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背后的故事]赠汪伦的故事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12 10:28:06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赠汪伦的故事篇1:《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

赠汪伦的故事_《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赠别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学习本课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友情之外,还想通过其他几首送别诗的展示让学生再次领略这种诗体的风格,希望做到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我的教学以“理解诗句,想象诗境,体会诗情”为主导思想,所以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初读古诗,感知友情;再读课文,感受告别之情;三读诗文,体验深情厚意。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比较大。
  2、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阅读资料进行简单分析,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3、学生对送别诗的认识还不多,对深刻的朋友体验不深,希望通过层层引导激发对友情的深入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赠、汪、舟、欲、踏、潭”等六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初步感知送别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的感悟也层层递进,真正读懂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三个字。
  2、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友情的珍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友情的珍贵。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资源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理解诗题
  1、(孩子们,请看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快读读吧!)出示课件《静夜思》
  学生齐读。(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单介绍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写过许多好诗,很多人都非常崇拜他,人称“诗仙”,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的又一首好诗——),引出本首古诗的题目。(板书:赠汪伦)
  3、解题:(读读课题目吧!注意汪是后鼻音,这也是本课要求写的一个字,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吧,三点水写得窄,王字可以写大一些。好了,再读读。看看这个字“赠”,谁能读好它?你来,你把平舌音读准了,你也来,别忘了它是后鼻音。你再试试,真好,跟着这个小老师读。谁知道赠是什么意思?[送]你看看,赠的左边是宝贝的贝,意思是把自己最宝贝的东西送给别人了,我们之前有学过《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苏轼写诗送刘景文,那今天这首是谁写诗送给谁?)学生回答[板书:李白、汪伦]那我明白了,李白赠送给汪伦的宝贝就是一首诗呀!
  4、介绍汪伦。(说到这个汪伦呀,他是当地一位有名的人,他和李白一样,性格豪爽,喜欢吟诗对对子,挺有才气,他十分崇拜李白,就邀请他到自己家乡玩,用美酒佳肴盛情款待,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因此两人成了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几天以后,李白要走了,古诗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设计意图:运用孩子很熟悉的一首古诗导入新课,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感知友情
  1、提读书要求,学生自由读诗。(请同学们打开书116页,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认清字开,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不懂的字,请教同学或文中的小叶子,开始吧。)
  2、个别读。(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漂亮,谁能来展示展示?你能把古诗读通顺,不错,你的语音很标准,真行。)
  3、齐读。(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吧。)
  4、认识生字
  (1)投影出示带拼音生字,学生认读、组词读。
  课件出示:乘 舟欲 踏 潭(带拼音的)
  (看,你们的动听的读书声叫生字宝宝吸引来了,你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咱给他们找个朋友吧!)
  (2)说说记字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这个方法好,你用部首表意法来记……)[边说方法,边解释字意,舟字穿插指导写字]
  (3)脱掉拼音认字词。
  课件出示:乘 舟欲 踏 潭(不带拼音的)
  4、写字
  课件出示:乘 舟(写在田字格中)
  (这些字中还有一个生字要求会写,乘字,举起手跟着老师写,我先写一个千字,横要尽量往上靠,再写一个扁扁的北,分布在竖的两边,撇和捺的书写位置要看好,让它乘风而上,展翅高飞。下面轮到你们展示写字本领了,乘、舟、汪别写一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提醒写字姿势])
  (5)评价。(这是++同学的作品,谁来夸夸他哪儿写得好?你真会观察,是个细心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多种识字的方法来学习。在写字过程中,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来指导,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受告别之情
  1、齐读古诗。
  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孩子们,瞧瞧,这些生字太调皮,又跑到课文中去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得很流利,我略略听出了一些感情。)
  2、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放音乐](老师也想大声地,带上感情读一读,你们想听吗?轻轻闭上眼睛,听听,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3、学生说说想象的画面。(你真会想象,我仿佛看到了那送别的地面。)
  4、学习第一行诗
  (1)观察插图,
  课件出示:插图
  (你们看,图上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是从哪儿知道的?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读读这行诗吧。)
  (2)出示第一行诗。
  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也来读一读吧)
  (3)理解诗句意思反复读。(李白乘上小船干什么?那这个将欲行就是快要走了的意思对吧,他要和好朋友分别了,心情如何?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吧!读得怎么样?你也试试吧)
  5、学习第二行诗
  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1)正当李白依依不舍乘舟欲行之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
  (2)出示第二行诗,个别读。
  (诗中只用了七个字写你这句话,快读读吧!你的意外)
  (3)理解“忽闻”、“踏歌声”。(这事李白之前想到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忽就是忽然,闻字呀,在字典里有这么几个解释
  课件出示:闻:①用鼻子闻 ②有名望的 ③听见
  忽闻的闻是( )的意思。
  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呢?李白忽然听见什么?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我设计穿插了对“闻”的理解,训练了学生品味诗句语言的能力。】
  6、感读诗句。
  课件出示:返回上一张幻灯片
  (忽然看到这样的场面,李白心情如何?)
  8、再次感读(李白就是这么厉害,一个字,就可以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两行诗就可以记下一件事来,快来再读读吧)
  9、学习后两行诗(李白看着汪伦带着家人和朋友前来相送,不禁感叹——)
  课件出示:桃花潭图片和文字——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理解“一千尺”(用楼层来比较理解,潭水真的有一千尺吗?作者只是想写潭水很深,板书:水深??。)
  (2)理解“不及”(不及是什么意思?)
  (3)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填一填——桃花潭的水_______,
  但是_____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用你们对诗句的理解,填一填这题。学生填完,教师出示答案。是呀,难怪李白会说[学生读诗句]再请一位读,李白是这样想的,在诗里也是这样写的[学生读诗句]再请一位读,所以李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读诗句]板书:情更深)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再设计一个白话的“填一填”巩固了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名句的理解。】
  四、三读诗文,体验深情厚意
  1、听“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课件出示:动画片《赠汪伦》
  (汪伦和李白之间怎么会结下这比千尺深的潭水还要深厚的友谊呢?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诗文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接故事结尾全班齐读全诗。
  3、想象他们会讲什么?你就是李白,你是汪伦。(学生讲,教师评价:真是**的汪伦)
  4、读诗:(李白赠送给汪伦的仅仅是一首诗吗?学生说。把你的心声读出来吧)
  5、又读:(汪伦踏歌送李白,李白写诗赠汪伦,此时,这首诗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首诗了,他代表的是两人的厚意与深情,师引读——)
  课件出示:点击音频《高山流水》
  6、再读:(此时你就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齐读三、四行。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行。)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课外拓展,培养诗意
  过渡:船渐渐远去,李白告别了汪伦,他们的友谊谱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1、课件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是一位特别重视友情的人,他把与朋友离别的伤感都融入到诗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2、课件出示《送元二使之安西》(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是谁送谁?读读吧)
  3、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回去收集一些,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我在课堂最后的一点时间里,展示出了其他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再次领略这种诗体的风格,希望做到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汪伦
  水深?? 情更深

赠汪伦的故事篇2:关于《赠汪伦》的故事

赠汪伦的故事_关于《赠汪伦》的故事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赠汪伦》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ue.yjbys.com)。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赠汪伦的故事篇3:李白诗作《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赠汪伦的故事_李白诗作《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赠汪伦》是李白的一篇诗作,是送给李白的朋友汪伦的赠别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李白诗作《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古诗《回乡偶书》,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古诗含义。
  3.懂得珍惜友情,并积累关于送别的古诗。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古诗含义。
  2.教学难点:懂得珍惜友情,并积累关于送别的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并且学习了会写字,老师上课之前要考考你学得怎么样?“课前闯关”①生字关:听写词语:乡音、客人、如何、乘舟、汪洋大海。(展示评价修改)
  ②“诵读关”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谁能背诵出这首诗?(预设评价:你背得非常流利;你背得不仅流利而且富有感情)你读出了什么感情?(热爱家乡)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
  1.学习古诗第一步要从诗题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这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诗)
  赠就是送的意思,读读这个词语:赠送
  2.这里有两个人物,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李白有两大爱好:喝酒作诗。他性格豪放这让他结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关于李白和汪伦交朋友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听吗? (诗人)(背景)
  再好的朋友总要分别,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和朋友送别的诗,这首诗你预习好了吗?
  3.你怎么证明你预习好了?
  预设(①可以读好②理解了诗的含义③可以背诵)
  三、读诗。
  这首诗有三个生字,你能把这首诗准确地读下来吗?(没问题、3名同学读、齐读)
  四、理解含义。
  1.要想把这首诗读得有韵味,还要理解诗的含义。谁能用理解诗的意思来向老师证明你预习好了。(预设: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他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2名同学说诗的意思。
  2.理解踏歌
  我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预设:拥抱、互赠礼物)
  这些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可汪伦对李白却是怎么送别的? (板书:踏歌相送)。
  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许多人手挽着手,用脚踏着节拍,边走边唱。汪伦带着一些村民一边踏着节拍一边唱歌来送李白。李白正要走,突然听到了岸上的歌声,有点(意外、惊喜)。我们来读读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我们看理解了诗的含义,果然同学读得更有古诗的韵味了。
  四、感悟诗情。
  要想把这首诗包含的感情读出来,我们还要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汪伦踏歌相送,如果此刻你是诗人李白,站在船头,面对踏歌相送的汪伦, 你会对汪伦说些什么?(生想象李白内心)
  是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放课件)指名读,齐读。
  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之深吗?(夸张)这里的夸张不是为了说桃花潭水深得不得了,而是为了和我俩的情谊做比较,潭水再深也比不过我们的情谊深厚。(板书:情谊深厚)
  感情朗读和背诵
  师: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读全诗。
  李白面对送别的汪伦即兴挥毫写下的诗, 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六、熟读成诵
  七、拓展背诵。
  这首诗汪伦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俩送李白?踏歌相送。
  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用歌声来送别,还有什么送别的方式呢?我们来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师声情地朗诵)【目送】齐读
  《别董大》高适【暖心的话语】《渭城曲》【酒】
  同学们,古代诗人送别他们亲朋好友的时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可以以话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以以歌送,以目送,以话送,以酒送,最根本的还是要以什么相送?(真情)
  只有这样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才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这四首诗你喜欢吗?(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有感情地诵读一下、背诵下来)
  让我们再读一遍赠汪伦,在饱含深情的诵读中和老师再见吧!
  《赠汪伦》教学反思
  《赠汪伦》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
  在教学《赠汪伦》时,我选择让学生背诵已学的《回乡偶书》诗导入,体会诗中的深厚情谊,有这个基础,学生在读《赠汪伦》时,能带有目的的朗读体会含义。
  在教学《赠汪伦》时,我教授给孩子读诗的方法:先读诗题,再读背景,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悟感情。在读诗题时激发学生对李白汪伦的二人的兴趣,于是我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整首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的“闻”字是理解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闻”理解,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闻”不是“闻到”,而是“听到”。 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在理解诗意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诵便更有韵味。《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两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贺知章、李白一路同行……再者我让学生设想“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学生联系实际,更能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
  不足:
  1、朗读指导不够。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朗读还不得要领,需要老师加以指点。如我的范读是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而名家的朗读则应该让学生赏析:他哪里读得好,学习节奏和重音。
  2、读的形式不够多。只是单纯的男女生分读学生读的兴趣不够浓厚,加上老师的引读,朗读的效果会更好。
  3、词语理解不到位。《赠汪伦》这首诗前一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乎意料之外,这里我为做多解释,学生的朗读未能读出意外的语气来。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低年级古诗文的背后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古诗文不光是门教学问,它是承载着加强精神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还要学习更多,让学生越走越远。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4308/

推荐访问:赠汪伦背后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