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外来务工人员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9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1) [外来务工人员]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研究论文

  本文从地域归属感与群体归属感两个层面调查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较低,经济因素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以下是“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之间存在相互磨合过程,不仅存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适应问题,而且更表现为心理上的渐渐融合,因此本文采用城市归属感来描述这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并以地域适应、身份归属、心理归属3个方面为指导,参考罗忆源(2003)和李芳(2009)的研究设计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各个劳动力市场发放问卷,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56.8%,女性占43.2%;从受教育程度来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12.5%,初中占47.7%,高中或中专占34.1%,大专占4.5%,本科占1.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占62.5%,未婚占37.5%,有子女的占54.5%;从年龄看,集中于16~35岁,在宁波的打工时间集中于1~5年,在宁波打工时间在10年以上的仅占7.95%;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工作时间集中于8~12小时,占68.18%;年收入水平集中于1万~3万元,占69.32%,处于宁波市平均收入中低水平。
  2、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2.1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总体状况
  (1)地域归属感现状。主要是从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城市状况、消费水平、户籍等方面调查地域归属感,统计项共6项,其中,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愿意遵守宁波市的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的意愿最高,平均值达到4.125分,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对于获得宁波市户口的意愿最低,平均值仅为2.92分。综合来看,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市的城市地域归属感平均得分为3.48分,处于中上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地域因素具有较高的期待,表现出较高的归属感,但是受到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房价过高的经济环境影响,在宁波买房这一行为意愿上,外来务工人员又表现出稍低的归属感倾向。
  (2)群体归属感现状。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群体归属感的统计项共6项,其中,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生活习惯的适应性平均分达到了3.72分,为群体归属感6项统计项中最高,表明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的生活习惯适应良好,能够遵从城市的作息习惯、生活方式。除了对社会组织活动的参与与自身身份的归属2项,其他几项均在中值3分以上。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参与程度平均分为2.54分,对自身身份归属的认识平均分为2.76分,两者表明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社会融合过程中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对城市的归属感,而是采取了被动的方式;而从社会活动组织者来说,各类社会活动往往忽视了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的社会活动极少。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界定。综合来说,宁波市鄞州区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归属感平均得分为3.13分,相较于城市地域归属感低,处于中等水平。
  (3)整体城市归属感。问卷通过直接询问外来务工人员未来的打算以及离开宁波后的去向选择调查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城市归属感。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归属感的调查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针对宁波市地区,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这一特定城市的归属感;二是相对于农村针对城市的归属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表示会留在宁波,仅有2.27%的人表示想尽快离开宁波,说明在宁波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的城市归属感比较高。在假设不得不离开宁波的情况下,34.09%的外来务工人员仍然选择在城市打工,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强的城市归属感,39.77%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不知道,仅有19.32%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回老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在宁波打工比较满意,暂时未考虑其他选择。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与其针对宁波市的城市归属感的得分分别为3.46分和3.5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市具有较强城市归属感,但相较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对于宁波这一城市的归属感略低,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
  2.2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经济因素、城市因素、自身因素、群体因素、家乡因素共5个因子。其中,经济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程度最大,平均达到了3.37分,生活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的影响程度均在3分以上。城市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程度得分均值为3.08分,影响程度较大。影响最小的是家乡因素,责任田、老家经济和城市户籍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下,家乡因素平均得分只有2.53分。该统计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自己将要去打工的城市关注度比自己老家高,家乡的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是关心宁波这个城市的消费、收入水平,自己能否在宁波挣到钱,能否负担起在宁波的生活消费。
  2.3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个体差异分析
  不同的人群对于城市归属感具有不同的感知,针对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等人群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
  城市地域归属感方面,不同婚姻状况的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数据发现,未婚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地域归属感平均水平为3.61分,而已婚者均值为3.26分,可见未婚的被调查者的城市归属感高于已婚的被调查者。
  城市群体归属感方面,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均收入均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的被调查者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均值分别为2.90分、3.08分、3.19分、4.16分,呈逐渐增长趋势,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群体归属感的认知上具有更高水平,同时也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加容易被当地群体所接受。年收入水平在2万元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均表现出较低的群体归属感,群体归属感均值都小于3分,年收入水平在3万~5万元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最高的群体归属感,均值为3.69分,而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均值为3.33分。
  2.4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影响因素与城市归属感显著性分析
  城市归属感可以区分为城市地域归属感和城市群体归属感。调查中所归纳的5种因子分别对城市归属感、城市地域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以及城市整体归属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城市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地域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群体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自身因素对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群体归属感的感知上具有不同的差异。而家乡因素因其显著性指数为0.377、0.904和0.774,均大于0.05,因此,在影响因子和各城市归属感水平显著性检验中,家乡因素的显著度指数没有达到要求,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3、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调查结论与讨论
  3.1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特点
  第一,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地域归属感特点。调查样本集中于宁波打工1~5年的年轻群体,他们普遍表现出对宁波交通、硬件设施、气候地理等客观因素较高的期待,这些期待使他们产生对宁波较高的城市地域归属感。
  第二,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群体归属感特点。城市群体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身份归属感较低,外来务工人员被动融入当地群体,城市群体归属感提高缓慢。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归属感其中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对自身身份的认识不清。对自身身份的认识是评价城市群体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个指标上,调查者表现出较低的水平。
  第三,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归属感在调查期内处于中上水平,变动性比较大。从整体上来说,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城市归属感。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在这一段时期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还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不同的变动。
  第四,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个体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在城市整体归属感和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上具有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归属感的含义,也比较容易被宁波当地群体接纳。收入水平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宁波的消费水平,享受宁波提供的更多资源。因此,在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间出现了城市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的差异。
  3.2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子中,经济因素包括宁波市的租/住房成本、生活消费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主要因素,外来务工人员最关注的仍然是在宁波工作能够挣多少收入,是否能够承担在宁波生活消费的水平,是否能够在宁波获得比老家更好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地位,影响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群体的关系。
  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比,该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因素中的社会保障福利、就业机会和群体因素中的当地居民态度同,并不如其他学者认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主要因素。
  4、结 论
  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水平总体不高,政府和用人单位应该重点从经济因素和城市因素着手来提升他们对宁波市的归属感。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宁波,在宁波长久工作居住,有助于经济建设的稳定,有效避免“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2) [外来务工人员]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自己的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主要搜集到的情况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做出了很大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不公平待遇,各学校对招收的学生都有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交纳部分额外费用;教育资源缺乏合理分配,民工子弟校师资缺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缺乏心理和情感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他们都急切盼望“有知识,有方法,上课严肃,课后能聆听孩子声音、关心每一位学生,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他们和蔼可亲,有责任心,能与他们做朋友”的老师;沉重的教育支出和微薄的收入,让很多外来务工者,选择放弃乐清优秀的教育资源。另外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普遍缺乏暑假安全教育,由此导致安全事故不断,有些孩子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次活动虽然很简短,但是很有意义。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微薄的努力,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通过社会的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有轻松展翅自由翱翔的一天!
  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中生的素质养成和增加与社会的熟悉程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学校都要求高中生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进入社会调研。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一部分 活动简介
  本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访谈,调查样本的选择尽量考虑其代表性。温州属于典型的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也比较集中。乐清市作为温州所辖的一个较发达的城市,在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这方面具有普遍性,而虹桥镇作为乐清市的经济强镇并且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之镇在这方面问题上又具有代表性。我们在乐清市虹桥镇调查所产生的数据和由此得出的结果也更具有一般性和说服力。为此我们有目的重点调查了乐清市虹桥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情况。我们通过个案访谈和随机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本调查中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93份,回收问卷186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90.6%。针对其子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48份,回收48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3.7%。我们还在虹桥镇府前广场进行了“关爱另一群孩子,共建和谐社会”的万人签名活动,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关爱外来务工人与子女。
  一.调查对象包括:
  1.政府有关负责人员:如虹桥镇社会发展局张副局长等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家访形开展,配合问卷调查
  3.外来务工人员:以问卷形式开展
  4.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乐城一中叶副校长,虹桥镇九小周校长等
  二.具体走访部门有:
  1.提供活动接待:乐清市市团委
  2.提供数据和相关资料:乐清市教育局,乐清市统计局,虹桥镇政府教育办社会发展局,乐城一中,3.虹桥一中,虹桥镇八小,九小,河深桥小学.(特别感谢虹桥镇政府教育办社会发展局的张副局长给4.了我们很大帮助)
  5.报道和宣传部门:乐清市电视台(采访报道一篇),乐清日报社(报道两篇)
  三.具体活动:
  1.在乐清市区走访了各个机关部门,获取了相当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2.在虹桥镇走访了各个机关部门,获取数据资料,与镇政府内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如教育办社会发3.展局的张副局长,朱科长.
  4.在虹桥镇分点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以及在各民工聚集地进行问卷调查.
  5.走访了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如乐城一中的叶副校长,虹桥镇九小的周校长,姚老师.
  6.进入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中对他们进行家访以及问卷调查.
  7.组织镇九小的部分家庭困难的外来学生开展暑期学习拓展班,义务为其补课,进行暑期安全教育,并8.赠送了一些学习娱乐用具.
  9.在虹桥镇府前广场举行主题为“关爱另一群孩子,共建和谐社会”的万人签名活动.
  第二部分 实践内容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实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进化的伴生现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难点问题,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广泛地参与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他们现在和将来都必然是城市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因此,进城务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影响我国城市发展和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未来社会不仅需要高学历的、高科技的拔尖人才,更需要大批的有文化、有技术的基础性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对其子女的教育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如果他们的子女不接受正规的教育,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接受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的规定,每个学龄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对于农民工子女这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或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带到城市,他们在最应该受到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如何保证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命运、心态与受教育程度,应该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04年3月份,国家做出规定,从今年秋季开始,,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这一切都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教育存在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与城市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调查研究的课题。
  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一员,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他们的辛劳和汗水。因此,研究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与对策,是我们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项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成为东南沿海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其中包括来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大批务工人员,在我们所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有51%的人来至四川,22%来至贵州,17%来至江西。他们远离家乡,为乐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默默的贡献。
  近几年来,随着乐清市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市区教育局在没有相关政策和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就学问题。但还是存在各种的问题困扰着这些外来人口。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
  我们从市教育局获得的信息:目前,乐清市有处于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5.5万多名。小学有外来人口学生30947人,其中省外的有26051人。初中外来人口学生4400人,其中省外的有3054人。共有外来人口学生35347人,省外29105人。外来人口学生数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2.8%(不包括高中),其就学率达98.8%(以上数据由乐清市教育局提供,由于是纸质文档内容过多,不便输入,故总结如上)。而虹桥镇有在校小学生12768人,其中外来人口学生7277人占57%。在校中学生6730人,其中外来人口学生2820人占41.9%,就学率达99.2%。基本都在公办学校就读(87%),也有一部分在民办私立学校就读.以上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仅为学籍统计数字,还有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子女尚未办理转入手续,实际入学人数远比学籍统计的要多。从各区数字分布与实际调研(附表一,由虹桥镇政府教育办社会发展局提供),我们可以看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如河深桥小学,钱家

(3) [外来务工人员]关于外来务工者的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首先,饮食的不合理与不均衡,常常省略掉早餐,午餐也仅仅是凑合而已,吃饭时,插队现象普遍;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再次,出行的不便也给外来务工者带来了烦恼,基本上出行坐公车要等长达三四个小时,而且公车拥挤不堪;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打工者们的心里问题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打工者们在灯红酒绿的深圳显得那么的弱小,弱小的如同一株小草,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理状态呢?那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使得那些打工者们在繁华的都市中感到自卑、无力、弱小,而那些富人们也常常因为那些打工者们破旧的衣服而轻视、鄙夷他们,这样的不平衡像一双无情的大手紧紧的拉着打工者们心中的那根弦,中年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显然要比那些刚刚踏足社会的年轻人要好些,富士康的跳楼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承受不住压力而产生轻生想法的往往都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年轻气盛、想法过激,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辅导,从而使得他们走上了绝路,中年人在承受不住压力时,更多的不是想的自己,而是对家庭的责任,而且他们在社会上的时间相对较久,对于那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已经麻木和无奈。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
  现如今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关于外来务工者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6159/

推荐访问:外来务工人员现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