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著作]葛家澍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1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一:[葛家澍]基础会计成本计算课件

  导语: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外部使用者必须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基础会计成本计算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基础会计成本计算课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点讲到了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账户的结构和分类,复式记账法以及平行登记;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即是对复式记账法的进一步细分,利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几个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和结账,以及在出现错账时几种常见的
  错帐更正方法;第六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类、结构和基本编制过程;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训练,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和结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其次,在学期末安排一周30个学时的综合实训课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基础会计》自编教材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电子邮箱:xx;联系电话:xx
  五、教学过程指导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会计以及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会计的各种概念和相关原理,清晰地了解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基础会计》又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块敲门砖,这块砖是否能够敲得响,将直接影响着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并且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针对会计学生的就业现状,要求学生能够在进入会计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上手,因此,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由于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我们只能通过模拟企业业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而《基础会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操作都是会计专业最基础、最主要的训练,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拿到会计资料后得心应手的达到训练目标,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就简化,该整合的就整合。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对《基础会计》中讲述的会计的相关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知。
  (一)对课程内容划分授课模块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 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 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理论,第二模块为实践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六章为理论部分,重点讲述会计的几个概念和产品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内容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把第二模块即实践操作部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教师利用综合实训,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把建账、编制会计凭证、登帐、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个环节的训练,并对每个环节相关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概念,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出勤情况、讨论提问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制定日期:201x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二:[葛家澍]会计论文参考书籍

  参考书籍在论文的写作上是常用的资料,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需要这些的支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会计论文参考书籍,欢迎查看。
  会计论文参考书籍一
  [1] 李秀柱.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华章. 2013(18)
  [2] 葛家澍,叶凡,冯星,高军. 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 会计研究. 2013(06)
  [3] 刘英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 中国商贸. 2013(05)
  [4] 秦高翔.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01)
  [5] 汤伟.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市场研究. 2012(07)
  [6] 杨月娟,黄迈. 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问题探讨[J]. 企业导报. 2012(13)
  [7] 李玉丰,王爱群.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 长春大学学报. 2012(05)
  [8] 曾雪云.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理论涵义--回顾、重述与展望[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1(06)
  [9] 佟成生,潘飞,吴俊. 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 会计研究. 2011(05)
  [10] 王扬. 财务会计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02)
  [11] 程艳.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 财会研究. 2011(02)
  [12] 董必荣. 企业对外智力资本报告研究[J]. 会计研究. 2009(11)
  [13] 张琼.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10)
  [14] 朱朝晖,宋洁.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流程构建[J]. 财会通讯. 2009(20)
  [15] 黄申. 再论财务会计本质[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03)
  [16] 刘常青. 会计控制系统论的形成与发展--杨时展教授和郭道扬教授学术贡献的共同结晶[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8(02)
  [17]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08)
  [18] 李翔,林树. 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市场识别--来自中国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 2007(07)
  [19] 商思争. 作为记录的会计: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历史分析和逻辑证明[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11)
  [20] 明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 西南金融. 2006(11)
  [21] 李琳.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宜融合[J]. 中国农业会计. 2006(09)
  [22] 刘亚铮,蒋振威. 论ERP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合二为一的影响[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04)
  [23] 冯雪莲,汤小青. 传统的预算、改善的预算与超预算的协调功能[J]. 管理世界. 2006(08)
  [24] 余恕莲,吴革. 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 经济管理. 2006(06)
  [25] 李翔,冯峥. 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J]. 会计研究. 2006(03)
  [26] 陆建桥,隋春平. 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观察与深层思考--《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述评[J]. 财会通讯. 2005(12)
  [27] 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平.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下)[J]. 财会通讯. 2005(11)
  [28] 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平.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上)[J]. 财会通讯. 2005(10)
  [29] 王勇志. 中美财务会计本质观的比较与评价[J]. 科技创业月刊. 2005(08)
  [30] 杨珊华. 经济利益论:财务会计本质的再认识[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06)
  [31] 王化成,刘俊勇.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 管理世界. 2004(04)
  [32]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04(01)
  [33] 葛家澍,杜兴强. 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 财会通讯. 2003(10)
  [34] 刘运国. 论管理会计定义的变迁[J]. 内蒙古财会. 2003(07)
  [35] 葛家澍. 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 会计研究. 2003(03)
  [36] 徐玉德,党英,卜会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02(12)
  [37] 于增彪,梁文涛. 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 会计研究. 2002(03)
  [38] 鲍芳,王志庆,王耕,干频,高文庆. 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模型初探[J]. 财会通讯. 2001(02)
  [39]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01)
  [40] 胡玉明.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05)
  会计论文参考书籍二
  [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0)
  [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2009(34)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 会计研究. 2008(09)
  [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4)
  [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08)
  [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2007(22)
  [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02)
  [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 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01)
  [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2005(27)
  [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2005(07)
  [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05)
  [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2004(04)
  [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2004(05)
  [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2004(02)
  [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04(01)
  [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1)
  [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1(08)
  [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2001(08)
  [19]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1(02)
  [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01)
  [21] 王斌. 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 会计研究. 1999(11)
  [22] 余绪缨. 再论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J]. 财会通讯. 1999(06)
  [23] 余绪缨. 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J]. 财会月刊. 1998(07)
  [24] 何建平.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 会计研究. 1997(06)
  [25] 孟焰. 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J]. 会计研究. 1997(03)
  [26]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 财会通讯. 1992(04)
  [27] 孟焰. 试论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1(03)
  会计论文参考书籍三
  [1] 刘爱东. 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思考[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08)
  [2] 郭延琦. 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 北方经贸. 2006(02)
  [3] 纪绍洁. 论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和发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23)
  [4] 张翼.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完整性探讨[J]. 管理科学文摘. 2005(05)
  [5] 陈永华,胥兴军,邝才忠. 关于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几点思考[J]. 经济师. 2004(11)
  [6]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04(01)
  [7] 余绪缨. 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J]. 财会通讯. 2001(10)
  [8] 余绪缨. 半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新世纪发展的展望[J]. 财会通讯. 2001(01)
  [9] 林文雄,吴安妮. 中国管理会计实务调查报告[J]. 会计研究. 1998(08)
  [10] 余绪缨. 简论《孙子兵法》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 会计研究. 1997(12)
  [11] 王钊. 试论日本企业管理会计的特点[J]. 日本问题研究. 1995(02)
  [12] 李天民. 论管理会计的前景[J]. 会计研究. 1988(05)
  [13] 岳宁花. 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1
  [14] 丁建中.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 2001
  [15] 王利方. 管理会计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10
  [16] 曹洁. 管理会计边界问题研究[D]. 安徽工业大学 2012
  [17] 洪刚.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8] 钱峥翔.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创造价值[D].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19] 李华. 作业成本法的生成机理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 2002
  [20] 聂巧明.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信息链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1] 肖玲利.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影响因素的权变分析[D]. 重庆大学 2007
  [22] 王鑫.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会计实施与应用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23] 黄杰. 资源外包、组织结构变革与管理会计的发展[D]. 南京财经大学 2008
  [24] 邱芳. 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5] 谭键维. 战略成本导向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三:[葛家澍]会计专业大专论文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以交易实现为前提的。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以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专业大专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关键词: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在财务会计实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是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也才有了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
  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三)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准则要求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七)辞退福利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另外还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及预计负债中也会得到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中, 投资 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会计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均用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则把其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类似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采用公允价值,但其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 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价值法核算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付出的对价与其入账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商誉。
  2、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入账。
  (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就是按照现在购置或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目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都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会计处理中在资产盘盈和无偿受赠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资产,历史成本不易取得,一般采用重置成本。
  五、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会计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五种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各有其优缺点,如可变现净值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但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重置成本法是现时成本的反映,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现值的优点表现为: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缺点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在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这种会计计量是很难操作,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价值计量的“公允”,也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合法工具。
  【 参考 文 献 】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2] 付爱军.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4).
  [3]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0995/

推荐访问:葛家澍著作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