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知识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8-01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篇一:[体育知识]体育运动安全知识课件

  一、教学内容: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知道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原则性。
  2、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明白体育运动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发的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自主探索、想象、发现、寻求答案。
  2、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型: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研讨课
  六、教学时间:201*年3月26日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
  (1)学生各叙己见。
  (2)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 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 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③ 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 恶性肿瘤;
  ⑤ 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2)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2、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3)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①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②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③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
  (二)  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知道多少知识?
  2、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学得多。
  3、再次记忆学到的知识。
  4、教师归纳总结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相反,体育运动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安全锻炼,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口诀
  1、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2、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3、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
  4、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
  5、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6、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三)拓展延伸
  哪些体育运动少儿不宜过早参加?
  致使关节变形的项目、肌肉负重项目、负荷量大的项目、消耗能量大的项目等不宜过早参加。
  如:长跑、倒立、举重、拔河、掰手腕等。
  九、板书设计
  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2)检查场地和器材(3)做好运动准备
  2、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动作要领(2)要正确使用器材(3)运动负荷要适当
  3、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做好恢复整理活动(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3)适当补充能量

篇二:[体育知识]体育精神手抄报知识点整理

  古代奥运会
  奥林匹亚古竞技场
  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的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风景秀丽的小镇。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 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
  体育精神宗旨
  更高!更快!更强! 邓亚萍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改变个人的命运。从爱因斯坦坚持体育锻炼、邓亚萍连连获得世界冠军和雷尤瑞命运改变的故事中,都能体现出体育精神来。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邓亚萍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 马燕红克服伤病困扰,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故事,也很好地体现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核心精神。牙买加运动员奥蒂连续多年都没有取得金牌,为什么还要坚持不懈?奥蒂被称为“永远的伴娘”,因为她参加了多次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获得过30多块奖牌,却从未获得过金牌,但她坚持不懈,40多岁仍然奔跑在竞技场
  体育模范
  时值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家体育总局广泛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和100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根据中宣部等11部门《关于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中宣发[2009]13号)精神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要求,为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党委专门下发通知,在总局系统开展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是评选在体育领域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体育人士。
  本次活动本着“坚持标准,面向群众”的原则,多渠道动员,多层次组织,多领域发动,有效扩大群众参与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全国人名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篇三:[体育知识]体育教学的论文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情感的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体育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后进生的进步,不仅要提高这些学生的体育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促使他们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鼓励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都有表现欲望,他们期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教师或者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例如,学生在学习垫上健身动作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我的动作很优美”的意识,教师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合理中肯的评价,学生的心理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探究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会更加投入。
  (二)确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对各个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他们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并且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学有所获,并保持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有效方式,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还可以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使抽象的体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可以将一些体育界的信息、历史故事,以及体育与养生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运动技术,还能扩大知识面,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思路和意义,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
  (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角色的重大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最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为了考试合格而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也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新课程改革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和考核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做好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规划、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其次,在活动或任务进行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认知规律得到充分的尊重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体育教学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脚踏实地,远离浮躁,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正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S1).
  [2]王君亚.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矫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3]巧巨辉.浅论体育教师的素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杜炳辉.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有效教学[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1811/

推荐访问:体育知识竞赛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