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宁年间 瘟疫]建宁二年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9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建宁二年:曹全碑全文译文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全碑全文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1]:
  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

第二篇建宁二年:一个人的伤感美文

  一种感情,无关年龄,只与倾心有染;一种思念,无关距离,却可以海枯石烂。感情,没有模板,只要感到心暖;相处,没有形式,全凭轻松自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个人的伤感美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一个人的夜,一个人的伤感
  一向假装坚强的我,以为不会再哭泣,可此刻却泪流不止,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偷偷在哭泣,没有人知道,只正因那是一个人的寂寞吗,不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受到伤害的心灵。
  这些年来,我一向为了我那份真挚的感情撑到此刻,没有人会明白这么多年来的艰辛,没有人会明白一个男生对爱的那份执着。在别人看来我过得很快乐!又有谁能看出我这背后流过多少眼泪,有过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多少心酸。可谁能来抚慰我这受伤的心灵。我真的好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可谁能给我带给哭泣的场地,可谁能借我肩膀哭泣?也只有在心里偷偷的哭,我累了,真的好累,人想的太多会很累,我害怕深夜,正因会有无尽的寂寞袭击我,我却又喜爱深夜,在这样的夜里,一个人坐在电脑旁,读着关于你以前给我发的信息。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开心,有时流泪。才发现自己以深入骨髓。记得对你说过;自己害怕黑夜,别在夜里哭泣。如今的我一个人哭泣在这黑夜里,你已里开了我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夜晚里,在现实残酷的世界里,你颤抖的双唇还是说出了“分手”这两个字,我有一些不坚信自己的耳朵。你说过不分不离的话语,此刻我才知道原来这只但是是一种敷衍的甜言蜜语。此时只有一个人偷偷的哭,能够毫无顾忌,无论怎样都没有关联。正因自己才是自己的倾听者,自己才是自己的宣泄对象,什么烦恼,什么悲哀,什么怒偾,都会随着你的眼泪在孤寂中慢慢地沉淀。烟雨尘世,谁在呼吸,谁又在为谁呐喊,我们都是一些不懂花花世界的孩子而已,谁看透了虚伪,谁又读懂虚伪。自己内心世界谁会懂呢,只有一个人偷偷哭泣,用哭泣来发泄情感。
  心酸,什么叫爱恨情伤,你用你的冷漠摧残了我如火般炙热的心,第一次发现原来眼泪也能够流的如此美丽,在眼眶里不停地转来转去,轻轻地滑过眼帘,不带一点声音,顺着脸颊流过唇边又滑落下颌掉在地上。一滴流淌的泪,打湿不了衣襟,甚至对世上的一切都够不成任何触动,可它却滴进了我的心,好咸,好苦好凉,想你了就会有痛了心扉却不能言说的苦,想你了就会有一种备受煎熬却无处宣泄的怨,想你了就有了明明乱了方寸,却还要伪装无谓的折磨,想你就有了明明难过,却还极力掩饰的心酸。正因怕失去,因此尽管想牵你的手,却在不敢走近中彷徨,正因想留住以前的美丽,因此就告诉自己相见不如怀念。正因深爱着,才纠结了刚下眉头又上心头的万缕情丝。正因放不开,因此注定了我此生无怨无悔的一厢情愿愿,注定了我一个人偷偷的在为你哭泣。建宁二年
  这一切该来的来过,该走的都走了。我不是不想留住你,只是一切都太晚了。在这条等待的路上,我已经变得一无所有。此刻只有呆呆地看着你离去,挥别的手,就算是再多的不舍,也留不住你的心。抬头看向天空,看着那依旧灰淡淡的颜色,我的心又开始变得疼痛,我的天空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放晴,我何时才能感受到那温暖的阳光。这一切是否要结束了,可我的心还在飘动着。yh31
  最后,最后慢慢学会了习惯一个人伤感,喜爱一个人哭泣,喜爱一个人心痛,一切我都习惯于一个人了,虽然不愿意,却无可奈何,但我却毅然决定离开时,我哭了,也是最后一次为某个人哭泣。如今,我们都变了,这一切变了,变得陌生,过去,对某个人而言,也许只是很傻。我变了,变得麻木,过去,对我而言,也许只是遗憾。过去我的任性,曾无数次伤害了他。此刻的他,已不会像过去那样对感情认真。我知道,一切都已改变。如果,一切能够重新来过,我必须不会离开。不会离开值得一辈子去爱的人。男孩,不轻易哭泣,只有应对最爱的人时,才会变得脆弱。男孩,不轻易哭泣,只有在太爱你的时候,才会放下自尊。女孩,如果有个男孩为你哭,请拉住他的手,他真的能够陪你走完一生。女孩,如果有个男孩为你哭,请不好放下他,也许一个选取会毁掉一个人。
  流泪的眼已干,滴血的心已止。黎明快要到了吧?窗外透过一丝光明,我要走出去,走出心的阴影走出情织的网走出无望的等待。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我都要走出去,这一刻我不想一个人偷偷在哭泣。
  篇二:一个人的烟花
  有一种人即便是身处闹市也不会被周围的喧嚣所惊扰,依旧会在晴天碧日下气定神闲地默想有自己作主角的文字。我想我就是那样的一种人。
  永远寄不出的情绪
  心里会常常地想着一个人,每一次想起便会有一种忧伤在心底里蔓延,我不知道我是在想着那个人还是在想自己短暂而并不精彩的年轻岁月。
  有时会觉得在我的身后会有一双目光远远的注视着我,就像在街头的数次偶遇,就像许多年前100米以外的栏杆那面正对着我家阳台不知等了多久的殷切地注视。我知道此刻即便是有一种这样的注视,也不会有人轻轻唤我的名字了。
  正因我是一粒坚硬的不能融和于你的砂。我是一粒坚硬的沙是你以前对我说过的。你企图磨砺我,企图将我变成一泓柔情随你的水。不是我不想为你而有所改变,只是我们是两条平行线,我们沿着各自的轨迹前行,永远也不会有交叉的一天。
  但是我在心里总是会隐隐的难过,隐隐的痛着。有时总是在想,将你丢失是不是正因我自己的失误呢?但是我拥有过你吗?你拥有过我吗?我们虽然认识了很多年,却一向像陌生人一样地拘谨。我记得我从来都没有对你说过我喜爱你,也从来都没有想过把手轻轻地放在你的手心,虽然我一向莫名地孤独着。
  我说,你等我长大的那一天吧。但是却在恍然如梦的一天,才发现岁月似乎过了一个世纪,你最后逃出了我的世界,遁迹于茫茫人海。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想你了。而你也不会在我的视线里“偶遇”了。正因你对我已经没有了满腔的热情,也正因我依然还是那年倔强的我。我不能单独赴你的约,是要正因我有了太多的牵挂。你以前是一位超凡脱俗的才子词人,在历经了风雨之后,你也变成了一世间的凡人。只是我没有改变,依然是多年前的我。我不能在你的再次注视里沉沦。也不能成为你城池里的俘虏。事过多年,我由你心里的那一粒坚硬的沙转换成了别人世界里的一泓柔情似水。
  我永远都不会拨你留给我的电话号码。只允许自己偶尔的回想一下那年忧郁的你,那年不谐世事的我。
  篇三:一个人的烟花
  烈日被秋风拂去了灼人的光辉,翩然的长裙也被收进了柜子里,又是一年深秋时。每一天慢慢地走在树下看着叶子一点点的变黄,又一片片的落下来。依然是年年的秋风卷落叶,依然被生活中的细碎所缠绕,但是正因在心里喜爱你而不再认为秋天是萧瑟的了。
  深夜依然会突然醒来而不能再次沉睡,思绪不再是杂乱无章。安静的夜,窗外没有一丝声音,仿佛风也睡去了,在这样一片岑寂里在心里想着你的名字,想我以前说过喜爱你,想如果有一天你会看到我这些粗糙不合逻辑的文字,如果你看到我那久久不能忘怀的回忆,脸上会不会带着一点不愉快的表情呢?我并不能按照世俗的条条框框来束约自己,而只能纵容自己、任由自己随性而安。你不用和我一齐劳心伤神,我会用我足够多的快乐和非凡的想象力来导演这出无人喝彩的戏。
  我能够有那样多的有关过去回忆的感慨吗?我不清楚为什么又会对沉寂了多年以后的旧事而伤感。我是觉得这两者之间必须是有关联的,这些好像是在我说喜爱你之后才会有的。请原谅我又找了牵强的借口。
  喜爱烟花是正因以前见过烟花燃放时的璀璨,我不是烟花,我只但是是尘世间的一粒尘埃,无法拥有烟花的惊艳,即便是有一点美丽也是发奋绽放给你看的,我只能是在自己的这片天空点燃,无人会欣赏。
  其实你更像我心中所向往的那一片灿烂的烟花,那种瑰丽热烈的色彩划破夜的黑渲染了一整片寂寥的苍穹。
  我只能远远的欣赏你,深呼吸,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感动。
  我开始胆大妄为地称呼自己为烟花只是正因你常常这样的称呼我,而我也渐渐的成为了一种习惯,最终在你的热情里迷失自己,甚至于我被你给我的光环所迷失了。
  心里会永远有一片烟花,那是正因我和你邂逅相逢。
  读过《西决》已经有很多天了吧,仍然记得那本热烈色彩明快的书。书里的郑鸿老师也许并不存在于现实中,而我依然喜爱着郑鸿老师,依然将他当做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敬仰着。
  红颜易老,知音难觅。当我在屏幕上打出我喜爱你时,那一面的你看到了会有一种怎样的表情呢?一脸的愕然或是一脸的得意?我并不是一个容易被世俗所负累的女生,但是绝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将自己沦陷,只能够让自己在虚拟中喜爱着你。我以前告诫我自己不好被你所迷惑,却仍然被与众不一样的你所吸引;我总是记不清很多人的面孔,却至今记得你微笑时的表情。
  《西决》不会再读第二遍了,正因心里过于喜爱而不忍再次翻动,流行小说也不会再去读了,正因我只钟情于《西决》。
  漠漠红尘能与谁人相依?孑然立于天籁之间看天空冉冉升起的一个人的烟花;在桃源深处,与你共饮一杯清酒,且歌且舞,今生,对花对酒,为你沉醉又何妨呢?
  篇四:一个人的时候
  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好多的事情,没由来的想起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一些无关紧要事。
  一个人的时候,孤寂便会来陪着做伴,正因孤独,因此寂寞。没有谁是谁的谁。
  一个人的时候,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一丝苍凉和无奈。
  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何去何从,只知道到了那里就是那里,一切随遇而安。
  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世道的黑暗,无情,和人心的险恶,只听说过“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个人的时候,在外面,虽然孤独,但也有孤独的快乐。学会享受孤独,同时,也害怕了孤单。
  一个人的时候,学会了坦然应对一切事物的心境,学会了淡然的理解。
  一个人的时候,在外面,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照顾自己,学会了很多。。。
  一个人的时候,总会默默的找个寂静的角落,来缓解被生活压迫的喘但是来气的情绪。
  一个人的时候,总会静静的想一想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单纯和无知。
  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慢慢的等待愈合的伤口,等待着心开始变的麻木。
  一个人的时候,情绪总会不佳,想着自己,难免眼泪会掉下来。
  一个人的时候,喜爱静静的追忆今生前世的事情,不知道前世是谁,今生又来寻找谁,不知道今生注定的缘分能不能到来,能不能把握的住。
  一个人的时候,偶尔会想起以前的快乐时光,不快乐的,想一想,累了,就去歇一歇。
  一个人的时候,看到外面的街市,看着喧闹的人群,总是喜爱躲在安静的一角,默默的看着人群中,是否有你的影子,你的孤单,你的忧伤,你的一切是否都能够让我来承担一些。
  一个人的时候,总在想着,事情是否能够变的圆满一些,不再留下不完美的结局。
  一个人的时候,把外面的全部隔绝,只想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路,该怎样走,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些烦恼便缠着你,久久不肯离去。
  一个人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总是不知道方向在那里,自己又该去何处。
  一个人的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不知不觉的,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一个人的时候,心底不免有一丝落寞,一丝莫名的忧伤
  一个人的时候,到那里都是一个人,总是喜爱一个人的安静,不想外面人的喧闹。带上谁,都不想。

第三篇建宁二年:有关于郑成功的励志故事

  郑成功是明清之际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你知道郑成功有什么样的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郑成功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民族英雄。
  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请父亲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 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 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X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军马上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的励志故事
  郑成功,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 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 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 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 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 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此时,“隆武帝知 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见隆武 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 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 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其中较著 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岭驻军兵哗;守将郑鸿逵,误谓清兵至,弃军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闻知大震,削夺郑鸿逵之封爵。同时,隆武帝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使移军前往镇守浦城仙霞岭即正北大门。
  当时,即将撤离延平的郑芝龙,以清军将要大举入闽,于是遣心腹吏蔡辅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辅至仙霞岭见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语,即厉声责之曰:“敌师已迫而 粮不继,空釜司饔,吾将奈何耶?速归请太师(指其父郑芝龙)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蔡辅噤不敢言;还报于芝龙,说:“假若我提及纳款,我的头 早已断了。”郑芝龙说:“痴儿不知天命,固执乃尔;吾不发饷,彼岂能枵腹以战乎?”无奈之余,郑芝龙因上疏称:“海寇狎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 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云:“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边,芝龙早已挂帆离延平了。当时,郑芝龙间使密约款于 清,随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回安平的有郑鸿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郑彩等;隆武即位时有“守兵战兵略计二十万”,除败降逃亡之外,估计郑芝龙所撤走的应 是战兵,大约十万。诸关、城邑之兵骤然减少,因此产生“空关”之感。而郑成功屡次摧粮饷均不得,军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之后,闽北关防重新作了布置。当时江西基本上已经失陷,浙南尚有监国鲁王;因此,以御史郑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关,而郑成功则带着些许战兵,主要防御在光泽,甚或还兼督崇关。
  七月,清兵已抵闽关;八月初一,从景宁关(在浙南闽东之间)入闽东,郡县望风降附;十三日,清贝勒罗托部已陷衢州,入仙霞关,遂克浦城、建宁(今福建建瓯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两、三日由延平取道顺昌,准备由汀州遁江右(赣南)。此时,在光泽一带的郑成功,闻报,由光泽经顺昌而下延平,大约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见 已经离延的隆武,入见隆武帝;隆武问之曰:“芝龙、鸿逵,朕将焉依?”成功跪于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测,陛下宜自为计。”与帝相持大哭。隆武 帝遂欲西入赣,成功辞君赴金门,欲联络豪杰同赴赣南寻隆武。隆武于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驻汀州。随后遇害。
  郑成功辞别隆武之后,下延平,与入延的清兵猝遇,郑成功“交锋不利,率师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郑成功告诉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剑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骑,公将安之?”王忠孝后来终老于台湾。
  郑成功离延时,有一批闽北抗清义士追随郑成功前往闽南、台湾。自其随隆武帝出征,于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进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时离开,大约在闽北逗留了八个月有余。
  郑成功离开闽北后,反对其父降清,树起抗清旗帜,南征北战,威震清军,史称“明郑”。离开延平的第二年,二十四岁的郑成功以广东南澳为基地。所树立的旗 帜上面写着“明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另一面旗上写着“背父救国”四个大字。随即出兵,连破闽南沿海多处,改中左所(即今厦门市)为思明州,以为政 治、经济中心;自此时至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闽粤,其中,永历十一年北伐攻克温州、台州,进入长江,威震清军。当时, 在滇城的永历帝,于永历二年十月“封成功威远侯。三年……七月,封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汤航海至思明,晋成功为“延平郡 王”,给金印(《台湾通史》卷二)。但是,郑成功因尚未打败清军,谢不受爵;收而藏之,终身不一用(《南明史略》与范咸《台湾府志》)。——郡王是仅次于 亲王一等的爵号,延平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是一个战略要地。延平作为建制地名,最早出现在距今1620年的东晋太元四年(379年),这年改南平县为延 平县,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延平军,开始突显其“铜延平”之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为 1368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为闽中八府之一,直至1913年废府设道;其后,在沉默了80余年后于1995年1月撤南平地区改南平市的同时,县级南平 市改为延平区,“延平”才又重登历史舞台。简言之,延平断续出现四次,存在约1045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来长达612年之久,建制级别最高,影 响也最大。——显然,因为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郑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历帝才封他为“延平”郡王;同时,因为郑成功 抗清所经历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级别都不如“府”级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与建制级别有关,因而封他为“延平”郡王。由此可见:郑成 功的政治生涯和伟大功绩乃至郑成功的英名,都是从延平亦即闽北开始的。
  郑成功于永历十三年再次北伐,战败后退回思明,便着手收复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经过八、九个月的战争,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惜,克台后不到半年,这位年轻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3743/

推荐访问:汉建宁年间 瘟疫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