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口诀]干支纪年法怎么算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8-03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第一篇干支纪年法怎么算:天文文学常识

  我国在很早就产生天文学了,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那么古代的天文历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些天文文学常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

第二篇干支纪年法怎么算:十二生肖起源传说故事

  “属相”,又称“生肖”。是中国和亚洲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生肖的一轮周期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个动物作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亦称十二生肖。以下是十二生肖起源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目前关于生肖的来历有多种推测和说法。
  一、地支说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
  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
  二、时辰说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三、自然说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种说法。
  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
  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酉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四、华夏说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

第三篇干支纪年法怎么算:2016年中考语文考试文学常识(3)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3615/

推荐访问:干支纪年法口诀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