,不知道它占多少课时,是不是比较大,有些内容是不是可以概括一点,比如说《淮南子》《盐铁论》《论衡》 等两汉典籍,能不能先把有关汉代的整体内容概括成一个导读,概括性的读 本面广一点。遇到特殊的需要,再拿出具体的篇章来阅读讨论,这样会比较好。

  再次是内容布局。国学学科很重要,虽然说国学和中国学、汉学是一个差不多的概念,但国学应当是一个又综合、又交叉、又概括的学科,所以, 国内的学科它都能概括。在我们这些课程里,缺了很大的一块儿,就是经济类。自管子以来,一直提倡经世致用,《管子》《齐民要术》中就有农业生产、 经济发展的内容,农耕文明以来的历史,不乏农业方面的书,国学学科中好像这类少了一点儿。农书、兵书、医书在国学课程的设置上,起码要有一点导读,这三块内容可以在简史里加一点。如果说敦煌学要加进去,那么医书、 农书、兵书内容范围更大,三者涵盖的时间跨度也更大,大概也更有意义。

  国学跟其他学科的关系非常重要,是包含的、交叉的、错综复杂的。那这个关系应该本着什么原则呢?我自己想的是“你弃我取,你无我有,你略我详,你散我合,你旧我新”,要有特色,以免让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觉得“你来抢我的了”,这样才好。要这样做,但是传统的东西也都要有。 在座诸位所说,我都赞同。梁枢先生的发言给我们启发很大,比如他提到了“船山学”“稷下学”“阳明学”,这些是非常好的,是其他学科没有设立的。如果我们说了一个“孔孟学”,可能儒学就涵盖进去了;如果我们提了一个“周礼学”,那么“三礼”“职官”“官制”这样一大串下来也就囊括了; 如果我们叫了一个“段王学”,那么清代的小学就都能包含。总之就是跟别人,跟原先已有的不一样的地方。再比如,有个“管子学”,可能它所涵盖的许多重要的东西,尤其早期经济学等,都是从它这里发展起来的;还可以有“家训学”,从古到今家训一直都有,而《颜氏家训》则是代表,以它牵头,那么家训一类全能概括进来。材料上已有提及的“三苏学”等,都是新颖的、概括性很强的。总之,我们就是要跟原来相关学科的内容要避一避,可能有些还是免不了有新瓶装旧酒的问题,但是名儿新一点也好,表明跟别人有所不同,角度不同,我们这个国学既要是最传统的,还要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觉得综合、专题等有好处。

  我希望我们各位对今天一上午的讨论,大家能再发表点高见,能够在这个会上形成一点共识。讨论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二级学科下的学科交叉问题。一级学科不用说了,有先生提出二级学科中的国学应该减少与史学、文学的重叠,增益二者未及的其他内容,那么这个增减应该怎么掌控和设置。 二是学科方向该怎么把握。三是导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问题,大家可能对导读说法不一,因为我们有概论类、简史类,这二者跟导论是怎样一个关系?

  开设一个新的学科方向是不容易的,可以搭起框架,逐步完善,就像刚才梁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可以课先上起来,名儿先叫起来,一点点就都有了,就被认可了。比如说不要叫“纪传史研究”,我们就叫“史记学”,我们也不叫“编年史”叫“左传学”,这样给它变变名。一个“史记学”就能把《汉书》《三国志》等正史都带出来。因为《史记》《左传》是基础,其他那些都是仿照这一类的。

  还有,有了“说文学”,那我们可不可以搞一个“郑玄学”?当然这个还是假设,我也还没推敲。郑玄注了多少东西,就是从他的注就能概括好多类的注疏,那注疏就是训诂的典型。又比如“尔雅学”也是可以带出一类的。 但如果说他也“训诂学”,我也“训诂学”,然后他是讲字词,我是讲章句和义理,这样来区分并不好,还是得从定名上来区分明白。

  国学读原典是最重要的。比如就是讲训诂学的内容,我上训诂学课的时候,可能要讲《释三九》《释大》这一类,但不会多讲什么是“训”,什么是“诂”,也不会讲“曰”“谓”“释”这些术语,要读原典,别人释的好的,就是原典,拿来研读学习致用,这叫训诂。

  《礼记》曾讲“礼以时为大”,就是要与时俱进,且引领时代。时代这个“时”很重要,我们的国学也要应时,别关起门来干活。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57422/

推荐访问:教授受聘发言稿 客座教授发言稿 大学教授发言稿 八一女排王云路身高 国内女排主攻王云路 中国女排王云路简介 高校教授迎新发言稿 大学教授教师节发言稿 教授开学典礼发言稿 王云蕗 王云台球 王云音乐 画家王云 王云直播 王云书法 王云岫 王云桥 王云裳 王云直播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