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一数学知识点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31 15:00:05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初一数学知识点篇(1):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3、有理数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4、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5、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8、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
  9、绝对值的三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10、有理数的计算:先算符号、再算数值。
  11、加减: ①正+正 ②大-小 ③小-大=-(大-小) ④-☆-О=-(☆+О)
  12、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13、乘方:表示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5、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16、科学计数法:用ax10n 表示一个数。(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7、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二)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知识点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知识点2: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数,而且必须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
  说明:代数式不含等号,方程是用等号把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且其中一定要含有未知数.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经变形后,总能变成形为ax=b(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注意a≠0这个重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2:如果(a+1) +4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_,b________.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未知数系数不等于0,次数为1. ∴a+1≠0,2b-1=1.∴a≠-1,b=1.
  知识点4: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
  (2) 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则am=bm.或. 此外等式还有其它性质: 若a=b,则b=a.若a=b,b=c,则a=c.
  说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x=bx,那么a=b B.如果(a+1)x=a+1, 那么x=1
  C.如果x=y,则x-5=5-y D.如果则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应选D.
  说明:等式两边不可能同时除以为零的数或式,这一点务必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点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知识点6:关于移项:⑴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
  ⑵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知识点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颠倒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例4:解方程 .
  分析: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答本题.
  解答:去分母,得9x-6=2x,移项,得9x-2x=6,合并同类项,得7x=6,系数化为1,得x=.
  说明:去分母时,易漏乘方程左、右两边代数式中的某些项,如本题易错解为:去分母得9x-1=2x,漏乘了常数项.
  知识点8:方程的检验
  检验某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注意:应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不能代入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多同学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下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个专题介绍,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问甲、乙二人经过多长时间能相遇?
  解:设甲、乙二人t分钟后能相遇,则
  (200+300)× t =1000,
  t=2.
  答:甲、乙二人2钟后能相遇.
  2.追赶问题:速度差×追赶时间=追赶距离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问几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解:设t分钟后,乙能追上甲,则
  (300-200)t=1000,
  t=10.
  答:10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3. 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3甲乘小船从A地顺流到B地用了3小时,已知A、B两地相距90千米.水流速度是20千米/小时,求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设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则有
  (v+20)×3=90,
  v=10(千米/小时).
  答: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
  二、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①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常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
  例4已知甲、乙二人合作一项工程,甲25天独立完成,乙20天独立完成,甲、乙二人合作5天后,甲另有事,乙再单独做几天才能完成?
  解:设甲再单独做x天才能完成,有
  (+)×5+=1,
  x=11.
  答:乙再单独做11天才能完成.
  三、环行问题
  环行问题的基本关系: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快者路程-慢者路程=环行周长.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甲路程+乙路程=环形周长.
  例5王丛和张兰绕环行跑道行走,跑道长400米,王丛的速度是200米/分钟,张兰的速度是300米/分钟,二人如从同地同时同向而行,经过几分钟二人相遇?
  解:设经过t分钟二人相遇,则
  (300-200)t=400,
  t=4.
  答:经过4分钟二人相遇.
  四、数字问题
  数字问题的基本关系:数字和数是不同的,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
  例6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1,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互换后,它们的和是33,求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则十位数字为x+1,根据题意,得
  [10(x-1)+x]+[10x+(x+1)]=33,
  x=1,则x+1=2.
  ∴这个数是21.
  答:这个两位数是21.
  五、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的基本关系:①获利=售价-进价②打几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几 例7某商场按定价销售某种电器时,每台获利48元,按定价的9折销售该电器6台与将定价降低30元销售该电器9台所获得的利润相等,该电器每台进价、定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该电器每台的进价为x元,则定价为(48+x)元,根据题意,得 6[0.9(48+x)-x]=9[(48+x)-30-x] ,
  x=162.
  48+x=48+162=210.
  答:该电器每台进价、定价各分别是162元、210元.
  六、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基本关系:溶液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
  例8用“84”消毒液配制药液对白色衣物进行消毒,要求按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现要配制此种药液4020克,则需要“84”消毒液多少克?
  解:设需要“84”消毒液x克,根据题意得
  =,
  x=20.
  答:需要“84”消毒液20克.
  七、等积变形问题
  例1用直径为90mm的圆柱形玻璃杯(已装满水,且水足够多)向一个内底面积为131×131mm2,内高为81mm的长方体铁盒倒水,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结果保留π)
  第9 / 11页
  分析: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体积和长方体铁盒里所装的水的体积相等,所以等量关系为:
  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体积=长方体铁盒的容积.
  解:设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xmm,根据题意,得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八、利息问题
  例2储户到银行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要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同时银行还将代扣由储户向国家缴纳的利息税,税率为利息的20%.
  (1)将8500元钱以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2%,到期支取时可得到利息________元.扣除利息税后实得________元.
  (2)小明的父亲将一笔资金按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2%,到期支取时,扣除所得税后得本金和利息共计71232元,问这笔资金是多少元?
  (3)王红的爸爸把一笔钱按三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假设年利率为3%,到期支取时扣除所得税后实得利息为432元,问王红的爸爸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存几年,期数就是几,另外,还要注意,实得利息=利息-利息税.
  解:(1)利息=本金×利率×期数=8500×2.2%×1=187元.
  实得利息 =利息×(1-20%)=187×0.8=149.6元.
  (2)设这笔资金为x元,依题意,有x(1+2.2%×0.8)=71232.
  解方程,得x=7000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这笔资金为70000元.
  (3)设这笔资金为x元,依题意,得x×3×3%×(1-20%)=432.
  解方程,得x=600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这笔资金为6000元.

初一数学知识点篇(2):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有理数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做七年级数学练习题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有理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初一数学知识点篇(3):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一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一数学角的种类知识点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二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m,n都为整数)。
  c)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d)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f)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n为正整数)。
  g)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三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六、经典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B)仅①正确(C)仅①、②正确(D)仅①、③正确
  例2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
  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下册数学知识点之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a)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
  b)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a0=1(a≠0),如100=1,(-2.50=1),则00无意义。
  c)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d)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b)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d)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e)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b)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c)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b)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c)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x+a)(x+b)=x2+(a+b)x+ab,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其结构特征是:
  a)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b)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a)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b)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c)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9415/

推荐访问: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