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闻犬吠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柴门闻犬吠篇1:刘长卿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风雪夜归人可谓是经典。下面是该诗全文与赏析,欢迎阅读借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住在芙蓉山里的一户人家。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9、贫:清贫。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点评】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柴门闻犬吠篇2:描绘风的诗句


  南风吹过秧田,把嫩绿的、柔软的秧苗吹得颤波波的,好像一块新鲜美丽的、细针密缕的绒毡,在风中颤动。

  描绘风的诗句(一)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5、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7、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1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有怀》
  1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15、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陆游《钗头凤》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18、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描绘风的诗句(二)
  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4、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9、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3、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7、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1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20、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1、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2、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2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5、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2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7、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28、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1、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3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7、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3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4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柴门闻犬吠篇3: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4571/

推荐访问: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