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诉衷情阅读答案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11 12:33:35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诉衷情阅读答案篇1: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诉衷情阅读答案_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参考答案】
  (1)、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2)、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3)、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
  (5)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6)、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附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附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

诉衷情阅读答案篇2: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2分)
  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参考答案:
  7.鬓发变白
  8.D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A
  6.陆游,_______(朝代)文学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他的另一首作品《__________________》。
  7.第6题提到的这句诗和本词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意思最相近,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始终坚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2分)
  6. 南宋/宋代(1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分)
  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分)抗金卫国/为国收复失地(大意对即可,1 分)

诉衷情阅读答案篇3: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阅读答案


  《少年游·重阳过后》是晏殊的一首词作。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游
  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1.上阙两幅什么画面?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4分)
  2.此词歌咏木芙蓉,通过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少年游·重阳过后》阅读答案
  1.“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紧接“朱阑”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艳笔: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这里用对比、反衬手法,益见出清秋开放的芙蓉之可贵。
  2.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拓展阅读:《少年游·重阳过后》赏析
  此词咏木芙蓉。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
  “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紧接“朱阑”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艳笔: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这里用对比、反衬手法,益见出清秋开放的芙蓉之可贵。
  “霜前月下”三句着意刻画的是:清霜中,明月下,那微斜的红花、淡黄的小蕊,是多么鲜明美丽,真的要叫春天回转了。“霜前月下”,泛写芙蓉开放的环境,从另一角度补充“朱阑向晓”句意:“斜红淡蕊”,具体刻画出芙蓉的“妖艳”:“明媚欲回春”,是芙蓉所引起的强烈感受,它似乎能把萧瑟的秋季化作美好的春天。结拍二句承上抒怀:不要把这美玉般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r花及人,因人惜花,惜花亦惜人,此句为点睛之笔。
  这首咏物词,咏木芙蓉的同时,自有词人的感情。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生平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1267/

推荐访问: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